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樹才:創作與批評
    來源:文學報 | 樹才  2022年10月31日09:36

    我不多的幾篇批評文章都是從“閱讀”出發的。我一直相信,閱讀是批評的關鍵。閱讀是對批評家的誠實與否的考驗。批評——這種飽含智力的寫作活動,恰恰最需要批評家對批評對象的熱情、同情和誠實。

    許多從事創作的詩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的創作其實已經包含了一種“批評”;而許多搞批評的評論家也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批評其實就是一種“創作”。

    創作與批評,在詩人或批評家身上,就這樣交織在一起,仿佛一個波羅米結,既是同一根繩子,又交錯疊合而呈現出不同的側面和層次。我就是從這個視角來理解波德萊爾的那句名言:“一切偉大的詩人本來注定了就是批評家?!?/p>

    我把“創作與批評”視作一個整體來思考,就是因為有波德萊爾這個極富說服力的例證。實際上,我還想把“翻譯”作為第三者,放入“創作”與“批評”之間,讓它們構成一個“三元結構”,三者彼此互動起來,生出一種變化的活力。確實,從翻譯美國作家愛倫·坡的實績來看,波德萊爾還是一位翻譯家。創作、翻譯、批評,集合在他的身上,成就了這位“現代詩歌之父”。

    令人驚異的是,波德萊爾的批評最先是針對當時的“藝術新潮”的。在《1846的沙龍》這篇著名的畫評中,他對“現代性”做出了也許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定義:“現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就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不變?!蔽艺J為,在波德萊爾之后,如果一個人想從事詩歌創作或者詩歌批評,不讀波德萊爾的詩歌(比如《惡之花》)和評論(比如《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那無異于蒙住自己的眼睛四處“瞎跑”,除了摔倒不可能有更好的結局。

    在浪漫派的遺產之上,波德萊爾提出了對現代藝術的兩個批評原則:派別原則和形式限定原則。我覺得它同樣適用于現代詩歌。從“派別原則”,我們可以引申出這個觀點:盡管人們的口味不同,但批評從本質上來說只能是視角性的。因為沒有側重或限定,批評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從“形式限定原則”,我們可以認識到:形式作為一種必要的限定,是構成藝術的先決條件,取消形式也就取消了藝術本身。所以波德萊爾才會斷言:“正因為形式起著束縛作用,思想才能強有力地噴涌而出?!?/p>

    同歷史悠久、燦爛輝煌的古詩相比,新詩(現代詩)才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進程。作為現代詩的開山鼻祖,波德萊爾的美學思想有助于我們去思考現代詩面臨的這些問題:從古詩到新詩,一首詩的構成元素從“一字一音”的單音字變成了有數個發音的多音詞,漢語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性的斷裂?打破“押韻”的做詩法則之后,我們怎樣重新確認一首現代詩的聲音的意義形式:是高雅的、普遍的音樂性?還是帶著呼吸的、個體生命的獨特嗓音?我們怎樣從“古詩”的詩體形式(五言七絕等)中去重新想象“當代詩(自由體詩)”的潛在的形式可能?自由體詩的“自由”僅僅指靈活的、口語的“散文性”嗎?為什么詩歌批評總是被“話語權力”所吸引?詩人為什么還期望批評家那種指導、裁斷式的“價值評判”?詩歌翻譯的批評空間為什么那么難以打開?……

    除了對“藝術”發表觀點,波德萊爾還批評了“現代公眾”這個接受群體。波德萊爾認為,平庸的藝術家馴化了公眾的趣味,公眾卻報以掌聲與金錢,而這又縱容了藝術家的愚蠢。如果公眾對繪畫的好壞沒有清晰的分辨能力,那么任何好作品都無濟于事。縱觀百年新詩的演變,光有詩人的先鋒探索是不夠的,還需要與之相呼應并互相激勵的讀者群。

    也許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波德萊爾的創作和批評:破舊立新?!皩ふ艺鸷场笔撬恢币詠淼呐u和寫作方式。波德萊爾詩歌的驚世駭俗,我們因此就不難理解。他的美學信念決定了他的語言態度,他使用有著象征意義的意象,就是為了在讀者的心理層面上激發出“新的顫栗”。他說“新穎是藝術的一種主要價值”。他這樣來認知“美和真”:“凡想象力攫住以為美的必是真?!?/p>

