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解放軍文藝》2022年第9期|陳可非:火箭軍故事二則
    來源:《解放軍文藝》2022年第9期 | 陳可非  2022年09月30日09:09

    陳可非,火箭軍政治工作部原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十一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著有《斑馬線》《天嘯》《紅菩提》等長篇小說五部,紀實文學《楊業功》,長卷散文《曠野燈火》等十余部,另有中篇小說《雪季夾著雨季》等若干,散見于《人民文學》《解放軍文藝》《中國作家》等期刊。三次獲得全軍文藝新作品獎及全軍中短篇小說獎,獲得全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銀獎,部分作品被改編為電視劇。

     

    黑馬王子

    我的戰友于飛的父親于大石當過三年導彈工程兵。三年里,他一直在沙漠戈壁打坑道,別說見到導彈,就連軍裝也就穿過三回:第一回是他換上軍裝來到部隊。當時由于工期很緊,他們這批兵幾乎沒進行新兵訓練就直接拉進了戈壁深處的坑道,從此脫下軍裝換上工服,開啟了不分晝夜的坑道掘進生活,從而也便與軍裝無緣;第二回是新兵授銜時。他們的新兵授銜是在坑道內完成的,當時連隊派人將全連新兵的軍裝用推土機運到坑道,大伙現場換裝,宣了誓,照了相,便又脫下,用推土機載了回去;第三回便是退伍。當他站在退伍隊伍里,摸著自己依然嶄新的軍裝,眼淚一下子下來了。他感覺自己這個導彈兵徹底白當了。退伍回鄉的大石,心里一直懷有一份遺憾,總覺得自己有個心愿沒有了卻。所以,當兒子出生時,他便給他取名于飛,取的是導彈飛天之意。等于飛長到十八歲,他就迫不及待地將兒子送到火箭軍,一定要兒子當一回導彈操作號手。

    于飛是帶著兩代人的心愿和夢想入伍的。在新兵連時,他就格外努力,他的目的十分明確,一定要去導彈旅當一名導彈操作號手,親手把導彈送上天。

    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所在的部隊只是一個勤務單位,跟導彈發射沒有任何關系。當于飛得知這件事后,情緒波動很大,訓練也不安心,一心想調到發射旅,這幾乎成了他的心病。可是,一個戰士,想從勤務單位調到正規導彈發射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新兵的基本訓練結束后,于飛分到了騎兵連,一去便開始了馬術訓練。于飛不敢把這件事如實告訴父親,只好謊稱自己將成為一名導彈操作號手。他父親知道后十分得意,幾次寫信來,都囑咐他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爭取親手把導彈送上天。

    騎兵訓練十分艱苦,尤其是對我們這些從沒摸過馬的山里人來說,幾乎就是煎熬。訓練中,由于于飛不專心,竟然被黑馬滾雷的馬鐙套住了腳,拖出去幾十米,幸好班長沖上去勒住了滾雷,才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戰友們都為于飛捏一把汗,可于飛并沒有從這次失誤中吸取教訓,訓練中仍然頻頻出錯,讓連隊上下十分惱火。一次,我跟于飛出去放馬,便跟他說:“你不能再出錯了,如果再出錯,連隊估計很難待下去了。”可于飛卻說:“我就是希望他們認為我根本不適合當一名騎兵,這樣我就可以到發射部隊去了。”

    領導終于找于飛談話了,談話的不是連隊領導,而是上級政治部門的主任,可見于飛的表現已讓上級不滿意了。于飛強調自己不適合當一名騎兵,便提出要調到導彈旅。可領導說得很清楚,如果不適應當一名騎兵的話,就只能調到后勤倉庫去站崗了,根本沒有去發射旅的可能。于飛聽后大驚,只好借坡下驢,忍氣吞聲留下來,表示一定盡自己最大努力當好一名騎兵。其實,于飛心里依然不甘。一次基地司令員來檢查工作,本來在外放馬的他,突然打馬攔住了司令員的車隊。好在司令員并沒有發火,只是覺得有些好奇,便下了車。于飛跟司令員提出想去發射旅工作的請求。司令員笑了笑,為了緩和他的情緒,便答應回去研究研究。司令員仔細打聽了于飛的情況,并得知于飛的父親叫于大石。司令員說:“這孩子心理上多少有些問題,這樣吧,讓連隊通知他的父親到部隊來一趟,看看他兒子吧。”

