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程虹:當女性與荒野相遇 ——美國哈德遜風景畫派女畫家
    來源:《讀書》 | 程虹  2022年10月22日09:17

    哈德遜河是美國紐約州境內的一條河流,長五百零七公里,源自阿迪朗達克(Adirondack)山間的冰川湖。哈德遜河從紐約流入大西洋,曾是美國最主要的貿易河運段。這條大河不僅促進了美國的商業及旅游業的發展,而且在美國歷史上享有思想、文化、文學及藝術方面的盛名。

    哈德遜河谷可謂首個具有神圣意義的美國風景。十九世紀初,許多作家、詩人、畫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形式,用以思索人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系。以哈德遜這條波瀾壯闊的河流及其沿岸的群山峻嶺為背景,美國的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以及為美國小說開辟了新天地的著名作家詹姆斯·C. 庫珀(James. C. Cooper)創立了富有美國特性的文學,使文學具有濃厚的地域感;被稱為“美國的華茲華斯”及新英格蘭地區首位浪漫主義詩人的威廉·C. 布賴恩特(William. C. Bryant)寫出了頌揚新大陸荒野的詩歌;畫家托馬斯·科爾(Thomas Cole)則以畫卷的形式再現了哈德遜河谷的壯美,成為哈德遜風景畫派的奠基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哈德遜河是一條詩人的河流,一條作家的河流,也是一條畫家的河流。

    二〇二一年五月,在位于哈德遜河畔的托馬斯·科爾國家歷史遺產基地(The Thomas Cole National Historic Site),舉辦了首次以哈德遜風景畫派女畫家為主的畫展。其中就有哈德遜畫派的奠基人托馬斯·科爾的妹妹薩拉·科爾(Sarah Cole)和女兒埃米莉·科爾(Emily Cole)、美國著名肖像畫家倫勃朗·皮爾(Rembrandt Peale)的妻子哈麗雅特·C. 皮爾(Harriet C. Peale)、美國知名鄉土風情畫家威廉·芒特(William Mount)的侄女埃維莉娜·芒特(Evelina Mount)等等。這些女畫家同樣被哈德遜河及其沿岸的風景所吸引,她們擺脫了時代對女性的束縛,脫下長裙,換上長褲,走進荒野寫生。她們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樣值得一書,值得讓世人知曉。

    十九世紀的女性畫家面臨著諸多困難,絕大多數正規的美術學院不招收女生,女藝術家也常常被排斥在著名的藝術俱樂部之外。對于女畫家在野外寫生,社會上亦存有強烈的偏見。另外,女性的著裝也給她們的野外寫生帶來了諸多不便。哈德遜畫派畫家沃辛頓·惠特里奇(Worthington Whittredge)認為,女性不應當嘗試風景畫,因為她們的衣服會在爬山越嶺、攀登峭壁時礙手礙腳。而另一位德國的歷史教授恩斯特·古爾(Ernst Cuhl)則在一八五八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稱:女性在思想的王國中沒有新的視野,除了極個別例外,她們在藝術上無重大建樹。她們在十八世紀沒有成就,在十九世紀也不可能有成就。我們沒有女性的拉斐爾或米開朗琪羅。

    然而,十九世紀女性畫家的崛起自有其歷史背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美國旅游業開始興起,為了便于女性旅行,設計界推出了適當的服裝,比如略短的裙子以及適合徒步的靴子等。當時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蘇格蘭度假時,就是身著便裝和靴子。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蒸汽輪船的生產發展起來,哈德遜河谷成為旅游熱點,人們可以乘輪船暢游,一覽大河全貌,欣賞沿岸的景色。一位乘船沿哈德遜河而上的女士在日記中寫道:“行至卡茨基爾山(Catskill Mountains)時,山間的房屋宛若藍天中的朵朵白云??”這些女性旅游者自己也成為自然中的風景,一名男性旅者曾感嘆道:“當你乘船游覽時,難道沒有尤為欣賞那些漂亮的女士嗎?坦誠地說,難道她們不是為這次旅行增添了樂趣嗎?”當然,十九世紀的女性行旅,也不僅僅是為了觀光,比如一位名叫埃倫·邦德(Ellen Bond)的女士就從美國中部俄亥俄州西南端的辛辛那提市行至美國東北部的尼亞加拉瀑布、喬治湖,并穿越紐約州,到達波士頓。她一路采集植物標本,并將采集標本的情況與所見的尼亞加拉瀑布之壯觀記入旅行日記。她感嘆加拿大一側的瀑布比美國一側的瀑布更加壯美。有評論稱,在十九世紀,諸如“優美”(picturesque)及“壯美”(sublime)的表述已然成為一種通常的用語,而非諸如科爾等藝術家的專屬用詞。