    波德萊爾談論藝術的核心問題,其實也是在談論現代詩的未來:“要發現想象力的視覺語言。也就是說,要發現怎樣安排形式與色彩,才能刺激視覺,從而最深刻地激發想象力?!弊鳛樵娙耍沧鳛榕u家,波德萊爾發明了一種“象征詩”,既揚棄了浪漫派,也超越了自然主義。

    波德萊爾的那首《旅行》的結尾兩句,我每次讀,都感到一種心靈的震撼:“跳進深淵,管它天堂還是地獄,/跳進未知世界的深淵,去獵獲新奇!”他對批評家提出這么一個要求:“打開最廣闊的視野”,其實也是對自己作為一個詩人提出的要求。

    而中國當代詩歌的一個欠缺,就是:視野不夠開闊。

    有些詩人之所以喚不醒自己身上的“批評家”,是因為僅僅滿足于詩歌才華,卻沒有耐心和眼力去“審視”或“修改”自己寫下的文字。這就造成了思想資源的匱乏,也導致了詩人對“語言技藝”、對“一首詩可以是怎樣的”、對“心靈的復雜性和心理深度”等缺乏思考的自覺和能力。缺乏思考力,一個詩人的探索或創新也就無從談起。在古今中外的歷史座標上,一個詩人必須知道自己正處在一個怎樣的位置點上,必須時時回頭,看清自己的來路,必須說服自己潛心以求詩藝,挖掘語言潛能,以詩歌來探測自己的精神深度。

    有些批評家之所以喚不醒自己身上的“詩人”,是因為他們更多的把批評理解為一種“權力話語”。詩人缺乏思考力,還有一種語言天分可供支撐,批評家缺乏思考力,整個批評話語就必然淪為一種概念游戲。很顯然,批評是有不同類型的。那種文評式的批評,是時下最常見的,這是一種即時的批評,雖說反應快,但難以深入。還有就是論文式的批評,這是當代詩歌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些論文,模樣很是端正,寫得扎實的卻不多。再有就是詩人的批評,以隨筆居多,實際上,一些重要的批評文章就是出自這些“詩人批評家”之手。由于這些詩人自身創作的份量,他們的批評也頗引人囑目。文章既有那種“現身說法”的說服力,評者也有能力對批評對象(詩歌文本)進行深入的讀解,更能顯出“問題意識”和“詩學洞見”。這第三種批評,是我目前所看重的。

    有完美的批評嗎?恐怕沒有,就像沒有完美的翻譯。批評總是落后于創作嗎?也未必,這取決于批評家的思考力和表達力。

    波德萊爾是百年難遇的天才詩人,我的文章以他為例,其實只是想“取法乎上”。但中國的現當代文學,也出現過像李健吾這樣的批評大家,也是集作家、批評家、翻譯家三者為一身。為什么他的批評富于激情和活力?因為他動用的就是作家的表達力和批評家的思考力。也許他批評過的詩人和文本已不再重要,但他的文章仍然耐讀。在翻譯界,也出現過傅雷這樣的翻譯大家,他翻譯的巴爾扎克作品對中國的現實主義文學影響深遠。傅雷身上也同時活著一個作家和藝術家,所以他才能寫出《傅雷家書》,才能翻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和丹納的《藝術哲學》。

    重視翻譯,有益于我們“打開視野”。只有從翻譯的視角,我們才能理解新詩的源起。翻譯成漢語的文學,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如此的一個規模,以至于本身就成了一種“翻譯文學”。“世界文學”的概念其實就來自翻譯。我認為,文學界最有影響力的諾貝爾文學獎,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翻譯獎”,因為絕大多數獲獎者是靠譯入瑞典語的作品而獲獎的。只是,翻譯家的貢獻被忽略了。