    沒過多久,于飛的父親于大石便到了部隊。司令員專門來見了于大石。這時大伙才知道,原來司令員跟于大石是老戰友了,是當年一個坑道滾出來的。于大石也發現兒子的部隊所在地,正是他們當年打坑道的地方,好幾位戰友還埋在這里呢。兩位老戰友便帶著于飛一起去祭拜了當年犧牲的戰友。司令員跟于大石談了于飛不安心當一名騎兵的事,于大石明白了老戰友的用意,便勸說兒子,要他好好當一名騎兵,當好衛士也很光榮。但父親說這些話時,于飛分明感受到了他那滿臉的遺憾。最后父親含淚說:“你不是還要生兒子嗎?你摸不了導彈,讓你兒子來,我就不信摸不上。”

    父親走了,于飛仍然留在騎兵連,天天跟戰友們一起去巡邏。一天巡邏中,他突然跟我說:“我知道我該怎么辦了,我可以考軍校,考上軍校,學了導彈專業,那不就可以理所應當到發射部隊去了嗎?”就是從那時開始,于飛開始了他的考軍校計劃。

    冬天一場大雪過后,于飛騎著滾雷出去巡邏,路途十分兇險,他不慎從馬背上掉下來,摔進一個深澗。黑馬滾雷很聰明,迅速跑回連隊,叫來戰友才把他救出來,使他安全脫險。沒過多久,于飛出去巡邏時遭遇漫天大霧導致迷路,不幸誤入狼群。看著層層包圍過來的狼群,于飛嚇了個半死。幸好滾雷馱著他,左沖右突,用了將近兩個小時,才逃出狼群的包圍圈。

    于飛十分感激滾雷,對它呵護有加。這時,連長才告訴他,滾雷原本是剛去世一年的指導員寧杰的坐騎。當時就因為它溫順平和,才被指導員看中,喻為戰馬中的“指導員”。把這匹馬交給他,正是因為滾雷特別懂事,騎著它就不會出什么差錯。連長又說,可是,自指導員去世后,滾雷有時也很焦躁,它常希望到指導員墓地去看看,也許是它能嗅出指導員的氣息吧。于飛這才明白,為什么每天放牧回來,滾雷都要掙扎著去那片墓地,還慚愧自己為此抽過它鞭子。連長還說,老指導員來自大城市武漢,是誤打誤撞上的獸醫學院,他開始也不喜歡這里,也不喜歡軍馬,但后來卻變了,變得比誰都喜歡。他也不知道他這輩子會交給軍馬,交給高原。一年前,當他得知自己患上絕癥將不久于人世后,便斷然與交往了五年的女友斷絕了關系,最后囑咐我們將他埋葬在這片草原上,與戰友和軍馬為伴。說這些話時,連長哭了,于飛也落下了眼淚。

    轉眼到了老兵退伍的季節,這是騎兵最難過的日子,一個個老騎兵即將與戰馬分別。老兵離開連隊時,戰馬追趕著送老兵的汽車發出陣陣嘶鳴。班長的那匹名叫閃電的烈馬,竟然狂追二十多公里,說啥也阻攔不住。無奈之下,只能臨時決定班長暫且留下,陪它一段時間再走。班長留了下來,一個星期后,趁一個夜晚悄悄離開。閃電為此大病一場。看到這一幕幕,于飛想到今后也將與滾雷分別,想著想著便流下了眼淚。哭過之后,他決定哪兒也不去了,就留在騎兵連。