    十九世紀女性畫家的崛起還與當時對女性的繪畫教育及訓練有關。那些女士并不滿足于親身的旅行經歷,還希望通過教育拓展自身的視野。于是,各種講授如何繪制風景畫的書籍、刊物及各類傳授畫技的專科學校應運而生。比如,十九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了大量有關風景繪畫藝術的手冊及指南,可供對風景畫感興趣的女性臨摹。隨后,某些專為女性量身定制的繪畫手冊相繼面世。其中,女畫家瑪麗亞·特納(Maria Tuner)所著的《年輕女性素描及繪畫助手》(The Young Ladies Assistant in Drawing and Painting)就是專為女性所著的簡明教科書。同時招收男女生的美術學校也開始創辦。值得一提的是,科爾早年是在位于美國中東部的俄亥俄州度過的,而他的姐妹們在那里開辦了一個女子專科學校,不僅教授女子讀寫、縫紉等學識及技能,科爾還在那里教授繪畫及素描。另外,還有諸如費城女子設計學院(Philadelphia School of Design for Woman)等藝術類學校,都為眾多向往藝術的女性提供了接受藝術教育及進行美術訓練的機會。

    十九世紀的文化歷史背景無疑為產生一批杰出的女性風景畫家奠定了基礎。然而,真正使每個女藝術家著手描繪風景的,是她們對哈德遜河的由衷喜愛,其中包括浪漫的情感、對美的追求以及對美國風景的直接觀察。以下,我想列舉其中的幾位。

    先來看科爾的妹妹薩拉·科爾。在一部托馬斯·科爾的傳記中,描述了一個頗為動人的場面:妹妹薩拉盡情地探索并欣賞英式風格的鄉村,哥哥托馬斯悠然地吹著笛子。從兒時起,薩拉就一直是哥哥的玩伴。后來,她憑借自身的天賦和努力,成為一名頗有成就的畫家。薩拉經常離開紐約的家,前往卡茨基爾山,如同哥哥一樣,她非常迷戀對自然風景的親身體驗。一八三八年,她陪伴哥哥等人在卡茨基爾山徒步旅行,在山頂露營過夜,這使得薩拉非常開心。就是在類似的遠足之中,薩拉掌握了美國荒野的第一手資料,并以此為靈感之源,繪制了大量的風景畫。她的《達菲爾德教堂》(Duffield Church)、《英格蘭風景》(English Landscape)以及《帶有教堂的風景》(Landscape with Church)被托馬斯 ·科爾國家歷史遺產基地收藏并陳列。她的畫作還在美國國家設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馬里蘭歷史學會(the Maryland Historical Society)及美國藝術聯盟(the American Art-Union)展出。不僅如此,薩拉還對蝕刻情有獨鐘。她的三幅蝕刻作品在一八八八年紐約聯盟俱樂部的“美國女蝕刻師”展覽中展示。薩拉·科爾堪稱美國十九世紀一位杰出的女藝術家,她走進自然,欣賞自然,通過藝術訓練繪制出壯美的風景畫及精美的蝕刻畫,展示并出售自己的藝術作品。

    在十九世紀女畫家的作品中有一幅頗為獨特的風景畫——《自然之橋》(Natural Bridge)。它出自約瑟芬·C. 埃利斯(Josephine Chamberlin Ellis)之手。那是由巨石天然形成的一座石橋,橋上是野生的綠植,橋下是溪水潺潺,通過橋洞可見對面山嶺及山脊上的樹木。昏暗的石橋,綠色的樹木,白色的溪水,以及打在石橋左上方的那一抹燦爛的陽光,都使得這幅畫成為典型的美國式浪漫主義風景。

