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舉辦
11月5日,由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參與承辦的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暨“中國網絡文學三十年的歷史反思與未來發展”學術研討會隆重召開,主會場設在山東理工大學,來自北京、湖南、上海、廣東、天津、浙江、安徽、湖北、貴州、四川、江蘇、廣東、陜西、江西、重慶、廣西、福建、等地的專家學者代表130余人線上出席了此次會議。此次會議由《文藝理論研究》《社會科學戰線》《中國圖書評論》協辦,由《當代作家評論》《探索與爭鳴》《揚子江文學評論》提供學術支持。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會長、中南大學教授歐陽友權主持,山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陳勝偉,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秘書長、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院長王峰,山東省作協主席、山東大學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發有,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艷梅為會議開幕式致辭。
此次研討會的主體部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大會主旨發言中共有十位專家學者線上報告,由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呂逸新主持,中南大學禹建湘教授評議;第二階段是安排在下午線上分組進行。
學術研討第一階段里,廈門大學黃鳴奮教授從未來世界、科幻作品和未來學理論三個角度考察未來語境中的網絡文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陳定家教授認為網絡文學積極走向海外等有益經驗值得總結。南開大學周志強教授指出“爽”是“不爽”的匱乏性在場。杭州師范大學單小曦教授探討了從Web1、Web2 “圍墻花園”到Web3“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平臺革命。安徽大學教授周志雄從五個方面對部分網絡作家進行了全面的考察。華中師范大學黎楊全教授認為網絡文學的本質是從網絡性到交往性。首都師范大學許苗苗教授認為空間書寫是現實權利的一種表征。貴州財經大學周興杰就網絡文學“數據榜” 和 “評選榜”的問題加以討論。西南科技大學周冰教授強調交往性的批評機制建構。山東理工大學副教授翟羽佳就網絡軍事小說進行梳理。發言結束后,禹建湘教授作為本場評議人對以上專家的報告進行總結和細致評議。
下午,八個不同主題的分會場分別線上進行,各有十余名學者代表參與發言討論。
第一分會場,主持人為《揚子江文學評論》雜志社副主編何同彬,評議人為山東大學周根紅教授。本場以歐陽友權、禹建湘為代表的九名學者圍繞“中國網絡文學三十年的歷史經驗與反思”的主題發言。歐陽友權教授全面系統地研究了網絡文學30年的生成邏輯,他的報告《中國網絡文學三十年的生成邏輯》是第一分會場的綱領性報告。山東大學周根紅教授將第一分會場分為網絡文學的現實書寫、網絡文學的國家敘事話語和網絡文學的生產這三個方向。中南大學禹建湘教授探討網絡文學如何建構現實。西北大學陳海副教授論述了網絡文學的“四性”。張慧倫副教授講述網絡文學中的沂蒙精神;溫德朝副教授用創業史的視角分析了作品《浩蕩》。
第二分會場的主題是“中國網絡文學的主流化與高質量發展”,由《當代作家評論》雜志社主編韓春燕擔任主持人,河北省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桫欏作評議人。桫欏指出網文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精品化。中國地質大學李玉萍副教授認為紙質出版是重要環節。山東大學賀予飛老師認為要用系統化措施打破高質量發展的困境。中南大學副教授歐陽婷指出要回歸價值原點來推動轉型升級。
第三分會場以“中國網絡文學理論體系、評價體系和話語體系”為主題,《探索與爭鳴》雜志社主編葉祝弟任主持人,南京林業大學教授韓模永任評議人。廣西民族大學耿文婷教授對網絡小說命名做出了研究。浙江傳媒學院葉煒副教授分析了元宇宙文藝的特點。澳門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朱叢遷揭示了網絡文學與傳統美學的繼承關系。濱州學院副教授李盛濤論述了網絡小說空間敘事的文學生態性。山東理工大學教師高媛解讀了貝客邦的作品。洛陽師范學院教師姜鵬將媒介環境學引入文學批評。
第四分會場的主題是“中國網絡文學的藝術創新與美學建構”,由《社會科學戰線》雜志社編輯王艷麗主持,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瑋作為評議人。該會場圍繞美學建構與藝術創新進行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湯俏用日本小說來類比中國的網絡文學。泰山學院教師陳保志探討了虛擬美學。
第五分會場的主題是“中國網絡文學的跨文化、跨媒介傳播”,由蘇州大學教師張學謙擔任主持人,江南大學張春梅教授任評議人。江南大學張春梅教授提出“大眾驚奇美學”。杭州師范大學周敏教授認為網絡文學評判標準在變化。蘇州大學張學謙老師探討城市文化地理與網絡文學的關系?;葜輰W院顏敏教授聚焦網絡與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的生產與傳播。淄博職業學院教師王筍以隱喻的方式與網絡文化生態對話。
第六分會場聚焦“網絡文學IP轉化及其泛娛樂文創產業”,由暨南大學教授王小英主持,安徽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吳長青為評議人。暨南大學王小英教授以符號學視角對網絡文學進行研究。武漢紡織大學李展副教授研究符號性質和復合型文本的定調符號。西北大學教師高翔對“爽”文化進行反思。安徽大學許瀟菲博士用電子游戲對網絡文學進行研究。廣東省作家協會王金芝認為中國網絡文學商業模式調適著網絡文學。
第七分會場以“網絡作家作品探討”為主題,首都師范大學胡疆峰教授擔任支持人,上海大學張永祿教授擔任評議人。該會探討網絡文學研究的新視野。其中,首都師范大學胡疆峰教授提出新媒介時代的現實主義命題。貴州民族大學的鮑遠福教授入手網絡科幻文學研究。江漢大學教師蔡爽爽總結網絡作家創作的三種模式。
第八分會場為山東網絡作家高樓大廈作家作品研討,由山東理工大學教師張引主持,山東大學博士后賀予飛進行評議。本會場由山東理工大學22位研究生參會,對網絡小說作家高樓大廈的作品進行研討。
在大會閉幕式上,歐陽友權教授作總結到,網絡文學重要性得到高度關注,已經日漸成為一門顯學并且前景廣闊。網絡文學價值不應該被低估,且仍需要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落實高質量發展、走向精品主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