網絡文學寫作的“私教秘籍”
文學創作是否可以傳授?在我國歷來眾說紛紜。但網絡文學自誕生以來,先是在網上、后以實體出版的形式流傳著多種寫作教程,很多網文寫手就是讀著這些“寶典”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網文教程的作者既有網絡作家和從業者,也有研究者,但以前者居多。早期影響較大的有血酬的《網絡小說寫作指南》、千幻冰云的《別說你懂寫網文》等。最近,賴爾的《網絡文學創作實戰》(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出版,作為文學創意寫作研究的最新成果,既為網絡文學創作者提供了新的方法攻略,也是社會了解網絡文學知識的實用讀物。由于作者既是網絡作家又是大學教師,使得這部書別有特色。
以整體性視野觀照現場,在網絡文學行業發展的總體框架內討論創作,是作者所采取的研究視角。全書共分八章,第二章《網絡文學創作的核心維度》被標明“概述”,是對后面章節關于寫作技巧的提綱挈領。而被排在第一章的《中國網絡文學與產業化》,既是一份內容翔實的背景資料,也為全書的討論設定邊界。在這部分內容中,作者對網絡文學的整體情況、創作資源、產業發展狀況等進行了綜述,并指出了包括網絡文學在內的整個網絡文藝中需要警惕的四大問題。作者顯然認為,在創作開始之前,需要對網絡文學發展史、基礎理論、產業生態等情況有基本的了解,才有助于正確選擇創作方向和道路,也有利于寫作者確認自己的坐標位置,并能夠提前預知和主動規避一些普遍性問題。
在對全行業的觀察中,作者一方面注意到了當前理論批評界關于網絡文學的主流意見,例如關于社會對網絡文學的功能期待,認為在提供消遣娛樂的同時,也應當發揮文明教化的作用,在這個基礎上提出網絡作家應當“正本清源、堅定理想,回歸創作初心”;在關于網絡文學創作資源方面,認為中國古典文學、當代通俗小說,西方現代類型文學、影視劇、動漫、游戲等是網絡文學的主要創作來源;在與海外文化的關系方面,認為網絡文學已經是中國傳統文化走出海外的文學名片,也是中外文化交鋒的新武器等。
另一方面,書中也有很多創新性的觀點,展示了作者自己對網絡文學獨到的見解。比如關于網絡文學的定義,作者認為網絡文學是“互聯網用戶通過電子設備創作和發表、讀者通過電子設備閱讀并可以發布評論的小說作品,創作題材具有娛樂性,創作手法具有文學性,創作過程具有作者、讀者交互性。”這個解釋直觀、通俗,盡管并不一定論證周詳,但無疑豐富了我們對網絡文學內涵和外延的認識。再比如對作家群體的觀察,在總結出低齡化、馬太效應和創作分化明顯等的特點后,指出了女性寫作者尤其是“主婦作家”數量增加的趨勢,并將之與中國社會生育政策的調整聯系起來;在關于“中國網絡文學與網絡文藝需要警惕的四大問題”中,書中指出了當下電子閱讀環境中的碎片化閱讀、“信息繭房”特征對網絡輿論的影響,指出這加劇了大眾“以簡單的標準來判斷事物,產生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二元對立”。這些都是十分有見地的觀點,也反映出作者研究問題的系統性。
把網絡文學放在文化產業生態體系中進行分析,凸顯了市場因素對創作的帶動作用,不僅抓住了行業發展的肯綮,也由此可見作者對全行業的熟悉程度。全書的主題雖然圍繞如何寫出能夠被讀者認可的好作品來展開,但作者精準地指出了網絡文學的產業屬性對創作的影響。作者認為產業發展已經從小說文字母本完成了向視聽化的多元開發,正在向沉浸體驗階段邁進,接下來將會從虛擬體驗走向現實,即會誕生諸如主題公園這樣的項目。作者同時指出了這個發展和布局模式,是受到了美國迪士尼的啟發后產生的本土化方向。在此基礎上,作者將題材和立意看作寫作時要首先考慮的因素,即確定是寫“作品”還是寫“商品”,并逐一分析了其中的利弊,認為只有選準了方向,保持一個良好的創作心態,才能避免無效的創作。
作者通過具體案例逐一梳理了網絡文學IP開發中不同文化產品類型的發展簡史,以及不同門類之間的關聯,然后探討它們對創作的制約,這種寫法增強了論述的有機性和針對性。比如關于有聲小說和網配文,作者認為有聲書這種與網絡文學聯系最為緊密、開發成本最低的文化產品,雖然催生了以網絡配音和以相關的故事情節為主的網絡類型作品,但伴隨商業廣播劇和短視頻等的興起,網配文很快衰落。作者認為,“網配文從興起到衰落,是一個技術革新導致網文新體裁誕生,又因技術成熟而‘吞噬’文本表達的典型案例。”這個規律顯然帶有某種普遍性,據此作者預判了網游文的衰落,認為“隨著VR技術的發展,可以預見,一旦‘全息游戲’或者類似的替代技術研發成功,想象變為現實,那‘網游文’講走向衰落和覆滅——愛好這個類型的作者和讀者,將直接進入游戲體驗,而不用再用文字方式進行幻想”。類似的還有對網絡文學線下拓展的密室逃脫、劇本殺、主題公園等的分析。
調用大量從現場擷取的案例加以說明,有理有據進行論證,使書中的內容十分具有說服力和可讀性,也成為全書重要的寫作風格。這在作為全書主旨、篇幅最大的網絡文學創作的部分更得到充分體現。在選材和立意方面,拆解分析影視劇《你好,李煥英》《盲俠大律師》和網絡小說《人形測謊儀沒法談戀愛》等作品的表現方法;在人物設定和主梗設計方面,選擇的則是人氣熱度很高的網絡小說《你是我的榮耀》《半妖司藤》《朝陽警事》,以及《王子與貧兒》《變形記》等傳統小說,融匯了從網絡到傳統不同的創作技巧等。作者也在其中通過分析自己的作品《女兵安妮》《我和爺爺是戰友》等來說明某些問題,這種帶有個人體感溫度的“現身說法”的寫法,更易于學習者理解和在寫作實踐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