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再造一個山清水秀的鄉村——《鄉村造夢記》后記
    來源: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 | 沉洲  2022年10月10日09:34

    2019年6月,隨一群作家赴閩東屏南縣采風,那時我正為三聯書店寫一本閩地飲食的文學隨筆《閩味兒》,想選該縣藥膳飲食題材,題目都想好了:《煮就草湯當美味》。抵達那晚,老朋友張少忠來敘舊,除了聊到藥膳,他還給我講了一個奇葩事:有位上海來的藝術家,在屏南偏僻的龍潭村教農民畫油畫,還引來了一百多位城里人長住,村民也回流了三百多人,空心村變成網紅村。他的理念是發展文創產業,憑借中國暢達的網絡鼓動年輕人創造文創產品。

    此后,這件事在腦海偶爾就跳出來,與我熱衷大自然游走的經歷自行鏈接。記得在游人如織的閩南云水謠古鎮,當地朋友告訴我: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別小瞧這一間間小店鋪,寸金寸土,經營紅茶、鐵皮石斛等當地土特產,一年掙個十萬不算事。也曾經走訪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坳頭村,村主任介紹:現在,村里年輕人都不去城里打工了,按人頭分給各家的生態茶園,單是采金駿眉芽頭賣茶青,一年十萬打底。

    前者靠自然人文景觀,土樓申報世界遺產成功,還成為多部當紅電影的外景地,遂成旅游打卡點;后者依托獨有的物產資源,以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品位,獲得高附加值。

    這觸動了我的神經,在中國廣袤大地上,還有多少自然人文景觀與物產資源不見特色甚至匱乏的鄉村,在城市化進程中,一步步空心化,直至消亡呢?在網絡上,無意中看到一篇發表在《光明日報》的文章,據第二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有自然村330萬個。又據國務院參事馮驥才先生調查,2011年,全國自然村只剩下270萬個,每天以80到100個的速度消亡。這一組冷冰冰的數字,讓人觸目驚心!我像被拋進冰窟里再倉皇爬出來,內心受到極大刺激。

    這時快到年底,《閩味兒》書稿交了,手頭松了下來,屏南鄉村發生的事,冷處理了半年,居然還讓我心頭惦記。我明白自己已經與發生在屏南大地上的人與事確認上了眼神,不再遲疑,馬上聯系老朋友周芬芳,她剛從縣政協主席位置上退下來。我知道,屏南傳統村落文創產業是她在任上親手抓起來的。我要到一大堆資料,也關注了“文創屏南”公眾號,花了整整一個月時間瀏覽完文字、圖片和視頻,發現發生在屏南鄉村的神奇現象,其間有許多有意思的故事,這個題材真的不一般,它已經不是紙上談兵的烏托邦,而是寫在鄉村大地上真真切切的中國夢。突然間就有了一種緊迫感,內心開始蠢蠢欲動。

    自打下決心寫這部書,我便一直認定它進入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宅大院,而屏南文創復興古村這個題材的特別在于,它是從側門走回廊再繞到正廳的,它不是通常媒體熱鬧宣傳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一個草根出身、毫無背景的藝術家,以自己對時代的宏觀預判和智慧,通過藝術教育直接把鄉村系統換成智能基座,兩步并作一步走,就地實現現代化,讓公認最沒文化的農民變成文化創意的貢獻者。事后反省,我是被他這個人和他所竭力去實現的事情五內俱感,才情不自禁地踩進這座原本離自己生活非常遙遠的一座大院。

    2020年新年伊始,周芬芳告訴我,幾位外地藝術家年前都在。我立馬動身,先做粗線條采訪。到了4月底,再分幾次赴屏南的多個文創村采訪了近兩個月,加上第一次,有名有姓的人單獨訪談了近七十位。我不太在乎時間效率,就是想事無巨細,就是想刨底窮根,幾個主要人物的故事細節,都是在多人交叉的視線里聚焦定型的。我四下里撒網,希望采擷到始料未及的細節,固執地想讓現實生活來感動我,激發我的抒寫能量。