    從此,不管是訓練還是放牧回來,他都會帶著滾雷去一趟老指導員的墓地看看,在那里沉默、逗留一會兒,才跟它回連隊。

    于飛的訓練水平提高得很快,像馬上劈刺這樣的高難動作,他過去是絕對不敢做的,可此時已是我們這批兵里做得最好的了。沒過多久,上級指示連隊進行一次訓練比武,于飛毫無懸念地奪得了冠軍,從此也贏得了個“黑馬王子”的美稱。

    一天,于飛正在巡邏,發現一支導彈車隊從原野上馳過,便騎馬追了上去。他一定要見一回真正的導彈,還想親手摸一摸導彈,看看到底是什么感覺。

    導彈車隊隆隆前行,卷起陣陣煙塵。于飛騎馬在戈壁灘上奔馳著、追趕著。突然,前面兩輛軍用越野車停下來,擋住了他的去路。他跳下馬來,沒想到從車上下來的竟是司令員。司令員也認出了他,問他要干什么。于飛低下頭說:“我知道我做不了發射號手了,可我還是想知道摸一摸導彈是什么感覺。”

    司令員想了想說:“你們常年守著禁區也不容易,那就特批你們,一起來觀摩這次導彈發射吧,到時讓你們好好體驗一下摸一摸導彈是個什么感覺。”

    于飛激動地打馬回到連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戰友們,戰友們個個興奮不已。連長說:“我們終于可以沾一回于飛的光了。”然而事有不巧,正在連隊集合準備出發時,突然接到哨所電話,說離禁區不遠的一片牧場著了火。大火一旦燒過來,必將對禁區造成嚴重威脅,這事兒誰都明白。于是全連只好立即趕赴牧場,投入到救火戰斗之中。

    大火很快就撲滅了,災難已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大家征塵未洗,連長便命令:“立即出發,追趕發射部隊。”

    我們一路策馬狂奔,去追趕發射車隊。可是,當我們騎馬跋山涉水,剛剛爬上一座山崗,便聽到幾聲巨響傳來。戰友們勒馬抬頭,遠遠地看見導彈已噴著烈焰飛上了藍天。

    看著漸漸遠去的導彈,我們個個眼眶盈滿了淚水,這淚水里既包含著一份激動,也包含著絲絲難以言說的遺憾。于飛騎馬站在山頂處,陽光打在他的軍徽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芒。只見他緊提韁繩,滾雷便一躍而起,仰天長嘯起來。一陣悅耳的嘶鳴在藍天下久久地滾動著,回蕩著。

     

    尋親記

    我搭檔張一樹祖祖輩輩都是地道的農民。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張一樹的爺爺張糧庫將要當兵,臨離家前不久,娶下媳婦彩芝,然后便當兵到了炮兵部隊。彩芝十月懷胎,為他生了個兒子,就是張一樹的父親。張糧庫一去便再沒回過家,只是偶有書信聯絡,一家人都盼著他能回來探個親,跟親人們團聚團聚,可千等萬等就是沒有消息。三年后,彩芝等來的卻是一個“烈士光榮”的牌匾,稱張糧庫已在部隊犧牲。可是,不僅不知道張糧庫為何犧牲,甚至連他埋在哪里都不清楚。牌匾是地方政府派人送來的。她想問,對方卻說,她丈夫的一切都關系著國家機密,不能有絲毫泄露,一切都由國家來安排,都會安排得很好,請她放心。聽了這話,她便沒好再去打聽。彩芝守了一輩子寡,丈夫的下落也成了她的一個心病。她一心想打聽到丈夫到底是怎么犧牲的,埋在哪里,卻又不知道從何處才能打聽得到這些消息。若干年后,兒子長大了,她曾讓他去打探消息。兒子背上干糧跑了半年,由于部隊保密加上幾次轉隸,最終也沒打聽到任何結果,只從一份簡單的事跡材料中得到一絲線索,說張糧庫號稱張三大,即個子大、力氣大、飯量大,在完成任務后,倒在了陣地上。什么陣地?陣地在哪里?都不曾透露。轉眼到了二〇一〇年,彩芝臨終前,拉著孫子張一樹的手,講出了自己最大的遺愿,希望張一樹有朝一日能將他爺爺的遺骨找到,遷回家,跟她埋在一起。

