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在迭代升級中拔節生長
中國網絡文學歷經20余年高速發展,給讀者帶來豐富內容和獨特審美體驗。進入新時代,網絡文學從量的增加轉向質的提升,內容改編和衍生開發百花競放。中國作協近期發布的《2021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網絡文學創作數量、質量均穩步提升,現實題材、科幻題材、歷史題材表現亮眼,主要網絡文學網站全年新增1787億字,存量作品超過3000萬部。近年來網絡文學深耕優質內容、創新傳播方式、積極走向海外的有益經驗值得總結。
借鑒傳統以深耕內容
內容質量是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網絡文學發展也遵循這個道理。過去,一些網絡文學作品曾出現內容粗糙甚至泛娛樂化傾向。幾年來,大浪淘沙,深耕內容品質、以質取勝成為網絡作家的共識,網絡文學走上精品化道路。
網絡文學不斷借鑒傳統文學創作手法,扎根于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學土壤。其中,傳統文學經典深入生活、觀照現實、思想精深的優長,越來越受到網絡作家關注。《百年滄桑華興村》通過一座村莊的變遷,折射建黨百年來中國社會進程;《情暖三坊七巷》敘寫福州三坊七巷保護改造,探尋城市發展如何接續歷史記憶;《冰雪戀熊貓》《幸福在家理》將冬奧主題與美食文化、鄉村振興融合,靈動展現時代氣息……以生動文字刻畫社會生活場景、反映時代發展潮流、展現民族精神力量,日漸成為網絡作家的自覺追求。
以普通人物的奮斗人生折射時代精神,在這方面,傳統現實主義文學為我們留下無數經典佳作。網絡文學以取長補短的學習心態,在現實題材的廣闊道路上開辟網絡新篇。《北斗星辰》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發為主線,刻畫科研工作者的奉獻精神。作者作為相關科研人員,不僅熟悉專業知識,保證了小說知識內容的準確,更對科技自立自強有細致入微的深刻體會,讓作品有細節、有高度。《三萬里河東入海》《奔騰年代——向南向北》講述普通創業者的艱辛打拼歷程,唱響奮斗的青春之歌;《嗨,古建修復師先生》《他以時間為名》通過古建修復、壁畫修復故事,弘揚傳統文化,表現工匠精神。還有的作品將剛強勇毅、不屈服于苦難的傳統武俠小說精神內核,與年輕一代拼搏向上的時代背景相融合,實現個人奮斗與家國敘事的同構,激勵人心。
在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網絡文學內容更加厚重,意境更加深遠。一些現實題材、科幻題材網絡文學作品探向傳統文化寶庫,調用古典文學資源;還有的作品在故事背景、意象營造等方面,創造性地進行“故事新編”,令人印象深刻。《知北游》化用《山海經》元素,為奇妙想象注入文化內涵。《廊橋夢密碼》學習借鑒《西游記》和傳統民間故事敘述手法,以浙閩木拱廊橋為背景,用跨時空對話描繪匠心匠藝。《登堂入室》聚焦瓷文化,出身制瓷世家的主人公宋積云在制造材料、技術手法等方面改革創新,作品通過主人公成長經歷,講述文化遺產傳承故事。
在媒介融合中創新傳播
媒介融合是理解網絡文學的一個重要維度。從紙質書到電子屏,網絡文學誕生;從僅供閱讀的文本到影視作品、有聲書、文創產品等,網絡文學創新傳播。短視頻、社交應用等各類平臺不是與網絡文學爭搶讀者的“對手”,而是網絡文學內容形式創新的動力與渠道,促成網絡文學向多元視聽作品轉化與傳播。
網絡文學的影視轉化廣受關注。作為網絡文學創新傳播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影視劇改編在數量增加的同時,質量日益提升。去年,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目超過百部,涵蓋歷史、都市、喜劇等多種題材,《司藤》《上陽賦》《你是我的榮耀》等影視作品引起熱烈反響。其中,現實題材影視改編熱度高漲,《喬家的兒女》《小敏家》《理想之城》等關注家庭、職場等社會熱點話題的改編劇目不斷涌現。一些叫好又叫座的網絡文學作品在改編過程中擴大效應,比如網絡劇《慶余年》改編自同名原著的一部分內容,取得收視成果后,改編者依托原著內容、劇情設定又創作了續集。
