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踢個球,好大的“陣仗”
    來源:北京晚報 | 五柳七  2022年11月23日08:57

    都說足球是圓的,原因挺簡單,因為地球是圓的。

    小球隨著大球轉,現代足球盛況空前,是全球化的表現。

    古羅馬人的踢球游戲叫“哈巴斯托姆”(Hapastum),與漢代蹴鞠極相近,盛行于軍營,帶球突破對方端線視為勝利。隨著愷撒進軍高盧,法國人將這種運動稱為“蘇洛”(Soule)或喬洛(Chaule)。古羅馬人的球場可以是整條街道,甚至是兩個村落之間。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和“哈巴斯托姆”一起征服了英格蘭。

    英國體育記者大衛·戈德布拉特在足球史經典著作《足球是圓的》一書中說:“它(足球)融合了東亞與太平洋文化的技藝精神,擁有與中美洲蹴球運動相當的庶民文化地位,也復蘇了古羅馬用以鑄造城市文化同時當做愚民手段的記憶……古代人懂得踢球,但足球誕生于現代。”

    足球的現代性體現在哪里?工業革命的興起、超級城市的崛起、全球商業化造就的巨星效應、卡塔爾世界杯用球“水性油墨和水基膠”的黑科技……

    強調了現代性,大衛·戈德布拉特卻忽略了傳統性的一點,就是足球的戰斗起源。古代戰爭講陣形,現代足球看陣型,足球是個戰爭模擬游戲,真人實景。

    《左傳》說“皆陳曰戰”。陣通陳,春秋時代,不列陣不叫戰爭,那叫打架。在《兵以詐立》一書中,學者李零解釋說:“中國早期有國野制,國是城市,野是鄉村。野戰是攻城之前,在城市以外,在鄉村的田野或荒野里交戰。戰爭開始,首先進行的,必定是野戰。春秋時期,野戰多在兩國邊境接壤的空曠地帶進行,這種地帶叫疆場。雙方擺好陣勢,然后對決,這叫皆陳曰戰。”

    綠茵場,象征了野,象征了疆場,足球對陣為“皆陳曰戰”代言。

    春秋時宋襄公要等楚軍上岸擺好陣勢再打,被稱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宋襄公的費爾潑賴,如今搬到了足球場上。

    聽,現在都在為此歡呼吶喊。

     

    宋代也說“足球是圓的”

    陣形和陣型,兩詞經常混用。

    談戰爭,更適合用陣形。古籍中多用陣形一詞。《孫子兵法》中沒有一篇專論陣法陣形的,但“形”字在孫子的思想中具有更豐富的內涵。

    孫子講陣形,指的不只是戰斗隊形。“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學者李零在《兵以詐立》一書中解釋說,“形”強調的是強弱態勢:

    “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這段話還是講開頭的眾寡之數,“數”就是“分數”。“勢”、“形”就是“形勢”。但這里沒提“形名”和“虛實”。它是說,治亂取決于分數,即軍隊的建制管理;勇怯取決于戰勢,即人為的態勢和作戰環境;強弱取決于兵形,即雙方的實力。

    班固《漢書》把《蹴鞠二十五篇》歸為兵法,理由就是“蹋鞠,兵勢也,……以立攻守之勝者也”。唐代顏師古注說“蹴鞠,陳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踢球這件事,在漢代人眼里,就是兵法的演習。陣法靠譜不靠譜,先上場測試一下。

    漢代劉向《別錄》認為,蹴鞠由黃帝所創只是傳說,或起于戰國時軍旅之中。《史記》載,西漢霍去病遠征匈奴,軍糧缺乏,遂以蹴鞠鼓舞士氣。漢代蹴鞠的“攻守之勝”,就是以連人帶球沖入對方底界,更像橄欖球的達陣得分。

    漢代的足球場,叫作鞠城,蹴鞠就是攻城略地,“鞠城彌于街路”。東漢馬援在自家就修建了一座“鞠城”。三國時魏帝曹睿在許昌建景德殿,修鞠城。玄學家何晏寫了一篇《景德殿賦》,“將以行令,豈唯娛情?”意思是,蹴鞠可不是鬧著玩。