    張一樹一直揣著爺爺張糧庫當年的那封來信,上面落款的地址為“西安第一百〇八號信箱”。到了考大學的年齡,張一樹為了打聽到爺爺的下落,決定報考地處西安的軍隊院校,在得知導彈工程大學的前身就是炮兵學校后,便報考了導彈工程大學。又經多方打聽,了解到導彈部隊只有工程部隊常會有人犧牲,他就報考了工程建筑專業。張一樹如愿以償考上了導彈工程大學,來到部隊后,便開啟了悄悄尋找爺爺張糧庫的歷程,然而犧牲了所有的假期,幾經周折跑遍了西北的陣地,沒有絲毫進展。幾年后,張一樹畢業了,分配到我們工程旅突擊營擔任排長。我們突擊營是個特殊分隊,常年待在戈壁沙漠,負責導彈末區毀傷效果試驗檢測工程建筑,在那里建設一個個可供新型導彈武器性能和威力測試的各種建筑群,也就是試驗靶標,其中包括機場、電站、指揮大樓、地下武器庫、發射井等。在不斷打擊下,需要立即恢復建筑,并達到真實目標的樣式和強度。所以,日復一日,我們都處在擊毀、重建、擊毀、重建的反復之中。雖然任務十分繁重,但張一樹卻從未停止過尋找爺爺這頭等大事。

    茫茫的大漠深處,硝煙彌漫、戰火紛飛,又一輪打擊開始。一枚導彈劃過長空落在靶區,一座樓房頓時坍塌。毀傷效果檢測工程師李想,正跟幾個研究人員驅車過來檢測。我們營就駐扎在靶區不遠處,大伙都躺在床上睡覺。對于這種打擊,我們早已司空見慣,沒任何新奇了。聽到響聲,我拿起望遠鏡觀察著被導彈擊毀的樓房,有人在半睡半醒中問:“都倒啦?”沒人搭理他。張一樹也從夢中醒來,埋怨道:“別吵啦,再抓緊時間睡會兒吧,晚上肯定又要干活。”我抬腳在他屁股上踹一下說:“快起來吃飯吧,你崇拜的那個美女肯定要來蹭飯。”張一樹這才一骨碌爬起來。

    我所說的美女就是李想。果真李想和她的同事們到了靶標現場,面對一片廢墟,進行一番毀傷效果檢測之后,便到營里蹭飯來了。一邊吃著飯,李想竟對我們突擊一連的工程建筑進度提出了質疑。張一樹聽了有點兒不服,跑上前與之辯解,卻被連長阿布喝住了。連長阿布不停地跟李想點頭哈腰:“我們改,我們加班加點,我們保證……”李想看上去是個孱弱女子,扛著少校軍銜,可說起話來,擲地有聲,好像是多大個首長似的。她反復陳述著這次試驗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說必須盡快成功測試出新型武器性能,為打擊海上移動目標做準備。最后還補上一句:“阿布連長,你這個‘拼命三郎’可不能白叫啊。”

    阿布來自少數民族地區,還真是個“拼命三郎”。剛入伍時,由于不會使用筷子和牙刷,曾被戰友們譏諷和嘲弄,還是老連長把他要到自己排里,從教他改變日常生活習慣開始,漸漸把他培養成了一個好兵。在施工任務中,他曾四十八小時不休息,竟累得抱著鋼模板瞇瞪過去,鋼板倒下砸傷了腳趾,差點讓他截了肢。他以自己的拼命精神,當上了排長,又提升為連長,他帶的一連歷來都是旅里攻堅的主力。在這件事上,阿布當然也不會含糊,立即決定,連隊夜以繼日地進行施工,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提前完成任務,讓李想無話可說,無刺可挑。