不限于高投入、大制作的影視作品,網絡文學改編形式日益多樣。有聲書、微短劇、文創產品等為網絡文學內容轉化提供多種可能。有的網絡小說經過改編,情節更加緊湊,故事體量適中,符合微短劇敘事節奏快的特點。《今夜星辰似你》《長樂歌》等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微短劇作品,濃縮原著故事精華,情節設置巧妙,獲得關注和點贊。不同藝術形式聯動,促成網絡文學多形態改編的“破圈之旅”。《大奉打更人》在小說完結后不久,便啟動有聲書開發,漫畫作品上線后也成為平臺爆款。另外,角色扮演推理游戲近年來備受青年群體青睞,召喚更多好劇本、好故事。網絡文學表達方式、情節設置等方面的社交化特色,正與角色扮演推理游戲不謀而合,可為其提供大量劇本。這讓網絡文學傳播從“線上”走到“線下”,并從受眾角度給網絡文學創作者提供寫作命題,反哺創作。
從“作品出海”到“生態出海”
憑借文藝凝結心靈、溝通世界的優勢,網絡文學不斷探索“走出去”之路。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突破30億元,海外用戶1.45億人;截至2021年,共向海外輸出作品10000余部,實體書授權超4000部,上線翻譯作品3000余部。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在規模擴大基礎上不斷升級轉型,創作者、平臺和讀者正共同努力,用更新穎的形式、更通暢的渠道把精彩故事推向海外。
網絡文學出海模式從作品授權內容走出去,轉型為產業模式輸出,“生態出海”嶄露頭角。不止于實體書出版、在線翻譯傳播,改編傳播、海外本土化傳播等方式相繼出現。其中,海外本土化傳播體系的建立影響深刻。為跨越語言障礙、增進讀寫交流,國內網絡文學網站紛紛搭建海外平臺,及時推出中國網絡文學作品譯作,同時吸引海外作者踴躍創作。中國網絡文學瑰麗的想象和精彩的故事,連同原創、連載、訂閱等創作接受模式,都移植到了海外平臺。有的平臺翻譯作品近2000部,上線作品數萬部,擁有7300萬用戶;有的平臺2021年海外版權輸出簽約數量超500部,還有的平臺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生態出海”背景下,“IP出海”呈現新樣貌。國內網絡文學改編形式日益豐富,影視、動漫、游戲多維聯動,為海外傳播內容創新帶來啟發。《錦心似玉》等劇集登錄國外主要視頻網站,在上百個國家和地區上線。《恰似寒光遇驕陽》等網絡文學改編漫畫在國外市場進入人氣榜單前列。多樣的改編形式還反哺了原著外譯授權合作,《羋月傳》《擇天記》等劇集在海外熱播,同時吸引當地讀者捧讀原著譯本。在翻譯作品、國內改編作品影響下,海外本土改編也多了起來。一些網絡文學改編影視作品不僅在海外播放,還被當地創作者改編成新的作品。網絡文學以多種形式展開跨文化對話,促進了文化交流。
在中國文學源遠流長的脈絡里,只有20多年歷史的網絡文學還很年輕,但網絡文學的創作者數量、讀者覆蓋面、改編形式等方面都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文學新氣象。總的來說,網絡文學的發展離不開媒介科技變革,更離不開生活和傳統的滋養。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為內容服務。期待網絡文學繼續汲取時代生活的源頭活水,不斷提升內容質量和思想內涵,為海內外受眾提供更多文質兼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