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周勛初:出新意于傳統之中 寄妙理于縱橫之外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堯育飛 胡鈺  2022年11月04日09:22
    關鍵詞:周勛初

    2019年10月18日,南京。首屆鳳凰作者年會隆重舉行,在雄壯的頒獎音樂聲中,周勛初與劉東、孫曉云、格非、曹文軒一道榮獲象征最高榮譽的“金鳳凰”獎章。

    在所有獲獎者中,周勛初是年紀最長的一位,組委會宣讀的頒獎詞贊譽他:“博綜文史,融通古今,著作等身,桃李滿門?!倍潭淌?,重如千鈞,描繪出一位九旬老人輝煌的學問事業。

    時間回到2000年,七卷本《周勛初文集》在江蘇古籍出版社(后更名鳳凰出版社)問世,涵括《九歌新考》《韓非子札記》等16種著作。這些著作時間跨度由先秦直至近現代,范圍橫跨文獻學、文學、歷史學等學科,具體包括楚辭學、諸子學、文學批評史、學術史等。如此廣闊而精深的學術成果,在當今學界,罕見儷偶。至2021年,新版《周勛初文集》陸續問世,周勛初僅在鳳凰出版社所出的著作已超過30種。

    著述等身,周勛初當之無愧;“專通結合,又專又通”,周勛初實至名歸。何以形容周勛初的學問天地?南京大學教授張伯偉曾在一次小型讀書會上如是概括:“規模宏大,見解通達,常常能夠從一般人意想不到處著眼,而結論卻饜服人心。這是很難達到的一種學術境界。”

    人生甘苦匯入學術長河

    1953年,正在南京大學中文系讀三年級的周勛初,感到人生一片灰暗。在許多同學因國家建設需要提前畢業時,周勛初卻因肺病多年而耽誤學業被困于校園。前途茫茫,無所適從,周勛初思來想去,決定繼續學習。

    經時任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方光燾特別批準,周勛初得以留校學習,并集中精力向著名文史專家胡小石學習中國文學史。這是胡小石最后一次開設中國文學史課。可第一次上課,因一些原因,周勛初卻被擋在教室門外。后得到方光燾的幫助,周勛初才獲得寶貴的學習機會。在這門課上,根據胡小石的指引,周勛初不斷在課外找書看,最終奠定了學問路上的第一塊基石。

    1954年,周勛初從北京考回南京,跟隨胡小石讀副博士研究生。1959年,周勛初全程聽講了胡小石開設的《楚辭》課,因急于接替重病在身的羅根澤上中國文學批評史課,便趕忙將研習《楚辭》的所思所想寫了下來,后定稿為《九歌新考》。《九歌新考》以其綜合性文化研究的特色,成為新時期“楚辭學”研究的重要創獲,收入《楚辭著作提要》《中國詩學大辭典》等工具性著作詞條中,廣受贊譽。

    人生的甘苦與學術的繁榮,在周勛初身上有著奇妙的融合。以至于晚年的周勛初在回首人生與治學時,常驚覺人生的匪夷所思,他評價自己大半生是“人生實難”,總結個人的學術則是“艱辛與歡樂相隨”。周勛初此語并非弘一法師“悲欣交集”的翻版,而是他人生真實的寫照。

    17歲時,周勛初突然大口吐血,才知患了肺病,此后臥床整整三年,靠當時新輸入的鏈霉素才挽救一命。為給周勛初治病,周家賣了20畝土地,生活遂由小康轉入困頓。而周勛初父親雖畢業于光華大學國文系,但人至中年,每感捉襟見肘。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周勛初考入南京大學,得以享受國家醫療政策,方慢慢將病養好,算是保住了“革命的本錢”。

    坎坷的遭遇,使周勛初對學問和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論著常浸潤著這些生命的體悟。周勛初說:“我很珍惜在人生最黯淡時得到的溫暖?!彼麑懥艘幌盗屑o念方光燾、胡小石等老師的文章,固是出于學術史的自覺,也寄托了對老師的感恩之情。他寫李白的一系列論文,揭示“詩仙”之于家人、之于親情的愛護,也未嘗不是因個人遭際而對人生的深入體味。

    文史研究結出豐碩成果

    20世紀70年代,周勛初寫下《〈韓非子〉札記》一書,1980年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日本東京大學法律系長尾龍一教授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讀到此書,不禁贊嘆:“在那兒,我發現了研究韓非子的、具有敏銳智慧和淵博知識的大陸學者周勛初的著作。在特殊年代的狂風暴雨中,居然有這樣的智慧幸存下來,這使我深為感動?!边@段話,是周勛初豐碩著述顯山露水的一個縮影。