    這時,新的建設任務又下來了,并要求快速展開。這次是建設機場跑道,突擊營只好兵分幾路,沒日沒夜地在工地上干活,就這樣,上面竟還派來督導組進行督導。原來李想還是把問題反饋到了上級,說我們一連行動有些拖沓。上級把營長叫過去痛批一頓,營長又把阿布叫過去臭罵一通。張一樹得知此事,私下跟我說:“李想這人十分不夠意思,人品和長相實在有些不配。”

    機場跑道快速建好,前來檢測的李想讓突擊營官兵很不待見。李想他們竟搭起帳篷在工地住了下來。隨即,機場又迎來一頓狂轟濫炸。由于打擊機場跑道的彈頭具有一定延時性,就會面臨排除啞彈的問題。李想穿上防護衣,打算自己上。張一樹說,他不是覺得李想值得同情,只是在一個男人堆里,讓一個女人干這種事兒,有些說不過去。于是他主動站出來,號稱自己學過工程爆破,請求替下李想去排除啞彈。檢驗組和營里簡單一合計,全部通過,張一樹就上了。

    可就在張一樹脫下迷彩大衣穿上防護衣去排除啞彈時,一本《中國地圖冊》卻從他迷彩服里滑落出來。李想拾起來一翻,感到十分震驚,這個地圖冊里,竟標記著大量符號,同時還記錄了時間及一些簡要事件,這讓李想大為不解。她經過一番了解發現,張一樹自上大學開始,除正常學習之外,一直都在打探部隊的歷史細節,這讓李想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頭腦的弦兒一緊,從此便決定對張一樹的行蹤進行秘密追蹤。

    張一樹冒著生命危險,經歷了各種驚心動魄,成功標識并排除了兩顆啞彈,可謂立了大功。他的英勇舉動雖然令李想十分佩服,但仍沒消除她心中對他的懷疑。

    此項任務完成過后,部隊便接令換防,新的工程營將接替我們進行下一步施工。戰友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我們曾經憎恨的大漠,回到多數人不曾到過的大本營。習慣了艱苦生活的我們,對日常訓練和生活很不習慣,都想著能早日回到工程施工中去。一個偶然機會,張一樹不知聽誰提到“西安第一百〇八號信箱”就是導彈部隊初期的一個單位代號,并說這支部隊后來多數人去了東北。張一樹本身就對枯燥的隊列訓練不感興趣,便想以探親為名,前去東北打探消息。結果,請假條遞上去就被營里打了回來,可張一樹出門心切,機票早已訂好,便跟營長杠上了。兩人相持不下,最后還是連長阿布出來和解,最終批了他十天假。可張一樹沒有回家,而是去了東北一個烈士陵園。在北國雪野里,他碰到一個守墓老人,是導彈部隊組建之初的老兵,后來自愿到陵園守墓。老人跟他講述了許多基地創建之初的故事,還講了埋葬在這座陵園里的戰友的故事。老人講得老淚縱橫,張一樹也聽得幾度哽咽。但老人最終卻只字未提張糧庫的名字。張一樹問老人知不知道有個叫張三大的,老人搖搖頭,岔開話題說:“如果不是有這支部隊,現在打的可就不是貿易戰了。”

