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作家網書單 關注|2022年10月外國文學重點新書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劉鵬波/整理  2022年10月20日08:37

    1.《一個女人的故事》《一個男人的位置》《一個女孩的記憶》

    [法]安妮·埃爾諾,上海人民出版社,郭玉梅/陳淑婷 譯

    10月6日,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憑借 “勇敢又確切地書寫從個人記憶中挖掘出的根源,疏離以及集體約束”獲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此前,安妮·埃爾諾已有兩本中文譯作問世,分別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03年出版的小說合集《一個女人》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并于2021年再版的《悠悠歲月》。獲獎后,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對安妮·埃爾諾小說合集進行再版,其中《一個女人的故事》《一個男人的位置》沿用郭玉梅的譯文,并進行全新修訂,《一個女孩的記憶》則采用陳淑婷的新譯本。

    安妮·埃爾諾的這三本小說可以看成一個系列,分別講述了母親、父親和自己的故事。她用細膩、傷感的筆觸生動描繪了出身貧寒的父母如何為使自己及下一代擺脫社會最底層的卑賤地位所進行的充滿失落、絕望、希冀、夢想的奮斗過程,準確、客觀地再現了法國當代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在心理、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價值觀方面的巨大差別,同時也以極其痛苦和矛盾的心情,真切表達了對父母及故鄉的愛恨交加。對于想一睹新晉諾獎得主文學風采的讀者,這三本書是很好的入門。

    2.《瘟疫之夜》

    [土耳其] 奧爾罕·帕慕克,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出品,龔穎元 譯

    土耳其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的新作《瘟疫之夜》是一部期待已久的作品,土耳其語原版出版于2021年。據稱,帕慕克為構思這部小說花了四十年。《瘟疫之夜》講述追尋正義的英雄與面對死亡的恐懼相互纏斗的跌宕歷程,堪稱一部深度思考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百科全書式小說。小說里出現了蘇丹、公主、醫生、密探、囚徒等眾多人物,他們的命運相互交織,呈現出奧斯曼帝國晚期社會全景。

    帕慕克創作這部小說之初,新冠疫情并未來襲,他在疫情中完成了一部講述另一場疫情的小說。用帕慕克自己的話來說,他的小說內容慢慢變成了現實。因此,今天閱讀這本小說有其深刻寓意,折射出百年來人性之未變。值得一提的是,中文譯本封面采用帕慕克手繪插畫,書內還包含作者手繪地圖,細致呈現小說中的城市風貌。

    3.《與父親的奧德賽》

    [美]丹尼爾·門德爾松,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出品,卓雨 譯

    丹尼爾·門德爾松是美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古典文學教授。在他給本科生開設的《奧德賽》研讀課上,迎來了一位特殊人物——他的父親,一位81歲的數學家。父子二人一同細讀這部關于“漂泊與回家”的12110行史詩,隨后參加《奧德賽》主題游輪旅行。在文本與空間的“奧德賽之旅”中,丹尼爾·門德爾松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理解父親。

    丹尼爾·門德爾松將這段經歷寫成了回憶錄《與父親的奧德賽》,將《奧德賽》中古希臘英雄父子的傳奇史詩與當代父子的普通人生并置,在文本與現實的交疊中,兩對父子相互映照。該書出版后好評如潮,曾入選貝利·吉福德非虛構獎短名單、《科克斯書評》年度最佳回憶錄、《新聞日報》年度圖書等等。

    4.《詛咒兔》

    [韓] 鄭寶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一頁folio出品,田禾子 譯

    《詛咒兔》是2021年國際布克獎入圍作品,以十篇想象奇譎的故事書寫人類愛欲、女性身份、資本社會等話題,融荒誕故事、民間傳說、暗黑童話、科學奇想、歷史記憶等多種敘事類型于一體,擁有令人毛骨悚然且引人深思的巨大能量,是一部幻想與現實交織,文學性與趣味性兼具,打破類型壁壘的精彩短篇小說集。

    鄭寶拉是一位資深俄語、波蘭語文學譯者及研究者,曾將布爾加科夫的《大師與瑪格麗特》、布魯諾·舒爾茨的《鱷魚街》《沙漏做招牌的療養院》、貢布羅維奇的《婚姻》等翻譯成韓語。由于長期浸潤在布魯諾·舒爾茨、布魯諾·亞辛斯基、安德烈·普拉東諾夫、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等不同時代的大師作品中,受此影響,她將斯拉夫文學的特質與東亞社會特有的疼痛、苦難、喪失的經驗相融合,寫成一篇篇精巧而刺痛人心的故事。

    5.《激情耗盡》

    [英] 薇塔·薩克維爾-韋斯特,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驚奇出品,沈矗/孫蕓玨 譯

