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詞話2:寫中華古典詩詞的秘技
■ 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人們都在那兒夸贊江南實在是好,游人感覺到的是最好搬到江南生活,終老于江南。春水如天,水天一色,水之藍更加碧藍鮮艷。游人躺在雕舫畫壁的船里,聽著雨聲睡去。
酒壚旁的侍女,像月亮一樣光彩照人,她們的手腕,雪白潔凈。在沒有太老邁以前請不要急于回返故鄉(xiāng)吧,回到家鄉(xiāng),想念起江南來,你會苦戀得肝腸寸斷!
上面的解釋中包含了個人的體悟,原詞要含蓄得多。“盡說江南好”,聯(lián)系下文是說春水、碧空、畫船、聽雨,那么這個好就首先是風光好,但欣賞風光的多半是有閑階級,沒有受過流浪之苦的人,也不妨設想“好”是說江南富庶,生計好,或者江南溫熱,冬天好過,或者江南酒好人好女娃好,人似月。
“只合江南老”,那么,缺少審美能力與心緒的老百姓呢?就是再說江南好好好,最多也不過是希望定居老死于江南而已。或者理解為,說的是從北方來到江南游玩或做事的人,不可能終年在此,來一回老一回,跑一趟老一趟。還可以理解為,人與江南俱老矣,人會衰老,江南也會衰敗,美景也在老去。或者是說人生易老天難老,春水不老,風光不老,其他不老,而我們都老了。
而“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句如黃金,字如珠玉,情如春水,美如畫舫。還鄉(xiāng)而腸斷,緣由多矣,含義廣矣。“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也是“還鄉(xiāng)須斷腸”,還鄉(xiāng)以后發(fā)現(xiàn),在未還鄉(xiāng)的時間段里,已經(jīng)發(fā)生了那么多生離與死別,家鄉(xiāng)依舊,親友全非,當然也要斷腸……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的諸多艱窘與愚蠢野蠻,聽到種種哀鳴抱怨,還是好受不了。
那么筆者的字面解釋:“沒有老先急著回家鄉(xiāng),”算是最瀟灑輕松的了。“還鄉(xiāng)斷腸”之句其實內(nèi)涵大了去了,這樣的句子,出于唐人,大于唐人,出于詞人,大于詩詞,出于韋莊,大于韋莊,這是那時人生的普遍況味。
再回過頭來想一想,說是未老之前不必急著回老家,回到老家你會傷心難過的,這樣的話語需要確切的解釋嗎?只需讀一下這十個方塊字,你不是驀然被觸動了嗎?大家都在寫鄉(xiāng)愁,都在“home sick”,韋莊一反其道,告訴你不要急于回鄉(xiāng)吧,回去了你會傷心得肝腸寸斷呀!沒有解釋你也為之一驚,為之一震,為之疑惑,為之動情,還呆呆板板地窮解釋什么呢?
再說一下,“菩薩蠻”這個詞牌。據(jù)說這個詞牌是外域輸入的節(jié)奏。開始兩句像是七絕的首聯(lián),然后兩句像是七律或七絕的尾聯(lián)。然后四句大致是五絕,平仄、節(jié)奏、音韻,幾乎沒有十分脫離唐詩。
然后將話題扯開,想起了滄州老鄉(xiāng)紀曉嵐對“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刪節(jié)故事,紀昀將之改為“清明時節(jié)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那么,韋莊此詞,將兩句七言刪作五言,更是絕無不可。盡說江南好,一個“盡”字,根本用不著“人人”了。接著去掉“游人”二字,留下“只合江南老”更有意思了,何必限于游人呢?工農(nóng)兵學商諸界人士愿意定居在江南的應該比游人更多呀,游人去的地方更多得多啊,游的性質(zhì)不可能是走到哪兒老到哪兒啊。當然古人的游不僅是指旅游與游戲,可以指種種出行,或指尚未完全確定自己的方向的人。
把韋莊的《菩薩蠻》刪成兩首五絕,比把杜牧的七絕刪成五絕更可行,杜牧的詩里,“紛紛”是不可少的關鍵字,核心詞之一,竊以為。
而這里的“人人”與“游人”,刪之無礙。這又透露了一個秘技:您要寫中華古典格式詩詞嗎?許多句子可以刪去主語,更多的時候可以超越主語與賓語的區(qū)別,還可以將主、謂、賓、定、狀、虛、實……顛倒著用。
■ 溫庭筠《遐方怨·憑繡檻》
憑繡檻,解羅帷。未得君書,斷腸瀟湘春雁飛。不知征馬幾時歸?海棠花謝也,雨霏霏。
靠著繡花精致門窗,掀起絲織簾帳,仍然收不到你的來信啊,只看著春天的大雁從江南飛走。那騎著戰(zhàn)馬的郎君什么時候才能回家來呢?我無法得知。(眼前只有春深景色),遲開的海棠花正在凋落,而春雨下得密集。
女子的口氣,或謂包含著文化的密碼,講的是被動的期待,命運的變數(shù),信息的缺乏,求助的無從。有繡檻,有羅帷,沒有郎君,沒有安居樂業(yè),沒有夫妻恩愛,也沒有郎君信息。大雁飛去了,成雙成對,縱橫南北,郎君不見書信,不見回歸,一切都不知,但是,知道你最想知道的事情的風景,仍然非常美麗。
八十年前,童稚的王蒙被“海棠花謝也,雨霏霏”八個字迷住,成年后王蒙早已翩翩放飛了全文,這八個字則天造地設,迷戀一生。還拼命設想霏霏的雨與紛紛的雨的區(qū)別。紛紛與霏霏讀音接近,感覺不同。紛紛揚揚是口語,是大而密的急雨,霏霏是細雨,是悄悄的雨,是口語中沒有的雨,是動靜不太大、實際上下得很密實的雨,是難以解釋,難以動情,難以借酒澆愁,卻仍然一樣地“斷魂”之雨,斷腸之雨,飲泣無聲之雨。
幽美、中上層人士、雅致、孤單、思念、費解;婉轉(zhuǎn)、沉醉、欣賞、自憐;卻又空虛得難捱。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心態(tài)、社會心態(tài)、階層心態(tài)與性別心態(tài)呢?
發(fā)現(xiàn)了沒有?請盡情地閱讀、吟詠、背誦溫庭筠的《遐方怨·憑繡檻》吧,僅僅詞牌與首句,僅僅鄉(xiāng)檻、羅帷、春雁、征馬已經(jīng)夠唯美的了,再加上“海棠花謝也,雨霏霏”,讀者已不勝其美麗溫柔嬌羞淑雅風致了,何以再加上白話文的解釋呢?可別鬧成佛頭著糞、畫蛇添足呀?
讀書求解,這很正確。但是藝術包括語言藝術,與理解同樣重要的,有時候比理解還重要的,是感悟、感覺、感染、感動,這首詞里的花和雨,不是講植物學花卉學,不是講天氣氣象季節(jié),是在講人的、你我他她的感受與心緒,是在摹寫人對于世界、命運、遭遇、萬物萬有的感應與感情。
你喜歡它,你受它的吸引,你愛它的每一處的字音形義,你獲得了美的愉悅,它觸動了你的心弦,你覺得讀過這首《菩薩蠻》是件幸福的體驗,可以了。祝賀你與1200年前的詞人的心曲相通與心靈共振吧,你將會活得很有滋味,很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