    張一樹無功而返,沒想到一到機場竟碰到了李想。李想張口便質問,請探親假為何不回家探親?此話一出,張一樹頓感震驚。不明白李想為什么對自己的行蹤如此清楚。

    此時,部隊已接到整編命令,張一樹被迅速召回。我們旅將和另一個工程旅合編成導彈旅,擔負針對海上移動目標的作戰任務,并要求于當年形成作戰能力。

    二旅合一,有一半人將被淘汰,選拔十分嚴格,許多戰友都帶著遺憾離開了軍營,連長阿布也因文憑較低被確定轉業。雖然他難舍這身軍裝,但面對現實,他也只能在落一頓淚后選擇了服從,然后與戰友們依依惜別。他將妻子給他繡的那幅太陽壁掛留給了我,這是他妻子當年得知他和戰友在坑道內施工成天見不到太陽,專門給他繡的,讓他掛在坑道里,每天清晨都可以跟戰友們一起升太陽。阿布他們走了,我和張一樹帶著無數個戰友的夢想,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隊伍里,開啟了軍旅新征程。

    新旅組成,定名前鋒旅。連隊還叫一連,張一樹當了連長,我成了指導員。導彈專家方崢院士受命為前鋒旅作戰、訓練總顧問,看來上面是足夠重視的。訓練在各種環境、各種層次中展開,沙漠戈壁、南方密林,無所不險,無所不奇。我和張一樹帶著連隊,在上級派來的教頭的魔鬼訓練中,一次次艱難過關,總算順利完成了魔鬼訓練課程。那個一來就令人討厭的魔鬼教頭,不但把我們“工程兵”叫成“工兵”,而且還在前面加上個“土”字。張一樹聽后十分憤怒,幾次都想揍他一頓,可又擔心打他不過。真是不打不成交,雖然我們前期一直磕磕絆絆,幾個月下來,我們竟成了生死兄弟。雖然從工程兵轉行過來,在導彈專業訓練上,我們也不能輸給他人。張一樹很聰明,他發明的用城市交通地圖作為背記“三路圖”模板的方法,深得方崢認可,使得連隊專業水平一下子得到迅猛飆升。

    很快,我們旅便迎來了一場與王牌旅背對背對抗的機會。我們旅畢竟初出茅廬,雙方一交鋒,沒出幾個回合,就被打得一敗涂地。最后,只得靠張一樹帶領“敢死隊”,拼命搶占了對方指揮部,才算為旅里挽回一點面子。好在官兵在經歷了迎頭痛擊的羞辱后并沒有因此趴下,反而被激怒了,士氣大漲起來,個個發奮要錘煉出一流部隊,有朝一日好好跟王牌旅大干一場。在緊張的訓練中,張一樹常跟方崢院士泡在一起,時間久了,兩人竟成了無話不說的忘年交。

    張一樹向方崢透露了自己尋找爺爺張糧庫的心事,跟他講了他奶奶留下的遺愿。方崢聽后激動地站起身,伸手在張一樹胸前來了一拳,答應一定幫他打聽。

    在方崢設在旅里的臨時宿舍里,張一樹看到一張發射第一營的老照片,便刨根問底起來,方崢就一五一十地向他吐露了許多隱私。方崢的岳父就是導彈部隊創建初期的發射一營營長,當年正是因為發射“爭氣彈”,老營長久居戈壁不能回家,女兒高燒而無暇顧及,致使孩子雙腿殘疾。“爭氣彈”發射成功后,為讓女兒重新站起來走路,老營長曾將她的腿綁在自己腿上陪她訓練,但女兒終究還是沒能站起來。這件事成了老營長一輩子都難以抹去的心病。方崢就是在聽完這些故事后,娶下了老營長的女兒,決定照料她一生。方崢講完這些,最后說:“過去是搞‘爭氣彈’,現在是搞‘硬氣彈’,我們必須硬得起來才有說話的權利啊。”在方崢屋里,張一樹還碰到了李想,原來方崢竟是李想的博導。當李想聽說張一樹一直在苦苦尋找爺爺張糧庫時,內心十分感慨,也明白了張一樹那個地圖冊是干什么用的,決定全力幫他,直到找到為止。