    1974年,周勛初奉命參加法家著作《韓非子》注釋組,負責擬訂體例和統稿等工作。盡管是奉命工作,卻得以避開其他風波,專事讀書寫作。在注釋過程中,他們向工農兵取經,外出征求國內數十所高校意見,因而得以飽覽祖國山河。在外出訪書過程中,周勛初親手翻閱諸多珍善秘本,曾在北京圖書館發現翁同龢兄長翁同書批校的《韓非子》(《管子》《韓非子》合刻本)。翁同書時任安徽巡撫,正揮師與太平軍作戰,此時他一邊校書,一邊逐日記載與太平軍戰斗的進程,是書遂為古籍批校本之特例。此材料數十年無人問津,自周勛初披露后,直至2017年,北大博士馮坤才據此寫成《翁同書的軍中校書日記》,發表在《讀書》雜志。

    《韓非子校注》出版后,著名韓非子研究專家陳奇猷在介紹20世紀韓非子研究成果時說“其中最值得稱道的,當然是《韓非子校注》”。彭鴻程在《近百年韓非研究綜述》中說:“盡管‘文革’給學術研究帶來很大的影響,但壓抑中自有一份韓非子的犀利在。1976年南京大學《韓非子》校注組編寫完成的《韓非子校注》,‘利用各大圖書館珍藏的韓子善本,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對《韓非子》加以全面整理’,力求達到‘科學性和通俗性相結合’。在當時產生的法家著作整理本中,惟有這本書‘堅持實事求是的治學方針,后又作了反復的修改’,受到了讀者和專家的好評。”

    在從事《韓非子校注》的工作中,周勛初思維極為活躍,心得極多,而《校注》一書無法全部吸納,因而他效仿清儒治學,寫下48篇札記,最終形成《〈韓非子〉札記》一書?!丁错n非子〉札記》綜合運用版本目錄學知識,在先秦思想史、文化史領域縱橫馳騁,涉及政治、歷史、哲學、經濟、文學、文獻等各個方面,抉微發覆、精見迭出。1980年,《〈韓非子〉札記》出版后,周勛初寫了一本普及型著作《韓非》,從而形成個人獨具特色的“韓非子研究系列”。

    事實上,《〈韓非子〉札記》與收錄在《周勛初文集》中的《九歌新考》《詩仙李白之謎》《唐詩文獻綜述》《唐人筆記小說考索》《唐代筆記小說敘錄》《當代學術研究思辨》等16部書一樣,體現一種文獻學與文史綜合研究的特色。周勛初認為:“在歷史上,無論是一種風尚、一個流派、一部著作的形成、發展和變化,都是紛糅交錯地呈現出來的,后人當然可以分別從文、史、哲等不同角度進行探討,但若能作綜合的研究,也就可以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入?!?/p>

    從出版的著述看,周勛初在先秦、魏晉南北朝、宋代文學、近代學術以及文學批評史等方面均有專著,南京大學教授莫礪鋒曾譽之為“貫通歷代、彌綸群言”。其中以唐代研究成果最豐碩,也最能體現其“文獻學與綜合研究”的特色。除《高適年譜》、李白研究成果三種外,周勛初尚有《唐人筆記小說考索》《唐代筆記小說敘錄》,古籍整理的典范之作《唐語林校證》,主編有《唐詩大辭典》《唐人軼事匯編》,以及《全唐五代詩》(第一主編)等。而這些著述,大部分都是周勛初50歲以后的作品。

    這些著述不僅數量可觀,成就同樣令人驚嘆。以李白研究三種——《李白評傳》《詩仙李白之謎》《李白研究》為例,周勛初聯系李白的家世、兩次就婚相府所鑄成的家庭悲劇、剔骨葬友的奇特行為等進行探索,涉及宗教信仰、仕宦出處、文藝愛好、民族觀念等領域,從多種角度進行綜合研究,發掘李白的文化特征,提出李白為多元文化的結晶之說。這些成果為李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視角。

    周勛初文史研究成果豐碩,綜合研究、銳意開拓,是他的終生追求。他也將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座右銘,勉勵自己在學術上不斷開拓創新。

    紹述師說以弘揚優秀傳統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現代學術再度崛起的時代,西學洶涌,百家爭鳴,如何探索中國傳統文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成為擺在學者面前的重要問題。此間,周勛初于西方理論潮流之外另辟蹊徑,通過申述師說,喚醒傳統治學法門,續接東南學統。

