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新文學——浙江新荷作家群巡禮”系列訪談 盧山創作年表
2001年
開始詩歌寫作練習,參與創建中學丑小鴨文學社社刊。《漁歌》《麥子的眼睛》分別獲安徽省宿州市《農村孩子報》舉辦的兩屆全國鄉土詩大賽三等獎和二等獎。
2003年
安徽省泗縣一中《紫荊花》文學社主編。開始陸續向全國性雜志投稿,部分習作發表在《遼寧青年》《中學生必讀》《創新作文》等。
2005年
系統性誦讀海子、顧城、泰戈爾、普希金等詩人作品,寫出《海子?詩人》《憂郁花》等詩歌習作,部分獲《星星詩刊》《文學與人生》等雜志相關征文獎項。
2008年
四川師范大學《新青年》文學社主編,同年開設個人詩歌博客。
2009年
與詩友李家衛、王毓等創建靜安路5號詩社,主編同人刊物《靜安路》(5期)。自印詩集《野草莓》。
2010年
參與玄鳥詩社網站籌辦。
2011年
開始詩歌評論寫作,完成本科畢業論文《天青地白 霹靂一聲——詩人黃翔進京的文學史意義》。
2012年
在南京與詩友馬號街、潘西、宋夜雨發起創辦“南京我們”詩群,參與編輯同人刊物《南京我們的詩》。創作《搬磚頭的男人》《時光書》等作品。
2013年
自印詩集《上帝也是一個怕冷的孩子》。獲南京先鋒書店首屆詩歌征文大賽一等獎。《象牙塔的坍塌與知識分子的潰敗》《別了,我的抒情少年》《新世紀以來詩歌寫作的話語困境》《全媒體詩歌何以成為可能》等詩歌評論陸續發表于《星星詩刊》《中國詩歌》《青年作家》等刊物,引起詩歌界的關注和討論。
2014年
完成碩士畢業論文《身份游離與文化資本——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詩歌民間寫作考察》。
2015年
在杭州與詩友北魚在大運河詩歌節上相遇,同年“雙十一”組織創建詩青年,踐行“尋找詩意生活的現實藍本”理念,開設詩歌公眾號,組織詩會百余場。加入浙江省作協,自印詩集《最后的情欲》。
2016年
入選浙江省作協“新荷計劃”人才庫。創作《馬塍路的夏天》《詩人和雪的晚宴》等作品。先后策劃發起“我們在咖啡館寫詩”“杭州校園詩歌聯盟”等詩歌公益行動,應邀到各個中小學講授詩歌課,積極推廣詩歌進校園。
2017年
參加魯迅文學院河南作家高級研修班學習。陸續創作組詩《三十歲》系列,分別在《青春》《詩歌月刊》等發表。
2018年
參加浙江省作協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當選全委會委員。主編(與許春夏合作)《大半生最美好的事——新湖畔詩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7月在杭州湖畔居茶樓舉辦詩選發布會,主張“開自由之風,向湖山致敬”理念,宣布新湖畔詩群成立。《西湖的抒情詩》(散文詩)發表于《散文詩世界》第2期頭條欄目。詩歌《越來越小的母親》入選中國作協創研部選編《2017年中國詩歌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9年
出版第一本詩集《三十歲》(杭州市青年文叢扶持項目,浙江人民出版社)。當選浙江省作協“新荷十家”作家,青年時報以《盧山:從一無所有的遠方歸來》為題進行報道。同年,陸續創作《種牙術》《履歷表》《湖山的禮物》等作品。主編(與許春夏合作)《新湖畔詩選(二):山中喜遇白鶴》(中國文聯出版社)、《新湖畔詩選(三):萬物都是親人》(九州出版社)。
2020年
出版第二本詩集《湖山的禮物》(浙江省新荷文叢扶持項目,作家出版社)。自印評論集《我們時代的詩青年》。被評為杭州市文聯第十次批次青年文藝人才。主編(與許春夏合作)《新湖畔詩選(四):湖上的舟橫》(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新湖畔詩選(五):沉默就是枯名》(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主編(與趙思運、李俊杰合作)《江南風度:二十一世紀杭嘉湖詩選》(北岳文藝出版社)。詩歌《履歷表》入選《詩刊》中國詩歌年選。9月,從杭州遠赴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工作。
2021年
陸續創作《阿拉爾之夜》《在托喀依鄉》《微小的神》《將雪推回天山》等作品。《在邊地看雪》(組詩)發表在《詩刊》11月下半月刊頭條欄目。詩歌《湖山的禮物》入選中國作協創研部選編《2020年中國詩歌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
2022年
1月,當選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作協主席,《塔里木的胡楊》(散文)發表在人民日報。3月,策劃發起“山與海:中國東西部青年詩人對話”活動,全國東西部二十余位青年詩人參與。4月,入選《十月》雜志第12屆十月詩會。5月,出版第三本詩集《寶石山居圖》(浙江省文化藝術基金扶持項目,長江詩歌出版中心)。6月,組織發起“環塔里木詩群”,推動《江南詩》雜志刊發老點等14位詩人作品。8月,入選中國作協會員,赴湖南衡陽參加詩刊社第38屆青春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