    今年卡塔爾世界杯開賽在冬季,球員們表示大不習慣。唐代天寶六年,孟冬十月,唐玄宗下詔:“伊蹴鞠之戲者,蓋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義不可舍。頃徒習于禁中,今將示于天下”。唐玄宗辦比賽,專挑農閑時的初冬。冬季大閱兵,一起踢蹴鞠。

    “寒食近,蹴鞠秋千,又是無限游人”。由唐至宋,蹴鞠漸和秋千一起,成了寒食節的全民游戲。

    “足球是圓的”出自贏得1954年世界杯的德國冠軍教頭塞普·赫爾貝格之口。這句名言其實是斷章取義,原話是“足球是圓的,所以比賽局勢瞬息萬變”,暗合兵法思想。宋人也說過相似的話,意思卻大不一樣。就是成立了最早的足球協會,對內叫圓社,對外叫齊云社。“因圓情而識之”,所以自稱圓社。宋人說“足球是圓的”,意思是大家都是一個圈的。詳見《水滸傳》里高俅事跡,時為端王的宋徽宗,邀高俅一起踢“氣球”,高俅不敢,端王道“這是齊云社,名為天下圓,但踢何傷。”可見宋代蹴鞠,踢的不是球,是人情世故。

    蹴鞠在宋代還是保留了一些軍事色彩。主管圓社的稱作都部署。部署是唐代武官名,相當于軍中槍棒教頭。《水滸傳》中《燕青智撲擎天柱》一回寫道,東岳廟上相撲賽,擎天柱任原到場,“部署請下轎來,開了幾句溫暖的呵會”。蹴鞠比賽一如相撲,圓社的都部署一把抓,即是管理者,還當裁判員。

    球員叫什么?叫校尉,也是軍職名。《夢粱錄》說:參加蹴鞠比賽的,“既為閑客,必占校尉之名”。

    越位讓后衛越來越多了

    談足球,更適合說陣型,類型的型。

    十九世紀時,英倫足球要說有什么戰術,那就是一起向前沖。英國埃爾郡一家俱樂部,因為只派出了保守的九名進攻球員,遭受了群嘲。

    去年央視“追夢世界杯”的節目中,女記者王冰冰問主持人賀煒:我看球,需不需要懂越位?

    問題是,怎么才算懂越位?越位的規則給足球陣型帶來的革命性影響,是一段漫長的戰術進化史,挺難懂。

    英國足球專欄作家喬納森·威爾遜的《倒轉金字塔》,200年的足球陣型演變中越位帶來的影響,被形象地比喻為“金字塔倒過來了”。

    19世紀前半葉,足球開始流行于英國公學之中。足球比賽和聚眾玩鬧無異,球員們在泥地里滾作一團,喬納森·威爾遜說:“陣型的概念聞所未聞,比賽時長乃至雙方人數都有待設定”。那時候抽象的戰術思考以及畫滿叉號與箭頭的戰術圖,都是足球場的多余之物。

    1848年,劍橋學生在寢室召開了一次會議,整理出世界上第一部現代足球規則,稱為《劍橋規則》。到了1863年制定了越位規則,才讓人們意識到,足球不能再一味往對方球門踢。

    最早的陣型出現于19世紀末。足球戰術有了陣型的概念,探索的重點不是為了進攻,而是為了更好的防守。后防線人數緩慢地增多,剛開始40年增加一個,后來加快到20年多一個。

    1872年英格蘭隊與蘇格蘭隊對陣,英格蘭隊排出127陣型,一口氣上了7名前鋒。到了十九世紀80年代,英國人讓一名前鋒后撤成為中前衛,組成235陣型,也就是所謂的“塔式”陣型。

    過了40年,英國阿森納俱樂部主教練赫伯特·查普曼開發了里程碑式的3223陣型,又稱WM陣型,從前鋒線撤回一名球員來防守。

    1940年,蘇聯基輔迪納摩隊率先啟用四后衛的陣容。

    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奧地利教練卡爾·拉潘發明了鏈式防守,蘇聯基輔迪納摩主教練馬斯洛夫開發了區域盯人。這是球王貝利的年代,但巴西隊真正的成功之匙,被認為是把前鋒加林查后撤,讓扎加洛拉邊,巴西隊形成了更平衡的433陣型。