    親炙于胡小石、汪辟疆、羅根澤等老一輩學者門下,周勛初對東南學術均有繼承。對羅根澤擅長的文學批評,周勛初早在1981年就出版了《中國文學批評小史》。對東南學術的重要代表人物黃侃,周勛初1985年寫下《論黃侃〈文心雕龍札記〉的學術淵源》,此后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文心雕龍札記》,即以這篇文章為導讀。此文源于1985年程千帆先生在中山陵舉辦的黃侃百年紀念會,當時與會代表提交的論文多為小學方面內容。程先生認為,黃侃建樹多端,在文學上也卓有成就,就讓周勛初寫一篇有關《文心雕龍》的文章。周勛初通過黃侃在《文心雕龍札記》的信息,發現清末民初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期間發生的紛爭。這一時期,以姚永樸、林紓等人為代表的桐城派,逐漸被黃侃、劉師培所代表的文選派所取代??蓵r隔不久,新文化運動興起,桐城、文選兩派均退出歷史舞臺。周勛初認為“這是近代學風演變的一大交會”,而近代學術方法及關懷之一大轉折也于此可見端倪。這種對師說的闡揚,因而有回歸傳統學術的微義。

    紹述師說,還基于師生情感的真誠流露。周勛初走上教書與治學之路,受老師影響很大。為了讓周勛初留校,方光燾等人甚至與人事秘書發生正面沖突。胡小石對上級表示,自己女兒畢業分配等問題從未提過要求,但這次希望組織慎重考慮周勛初。晚年回憶起這些往事時,周勛初深情地說:“我在最艱難的時候能一步步走過來,也主要得益于老師們的幫助?!?/p>

    在周勛初看來,紹述師說還是明學問之所出的一扇窗口。他寫《九歌新考》一書,其中《東皇太一考》一文就是申述師說而成。他認為,學術傳授就像接力賽跑中的傳棒一樣,老師探討某一問題有些想法沒深入下去,學生聽后覺得還可開拓,應當繼續發力,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學說。

    尊重老師、尊重學術,寫紀念文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不斷總結老師們的治學經驗,發揚學風,延續學脈。在這方面,周勛初與程千帆不謀而合,1990年,周勛初操辦“胡小石、陳中凡、汪辟疆三教授百年誕辰學術紀念會”,陸續出版《胡小石論文集》《汪辟疆文集》《胡小石文史論叢》等。直至2018年,周勛初在《人民日報》談《守護我們的師道傳統》,念及老師,他還深情地說:“弘揚師道,不僅要把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傳承下去,也要注重學風傳承,不斷拓展師輩學術?!?/p>

    周勛初所在的南京大學,是東南學術重鎮。弘揚這一學術傳統,并將這一傳統與自身的研究相結合,是周勛初新時期以來自覺承擔的重要學術責任。

    20世紀東南學術,有黃侃等人的“選學派”,這一派因《文選》地位的升降而在地位上有浮沉,引起周勛初的思考。此后在《文選》研究方面,他花費許多功夫,較早揭示了《文選》在近代的遭際。

    對那些隱而不彰的學術史,周勛初有意抉摘闡微。他敏銳地注意到胡小石特別善于講課,在一眾老輩學人中十分突出,因而在80年代寫下《胡小石師的教學藝術》。

    在“中國文學史”掀起研究熱潮時,而東南學者的貢獻未得重視之際,周勛初時常與程千帆講起胡小石在文學史建設上的重大貢獻,可惜只留下不易見的《中國文學史講稿(上冊)》,因而周勛初撰《文學“一代有一代之所勝”說的重要歷史意義》《胡小石先生與中國文學史研究》,點明胡小石對早期中國文學史核心論述的重要貢獻。

    一千多年前,韓愈在《師說》中寫下“古之學者必有師”。一千多年后,陳寅恪寫下《論韓愈》一文,言簡意賅,道盡這位古文大師的貢獻。陳寅恪這篇文章,周勛初十分欣賞,因紹述師說也是他的學術旨趣所在。

    “新樸學”里的金針度人

    2021年7月9日,在江蘇第十一屆書展主場館內,南京大學教授莫礪鋒、徐興無、童嶺等周勛初及門和再傳弟子,圍繞新版《周勛初文集》,將周勛初治學經驗總結為文與史、博通與專精、宏大與細致“三結合”。

