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中的中國故事 ——文學界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之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勇擔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使命,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以赤誠之心為人民立傳為時代謳歌
“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河北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鳳表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文學不能缺席,作家不能缺席。河北作協將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引導全省廣大作家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后奧運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深情描繪燕趙兒女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追夢故事,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藝術形象,為新時代留下令人難忘的藝術經典,引導河北作協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解放思想、奮發進取,投身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火熱實踐。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天津作協主席尹學蕓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那就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對廣大文藝工作者而言,這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她表示,一個民族的繁衍生息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一個國家的發展繁榮離不開文化的滋養呵護。“文學工作者應該承擔起歷史賦予的責任和使命,乘著二十大的東風,高舉新時代的旗幟,用手中的筆和赤誠的心,為人民立傳,為時代謳歌,為祖國的文學事業添磚加瓦,為日新月異的生活譜寫嶄新篇章。”
安徽作協主席許春樵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也是文藝界在新時代的新使命、新路徑和新的奮斗目標。“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齊頭并進、雙重發力,是時代要求,也是文化發展規律所決定。文化產業推動文化事業,文化事業衍生文化產業,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文化共同體”。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提出“以‘文學+’的開放姿態主動輸出,探索新樣式、新業態。充分發揮文學在各藝術門類中的‘母本’作用,建立完善文學作品改編、衍生、轉化的有效機制”,就體現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協調發展的自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目標,也將深刻體現在“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海南作協主席梅國云表示,海南正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文學如何從這個“港口”重新啟航,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值得海南廣大文學工作者深思。海南作協高度重視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有關工作,將積極引導全省廣大文學工作者,立足海南自貿港的發展,推動新時代海洋文學事業發展,構建以海南自貿港文學、海南島嶼文學為依托,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海洋文學高地,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平臺,增強自貿港文化軟實力作出文學應有的貢獻,助力推進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讓新時代的海南文學真正做到“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時代為文學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源。文學要自覺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湖南作協黨組書記胡革平聆聽完黨的二十大報告后倍感振奮,為生活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感到欣慰。他表示,中國作協正在推進“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就是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具體行動,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用文學促進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重要突破口。湖南作協將持續引導和鼓勵廣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雙腳丈量大地,用汗水澆灌創作,以飽滿、真切、深邃的情感,展現人民群眾意氣風發創造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的文學精品,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以文學持久而深沉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讓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形象和中國故事走向世界
重慶作協主席冉冉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自始至終貫穿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內涵豐富、意義深遠,令人倍感振奮。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民族復興的偉業需要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牢記“國之大者”,定準歷史方位,擴大視野胸襟,積極投身歷史變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文學在弘業培元、立心鑄魂方面的巨大作用。要真正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學以致用的同時,增強文化自覺,切實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把生命意義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回應時代召喚,感受時代風云,反映時代巨變,打造精品力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豐沛的精神力量。
江西作協主席李小軍表示,黨的二十大是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江西作協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今后,將緊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一主線展開工作,引導江西文學界聽黨話、跟黨走。組織開展好全國名家看江西大型文學采風創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江西鄉土入畫來”等系列活動,積極推進重點文學創作,組織好重大現實題材、重大革命題材、重大歷史題材文學創作,組織好系列文學活動,開展“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報告文學扶持工程、江西題材長篇小說創作工程,引導江西文學向高峰邁進。
“報告所具有的深厚的思想偉力令人震撼、催人奮進。”青海作協主席梅卓表示,新時代新征程的偉大實踐已然磅礴而起,身在其中的她深深為黨過去5年的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感到驕傲。同時,她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廣大的文藝工作者要勇擔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使命,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過去10年,青海文學生動書寫了脫貧攻堅、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的時代篇章。而在未來,青海作協將繼續組織作家擔當新使命,以更多文學精品呈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海實踐,講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中的青海故事,積極響應、認真落實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推進青海文學高質量發展。
