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我為什么想成為“普通讀者”
    來源:收獲(微信公眾號) | 張莉  2022年10月24日09:19
    關鍵詞:張莉

    “我想成為普通讀者。”我對自己說。旋即心里涌起好幾個聲音:“你現在的職業是批評家,你居然想做普通讀者?”“你的意思是,你現在不是普通讀者而是特殊讀者?”“普通讀者不很簡單嗎,還需要成為?”

    我所說的普通讀者是特指的。“我很高興與普通讀者產生共鳴,因為在所有那些高雅微妙、學究教條之后,一切詩人的榮譽最終要由未受文學偏見腐蝕的讀者的常識來決定。”這是約翰遜博士為普通讀者下的定義,第一次讀到,我就被那個“未受文學偏見腐蝕的讀者”的命名擊中。

    2008年開始做當代文學批評時,我曾經寫過一篇題為“以人的聲音說話”的批評觀。在那篇文章里,我認為,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當代文學批評形成了新模式:批評者們喜歡借用某種理論去解讀作品――西方理論成了很多批評家解讀作品的“拐杖”,甚至是“權杖”。另一種模式是,批評家把文本當作“社會材料”去分析,不關心作品本身的文學性,不注重自己作為讀者的感受力。這使文學批評淪為闡釋理論或闡釋“社會材料”的工作,――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文學性”,是否真的有感染力完全被忽略。

    我當然不反對文學領域的學術研究,也不反對研究者對理論的學習與化用。但是,我反對教條主義。那些囿于理論與材料的批評文字只有理論的氣息、材料的氣息,而沒有文學的氣息、人的氣息,它們是僵死的。——假如專業讀者贊美某部作品是基于它符合某種創作理論或創作理念,假如專業讀者的文字必須長篇累牘讓人讀來云里霧里,假如專業讀者總是刻板地像個機器人……那么,我為什么要做那個專業讀者?

    批評家是人,不是理論機器。在批評領域,在占有理論資源的基礎上,人的主體性應該受到重視。文學批評不能只滿足于給予讀者新信息、重新表述前人思想,它還應該反映作者的腦力素質,應該具有對文本進行探密的勇氣與潛能。

    正是在此意義上,我渴望成為“普通讀者”。那種不受文學偏見和定見腐蝕的讀者。在我心目中,這位普通讀者看重作品的文學性,也看重批評家的主體性。因而,他/她的文字不是冷冰冰的鐵板,它有溫度、有情感、有個性,有發現。這位普通讀者內心坦然、忠直無欺,他/她可以熱烈贊美一部作品的優長,也能坦率討論一部作品的缺憾。更重要的是,他/她深知文學批評也是一種創作,是一種文體;好的批評文字須生動細膩,須豐潤豐盈,須縝密嚴謹,須“以人的聲音說話”,須寫得美。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秘密。藝術家是幸運的一群,他們將秘密掩埋在作品里,用以和時代,和黑暗,和人性對話。我相信那個秘密是被層層包裹的,每代批評家都有責任掀開其中一層。當然,這秘密不只是作家本人的秘密,也是時代和人類社會難以言傳的隱痛。

    批評終極意義就是發現并勾描那個藝術的秘密。莫言小說中奇幻的民間性;賈平凹作品中難以轉譯的“中國性”;余華敘述聲調里的秘密;鐵凝對人性內面的洞察;王安憶對日常生活的重新發現;畢飛宇作品里的“尋常與不尋常”;格非小說中那種迷人的智性色彩和優雅氣質;劉震云對存在意義的執迷;蘇童對作為現實世界的凝視;阿來作為藏族作家的異質經驗與普遍感受;韓少功的“重寫人民性”;林白如何把“自己”寫飛;遲子建怎樣面對溫暖又寒涼的世界……

    在《持微火者:當代文學的二十五張面孔》的上部,我勾畫了當代十三位有代表性的作家。當然,作家的輪廓和形象都來自文本而非現實世界。最早一篇寫于2007年,當時我制訂了計劃,希望每一年都系統讀兩至三位當代作家,寫下筆記。——總希望找到不同的入口去認識;總希望找到最適合的腔調和表達;總希望畫得準確一點,再準確一點。幾年過去,竟也寫下了許多。這些文字一直在電腦里,從未發表。我的這些文字到底是寫給誰呢?我一時說不清楚,大概就是寫給我自己,又或者,是寫給那些和我一樣熱愛文學的讀者吧。

