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渡東歸》:主旋律小說創作的“實”與“虛”
“創意閱讀與寫作工作坊”成立于2016年10月,依托《中國作家研究》和《創意寫作學》雜志,至今已舉辦多次讀書會,以當代作家的最新作品以及當下的優秀影視作品為討論對象,深入分析作家創作與文化現象的當代意義,對創意寫作帶來的啟發。主張閱讀為寫作服務,用有創意的閱讀來訓練有創意的寫作。參與的對象以創意寫作和中國當代文學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為主,同時也吸收了部分熱愛創意寫作的本科生。
葉 煒: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文學作品承擔著反映社會現實、引導社會思潮的重任。近年來,主旋律創作日益受到重視,文藝界涌現出一大批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閃光點的作品。《西渡東歸》就是這樣一部關于“海歸”回國創業的小說。本期讀書會我們對這部作品進行探討,以此管窺主旋律小說創作的“實”與“虛”。
王佳儀:探索新時代故事的新講法
在小說創作中,把握好真實和虛構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西渡東歸》中的情節遵循了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從男主人公馮少揚決定歸國創業開始,他與其公司不斷遭遇問題,而他又逐個擊破解決這些問題,這很好地體現了創業路上的艱辛苦澀,也是現實主義文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法。
《西渡東歸》只有18萬字,書寫的卻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厚重內容。小說描寫了白手起家創立高新科技公司過程中遭遇到的種種困難,可以看出作者對相關行業的經營管理、產業現狀、政策方針都有了解,避免了作品脫離現實、成為一種自我幻想式的懸浮物。正如作者所言,展現留學生歸國創業的作品還不是很多。這個題材緊扣時代脈搏,如果能平衡好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尺度,主旋律小說也將在虛實相生的創作之路上,探索出新時代故事的新講法。
劉聰:聚焦大時代下的海歸精神與情懷
《西渡東歸》描寫了海歸青年的創業過程,聚焦的是大時代下的海歸精神與情懷。在主人公馮少揚創業過程中,韌勁與赤誠是他成功的最大助力。在創業之始,馮少揚便有著報效祖國的初心。在了解國內情況后,毅然放棄國外的優渥生活,歸國創業,有著不懼困難的韌勁,憑著這股韌勁,馮少揚完成了創業的一半。
創業的另一半,是靠著赤誠完成的。朋友之赤誠,在于為打破技術壁壘,大勇日夜不息,倒在了實驗臺上;政府之赤誠,在于為了給海歸創業群體以優良的商業環境支持,出臺多個政策,奇招不斷;家人之赤誠,在于支持馮少揚歸國創業。除此之外,本書有一處情節令人動容,即馮少揚的兒子歸國之后沒有選擇子承父業而是選擇進入農村基層創業。這與在文中開篇提及的馮少揚的父親對其叮囑,希望他能夠有所成就、報效祖國相呼應。這體現了一種傳承的力量,暗示著老中青三代人接力之下,中國的發展一代比一代興盛富強。
管月:現實主義創作的重要探索
《西渡東歸》是一本展現了2010年至2015年前后中國海歸創業、生活的群像作品,作者冰清玉潔在收集記錄了許多海歸人才的信息后提筆寫下了這本書,通過多線串聯,詳細、多角度地描寫了她眼中的海歸人才,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
在小說創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向來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人物塑造的真實性、合理性會直接決定讀者的閱讀體驗。讀者在熟悉的背景中理所當然更加自信地擁有發言權與評議權,在閱讀過程中會更加敏感,反思其語言、行動是否與事實及大眾認知相符。因此當代現實題材小說的人物塑造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其中所包括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都在接受著讀者的“檢閱”。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需要仔細推敲、注重邏輯性,這樣才不會使閱讀中“入戲”的讀者“跳戲”出來,破壞了閱讀的連貫性,降低了體驗感。
《西渡東歸》中的人物描寫重在寫實,其語言既擁有文學色彩,也盡可能地貼合人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說中的一些語言描寫“紀實”色彩濃重,如大篇幅的政策內容敘述等。這些政策內容連接了政府與海歸群體的實體紐帶。總而言之,《西渡東歸》這本書以“為新生代海歸群體書寫精神”為目的,以海歸的家國情懷為主要精神線索,海歸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是較為小眾的一個群體,因此該書的探索性是比較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