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典文本還是改編版本? ——引導孩子看四大名著的三個問題
讓孩子多讀經典、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四大名著一直是不少家長的選擇。目前市場上為少兒讀者提供的四大名著版本琳瑯滿目,這也給家長的選擇帶來了困擾:到底是該讓孩子看原文還是改編的四大名著?面對如此多的版本又該如何選擇?同時,家長們也對出版單位發出疑問:改編版要選擇哪些內容給小讀者?標準與尺度是什么?帶著大家關心的這些問題,《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多方人士。
如何選?
架起親近古典名著的橋梁
給孩子看改編版本還是原著?這一問題并非中國獨有。“這不是四大名著獨有的問題,而是世界名著都面臨的問題。”資深出版人、作家海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的建議是讓孩子讀原著,“小孩子閱讀喜歡‘跳著摘果子’,能享受自由探索原著的過程是好事。”
然而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和興趣不盡相同,四大名著的內容并非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孩子。對此,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輯李天舒深有體會:“如《西游記》文本故事性強,就比較適合低年齡段的孩子。而《紅樓夢》文本稍顯晦澀,則適合初、高中的青少年。”
少年兒童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名家帶你讀四大名著”系列,希望為孩子們架起親近古典名著的橋梁。在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陸小新看來,改編版的目的是讓孩子在兒童文學審美的范疇內領會古典名著的趣味和意境。“對于未成年的讀者來說,四大名著原著中有許多他們暫時無法讀懂和理解的錯綜復雜的情節,而改編版本則是將原文予以‘剪裁’,幫孩子快速了解名著的重要情節和人物。”
選擇改編版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避免打擊孩子的閱讀興趣。李天舒談道,四大名著流傳數百年,各年齡段讀者都能從中獲得閱讀樂趣,前提是不揠苗助長,而且名著不是讀一次就可以,在不同年齡段常讀常新。“孩子的閱讀探索是一個過程,如果一開始就接受難度太大的文本內容,會消磨孩子的閱讀興趣。此外,名著中有些內容并不適合孩子閱讀,一些情節超出了他們的接受范圍。”
在選擇上,家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判斷。廈門外國語學校石獅分校教師熊亮認為,家長首先要區分“改編版”和“刪減版”。“改編版”主要針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這里的“改編”,指的是在尊重原著精神、不破壞原著相對完整情節的前提下,采用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如連環畫、動漫等,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樹立文化自信。“有的‘刪減版’為了噱頭,擅自刪減、改編原著中的精彩章節,造成語義、語境、文脈的割裂,是不值得提倡的,也會給孩子造成錯誤認知。”
如何出?
根據不同年齡段做好內容精編
為孩子選擇改編版的四大名著主要原因在于年齡,而對于出版單位來說,年齡也是編輯工作考慮的重點。
目前北少社根據讀者年齡段不同推出了不同種類的四大名著,如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繪本和面向偏高年齡段孩子的文字改編版。在李天舒看來,不同的版本對應不同的編輯理念,比如低年齡段的孩子以讀彩圖和故事為主,而對年齡段稍高的讀者,則增加對創作語言和人物塑造方面的解讀。“如我們在編輯《西游記》時,低年齡的版本就選擇經典有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等;而給高年齡段的讀者,則會增加文本考據,如孫悟空、唐僧的原型是誰,取經路過的地點古今對比等,延伸了文本的內容。”
東方娃娃雜志社社長丁誠中認為,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作不一樣的改編,主要從兩個方面辨析:從內容角度來說,改編不是簡單地刪減,而需要真正讀通文本、作出取舍;從形式來說,針對學齡前的孩子,改編成繪本比較合適,“比如《西游記》繪本,家長可以為孩子閱讀文字,篇幅短小,一本繪本講述一個小故事或情節。針對小學低段和中段,可以是以文字為主的插圖本,到了高段,就可以閱讀純文字版本”。
對出版單位來說,選擇什么樣的編寫者、選擇哪個版本、語言風格如何、根據讀者年齡段作哪些內容取舍等,都需要審慎研判,這是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
陸小新表示,少年兒童出版社對此下了不少功夫。首先邀請兒童文學作家權威改編,用孩子的語言講述傳統故事;其次,作家以權威版本為底本,對疑難之處作注解,掃清閱讀障礙;再次,精美裝幀,邀請名家繪制國風配圖。他介紹,在“名家帶你讀四大名著”系列的4本書最后,為青少年讀者設計了“名家帶你——趣味問答”的獨特附文,以作家答疑解惑的方式幫助讀者理解。
海飛認為,出版單位推出少兒版的四大名著有積極的一面,但出版要慎重:“要把好質量關,不能將其作為搖錢樹。建議對此建立專門的審讀組,進行權威鑒定,以規范整個市場。”
如何讀?
以開放心態引導孩子閱讀
相較如何選擇的問題,家長的引導更為重要。上小學三年級的南京小讀者吳桐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很喜歡聽《西游記》和《三國演義》的故事,漸漸對名著有了興趣。“后來媽媽給我買了帶圖畫的書,我看了十幾遍。現在我正在看原版《西游記》,雖然也有很多字和句子看不懂,我會查字典或者問媽媽,不過這不影響我對名著的興趣。”
吳桐的媽媽秦瀟告訴記者,如果孩子對名著感興趣,也有能力讀大部頭的書,小學中高年級就可以開始讀原版。原版里有最精粹的漢語言,就算有些內容孩子還讀不懂,但讀原版對孩子來說也是重要的語言熏陶。
在這個過程中,李天舒建議家長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閱讀方式,“有些家長質疑的背后是過度保護,有時孩子個體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并不具有普遍性與大眾性,所以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讓孩子多去嘗試”。熊亮也對此提出建議:“一時讀不完不要緊,一時讀不懂也不要緊,注重引導學生讀書養性、涵養心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