    又是二十年,阿根廷主教練比拉爾多為馬拉多納的天才量身定做了352陣型,實際上是532陣型,其中7個人負責防守,用現在球迷的話來講就是“干臟活”。比拉爾多曾自掏腰包在報紙上打廣告:“比拉爾多,阿根廷教練,352陣型的發明者,為本廣告自掏腰包1500比索。”

    至此宣告,金字塔終于倒了過來。

    “陣線失去了意義”

    1990年代初擁有“荷蘭三劍客”的AC米蘭主教練薩基是防守戰術大師,他強調“控球時,你主導比賽;防守時,你控制空間”。他跟古利特和巴斯滕說:有組織的5名球員能戰勝無組織的10名球員。他挑出了馬爾蒂尼、巴雷西等5名防守悍將,而讓古、巴在內等十人全力進攻,為時15分鐘,“我一直這么練,他們從來沒進過球,一次也沒有。”

    自2010年南非世界杯起,從442陣型轉向4231陣型,是大勢所趨。至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據統計有超過半數的18支隊伍采用4231陣型。場上的球員更崇尚攻防一體,贏球不再依賴天才球員的靈光一現,陣型和陣線的概念正在模糊。喬納森·威爾遜在《倒轉金字塔》中說:“作為基本分類的防守、中場和進攻,每一個都可以細分為更小單位,哪怕因為越來越精細導致細分出來的陣線失去了意義。”

    《數字游戲》一書從數字統計來分析球場的現代變化:“近年來最顯著的戰術轉變清晰顯現了出來:陣線只有三條(即防守、中場和進攻)的觀念已成為過去,越位規則從1990年起不斷放寬,加快了它的消失過程。尤其是2005年的修改,明確定義了哪些情況構成參與進攻,對采用高越位線和高強度壓迫的球隊來說,日子越來越艱難,有效活動區域已經從35至40米延伸到了55至60米。”

    前阿根廷主帥貝爾薩綽號“瘋子”,提倡瘋狂的壓迫性打法。343陣型是貝爾薩執教的基本陣型,但貝爾薩認為位置和陣型應該退居其次。他有句名言“如果球員不是人,我就不會輸”。貝爾薩的三后衛陣型沒有在2002年韓日世界杯上閃亮,阿根廷隊小組都沒出線。真正把貝爾薩的戰術發揚光大的,是西班牙教練瓜迪奧拉。瓜迪奧拉接手巴薩時,和貝爾薩吃了頓烤肉,暢談一夜。不過瓜迪奧拉沒有那么瘋,主要還是選擇巴薩傳統的433陣型。

    喬納森·威爾遜說:“跟舞蹈、戲劇和音樂一樣,足球同樣是一種要求高超技巧的自我表現方式,它以規則和原則為框架,需要其他參與者的互動和理解。”巴西足球被稱作“桑巴足球”,阿根廷足球則如“探戈”。這不僅僅是一種比喻,南美足球真是帶音符的。

    阿根廷有十號傳統,從馬拉多納、里克爾梅到梅西,十號一般是中場組織者。“我們南美足球有‘休止’的概念,這一刻是在思索,預示一次進攻,就像同樣需要休止的音樂……”因此回過頭來,從音樂的角度,就可以理解足球到了里克爾梅腳下為什么要慢下來,而梅西常會在中線附近踱步,顯得無所事事。當過搖滾樂隊吉他手、執教過北京國安隊的克羅地亞教練比利奇就說:“往前往后,向左向右,再也沒有陣線了。”仿佛音樂家不再需要五線譜。

    千里走單騎、一箭定天山這樣的英雄故事,一直被用來描述足球場上的高光時刻。現代足球總是在讓人擔心,天才的藝術會不會被全能的戰術所絞殺?在曼聯比賽中巴西球員安東尼秀了下花活,拉球轉了個圈圈,都惹出漫天爭議。古代戰爭的陣型已少有用武之地,那么足球是否也需要被重新定義了?

