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代表感言 | 劉笑偉:新時代詩歌必須形成自己的美學風范
感謝評委們的認可,讓我成為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的獲獎者之一。在此,向中國作協表示由衷的敬意。還要衷心感謝的是,中國作協與有關方面攜手,全力打造以國家最高文學獎頒獎典禮為核心的“中國文學盛典”,充分表達對文學的敬意、對作家的褒獎、對讀者的尊重,讓每一位作家都感受到新時代文學的活力與尊嚴,這必將有力推動作家的創作熱情,推動新時代文學的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在這方面,新時代文學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詩歌創作是文學創作的風向標,歷來是文學創作中極為活躍、能領時代風氣之先的一部分。新時代詩歌應該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頻共振的詩歌,是為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精神力量的詩歌,是始終堅守人民立場、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詩歌,是著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與世界接軌的詩歌,是飽含創新創造、呈現恢宏氣度的詩歌。新時代詩歌要以新時代的眼光、新時代的創作理念和方法,以獨特的個體生命體驗,細致入微地傾情抒寫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
新時代詩歌創作,要找準自己的歷史方位,為新時代文學的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在題材上,要深入挖掘基于新時代生活的豐富主題。比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一帶一路”倡議、高科技發展等。在內容上,要精心發掘新時代的詩歌意象。比如,飛馳的高鐵、雄偉的港珠澳大橋、C919大飛機、天宮、新工業材料等等。最關鍵的一條,新時代詩歌還要在人民大眾中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形象。要讓詩歌真正反映時代、深入人民,以人民為主題,為人民而抒寫,由人民去檢驗。
能夠寫入詩歌史的作品,無一不是藝術地見證時代的作品。不是藝術的,就只是口號,不可能流傳;不是見證時代的,就只是一己悲歡,也不可能廣泛流傳。新時代詩歌需要確立新的詩歌價值取向,這個價值取向既要有傳統的內容,又要注入新的時代內涵,要傳遞出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深深崇敬和對新時代的深厚情感。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偉大氣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歷史成就,我們要懷有深深的敬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對于偉大的新時代,我們要充滿感情,只有充滿了感情,才能夠有情感認同,有了情感認同,才會創作出真摯的作品。
新時代詩歌要傳遞出屬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文化自信,應該以飽滿情感、嶄新形象,讓人們看到新時代的價值取向。新時代的詩歌應該扎根于大地,傾聽人民的呼喚,發出時代的強音。新時代詩歌必須形成自己的美學風范。應當具有漢唐詩歌的正大氣象。我說的這個氣象,并不排斥風格多樣化,而是指主流的風格。新時代是奮斗的時代,是充滿激情的時代。新時代詩歌應該充滿瑰麗的色彩、夢想的旋律,應當既宏大又精微、既古老又現代、既雄壯又柔情,讓人閱讀后充滿新鮮的體驗、產生前行的力量。同時,新時代又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時代,新時代詩歌應該更具有現代意識,具有無限包容性與可能性。這就要求詩人們大膽探索新詩現代化道路,大膽借鑒世界各國現代詩歌的優秀成果,使自己的詩歌創作充滿獨特的藝術魅力,為新時代文學形成“高峰”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獎作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