    《激情耗盡》講述一位女性在人生暮年自我覺醒的故事。女主人公在丈夫去世后獨自搬到租來的房子,過起了自由而獨立的生活。而在此前,她曾為了不辜負別人對她的期望,做出過巨大犧牲。英國《星期日電訊報》評價該書是“一部無比優雅、令人驚訝、仍然鼓舞人心的小說。”自1931年出版至今,仍是許多讀者心目中的經典。

    薇塔·薩克維爾-韋斯特是英國小說家、詩人、園藝家,兩次獲得霍桑頓文學獎,與弗吉尼亞·伍爾夫交往親密。1925年至1935年是兩人密切交往的十年,也是雙方文學創作的高峰期。其間,伍爾夫創作出了以薇塔為原型的作品《奧蘭多》(1928),薇塔也創作出了她的代表作《激情耗盡》(1931),并與伍爾夫創作于1929年的《一間自己的房間》形成呼應。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激情耗盡》是薇塔的作品首次被譯介到中文世界。

    6.《母親》

    [英]克里斯·鮑爾,上海譯文出版社,群島圖書出品,王穎 譯

    《母親》是英國作家克里斯·鮑爾的首部短篇小說集。他用細膩而克制的筆觸,講述了十個畫面感十足的動人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與旅行有關:陷入困境或面臨抉擇的主角們在他鄉和異國直面童年創傷、修復內心裂痕、追尋人生意義。貫穿全書的是一個叫伊娃的女人,她是女兒,是妻子,也是母親;她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尋找自我,母親對她的深刻影響,又被她以母親的身份傳給了自己的女兒。

    克里斯·鮑爾曾在2007年至2020年,為《衛報》撰寫評論專欄“短篇小說概覽”,受到文壇關注。2018年出版首部作品《母親》,先后入圍英國弗里歐文學獎和邊山文學獎;2021年出版長篇小說《孤獨的人》。李翊云曾評價“克里斯?鮑爾沉靜而扣人心弦的筆觸讓人想起艾麗絲·門羅和彼得·斯塔姆。”

    7.《煩人的愛》

    [意]埃萊娜?費蘭特,人民文學出版社,99讀書人出品,陳英 譯

    因“那不勒斯四部曲”獲得全球聲名的意大利女作家埃萊娜?費蘭特至今仍是個謎,沒有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這些年,她的作品不斷被譯介到中文世界,包括剛出版的《煩人的愛》。《煩人的愛》是費蘭特的處女作,出版于1992年,獲得意大利文壇重磅獎項艾爾莎?莫蘭黛獎,1995年又被意大利導演馬里奧?馬爾托內改編為同名電影,入圍當年的戛納電影節。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段充滿痛楚和陰影的母女關系:女主角黛莉亞回到故鄉,調查母親的死亡,卻不想對母親經歷的挖掘變成為一場令人心碎的記憶的救贖。正如費蘭特自己所言,“女兒和母親的身份,在我的書中占著很重要的位置。有時候我想我一直都在寫這個主題,我的所有不安都源于這里。”《煩人的愛》刻畫的母女關系,可以被認為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情感源頭。

    8.《鏡中瑕疵》

    [澳大利亞] 帕特里克·懷特,浙江文藝出版社,可以文化出品,李堯 譯

    《鏡中瑕疵》是澳大利亞首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特里克·懷特的長篇文學自傳,出版于1981年。懷特在書中追憶了從出生到漂泊他鄉、尋求身份認同的青少年時光,記錄了他對寫作與藝術的不斷思考與探索。戰后,他和伴侶曼努雷重回希臘旅行,試圖在歷史中尋找心靈的歸所。多年的離群索居之后,晚年的懷特又開始積極參與澳大利亞的政治、文化活動,對當代文明的方方面面作出了辛辣的批判。在《鏡中瑕疵》中,懷特毫無保留地剖析自己,文字時而詩意抒情,時而內斂自省,時而詼諧刻薄。他用自己的方式將澳大利亞和世界描摹、拆解,重新鑲嵌在自己心靈的版圖之中。

    9.《略薩談博爾赫斯: 與博爾赫斯在一起的半個世紀》

    [秘魯]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人民文學出版社,99讀書人出品,侯健 譯

    《略薩談博爾赫斯:與博爾赫斯在一起的半個世紀》是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爾加斯?略薩的專題文學評論,系統收錄了他在過去50年里針對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的訪談與評論文章。略薩在1963年第一次采訪博爾赫斯,此后的半個世紀中,博爾赫斯為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識樂趣”。