    2012年夏天,在吉林延邊開會時我遇到《名作欣賞》時任主編續小強先生,他邀請我開設隨筆專欄。因為他所提供的作家名單與我的閱讀筆記頗為吻合,于是,2013年這些作家畫像便以“張看”的專欄形式在《名作欣賞》發表。讀者們的熱烈反饋真是出乎意料,于我,那是寒冬夜行時遇到的最暖心鼓勵。

    這些年來,我著迷于茫茫文字之海中的相遇。于我而言,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尋找,都是一次辨認。——漫長旅途,如果運氣夠好,會遇到同路人的。那就有如荒原游蕩后的久別重逢。當我們終于照見似曾相識的面容,聽到久遠而熟悉的言語,觸到頻率相近的心跳……真是再開心不過。也許就是一秒、一瞬,但已足夠。

    《持微火者》下部關于十二位當代新銳作家的創作。魏微小說中的異鄉感;馮唐如何用寫作與時光博弈;魯敏對暗疾之景的探取;徐則臣對人心最深最暗處的推進;張楚關于小城人民內心生活的講述;葛亮筆端“隱沒的深情”……當我寫下這些作家名字,我能清晰記起他們曾經帶給我的驚異。

    我看重并珍惜我遇到的每一位當代作家(并不只是這二十五位)。他們常常促使我點燃內心,反躬自省。因而,《持微火者》不僅僅是關于作家面影的勾描,也是我個人閱讀生活的“結繩紀事”。多年過去,我已視文學批評為自我教養、自我完善的重要方式。

    特別感謝我的責任編輯徐晨亮先生的耐心,2013年他和我約定出版這一系列文字的隨筆集,以推動當代文學作品的普及。一等就是三年,直至我完成下半部分,十二位新銳作家的勾描。畢竟,因為有了他們,關于這個時代“持微火者”的意象才更為完整。當然,非常遺憾的是,一些我深為喜歡的作家論未能按時完成。好在,這種隨筆式評論我會一直寫下去。

    《持微火者》中,一個一個作家面孔在我眼前閃過,那是美好的文學此刻;當二十五個人的面孔排列在一起,那是當代文學瞬間與瞬間的連接,片刻與片刻的交匯。而之所以以“持微火者”作書名,緣于我對寫作的理解。在我眼里,每一位作家手里都有個神奇的火把,它吸引讀者一起闖進晦暗之地。最初,讀者往往被那些最耀眼的火把吸引,但慢慢地,我們會發現它的刺目。我更喜歡微火,這是我的個人趣味使然。微火的姿態是恰切的,它的光線也更適宜。讀者有機會觀察被微光反射的作家面容,注意到他的臉上有隱隱不安劃過。

    是的,《持微火者》是我渴望成為普通讀者的開始。——我提醒自己不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專業讀者自居;我提醒自己與批評家自身的虛榮、教條與刻板搏斗;我嘗試放棄論文體和“學術腔”而使用隨筆體和“人的聲音”……將我們時代生活中屬于文學的“微火”聚攏,我渴望它們成為一種心靈之光:在這個光亮面前,我希望與讀者一起感受文學本身的美;我希望和讀者一起勾畫有血有肉、有呼吸的文學圖景,辨認此時此刻作為人的自我、認清作為人的自身。

    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突然想到很多年前的夜晚,在一個鄉下的旅游景點。繁星點綴的天空,沖天的焰火,滿山遍野的歡呼聲。節目結束后我選擇另一條路下山。就是在那里,我看到了微暗的火把。它們在不遠處的角落,星星般躍動,借助那些微暗之火,我看到新鮮的樹林、草叢、花朵、山石以及斑駁的暗影。那是我白天未曾見到、夜晚也從未留意過的場景。

    我固執地認為,與璀璨火光有關的歡呼屬于每一個人,而角落里微光帶來的驚奇則屬于我自己。我迷戀微火,更迷戀被微火照亮的山色。

    2016年5月4日于天津

    (本書系作者為《持微火者》初版所寫,修訂版在篇目上有所調整)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青青青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思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本中文|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系列高清精品第一页| 校园春色国产精品| 九九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热色戒| 三上悠亚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十八禁 | 午夜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午夜麻豆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99精品众筹模特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99爱免费视频|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