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元宇宙 少兒科幻精品書系》(第一輯)出版
原標題:劉慈欣、董仁威主編的《我們的元宇宙 少兒科幻精品書系》(第一輯)出版上市
經過兩年精心準備,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與少兒科幻星云獎、國際兒童科幻星云聯合會傾力打造,由劉慈欣、董仁威主編的《我們的元宇宙 少兒科幻精品書系》(第一輯)于2022年11月正式出版。
叢書第一輯包括六部作品:
江波著《重返火星》
趙華著《巨蟲危機》
彭柳蓉著《時光鐘擺》
艾天華著《藍色極光》
索何夫著《銀河曙光號》
鄒瑾憶著《行星方程式》
《我們的元宇宙 少兒科幻精品書系》計劃每年至少推出六部作品,第二輯的組稿工作已經完成,將在2022年12月舉辦的第三屆少兒科幻星云獎嘉年華上,與作者簽署出版協議。
主編的話
自2021年以來,“元宇宙”一詞如同浪潮般席卷全球,迅速成為科技、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發展的焦點話題。但是由于概念異化、泛化的問題,各界對“元宇宙”的定義和理解都不太一樣。近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經過深入研討,將“元宇宙”釋義為:人類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的,由現實世界映射或超越現實世界,可與現實世界交互的虛擬世界。
其實對于文學界而言,“元宇宙”并不算是一個新鮮概念。在這個詞還沒有出來之前,文學界就已經在打造屬于自己的“元宇宙”,只不過作家們更習慣于稱呼它為“科幻世界”。作家們從現實中獲取靈感,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加上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配合各種科學知識,以文字的形式打造出既符合現實,又合乎未來發展趨勢的虛擬世界,這就是文學界的科幻世界。
科幻文學作為科技與文學的信息載體,是符合科學性思維、科學發展及設定的一種想象文學,是科學技術和人文的完美切入點。而針對廣大青少年兒童的少兒科幻文學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文學藝術形式,并誕生了一批優秀的少兒科幻作品。
少兒科幻文學有幾個關鍵詞:兒童、科學、幻想、文學。當代少兒科幻文學作家,在全面融入這些關鍵詞的基礎上,各有側重,發展出以下類型——
第一,童趣型科幻文學,包括少年科幻、低幼科幻等。其中少年科幻小說又可再細分為少年冒險科幻小說、少年推理科幻小說、少年軍事科幻小說等。該類作品針對少年兒童的閱讀特點和趣味愛好進行創作,廣受歡迎。相較于成人科幻小說,少年科幻小說的特點在于作家將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興奮、好奇、渴望、夢想等完完全全地從記憶庫中調取出來,并用文字進行呈現,作品更強調閱讀的驚奇感、夸張性和少年英雄主義情懷。
第二,文學型科幻文學,以創作文學作品為目標,科幻是工具,是特色。在符合科學思維的方法,能自圓其說的前提下,側重于在充滿傳奇色彩的兒童科幻故事中去呈現兒童的心靈成長,去引起對人與人性的思考,以及重視作品的審美價值。
第三,科普型科幻文學,以普及科技知識為目的,以文學為手段,力圖實現科幻性與文學性的圓融對接。科普型科幻文學普及的不僅僅是科技知識,還宏揚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倡導科學的世界觀,探討科技對社會正反兩方面的作用。講述知識點時,不局限于單純介紹這個知識點,而是深挖與之相關的可以引起讀者興趣的內容,從而豐富小說的知識圖譜,培養讀者的發散性思維。還會用多元化的講述方式讓讀者快速記憶知識,快樂鞏固知識。
近年來,這些類型的科幻類作品在圖書市場上異軍突起,這得益于新興科技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科幻思維與科技素養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顯著特質。然而,少兒科幻文學的發展客觀上還與時代的需求相距很遠,少兒科幻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具有影響力的少兒科幻書系少之又少,科幻作品題材局限,“科幻性”和“文學性”不夠等問題突出,國內少兒科幻仍然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對于科幻作家們來說,書寫更高質量的科幻作品,讓科幻作品更好地承擔起弘揚科學精神,建構科學世界觀的功能,激發廣大受眾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創新思維,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的元宇宙 少兒科幻精品書系》就是這樣一套應運而生的專門為10—14歲的青少年讀者打造的科幻精品書系。它旨在用高質量的科幻作品,喚起孩子們對于科學探索的好奇心和興趣,匯聚了國內科幻重要獎項——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少兒科幻星云獎、銀河獎、晨星獎、未來科幻大師獎等得主們的全新力作,涵蓋了童趣科幻、科普科幻、冒險科幻、軍事科幻、推理科幻等多種類型的科幻故事,內容聚焦前沿熱點問題,想象力豐富,科幻感十足,正能量滿滿。
后續編者團隊還將推出更多精彩內容,我們期待能夠通過這套書鼓勵、發展多種類型的科幻作品,推動實現科幻的多元化繁榮發展,使其在提升民族創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