    周勛初治學“三結合”的融通之道,根本原因在于不趕時髦,不盲目追逐新理論,而是從傳統方面尋求解決問題之道,始終重視文獻學的基礎。2000年,中華書局程毅中編審在《尋求新樸學發展的道路》一文中評價周勛初的研究是“文獻學和綜合研究,體現了一種具有樸學精神的治學方法,也許可以說是開拓了一條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史研究的道路”。

    這一鮮明的學術品格,與周勛初較早對研究方法形成自覺有關。早在1983年,周勛初就開設一門“近代學者治學方法研究”,選取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漢魏博士考》二文,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論韓愈》《韋莊秦婦吟校箋》三文,進行分析。課堂講義后編入《當代學術研究思辨》中,重印數次,此書成為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必讀書目。

    周勛初不僅善于私淑,更善于親師取法。在從胡小石研治《楚辭》過程中,周勛初總結出胡小石研究的三個基本方法:開闊視野、理論啟發、材料甄別。張伯偉認為:“這是互有關聯的非常重要的‘金針’。”

    善于從學術史中吸取經驗,尋找突破,由此構成周勛初治學的一大特色。周勛初認為,文學問題不能僅限于純文學方面的研究,還應從源頭上探討,從學術史的高度來俯視。

    許多年后,周勛初的學生、南京大學文學院原院長徐興無仍然記得老師課上的兩個重要觀點:一是中國傳統學問歸納得多,演繹得少,至于胡適等人,始多運用推論、假設、演繹等方法;二是周先生區分了晚清到民國時期三個重要的學術流派,章黃學派、康有為一派、王國維陳寅恪一派,并認為今人應當做王國維、陳寅恪的學問,因其中既有最重要的學術問題,也有文化關懷在。

    這種鮮明而自覺的學術意識,使得周勛初從不將學問之道視作枕秘之物,而是悉數公開,以示后學。馬來西亞留學生余歷雄是周勛初的“關門弟子”,在周勛初的指導下,他將2001年2月至2004年1月的問學筆記,整理成了《師門問學錄》(目前已出第三版),成為古代文學研究生治學的津梁。

    2011年9月至2014年11月,周勛初還應邀在《古典文學知識》上寫了20篇談治學經驗的文章,后編為《艱辛與歡樂相隨——周勛初治學經驗談》一書,由鳳凰出版社于2016年9月出版。

    這些著述的出版,顯示周勛初的治學坦蕩,鴛鴦繡罷,又何妨金針度人。

    魏晉風度與君子之交

    周勛初的治學是坦蕩的,面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周勛初也十分坦然。他說:“人的一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既不必為自己的點滴成就而自我陶醉,也不必故作謙虛而妄自菲薄。”這種清峻通脫的氣質,好似魏晉中人,也令他收獲許多君子之交。

    提起老師周勛初的學術研究,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程章燦總不自覺地將其與魏晉風度聯系起來。在他眼中,周先生身姿玉樹臨風,為人灑脫自然,文章簡潔明快、清峻通脫,處處透著魏晉風度。而周勛初半生所處世情之險,卻總能“以不變應萬變”,隨順世緣,最終達成“無為而不為”的境界。

    南開大學教授羅宗強與周勛初因唐代文學結緣,晚年羅宗強患病在身,兩人一年中不過有幾次電話相敘。2019年底,作為粵東畫派的重要傳人之一,羅宗強想要出版畫集,周勛初先生當即請著名書畫收藏與鑒定專家蕭平幫忙。他們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挑選畫作,最終完成了羅宗強畫集的選定。

    羅宗強去世后,周勛初在《中華讀書報》發表《此情永憶》一文追念兩人交誼。他說,羅宗強“對自然界的美景,總是盡情享受,即使體能有所透支也在所不惜”。他又把羅宗強和陶敏為其主編《全唐五代詩》申報國家出版基金寫的推薦書附錄文后。死生契闊,周勛初以文字悼老友。

    20世紀80年代中期,卞孝萱擬從北京調回江蘇老家工作,原本要去江蘇教育學院工作,但卞孝萱到了南京之后,程千帆和周勛初認為卞孝萱到南京大學工作更好。由于程千帆的熱心幫助,周勛初出面四處奔走,卞孝萱最終留在南京大學工作,從此開啟二十多年的令學界稱道的“南大緣”。