    那時,方崢院士總是幾頭跑,不是在旅里就是在基地,要么就在基地到旅里的路上,還要回上級機關,顯得非常疲憊。此時,火箭軍作戰指揮中心里,各級正忙于對新型導彈的試驗發射任務進行部署。方崢來到總指揮室,向總指揮匯報作戰計劃和前鋒旅訓練情況。面對一座城市的地圖,總指揮說:“上級首長批準,就這么干。”方崢這才高興地回到了旅里。

    那些日子里,部隊十分繁忙,一切訓練緊鑼密鼓地展開,根本沒人想到方崢正在孕育一件驚天大事。我們只知李想已飛往某造船廠,開始檢測靶船質量,并不知道任務馬上就會來臨。

    部隊接到作戰任務,將進行海上移動靶船試驗發射。經基地司令員馮遠隨機抽點,我們連隊被抽定為佯動部隊,配合實際發射單元在側翼行動。可就在部隊出發前的一刻,我們卻接到一紙密令,打開一看,竟是馮司令員親筆所寫,命令我們連隊秘密攜實裝完成此次作戰任務。看到命令,我們頓感這次任務非同凡響。

    清晨,部隊緊急拉動,準備穿越一座小城。突然,城市近郊卻傳來巨大的轟炸聲,頓時火光沖天,警報聲響徹城市上空,市民們驚慌失措地在街上奔跑。張一樹查看地圖,立即判定是該城一座新建的電站被炸,可能城市遇襲了。我當場糊涂了,如果是場演習,怎么會真的炸掉電站呢。張一樹立即聯系旅作戰指揮部,準備向上級報告,結果發現通信業已癱瘓,已完全與上級失去聯絡了。

    城市斷電,大批的市民涌出,這突如其來的事件,讓大家都不知所措了,各層面開始組織遷徙,前往避難場所。

    基地作戰指揮中心里,連馮司令員都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部隊突然失聯讓他十分揪心,難道真的遭到襲擊了?于是他決定直接開啟第四預案,即“面對敵方攻擊預案”。

    一時間,全城應急響應部門全員出動,通信車、救護車、消防車、電力搶險裝備緊急待命。此時已成為市消防隊副隊長的阿布,正組織隊員對城市居民展開緊急疏散。

    就在此時,巨大的爆炸聲再次傳來,城市邊沿的上空出現一朵蘑菇云,人們更加恐慌了。頓時,無人偵察機鋪天蓋地而來,從城市上空掠過,戰爭氣氛愈發濃厚。旅里的導彈車隊迅速轉移、隱蔽,卻被無人機方陣重重圍困,阻隔在一個峽谷深處。

    漆黑的城市人防工程里,擠滿了轉移到此的婦女和兒童。人們惶恐不安,哭鬧聲不絕于耳,一如末日來臨。為消除人們的恐懼,為鼓舞士氣,阿布只好帶領大伙一起唱起國歌來。

    由于我們按佯動部隊行動,所以跟大部隊不在同一方向。張一樹說:“不管發生什么事情,我們都得穩住,別忘了,我們帶的是真家伙。”我們對形勢作了簡單分析和判斷,決定將車隊轉移到城南密林中。繞城行進會耗費大量時間,張一樹決定帶著導彈車隊直接穿越市區,往城南的密林地帶挺進,反而可能避開了無人機的襲擾。張一樹的判斷是正確的,當車隊大搖大擺地從城中穿過,竟沒有遭遇任何襲擾,我們的車隊很快便抵達城南。

    可車隊剛進入市郊,哨兵報告,前方路口發現一枚炸彈,氣氛再度緊張起來。張一樹顯得十分冷靜,他命令導彈車隊做好安全隱蔽,然后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獨自一人帶上工具向炸彈走去。我叫住他,卻不知說什么。他說:“四鐵,我學工程出身,對工程爆破十分熟悉,再說還有上次排除啞彈的經歷墊底,我怕個蛋。”說完,他大步向炸彈走過去,蹲下身開始排彈。時間一秒秒過去,我們的心都揪到了一起。等待,每一秒都覺得漫長。十多分鐘后,張一樹緩緩地站了起來,對著我們笑了。他一笑我就知道,他排彈成功了。