    在這本書中,略薩以舉重若輕的姿態,既保持對博爾赫斯的畢恭畢敬,又將博爾赫斯隱藏極深的瑕疵悄然揭露:“絕對的完美似乎在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甚至也不存在于藝術作品的創造者中,哪怕是博爾赫斯,這個已經接近完美的人。”該書同時收入了略薩對博爾赫斯的采訪、略薩為博爾赫斯寫的詩歌等一系列從未發表過的內容。

    10.《桑塔格傳: 人生與作品》

    [美國]本杰明·莫澤,譯林出版社,姚君偉 譯

    作為20世紀美國文化的象征,桑塔格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她的一生與美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發展息息相關。她傲視一切而又焦灼不安,被神化也被誤解,被贊美也被詬病。她反抗想象力的貧瘠,拒絕平庸,擁抱思辨與審美,留下了豐富的創作遺產。本杰明·莫澤通過大量研究和訪談,深入檔案資料,回歸文本闡釋,敏銳地捕捉到桑塔格人格和人生中的細微和隱秘的精神內核,探索了她令人敬畏的公眾形象背后那令人著迷的私人面孔:一段段破裂的親密關系,一次次在身體和心靈上的苦苦掙扎,關于性、藝術、政治、文學——這些都激勵、破壞和成就了她的卓越創作,呈現出作為隱喻的“桑塔格”和桑塔格的一生。

    《桑塔格傳: 人生與作品》中譯本長達868頁,收錄近100幅珍貴照片,作者歷時7年,采訪近600人,精研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桑塔格文檔”海量一手資料,曾獲2020年普利策獎。同期推出的桑塔格傳記還有法國文學史學者貝阿特麗絲·穆斯利創作的《智性與激情》,將桑塔格的藝術評論、文學創作、政治見解與精神歷程置于歷史中加以考察,勾勒出這個“包羅萬象的靈魂”一生的智性之旅;以及美國當代作家、桑塔格兒子的女友西格麗德·努涅斯的《回憶蘇珊·桑塔格》,真實地刻畫了桑塔格獨有的個性與魅力。

    11.《溫柔的確定性》

    [波蘭] 哈麗娜·波希維亞托夫斯卡,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一頁folio出品,李以亮 譯

    波希維亞托夫斯卡是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斯卡齊名的波蘭女詩人,生前出版的作品不多。她于32歲去世,去世之后,波蘭國內出版了她的多種詩集,包括近五百首抒情詩。辛波斯卡曾這樣寫詩贈予她:“我們,也能分裂自己,真的。/ 只不過分裂成肉體和片段的低語。/ 分裂成肉體和詩歌。”波蘭學界有評論認為,如果不是被死亡太早打斷,波希維亞托夫斯卡摘取諾貝爾文學獎也不是太過大膽的假設。

    波希維亞托夫斯卡寫下了大量動人的抒情詩,愛情是她詩歌中永恒的主題,但她的愛情總是充滿死亡的陰影,愛情因死亡獲得了重量。《溫柔的確定性》是波希維亞托夫斯卡的詩歌首度被翻譯為中文。詩人、譯者李以亮從波希維亞托夫斯卡身后留下的五百首詩中精心編譯了最能代表其風格的二百多首詩歌,呈現詩人清晰動人的風貌。

    12.《海豚信:1970-1979(上下)》

    [美]羅伯特·洛威爾 / [美]伊麗莎白·哈德威克 著 / [美]薩斯基婭·漢密爾頓 編,

    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大雅出品,程佳 / 余榕 譯

    本書是20世紀一對傳奇夫婦——自白派詩歌創始人羅伯特·洛威爾及文學評論家、小說家伊麗莎白·哈德威克的書信集,也是普利策詩歌獎獲獎作品《海豚》的“閱讀指南”。全書收錄洛威爾生命中最后七年(1970—1977年,也是其個人危機與創作革新期)與哈德威克的所有書信,以及他們與圈中好友的部分往來信件,共347封。這些書信涉及二人日常的工作、家庭和情感生活,詩歌和小說創作,還展示了他們與麥卡錫、畢肖普、里奇、沃爾科特、賈雷爾、伯林、喬納森、貝里曼等人的珍貴友情,為二人描摹了一幅前所未有的真實“肖像”。

    更難得的是,它也提供了《海豚》創作的立體資料(事實與書信),詮釋了洛威爾如何將生活(以及書信)提升為詩歌的過程。這些書信,是一場關于愛與寬容的艱難跋涉,二人近三十年的愛怨糾葛與遲到的和解,同時也是一代文學巨匠生活與創作的真實現場,在文字表面的瑣碎、支離中,我們得以近距離觀察,進入洛威爾世界的中心。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动漫3d|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色婷婷激情av精品影院|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97久久超碰成人精品网站|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国产精品反差婊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蜜国产精品jk白丝AV网站|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四虎影院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