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引導孩子養成美好心靈和優雅人格
《陪孩子看中國畫》田玉彬著/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22年5月版/98.00元 ISBN:9787514859553
自從有了孩子以后,會經常關注一些兒童讀物,特別是美育類讀物?!杜愫⒆涌粗袊嫛凡粌H僅是一本經典的兒童美育類讀物,而且通過品閱此書,也能給“陪伴者”帶來審美熏陶和享受。可以說,此書是書,同時也是畫,更體現了作者的偉大責任心和光榮使命感。
該書站在中國式審美標準上對中國古畫進行審美,專門設計了《清明上河圖》高清小長卷置入其中,可作為單獨移動式圖頁,為閱讀者審美和鑒賞提供互動形式和親近方式。體現出田玉彬先生編著此書的“中國式心意”。運用中國式標準,帶領讀者領略散點透視法表現出來的人、物、景及其背后的“象”,不僅是對中國繪畫藝術的深刻理解之體現,也給孩子提供了一把傳統美學的入門鑰匙。
從這本書的題目便可知道,“看”是目的也是方法。“陪伴”可能容易做到,但“如何看”卻是一個審美經驗的難點,基于此,此書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先確立范圍,把16幅古畫分為四個模塊:中國?!衲K、神獸集——想象模塊、市井畫——民生模塊、游戲圖——娛樂模塊;再于每一模塊中,以6種審美技巧:敘、看、觀、問、談、解進行闡述,并分為四個層級:一是敘,二是看和觀,三是問和談,四是解。在整個審美過程中以小見大、隨機賦情,解決了“如何看”的難點,梳理出了積累“審美經驗”的重要技巧。
在該書的每個篇章開頭,常以第一層級的“導敘”方式展開“取象”和“導游”,拋卻了復雜難懂的專業術語,改變了灌輸知識的呆板方式,在精心的細節取象和精準的導游話術中“敘活”了每一幅畫。書中的文字之美猶如畫家筆下的點線之美,文筆和畫筆相融的“啟智人心”。這明顯區別了其它此類讀物的“美術史陳述方式”,進而帶領孩子既能從視覺上體察到古畫中傳遞出的圖象精神和圖形意義,又能讓孩子從心理上領悟到古畫中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技法。
該書從“看和觀”的第二層級,以“收藏家”奇特且犀利的眼光,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幅古畫“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境界。在面對眾多的古畫作品時,如果沒有“看畫”和“觀畫”,是無法從表象上領悟精微和廣大的。該書引導“陪伴者”帶領孩子去先“看”后“觀”,不僅“隨風潛入夜”的理解畫作本身,也在“潤物細無聲”的理解中幫孩子建立起一種博大的和諧觀。
該書于第三層級中設置了影視旁白式的問答互動,以多多、朵朵和田老師之間“問”和“談”的三位朋友對話關系來活潑講述形式。這樣的設置,其用意之深、形式之新,是現代方式的“獨出心裁”和“別具匠心”,不僅成為該書框架結構和形式語言的一個鮮明閃光點,而且給“陪伴者”和“孩子”增加了極其有趣的導演力和參與度。
古代畫家講究“畫為心聲”,在長期的筆情墨趣中尤為注重富情趣表達清高人格、抒志向表達愛國情懷、寓禪意表達淡泊名利。陪伴孩子看中國經典古畫,也是在傾聽歷朝歷代偉大巨匠們的美好心聲,體悟中華文化的優雅之處。因此,書中對每幅作品完成敘、看、觀、問、談三個層級后,進而以第四層級的“解”進行深刻的人文解讀和延展,幫助“陪伴者”正確引導“孩子”養成美好的心靈和優雅的人格。
中國美學寶庫之中的古畫,是提升孩子審美素養的重要資源庫,這一點作者是非常清楚的,他把古畫中獨特的氣韻、風骨等“無形精神”轉化為對生命的感悟和對人格的追求,于書中字里行間處處盡顯。無論是魏晉風流、漢唐氣象、宋元境界、明清新潮中呈現出的社會風貌、典章制度、禮儀娛樂、市井民俗等人文地理知識;又或是神仙怪獸、珍稀古玩、亭臺樓閣、奇花異石里顯現出的虛幻怪誕、神工意匠、富麗堂皇、色香輝映等雜學趣談故事,均在該書中“暢聊”得淋漓盡致。作者選擇“暢聊”而非“灌輸”,猶如朋友之間交心,輕松且愉悅??梢?,這本書的“美育”功效不光能立竿見影,更會是事半功倍的。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該書從選題、構思、框架、選畫、內容、技巧等方面處處體現出精心的“美育”謀劃和布局,無論是在學校的美育課程中,還是在家庭的美育陪伴中,都能起到一舉多得的“美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