    我們可以再看一近一遠兩幅畫——近距離的特寫畫《雛菊》(Daisies)和遠距離的風景畫《帶樹的風景》(Landscape with Trees),它們出自埃維莉娜·芒特之手,埃維莉娜受過美術職業訓練,之后又成為國家設計學院的院士。她的這兩幅代表作如同攝影中的特寫及遠景,使人們既能夠欣賞逼真的花朵及其綠葉上的葉脈,又能看到兩岸綠樹成蔭的一條大河伸向遠方的壯觀景象。

    如同薩拉·科爾一樣,勞拉·伍德沃德(Laura Woodward)亦終生未婚。在某種程度上,這給了她足夠的自由,可以到處行走游覽。她曾跋涉于卡茨基爾山脈,并行至美國東北部的與加拿大接壤的佛蒙特州(Vermont),進行野外的美術探索及研習。她以佛蒙特州的克拉倫登為背景所畫的風景畫《克拉倫登的風景》〔View in (possibly) Clarendo, Vermont〕,體現了她出眾的畫藝及顯著的哈德遜河畫派的審美取向——遠處的青山藍天、近處的草地以及一條將碧草切開的溪流,還有裸露的巖石。在一棵生機勃勃、枝繁葉茂的大樹旁邊,是一個低矮的枯樹樁。后來,她移居南部佛羅里達州的棕櫚灘。她在那里的畫作描繪了大沼澤地(Everglade;此處指美國大沼澤地國家公園,是美國最大的濕地公園,也是美國本土最大的亞熱帶野生動物保護基地)早期的面貌及佛羅里達的風景。

    朱莉·哈特·比爾(Julie Hart Beer)之所以成為頗有名氣的風景畫家,則是受益于兩個哥哥的熏陶及訓練。她的哥哥詹姆斯·哈特(James Hart)及威廉·哈特(William Hart)都是當時成功的風景畫家。朱莉十八歲時嫁給了喬治·W. 比爾,四年后其夫過世。她便攜兩個幼女投奔當時在紐約布魯克林居住的哥哥威廉,后者在那里有一個畫室。由于威廉可以供養妹妹及其女兒,朱莉便致力于繪畫,希望日后通過賣畫獲得經濟上的自立。朱莉不僅在技藝上有所提高,還受到歐洲畫技的影響。她最終轉到紐約的一個畫室,與兩個女兒過著一種“波西米亞時尚”的生活。她以出售自己的畫作及帶領年輕女性去佛蒙特州及阿迪朗達克山脈進行野外寫生的方式,維持了全家的生活。雖然得益于她的哥哥,但不能否認的是,朱莉在繪畫方面的天賦不亞于甚至很可以高于她的哥哥。她的作品曾廣泛地在諸如美國國家設計學院、波士頓圖書館、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等地展出。以她的兩幅畫作為例:《位于哈德遜河谷的克羅頓角公園》(Hudson Valley at Croton Point)恢弘雄偉,描繪出我國詩人蘇東坡向往的“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的意境,體現出河山之壯美。《夏天的風景》(Summer Landscape)則恬靜淡雅,林間小溪水潺潺,河畔牛羊草青青,一派田園風光之優美。朱莉的另一獨特畫技是瓷盤雙面風景畫。比如,她在一個直徑十二英寸的瓷盤上,一面畫的是哈德遜河的全景,另一面則是細膩的林間景色,遠觀、近景相互呼應。這也是朱莉·比爾將女性用于消遣的瓷盤畫與在大眾認知中頗具陽剛之氣的風景畫相結合的杰出作品。