    接下來的時間里,加緊整理近百G容量采訪錄音的同時,我開始考慮結構問題。對長篇文學作品,我一向以為,一個好的結構是它不可或缺的藝術之美,但從掌握的全盤信息來看,又苦于無從下手。五年來,屏南傳統村落文創產業進程架構龐大,現身的人彼此糾纏、發生的事紛繁雜沓。從2015年3月林正碌團隊進駐屏南漈下村開始,先后來了“中國獨立藝術批評第一人”程美信團隊、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張勇團隊、天津泰達當代藝術博物館馬惠東團隊、中國美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陳子勁團隊、南京先鋒書店團隊和本土的寧德市千乘橋文化創意團隊,他們創建了漈下、雙溪、廈地、前洋、降龍、龍潭、四坪、棠口、前汾溪、墘頭、壽山等一批傳統村落文創產業基地,并且方式多樣,除了林正碌開展“七天公益藝術教學”、引入新村民城鄉融合外,程美信團隊修復、保護廈地古村;復旦大學、中國美院開展校地合作,在前洋村、前汾溪村分別設立教學基地;天津泰達當代藝術博物館創辦棠口鼎順文化藝術中心;千乘橋文化創意公司創建棠口、前汾溪研學實踐基地;南京先鋒書店落戶廈地村,它營造的水田書店成為全國最美書店。

    正一籌莫展之時,我突然想到做減法,其他幾個村落文創振興鄉村的人和事,只能忍痛割愛,僅留下林正碌老師這一條主線。即便如此,梳理起來依舊千頭萬緒、糾結盤纏。龍潭現象很多人迄今還不知其前因后果,不解和質疑者大有人在,但它真真切切是從泥土里生長出來,而不是什么人耗資修建一個花圃,再移植進來幾棵名木來展示。必須讓閱讀者清楚明白這里發生的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能為結構而結構。結構只是外衣,應該為所寫的人和事量身定制。

    為了讓閱讀者看明白林正碌老師的文創理念在古村復興過程中怎樣一步步得以兌現,在大的結構上,采取了順時間軸的方向往前推進,分三個文創村鎮逐一展開,從容地把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的來龍去脈講述清楚。這個結構好比瓜藤,在橫向往前逐漸生長的過程中,縱向分枝長葉開花再結出果實來,而這個結果過程,打破了時間囿限,從小長到成熟。人與故事是這樣,三個村鎮亦如此,譬如,上部寫漈下村時,按時間順序點到了雙溪古鎮,為中部埋下伏筆;到了中部寫雙溪古鎮時,從頭詳細說起,接著再埋下龍潭村的伏筆,彼此勾連,最后再回歸時間軸方向,繼續往前講述村民樹立自信、城鄉融合的故事。這樣便避免了流水似的講述,產生閱讀上的一些變化,同時讀者也能將林正碌老師長袖善舞的策劃套路看個清楚明白,并能把這種文創振興鄉村的成功經驗傳揚出去,惠及更多的空心村和更多的農民。

    屏南文創鄉村振興一直在健康地成長和壯大,就像在一個原本沒有文化作為的人身上迸發出無限可能性,它的內生動力使之不會停滯下來。這個結構的時間軸,起于林正碌老師到屏南漈下村開展“七天公益藝術教學”,此前發生的人和事全部倒敘插入;截止于疫情過后的六七月,是因為如何激活一個偏僻空心村的原理已然成型。這樣的鄉村已經屬于有源活水,形成河流是肯定的,只是大小不一、各具形態而已。

    全書選擇第三人稱的敘述基調,以求客觀。寫作中又跟著感覺走,偶現第一人稱,這樣也變換了一下行文節奏,豐富層次,增強可讀性;其次有些人親歷的事件多、時間長,第一人稱可以隨性跳躍,簡潔筆墨,而且這些人的講述語言生動、感悟獨特;某些殘疾人口齒不清,通過親人的第一人稱角度來講,清楚明白也親切。下部寫到八個城市來的新村民,全部采用第一人稱的角度。對這些區別于社會主流觀點的逆城市化者,“我”的敘述角度能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到親切可信,也揭示了他們選擇鄉村的復雜心理,更有說服力。

