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寫意——當代人物卷五》出版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民族畫報社高級記者巴義爾新作《蒙古寫意——當代人物卷五》近日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該書系的1—5卷共收入340位各個領域的蒙古族優秀人物,自1998年陸續出版發行以來受到了許多讀者的關注和支持,與其人物攝影畫冊《蒙古人們》《草原擷英》等構成了互補性的圖文記錄,報道人物逾千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本卷收入了64位人物,包括中共六大代表白海風、資深領導人杰爾格勒和尕布龍、創辦大連民族學院的阿英嘎,著名學者道榮尕、黃靜濤,創辦三個電臺蒙古語部的楚倫;蒙古文計算機專家敖其爾教授和蘇雅拉圖研究員,高原病治療專家格日力教授、草原神醫王布和,蘑菇學家圖力古爾教授、光學家巴音賀希格教授,牧草專家邢旗研究員和玉柱教授,鋰電池專家其魯教授,馬科學家芒來教授,考古學家塔拉研究員、史學家義都合西格、史學家郝維民教授和齊木德道爾吉教授,文藝理論家巴?格日勒圖教授和劉成教授、《江格爾》研究專家賈木查研究員、民俗學家扎格爾教授、地理學家寶音教授、語言學家哈斯額爾敦教授以及賀其業勒圖教授和斯欽朝克圖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朝戈金研究員,長江學者納日碧力戈教授、長江學者額爾敦白音教授、長江學者烏云畢力格教授;CCTV播出專家包布和編審,潮爾藝術家布林、音樂理論家烏蘭杰研究員、舞蹈家何燕敏、作家納?賽西雅拉圖和哈斯烏拉,影視表演家巴森扎布等。
本書為單色印刷(黑白),精裝32開,60萬字,900幅圖,970頁,兼具可讀性和史料性,是作者的第27本專著。
本書責編斯日古楞在序言中寫道:卷一于1998年出版,與本次出版的卷五相隔24年之久。從一到五經過了如此長的時間跨度,一方面說明這一系列書的內容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足以能說明作者對這項工作的執著。整套書在形式上看似按照既定的模式轉換著主人公在記錄他們的陳述,但是,在其表述方式、展現內容特點方面都在發生著微妙的改變,其中有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有作者自身視角的變化。作者鏡頭捕捉的人物、景象,不僅呈現著蒙古民族生活的變化,也展露著精神層面的轉變,在藝術審美之余引人深度思考。
《蒙古寫意——當代人物卷》是作者諸多著作中較為特殊的一個系列。首先,它是大容量的人物“博物館”,幾乎涵蓋了當代蒙古族在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其次,它的敘事手段已不以鏡頭為主,而是切換成以文字表述為主,以圖片作為重要的補充。書中收錄很多參加過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事業的先輩,他們的經歷折射的是蒙古民族百余年的風云變幻。在整體結構上,根據書中人物的從事行業分四個板塊,每人一題,以簡潔精準的一句評語為題名,在較為簡短的篇幅中,盡量凸顯人物的成長經歷、成就歷程以及創造的價值。從總的內容來看,雖然講述的都是極具個性化的人生經歷,從中亦可梳理蒙古族傳統民族文化的繼承、保護與發揚的清晰脈絡。
這一系列書整體語言樸實,不做任何情感渲染,從個體角度平淡地講述平凡的生活和工作,由于講述方式真實可信,在細微之處,亦令人無比感慨或掩卷沉思。從第一卷到第五卷,收錄的人物總數已達到340位。二十余年日復一日的采訪,如同穿越歷史時空,聆聽和觀察并感同身受,最后將人們的悲傷與喜悅匯集為時代的縮影,這對于單人獨馬的作者必定是一項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