江蘇作協副主席魯敏表示,作為文藝工作者,要進一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的方向性指導,結合新時代偉大變革與時代命題,結合所在地方文化特色與藝術探索,尋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尤其要通過更多的文學與文化交流,以更高質量的版權輸出與作品譯介,讓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形象和中國故事走向世界。
作家應當珍惜時代的饋贈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陳眾議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了世界之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面臨著復雜多變的環境,這也對我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作為人文學者和文化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和責任直面挑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心竭力,勇往直前。”在他看來,教育是國之根本,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面對職高分流、素質教育、就業等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在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等方面下大力氣。在文化方面,我們特別要注重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主動借鑒世界優秀文化,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求真務實、催人奮進。”云南作協副主席魯若迪基用這四組詞形容黨的二十大報告。在他看來,這份報告是指引我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明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報告就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明確要求。“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魯若迪基表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優秀的文藝作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山東作協原副主席趙德發剛剛完成鉤沉黃海歷史、講述黃海故事的長篇紀實文學《黃海傳》,其中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海海域發生的種種巨變。他表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能夠親身感受國家發生的巨大變化,感到十分振奮。“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帶領下,經過十年的砥礪奮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以此為新的出發點,中國人民將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他堅信,中國這條東方巨輪一定會乘風破浪,如期到達既定目標。“這是一個歷史上從沒有過的偉大航程,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會隨之發生巨變,從山鄉到城市,從精神到物質,從現實世界到虛擬世界。作家應當珍惜時代的饋贈,將這些巨變反映到作品中。”
“生逢盛世何其有幸,恰逢盛會倍感幸福。”寧夏作協副主席馬金蓮對報告中關于文化部分的表述印象深刻。在她看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塑造好中國形象,創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是全黨乃至全國人民對文藝的期待。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她在今后的創作中將更加注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繼承中華古典文學精髓,并結合本土現實生活,創作出更多更好具有中國味道的文藝作品。在過去幾年,馬金蓮出版了關注、關愛留守兒童群體生活和生命狀態的長篇小說《孤獨樹》,同時不斷走進全國各地的學校、圖書館、培訓機構,結合自身創作,傳播鄉土中國文化,講述鄉土中國故事,為西海固培養下一代文學人才出力盡責。目前她正在創作長篇小說《親愛的人們》,她表示,將努力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塑造一批真實可愛、有血有肉的西海固鄉土人物,講好西海固鄉土近40年的發展變遷,為西海固文學發展添磚加瓦,為中華文化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把創作牢牢地扎根在人民的土地上
內蒙古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閆艷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綱領性文獻。報告主題鮮明,內容詳細全面,新意亮點突出,集新總結、新論述、新表述于一體,體現了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和偉大成就。報告鮮明宣示了前進的引領和奮斗的召喚,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體現了新時代新征程新要求。報告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明確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她表示,將按照報告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有關部署安排,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組織引領廣大文藝家努力創作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用文藝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新疆作協副主席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對幾乎貫穿報告始終的關鍵詞“現代化”印象深刻。她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為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征程作出了全面的部署,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展擘畫了新的藍圖。報告強調,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這讓她想到各民族的文藝工作者思想觀念要跟上“現代化”的節奏,在新的歷史階段有所擔當、有所作為,用文學創作助力全國各族人民增強發展新天地的志氣、骨氣、底氣,用文學的方式助推人的現代化。
“文化的春天勃發在這個秋天。”兒童文學作家于瀟湉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文化發展的闡述,尤其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并強調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禁有“一朝聞言、滿心歡喜”之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她認為,文學的發展,尤其是兒童文學的發展,離不開傳統的、民族的文化根基。只有受益于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的滋養哺育,中國的兒童文學才能自立、自信、自強地暢游于世界兒童文學的汪洋大海。
蒙古族青年作家索南才讓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了豐碩的發展成果,迎來黨的百年華誕,實現了全面小康這個中華民族千年夢想,中華民族更是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作為共產黨員和作家,索南才讓看到一幅宏大壯麗的山河畫卷展開在眼前,等待他去書寫。“我將牢牢地扎根在人民的土地上,牢牢地立足于人民的立場上,在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二個百年征程的偉大時刻,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履行黨員的義務,為人民書寫有力量、有溫度、有真情的文學作品。”
“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我聽到了黨的召喚。”有著57年黨齡的作家胡世宗動情地說。報告中強調文化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這讓他倍感振奮。“我要努力創作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同時,我也將加強學習,讀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道路、旗幟、方向、方法,緊緊跟上偉大的隊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給黨的偉大工程添磚加瓦。”
(文藝報、中國作家網記者集體采寫,劉鵬波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