    起初的書名是《我那山清水秀的鄉村》,從主觀感情上講,是想把自身融入進去,鄉村發生的人和事與我有切身之感。用第一人稱介入和收尾,就是希望讓讀者產生被帶入感。正文前的楔子,是我初次進入龍潭時的所見所聞,對匪夷所思的現實發出眾多疑問;尾聲是我最后一次到龍潭采訪,發現林老師對疫情后的龍潭現象又有新解。但這個書名太寬泛,沒有特點。屏南的文創振興鄉村這件事在外人眼里就是一個夢幻,而造夢不是做夢,是有目的地把別人心中的夢一步步呈現出來,就像建造一座房子,一塊磚一片瓦,在時光里逐步實現。而且,復興中國的百年夢,鄉村夢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就是鄉村振興成為國家戰略的核心意義所在。

    寫作過程中,時常白天無流暢思路,躺上床要寫的人物又在腦海里輪番登場、想寫的故事也一幕幕上演,還不時借夢排闥闖入,讓人夜不成寐。我只得順其自然,晝夜不分地寫,白天困了睡、深夜睡不著披衣起床打開電腦屬家常便飯。在那一百多天里,身體倍感煎熬,精神有點崩潰,最后失眠成癮。以一個平凡人的切膚體驗,從生命角度感受到那些不凡人物的非常情狀,這讓我聯想起路遙、陳忠實等大腕用身體博取文學作品的經典故事。

    那些用生命激情為一方農民謀幸福的人,那些不指望因此得到提拔、為鄉村振興義無反顧的人,那些冒仕途風險、勇于工作創新的人……寫作時活靈活現地在眼前晃動,為他們所作所為感動,經常不由得鼻頭一酸,雙眼便淚水盈眶,一遍遍修改時依然如此,這在我相對理性的寫作經歷里是不曾有過的情狀。心里便暗忖:能一次次感動自己的文字,它一定是我這輩子寫出的最好作品。

    堪稱良師益友的著名作家、批評家李炳銀、白描、張陵、顧建平等人,在我的寫作過程和作品完成時間里,或聽我描述書中的人和故事,或用很短時間閱讀完書稿,都給予極大的精神鼓勵,使我獲得很大的期望值,催化了這部書的寫作和修改進度。

    有一位了解我過往寫作經歷的作協領導,在百忙中,用一個小時聽我介紹了這部書的內容,期間也許因為我停頓了幾秒的嗓音哽咽被細心的他捕捉到,提出一些問題讓我回答后,帶著情感對我講:“你這個作品本身很棒,你是好作家,這肯定是個好作品。我們都這一把年紀了,熱情不是那么容易被激發起來的?!?/p>

    驚嘆于作家出版社的工作效率,28萬多字,十天不到,二審三審看完,速度極快地得出一致意見,肯定這是一部好作品。

    為了寫好這部書,每逢發現溫鐵軍教授的文章和視頻,我都會認真拜讀與觀看,先生的觀點和思路振聾發聵,給人啟迪,給人警醒,使我的認知從對現實生活中一人一事的感動,慢慢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

    感謝溫教授百忙中撥冗寫序,感謝林正碌老師激情潑墨題寫書名,感謝設計師陳小白與唐翔投入情感設計封面和版式,感謝好朋友陳方達教授無償提供古村鋼筆速寫。這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作家出版社的編輯鄭建華廢寢忘食的工作熱情讓我肅然起敬。大家一起把這部書的里里外外修剪、裝飾得如此出彩。

    最后,我還要向所有為實現中國夢默默奉獻的人們致以由衷的敬意。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人妻少妇精品久久黑人|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看|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国产女人精品视频国产灰线|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专区|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毛片免费观看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中日韩精品电影推荐网站|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片|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91精品一区|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