    哈德遜畫派中還有兩位女畫家值得一提:蘇茜·巴斯托(Susie. M. Barstow)及伊迪絲·庫克(Edith. W. Cook)。她們兩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每年夏天都會同往位于美國東北部的白山遠足。兩人同為阿巴拉契亞山俱樂部(The Appalachian Mountain Club)的主要成員。巴斯托被稱作“白山及阿迪朗達克山最初的‘山頂背包客’”。一八八九年登山雜志《白山回響》(The White Mountain Echo)所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描述道:“她(巴斯托)曾攀登過所有卡茨基爾山、阿迪朗達克山及白山的主峰,以及阿爾卑斯山、蒂羅爾山及黑林山,常常是日行二十五英里,而且通常是在暴風雪的困境中進行素描。”據說,在其有生之年,巴斯托曾攀登了一百一十座不同的山峰。巴斯托健壯的體力堪與其非凡的藝術才能相媲美。她受教于紐約市的第一所女校——羅格斯女子學院(Rutgers Female Institute),后來又在布魯克林藝術與科學學院任教多年,她在布魯克林藝術協會、美國國家設計學院以及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共展出過七十五幅畫作。其中一八六五年的作品《風景》(Landscape)堪稱精品,巴斯托描繪了一片白樺林:一條溪水兩側樹頂的樹枝縱橫交錯,宛若一座宏偉大教堂的拱頂。她吸取了前輩阿舍·B. 杜蘭(Asher B. Durand)的特質,在濃濃的樹蔭之中,有一束微妙而神圣的光,點亮了樹林。林地上長滿了厚厚的青苔,橫穿著一條映著倒影的石溪。這是一幅表露出林中的寂靜以及人與自然之默契關系的畫作。

    巴斯托的好友伊迪絲·庫克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個富裕之家,所有庫克家的兄弟姐妹都對植物學情有獨鐘,而且每個人都展示出與眾不同的才能。伊迪絲的天賦在風景繪畫,她的經典之作《秋天的風景》(Autumn Landscape)堪稱美妙絕倫:三位身著優雅長裙的女士,漫步于層林盡染的林地小道上,目光越過原木色的柵欄,凝視著秋意深濃的遠方……這是典型的伊迪絲式畫風,一如她多次在野外遠足時觀察到的風景,且蘊含著作者本人飽滿的情感。

    哈德遜畫派的女畫家們不僅將創作的目光投向美國的荒野風景,她們的畫作還超越了美國本土,展示異國風情。比如,伊麗莎白·G. 杰羅姆(Elizabeth G. Jerome)就繪制出七卷巨幅風景畫,描繪了地大物博、美麗富饒的南美洲。其中的《熱帶落日》(Tropical Sunset)令人感受到哈德遜畫派風格及其“彩光畫法”(Luminism)。遠處的青山氣勢磅礴,山頂飄浮著濃濃的彩霞;前景的植被相當細膩,水邊地上的綠植、修長的棕櫚樹、樹上艷麗的紅葉——綠色調與紅色調的鮮明對比凸顯了畫作的異國情調,再加上水中停泊的一只小舟,真是一派夢幻中的景色。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難以將哈德遜畫派的女畫家在此一一而論。但還有一位我實在難以舍棄,就是前面提到的哈麗雅特·C. 皮爾。她與其同為畫家的丈夫倫勃朗·皮爾在費城共用一間畫室。她的代表畫作為《卡特斯基爾峽谷》(Kaaterskill Clove),畫的前景是一條流淌的山溪,溪中怪石突兀,溪畔林木蔥郁,遠景是峰巒雄偉,山脈綿延,遠山中飄浮著淡淡的薄霧。這幅畫呈現了哈德遜畫派標志性的主題和畫風,成為美國荒野的標志性作品,也證明了哈麗雅特風景畫大師的地位。

    回溯哈德遜畫派的歷史,最初的一些年輕畫家開始描繪哈德遜河沿岸的自然風光,但不被當時傳統的歐美畫派所認可,最終他們沖破傳統的樊籠,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質的風格,逐漸成為十九世紀極具美國特色的風景畫派。而后,其創作的范圍超越了哈德遜河兩岸,穿過了美國的中部平原,觸及美國西部以及南美洲。而在它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女性畫家們始終都與她們的男性同行攜手并肩,探索這片土地上特有的雄偉、壯麗與恬靜、秀美,她們以女性獨特的體驗與創作力,使得這一畫派更加豐富與飽滿。所以,當我們回顧哈德遜畫派的歷史,欣賞這個畫派的作品時,不能忘記那些手執畫筆在荒野中跋涉的女性畫家。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全球AV集中精品导航福利|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国产精品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国产精品99爱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国内精品-bt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网| 国产麻豆精品入口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99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91在线手机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国产精品videossex国产高清|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加勒比一本无码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