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福克納文學的“飛行起點”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李文俊  2022年11月10日15:52
    關鍵詞:福克納

    今年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逝世60周年。逢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和即將頒獎的時段,一些文學愛好者又開始談論這位1959年的諾獎得主,作為譯者的我也被同行和讀者“請益”過,如一位有航空工作背景的博士生寫了一篇關于福克納航空書寫的論文,觀點和視角很有獨到之處。

    的確,福克納與航空的淵源很深,其短篇和長篇處女作均為飛行題材,個中原因也是頗為有趣的。

    福克納從小就癡迷飛機,夢想飛上藍天。1917年4月,美國正式對德宣戰,參加已打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此事激起了美國年輕人的狂熱情緒,福克納也不例外,于是報考了美國空軍,卻因身材矮小體重不夠未能如愿。加上1918年,他所愛慕的戀人埃斯特拉嫁給了別人,深受刺激的福克納于是來到了紐約。這時,英國皇家空軍加拿大飛行隊在這里招收新兵,他便冒充英國人報名并被錄取。從7月開始,福克納在加拿大多倫多接受訓練,可戰爭在11月便告結束,他遺憾地停在了上天飛行的前一步。從未參戰的他穿著買來的英國空軍軍官制服返回家鄉,走路一瘸一拐,一副 “傷殘老兵”像。他對小后生們說,他因赴歐參加空戰受了傷,至今腦袋里還嵌有一個金屬片。

    1919年,福克納以復員軍人身份進入密西西比大學。身著軍官制服、胸前別著“飛翼”胸章(說明有飛行資格)的他走在校園里,招來了小伙子羨慕與姑娘崇拜的目光。福克納選修了法語、西班牙語和莎士比亞三門課。他那既崇英又吊兒郎當的做派使得同學們給他起了一個外號:“不頂事伯爵”(Count No ‘count)。

    學習了一段時間后,福克納便開始在學生刊物上發表詩歌、畫作和戲劇作品。據卡維爾·柯林斯(Carvel Collins,1912—1990)在《福克納在密西西比大學》(見《水澤女神之歌:福克納早期散文、詩歌與插圖》,王冠、遠洋譯,漓江出版社2017年版)中的記述:學生刊物《密西西比人》在刊發他的詩歌《中國》兩個星期之后,于1919年11月26日將福克納作為一個小說作者正式推出。這是他發表的第一篇小說,題為《僥幸著陸》(Landing in Luck),背景是加拿大一個軍訓飛機場。小說描述了軍校學員湯姆遜一次危險的試飛經歷,而這次恐怖的體驗后來卻成為主人公吹牛的談資。實際上他“根本不能飛”,“每次他上天,他們都得拿支槍把他打下來”, 所以,他被學員們稱為“皇家空軍頭號吹牛大王”。這個短篇處女作無疑與福克納的空校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

    1982年,我在多倫多大學訪學時,曾有幸拜訪了在那兒任教的英國教授,也是《威廉·福克納的成就》(The Achievement of William Faulkner,1966)的作者邁克爾·米爾蓋特(Michael Millgate,1929— )。這位研究福克納的專家給我看了他收藏的照片——福克納當空校學員時全校師生的合影,照片里福克納歪戴著船形帽,腦袋比一顆黃豆大不了多少。我還讀到了米爾蓋特發表在多倫多大學季刊上的兩篇文章,他通過尋訪1918年作家在空校時的同班同學和同寢室室友,也通過查閱半個世紀以前的舊報紙、舊書刊,弄清了福克納在多倫多的活動情況,特別是弄清楚了當時福克納對飛行的第一手知識僅僅是“轉動螺旋槳幫助飛機發動”,從而證明其直接或間接散布的一些“事跡”,僅僅是一個富有文學才能的年輕人為彌補自己未能參戰缺憾而充分運用想象力的結果。年輕人的虛榮心是可以理解的,這并不妨礙一個人后來成為一個偉大的文學家。

    在多倫多,我幸運地尋訪到了福克納當年的足跡。原來,1918年9月至12月,福克納就住在多倫多大學威克利夫學院一幢三層建筑的二層樓上。米爾蓋特說他也不知道當時福克納住的是哪一個房間,只知道房間臨霍斯金街——我每天都要經過幾回的一條僻靜的街。某日,當我懷著《阿斯彭文稿》(The Aspern Papers,亨利·詹姆斯中篇小說,寫一位青年作家如何尋訪拜倫的遺稿和書信)中那位青年作家的心情,走進這幢磚紅色的新哥特式建筑,朝二樓的每一個房間窺探時,無疑引來不少詫異的眼光。走廊里的木地板在我走過時微微下陷,發出了古老建筑才有的空洞聲。這里曾是空校學生的宿舍,走廊里曾經回響過福克納用柔和的南方口音講的俏皮話,其內容據同學們回憶,是“不便印在紙上的”。福克納或許算不上是一個優秀的學員,但他留下來的筆記本上所繪的飛機解剖圖卻畫得很準確。

    在福克納坎坷的文學之路上,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和他的夫人可以說是他的“貴人”。安德森被認為是美國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小說家,深刻地影響了海明威、福克納、菲茨杰拉德等人的創作,被福克納稱為“我們這一代作家的父親”。安德森頗為賞識福克納的文學才能。據福克納回憶:“有一次我在街上遇到了安德森太太。她問起這一陣怎么老沒見到我。我說我正在寫一部小說呢。她問我要不要給安德森看看。”這部小說就是福克納1926年出版的長篇處女作《士兵的報酬》(Sodiers’ Pay)。安德森將它推薦給了自己的出版商。

    小說的主人公唐納德·馬洪,是一個在加拿大參加英國皇家空軍的美國南方青年,因在空戰中頭部嚴重受傷而退役,回國后又眼睛失明并且喪失了記憶。1919年春天,他在兩個好心人的護送下回到佐治亞州某個小鎮的老家。小說著重寫的即是小鎮各色人等對一個垂死老兵的反應,這也就是標題所指的“士兵們(所得到)的報酬”了。

    唐納德·馬洪這一形象是福克納精心刻畫并一心要做的“自我”,表達了福克納對自己在故鄉小鎮上不被承認的逆反心理。馬洪的外在形象也酷似年輕時的福克納:穿的是英國空軍軍服,手很小、臉很瘦、下巴很尖。由于作品表現出對美國社會的一種失望和不滿,尤其是戰爭給一代人帶來的幻滅,學界往往將其歸入“迷惘的一代”流派,不在“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之列。

    《士兵的報酬》中的小鎮,據書中說是在佐治亞州,其實它與福克納日后一再寫到的密西西比州杰弗生鎮并無區別,體現了作者的才能與潛力。也正是從此時起,福克納真正走上了寫小說的道路,并最終“一飛沖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系《世界文學》原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国产99精品久久| 女人香蕉久久**毛片精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国产精品gz久久久|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久久精品女人的天堂AV|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网友自拍区视频精品|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水蜜桃精品一二三|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情侣对白|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 伊人久久精品午夜|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日韩精品视频美在线精品视频|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13页|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熟女高潮视频| 久久丝袜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香蕉| 国产精品小视频免费无限app|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