    翻譯是一項跨語言的勞作,其原理是從現有的“一個”走向未來的“另一個”,這就既包含了“寫作”的基本性質,也體現出“批評”的闡釋特征。翻譯的本質就是過渡,從已經完成的文本過渡給可能生成的文本,從已經實現的創造力過渡給尚待實現的創造力。

    一首真正的好詩是譯不壞的。各種各樣的“譯本”,總是能多少“譯出”一點真東西來。如果一次翻譯嘗試失敗,總是可以再嘗試一次,如果一個譯者放棄,總是會有另一個譯者接過接力棒,再嘗試一次,用另一些詞語。一首好詩的遺憾之處,反倒是它僅僅存活在原文之中。過渡,再過渡……翻譯的事業就是未完成的事業,永遠向著未來敞開,向著不確定性嘗試著去生成“另一個”。

    所以說,翻譯就是“再生”意義上的另一次寫作,而“再生”的譯本已經包含了批評,它涉及到一系列“批評”意義上的選擇:為什么翻譯這位詩人而不是另一位,為什么選擇這些詩來翻譯而不是另一些,為什么譯成了這樣而不是那樣,等等。翻譯意味著變化或偏移。變則生,則存;不變則死,則亡。這是生命依循的原理,也是翻譯依循的原理。一首詩是一個語言的生命體。翻譯一首詩,就是創造“另一個”生命,以轉化的方式,這種方式既古老又現代,既是為了接續,更是為了“再生”。

    對翻譯來說,原作變成了一種質料,一個新的出發地,它需要被“再次寫成”,它需要“重新抵達”。它因為需要被翻譯而不得不從已完成的“作品”狀態返回到未完成的“質料”狀態。它需要在譯者的閱讀目光下被打碎,從篇章返回句子,從句子返回詞語……直到一首詩的每一個詞的意義和聲音都被傾聽,都被聽見。它需要在譯者的理解力中被重新凝合,重新組織,重新生成。

    如果我們確認一首譯詩也是一件作品,一種語言的創造性活動的話,那么原詩就更是一種特殊的質料。確定了原文對于翻譯的這種質料身份,就可以更合理地解釋為什么翻譯本身是一種寫作,是一種批評。

    回顧我自己近四十年的文學活動,我慶幸詩歌成了我的生活為之旋轉的看不見的軸心:寫詩、譯詩、評詩。大學時遇上“朦朧詩”,我開始認真寫詩。大學里學的是法語,我就把自己喜愛的法語詩翻譯成漢語。從寫作、閱讀和思考中,慢慢練成了一種閱讀的眼力,我便偶爾也從事批評。我不多的幾篇批評文章都是從“閱讀”出發的。我一直相信,閱讀是批評的關鍵。如果閱讀時浮皮潦草,那是斷然寫不出有見解、有份量的批評文章的。我認為,閱讀是對批評家的誠實與否的考驗。批評——這種飽含智力的寫作活動,恰恰最需要批評家對批評對象的熱情、同情和誠實。誠實的批評,無論如何,都是有益于讀者的。

    我對寫作持一種開放、變化的心態。詩歌寫作的“風格化”,不是我的期待。我說過一句看似玩笑的狠話:“我死之前,最好不要跟我談風格?!鄙旧砭褪且粋€不確定的過程,只需跟隨生命的變化就是了。我正在整理四十年來的詩作。我發現,我的詩歌主要寫生活中的各種“小事件”“小人物”和“小秘密”,以及各色各樣的“心理”“心象”和“心境”……我詩歌中的一切形象,都是“眼睛”直接看見的,都是“身體”真切感覺到的,都是“心靈”暗中轉化出來的……至于探索“形式”,我這幾年一直在寫一種“十二行詩”。我希望當代詩能逐漸生成“復數的”語言形式,這些語言形式就是一個個鮮活的詩歌身體,它們以各自的姿態和節奏,自由自在地走著、跑著、坐著或躺著……

    寫作,如同批評,也如同翻譯,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基于愛的語言行動。

    (作者系詩人、翻譯家,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国产精品夜夜爽范冰冰|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精品视频16|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7r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 九九免费久久这里有精品23|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男同|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av|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出白浆| 青青草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十八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杨幂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自在线|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