    周勛初說,治學孤掌難鳴,需要“得道多助”。由于偶然的機緣,周勛初得到橫山弘、興膳宏、劉顯叔等數十人幫助,編成《唐鈔文選集注匯存》一書,為新時期的《文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文獻。為編成此書,周勛初調動了整個東亞漢文化圈的文脈,最終拼接起這一撕裂的寶貴殘卷,為新時代的東亞文明交流寫下漂亮的一筆。

    以文會友,是周勛初一貫的堅持,但他并不樂意與人套近乎。然萬法唯真,周勛初并不缺乏友誼,在學術路上甚至每多能與“古人”相親。

    在編輯《宋人軼事匯編》時,周勛初因上海古籍出版社原總編輯趙昌平的介紹,結識浙江平湖某航運公司駐滬辦事人員葛渭君,趙昌平說“葛渭君是一個古人”。此后,周勛初與葛渭君兩人僅在1998、2005、2013年見過三次面,而葛渭君就花了十多年時間整理筆記小說等內容,為這部書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在王華寶、周子來、嚴杰等人的幫助下,周勛初主編的皇皇六大冊二百多萬字的《宋人軼事匯編》在2014年順利完成,并獲得2018年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

    周勛初身軀偉岸,腰板挺直,銀發紋絲不亂,這是他給人的一般印象。有一次出差,出租車司機忍不住據此推測周勛初是一位將軍。筆者在拜訪周勛初時,盡管早早預約,但進門相見時,周勛初仍專注地躺在床上看書。在學術高地上,周勛初恰似一位將軍,而在生活中,周勛初又如魏晉人一般灑脫。他的舉手投足之間,自具一種天然的趣味。

    放手去寫吧

    因為自己的寫作經歷,也因為對于年輕人現實的關切,周勛初在學術問題上從不發迂腐之談。他認為,在研究中只要有新發現,不妨多寫一些。這是受到老師羅根澤的影響,羅根澤曾告誡他說:“你們年輕人要多寫東西。要趁著年輕寫。年輕人顧慮少,年紀大了,顧慮多了,也就不太好動筆了?!边@種經驗之談,鼓舞了周勛初,60歲以后,周勛初屢有著作問世,直至年近九十,仍撰寫《艱辛與歡樂相隨——周勛初治學經驗談》一書。不能不說,這與羅根澤的教誨有關。

    當然,放手寫文章不意味著亂寫,更不是說別人說過的話,而是講自己確有心得的新見。這方面,周勛初服膺乃師胡小石“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研究氣概,故他自己寫論文,最厭惡人云亦云,“總想發前人未發之覆”。而這就需要非功利地讀書,以便讀書得間。記得初次拜訪時,周先生得知筆者研究清代文學后,仍不忘說,你應當熟讀幾部先秦的典籍,《孟子》《莊子》《韓非子》這些書總是要熟了,清代的研究才能做好。他曾把讀書比喻為蜘蛛結網,以為書網越織越大,捕獲有價值者的概率就越大,甚至還能收獲意外之喜。

    如今已是著名古代文學研究專家的蔣寅教授,20世紀80年代末前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時,周勛初叮囑道:“到文學所工作,自己一定要抓緊。”周勛初見過許多研究條件很好的學者,半生下來卻成果寥寥,故蔣寅臨行前,他忍不住以“蔣生勉乎哉”相勖。二十多年后,蔣寅回首在文學所工作的日子,對這段話有了更深入的體會,他認為:“除了老師強調的勤奮之外,我更將寫作視為一個知識醞釀和思想激發的過程,膚淺的認識和粗糙的想法可以通過寫作過程的充實、磨礪、錘煉而臻深厚精善?!贝搜钥芍^深諳師說。

    前些年,常有青年學人向周勛初抱怨寫論文難,周勛初以早年迅速寫完《九歌新考》為例予以勸說:“只要你對某一問題考慮成熟,找到了癥結所在,那么行文之時必然勢如破竹,幾萬字的文章不日即可完成。”

    2015年,周勛初先生作為第一主編的《全唐五代詩》初盛唐部分出版,2022年這項卷帙浩繁的工程即將圓滿完成。而周勛初擔任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的“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正在穩步推進,未來將有3000冊成果面世。

    年逾九旬的周勛初正以適合自己的方式,繼續學術長青之旅,不斷與學術事業一道譜寫新的華章。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南京大學文學院)

    (本文獲華中科技大學文科雙一流建設項目“中國現代文體學研究”資助)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久操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99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对白精品刺激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aaaaa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香蕉|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98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久草热久草热线频97精品 |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