    導彈車隊隨即進入密林深處。此時,我再次打開通話系統,竟跟基地作戰指揮中心取得了聯系。指揮中心命令:“城市遇襲,命令你連一架、兩架,于十六點十一分零秒和十六點十二分零秒,按預定坐標進行發射反擊!”我下意識地看了下表,離首發時間還剩三分鐘。

    張一樹站到了發射車前,命令立即起豎裝備。發射進入倒計時,隨著他一聲令下,兩枚導彈呼嘯而出,直指藍天,在天空劃出兩道彩虹。后來我在視頻中看到了這一場景:大海上,那艘移動艦船被我們的導彈徹底擊碎、擊沉。

    發射成功的消息傳到基地指揮大廳時,方崢也走進了指揮中心,祝賀前鋒旅快速形成作戰能力。直到此時,馮司令員才得知,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原來是由方崢一手策劃的一場大型軍地聯動演習。這場演習,花掉了他整整兩年的心血。包括在城市建設電站作為靶標,動員整座城市配合演習等等。只是演習做到了以假亂真,讓部隊和群眾都未曾察覺而已。馮司令員感嘆道:“這個演習意義太重大了。在考驗部隊的同時,也考驗了我們的城市,在面臨戰爭威脅時,該如何反應和應對。”“真正的戰爭遠比這個殘酷。”接著,方崢夸贊馮司令員說,“你隱真示假、暗度陳倉竟然把我也糊弄住了。要不然,你們是根本無法完成打擊任務的。”馮司令員笑了:“兵者,詭道也。我是不可不防啊。”

    我們剛帶隊回到連隊,張一樹便接到了李想的電話,聽聲音有些興奮。她說,張一樹爺爺張糧庫的墓碑找到了,竟然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這幸福也來得太突然了,讓全連都興奮不已,集體要求午飯加菜。后來我們才得知,其實方崢一直都深知張糧庫的內情,因為他常會代表逝去的岳父去看望這位導彈第一營的英雄戰士。當得知張一樹一直在尋找張糧庫時,在十分驚異的同時,更驚喜于張糧庫竟然娶過媳婦還留有兒孫。可是,方崢當時并沒有馬上告訴張一樹他爺爺的下落。他知道,我們一連,是新型導彈試驗的種子連隊,他不能在訓練最要勁的時候,亂了連長的心思。等到前鋒旅真正形成了作戰能力,完成了使命,他就帶著張一樹去見他爺爺,以新型導彈實現作戰能力來告慰英靈。

    很快,方崢便帶著張一樹、李想去了趟八寶山革命公墓,在張糧庫的墓前,他給他們講述了張糧庫的故事。當年,張糧庫作為發射第一號手,在大漠戈壁發射我國的第一枚“爭氣彈”時,因舍不下發射號位,長期隱瞞肝病,直至點火成功后倒在了發射臺上。此時,戰友們才發現他腰間夾著的鋼板已嵌入肉中。部隊立即派直升機將他送往北京,可是已無法挽回他的生命。領導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動,特批將他安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以此來告慰這個英雄的戰士。聽了這些,張一樹才陡然明白,他爺爺倒下的地方,原來正是我們當年恨過、愛過的那片戈壁灘。

    遵照他奶奶的遺愿,張一樹將他爺爺張糧庫的墓遷回了老家,跟他奶奶葬在了一起。墓地十分簡單,可墓碑上的兩張照片卻格外引人注目:二十三歲的張糧庫英姿颯爽,而他妻子彩芝卻因年近八旬,臉上布滿了刀刻般的皺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三区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 久9热视频这里只精品18|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 精品伊人久久香线蕉| 2021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99er热精品视频|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97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麻豆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美利坚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模特私拍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精品一|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