    八陣圖里有“彩蛋”

    足球陣型常以數字表示,中國古代陣形,也有數字之妙。

    古陣法,有一字長蛇陣、三才陣、五行陣。八陣圖其實是九陣,李靖發明了六花陣,其實是七陣。李零說:“一、三、五、七、九是一個序列(奇數的序列),一、三、五和九,古陣都有,唯獨沒有七,李靖加了這種陣,就全了,但它和這些陣全都不一樣,它是用六條線平分圓面,代表十二位。所謂六陣,其實是七陣,就像八陣加中陣,其實是九陣。”

    成語“五花八門”,最初說的是兩種陣形。“五花”指“五花陣”,又叫做五行陣;“八門”指“八門陣”,還稱為八卦九宮陣,或八卦陣。

    明清小說中陣法的名稱更為“五花八門”。《水滸傳》里有“太乙混天象陣”,《封神演義》有誅仙陣、萬仙陣,其實是陰陽家們的故弄玄虛,看似斗陣,實寫斗法。《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登壇拜將,倒是讓士卒把從一到十的陣法都練了個遍: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三山月兒陣、四門斗底陣、五虎巴山陣、六甲迷魂陣、七縱七擒陣、八卦陰陽子母陣、九宮八卦陣、十代明王陣。名頭很響亮,除了一字長蛇陣、九宮八卦陣,其余都不足考據,比如“七擒七縱陣”生拼硬湊,鬧的是哪出?

    古陣法,最出名的當屬八陣圖。李零為什么說八陣圖有九陣?因為陣里藏了個彩蛋——0號陣。0號陣是八陣中的陣核。唐太宗和李靖討論兵法,曾經說過:“陣數有九,中心零者,大將握之,四面八向,皆取準焉。”八陣中心的陣,稱為“零”。零陣不是空陣,而是作為王牌軍陣,就像象棋盤上的九宮格,老將躲在里面。宋太宗制定過一個“平戎萬全陣”,給0號陣取了個令人費解的名字,叫“無地分兵”。放在卡塔爾世界杯賽場上,這個0號陣的作用就相當于10號位的梅西、內馬爾、莫德里奇。

    談八陣圖,諸葛亮不可專美。黃帝有風后八陣,西周有太公八陣,春秋戰國有司馬穰苴八陣、孫子八陣、吳起八陣,西漢有公孫宏授霍光八陣,三國有諸葛亮八陣,西晉有馬隆八陣。北宋從宋太宗到宋徽宗,都是陣法研究的普信男,拿八陣圖打個底稿,換個名目就開腦洞、畫圖紙。

    對宋太宗的“平戎萬全陣圖”,《武經總要》拍馬屁地說“知神謀之有在矣”。陣名響當當,戰績輸光光,難有勝績可查。從陣法設置看,“萬全”說白了,就是少輸當贏。

    陣形問題還在其次。自宋太宗起,到仁宗、神宗和徽宗,將領出征,皇帝都喜歡“料敵機先”。以文馭武、預授陣圖成了宋代軍事積年之弊。最會打仗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反而最不喜歡遞紙條。

    王安石曾談宋太宗御陣之法:“詔付兩卷文字,云兵數盡在其中,候賊如此即開某卷,如彼即開某卷。”《三國演義》里劉備入吳招親前,諸葛亮授他三條錦囊妙計,看來就是從宋太宗這里借鑒的。錦囊越漂亮,打仗越窩囊。

    宋代士大夫跟著起哄畫圖紙,認為大老粗能做的事,文化人自然會做得更好。蘇軾譏評孫武“天子之兵,天下之勢,武未及也”,司馬光笑話蘇軾“白面書生,披文按圖,玩習陣跡,不知合變,競獻奇策”。不過在瞧不上武將這一點,司馬光和蘇軾一樣一樣的。

    誰是盜版“拐子馬”

    岳飛剛出道,宗澤告誡他“好野戰,非古法”,因此親授陣圖。岳飛不領情:“留守所賜陣圖,飛熟視之,乃定局耳。古今異宜,夷險異地,豈可按一定之圖。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岳飛主張“陣而后戰,兵之常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和孫子“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一個道理。

    《孫子兵法》定奇正之說:“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后世談陣法,必繞不開這倆字。曹操說“先出合戰為正,后出為奇”,李靖說“凡將正而無奇,則守將也;奇而無正,則斗將也;奇正皆用,則國之輔也”。

    宋代打不贏,原因在于平平無“奇”。明代戚繼光總結到位:“列陣無難,使人各識我陣為難。人之各識我陣亦未為難,使人之能用我陣為難。所謂非知之難,行之難也。”

    中外布陣,思路相通。騎兵一般放置兩翼,利用高度機動性從側翼進行突襲。亞歷山大擅長打鐵戰術,又叫砧錘戰術。馬其頓長槍方陣充當“鐵砧”抗壓,精銳的伙伴騎兵發動迂回沖鋒,尋機致命一擊,和孫子的奇正之說一個玩法。現在玩《英雄聯盟》游戲的玩家,打團戰都懂這一套。

    到了清代,太平天國軍隊運用的螃蟹陣,曾國藩把螃蟹陣起了個更文藝的名字,叫“蓮花抄尾陣”,放到二戰叫“鉗形攻勢”,足球場上就叫“兩翼齊飛”。

    《水滸傳》中膾炙人口的“鉤鐮槍大破連環馬”,其實是從《宋史》里搬來的。到了清代,錢彩《說岳全傳》寫岳飛大戰拐子馬:“那馬身上都披著生駝皮甲,馬頭上俱用鐵鉤鐵環連鎖著,每三十匹一排。馬上軍兵俱穿著生牛皮甲,臉上亦將牛皮做成假臉戴著,只露得兩只眼睛。一排弓弩,一排長槍,共是一百排,直沖出來。”岳軍五將陣亡,讓岳飛痛泣道:“向年呼延灼曾用過,有徐寧傳下鉤連槍可破。可憐五位將軍白白的送了性命,豈不痛哉!”岳飛轉頭向梁山好漢偷師了。

    拐子馬和連環馬是一回事、兩個版本,都是兩翼齊飛。《宋史》里的記載大抵依據的岳珂《鄂王行實編年》:

    初,兀術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凡三人為聯,號“拐子馬”,又號“鐵浮圖”,堵墻而進,官軍不能當,所至屢勝。

    岳珂也是編的。他把劉锜指揮順昌之戰的細節,搬到了“郾城大捷”,讓自家爺爺搶了風頭:

    是戰也,以萬五千騎來,諸將懼,先臣笑曰:易耳。乃命步人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拐子馬既相聯合,一馬僨,二馬皆不能行,坐而待斃。官軍奮擊,僵尸如丘。兀術大慟,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拐子馬由是遂廢。

    據宋史大家鄧廣銘先生考證,拐子馬一詞最早出現在宋真宗的詔書中。在北宋,拐子馬陣是陣法,拐子馬則是大陣的左右翼騎兵。拐子一詞,宋人常用,即指左右兩邊。“這一詞語竟跟隨著中原和華北地區一同淪陷。”

    從《武經總要》的記載看,宋軍的拐子馬雖也是把騎兵部署在左右翼,但從屬于步兵,“以為救援”,成了輔助性的“疑兵”。其實郾城之戰的意義,在于是南宋和金國騎兵正面對決上的一次罕見勝利。

    鉤鐮槍、拐子馬的故事深入人心,象棋里的別馬腿兒、俗語中的露馬腳,均說以此為出處。

    金軍“貫以韋索”“三人為聯”的陣法,爭議頗大。乾隆曾駁斥:北人使馬,惟以控縱便捷為主。……況烏珠(兀術)戰陣素嫻,必知得進則進,得退則退之道,豈肯羈絆己馬以受制于人?

    乾隆未必說得對。

    一網不撈魚就再來一網

    貫以韋索,一說相連的不是馬與馬,而是人與馬。《宋史》曾載西夏騎兵“以鐵騎為前軍,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

    《孫子兵法》中有“方馬埋輪”一說法,曹操注說:“方,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怪不得《三國演義》里曹操赤壁之戰要“縛船”呢。縛住戰馬、埋起車輪,乍聽起來一樣不合理,卻可能是鞏固防線的妙招。

    《晉書》上就有真實戰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與前燕大戰于魏昌廉臺,前燕多騎兵,冉魏多步卒。此前,前燕主將慕容恪連輸十陣,冉魏主將冉閔欲引慕容恪入叢林作戰。慕容恪則佯敗反誘冉閔回軍平地,自率中軍,選能騎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馬為方陣而前。又各置一側輕騎,從旁夾擊,大破冉閔軍。

    慕容恪“鐵鎖連馬”的目的,是當“砧”、當“正”來用。

    《水滸傳》中鉤鐮槍大破連環馬的故事,簡直就是反寫廉臺之戰。呼延灼連勝而驕,先鋒韓韜報告南面發現梁山步兵,不知人數多少。“呼延灼大驅連環馬,卷地而來,那甲馬一齊跑發,收勒不住,盡望敗葦折蘆之中枯草荒林之內跑了去。”梁山一方秉持冉閔最初的戰略設計,而呼延灼在此戰中的表現,差了慕容恪不止一檔。

    16世紀末期揚威歐洲的波蘭翼騎兵,出現雖然晚于拐子馬600年,但作戰方式卻有極大相似。比如都是重型騎兵,三人一個戰斗小組,有一名騎士和兩名扈從,通過反復沖鋒來突破對方防線。同時還是能騎能步的全兵種,下了戰馬,就變成重甲步兵。大膽假設,金軍可能上馬是“拐子馬”,下馬就成了重裝步兵“鐵浮圖”,可“奇”可“正”。

    足球場上,同樣適用“三人為聯,貫以韋索”。如《數字游戲》一書說:“足球更多是和三角形有關。球場上的一個三角形可能是由正在觸球的球員、準備要接球的球員和最能撕裂對手防線的無球跑動隊員組成。”

    不能不提意大利足球標志性戰術——“鏈式防守”。今年意甲有支升班馬球隊叫薩勒尼塔納,一家小球會,卻有百年歷史,更對鏈式防守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上個世紀40年代末,時任薩勒尼塔納主教練吉波·維亞尼,從起初意乙一個不知名的小教頭,最終成了意大利國家隊的主帥,正是他創造性地在足球場上使用了“清道夫”一角。

    某天吉波·維亞尼在港口踱步,一艘小漁船引起了他的注意。船上的漁夫,張開大網,撒向海中,提起來,收獲滿滿。在這張大網下,還有一張保護網。他靈光閃現:一張網難免有漏網之魚,那么就再加一張網。于是,他決定設立一位保護型后衛,藏在第一道防線之后。

    早在公元前707年,鄭莊公在繻(xū)葛之戰中,率軍布魚麗之陣,“先偏后伍,伍承彌縫”,大敗周室聯軍。什么是魚麗陣?解說不一。《小雅·魚麗》有“魚麗于罶(liǔ)”一句,麗同“罹”,意即陷入、遭遇。罶,指捕魚的竹簍子。更傾向于認為,魚麗陣或是魚簍陣,讓人進去就出不來,如明代《陣紀》所評“其(魚麗陣)巧在彌縫,其勝在周密”。

    這么看魚麗陣也好、拐子馬也罷,都可能是一種困陣,和韓信的十面埋伏、諸葛亮的八陣圖一樣,讓敵軍好進不好出。

    回過頭來說鉤鐮槍。《射雕英雄傳》里金庸講了個“頭鐵”的笑話。眾百姓氣憤之余,忽然說起笑話來。某甲道:“金兵有什么可怕,他們有一物,咱們自有一物抵擋。”某乙道:“金兵有金兀術。”甲道:“咱們有韓少保。”乙道:“金兵有拐子馬。”甲道:“咱們有麻札刀。”乙道:“金兵有狼牙棒。”甲道:“咱們有天靈蓋。”麻札刀可能是鉤鐮槍的原型,具體形制史籍無載,大致是麻繩把鐮刀綁扎在長矛之上。

    阿根廷足球對10號球員有個特別的稱呼——“鉤子”,他們通過傳球和盤帶突破防線,功效和鉤鐮槍一樣,用于破網。

    古人贊“陷陣之志”,戰場陣形或是球場陣型運用,即在于: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98视频精品全部国产|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免费视频成人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精品福利一区3d动漫|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凹凸精品视频分类国产品免费|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99久久99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A∨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青青草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浪潮AV|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蜜芽tv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 2020国产精品自拍|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