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昨夜的海空星辰
讀書,有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的廣讀,也有心無旁騖、聚焦一方的專讀。我屬于后一種。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以來,我專注于海軍航空兵(以下簡稱“海航”)成長歷史的研究,收集并閱讀了十多本有關的書籍,感觸良多。
這些書仿佛一簇禮花升起,照亮了夜空,鮮活了20世紀海航一件件難忘的往事,特別是那一場場與來犯敵機的空中搏殺;展示了海航一個個讓人不能忘懷的人物,他們從將軍、教員、飛行員、引導員到地勤、戰士、職工、家屬,如同一顆顆明亮耀眼的星辰,編織成浩瀚燦爛的星空。盡管那是昨夜的星辰,可依然光明閃爍,令人仰慕和沉醉……
海軍老作家楊肇林曾于20世紀50年代服役于海航政治部文化部,在海航首任司令員頓星云身邊工作。他撰寫的《頓星云中將》(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一書,記錄了頓星云將軍的戎馬一生,其中第一章和最后五章是專寫他在海航工作期間的故事。頓星云從1951年至1961年擔任海航司令員、黨委書記期間,正是新中國的海空雄鷹筑巢起飛、羽翼漸豐、爬高騰飛的階段。面臨著重重困難和挑戰,頓星云帶領廣大指戰員打基礎,立樁子:一方面創辦航校、籌建機關、組建部隊、修造機場、購買飛機、建章立制,另一方面還要站在祖國海防第一線,隨時準備粉碎美軍及其支持下的國民黨空軍的侵襲騷擾,拱衛海空安全。此間,海航還完成了奪取沿海制空權、配合艦艇和陸軍部隊解放東磯列島、一江山島戰役、護漁護航等任務。在海航國土防空的28次空戰中,有19次發生在這一階段,取得擊落擊傷敵機30架的輝煌戰績。
作家楊肇林在書中寫道:“多數人在解放戰爭結束的時候,傳奇經歷戛然而止,頓星云卻有幸在海天間續寫新的傳奇。”書中寫到毛澤東、彭德懷、賀龍、王震等與頓星云司令員的對話,令人感慨;寫到頓星云司令員與飛行員王昆談心交朋友,深入飛行現場與空勤人員一起研究戰術技術,展現出我軍高級將領平易近人、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寫到為了鼓舞飛行員的信心和勇氣,把海航常委會開到一線機場……至今,海航老一代同志一說到“頓星云”,敬重和懷念之情就溢于言表。
《劉道生回憶錄》(海潮出版社)記述了海軍副司令員劉道生接頓星云任海航司令員七八年間的經歷。這個階段是海航雄鷹展翅奮飛、迎風搏雨、獵狐擒魔、威震海空的時期,取得了擊落擊傷敵機9架的戰績,其中幾次教科書式的經典戰例永載史冊。例如:1964年6月11日,陳根發、石振山機組使用“照明攻擊”戰法擊落敵機P2V-7;1964年12月18日,王鴻喜一舉敲掉“西方戰略眼睛”——擊落敵機RF-101,生擒臺灣飛行員謝翔鶴;1965年3月至8月,舒積成、王相一駕機躍升“極限”高度,3次擊落美軍高空無人駕駛偵察機;1965年9月20日,高翔“空中拼刺刀”,近戰勇殲美機F-104C,美軍飛行員史密斯跳傘后投降。這期間,1965年4月5日,海航四師10團舒積成被國防部授予“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65年12月29日,10團被國防部授予“海空雄鷹團”榮譽稱號。
1979年,老紅軍飛行員曾克林出任海航第三任司令員。他離休后一直住在海航大院,幾十年沒有離開過海航。他在《戎馬生涯的回憶》(解放軍出版社)中作了詳細回憶。這位傳奇開國少將2007年逝世時,一副挽聯掛在八寶山告別室門口:“長征有功,抗戰有功,解放有功,搶占東北立頭功,延安匯報建奇功;陸軍有你,空軍有你,海軍有你,建設海航更有你,萬里海空銘記你。”這副挽聯凝練地概括了他的一生。
目前尚健在的98歲高齡的原海航副司令員姚雪森是海軍航校第一期學員。學習期間,他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讓曾經握慣槍桿的手終于掌握了駕駛桿,以優異成績獲得“空字第一號”畢業證書,畢業后旋即出任海航第一支航空部隊——航一師一團第一任團長。1953年11月2日,姚雪森駕機接受周總理檢閱。1954年11月4日,他率部駕駛9架水魚雷飛機轟炸敵占一江山島,海航轟炸機第一次登上實戰舞臺。1955年,他赴旅順接收蘇聯軍機,改裝最先進的噴氣式轟炸機,后來一直在海航飛行和工作。他晚年創作出版了自傳體小說《征程四部曲》(中國青年出版社)。這部4卷本166萬字的皇皇巨著真實而藝術地記錄了他從1950年當學員至1966年間的工作與生活,不僅刻畫了易曙光、柳雪梅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還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真實的飛行場景,氤氳著火紅年代燃燒的激情和正氣,讀來令人心潮激動。
同樣是海軍航校畢業的寇萬通曾擔任海軍“獨子”——水上飛機——獨立大隊大隊長(團長)長達21年,多次完成“急難險重”任務。1958年,他接受國家下達的為連云港以東海域“五條沙”測繪任務,歷時66天,飛行21架次、76小時42分,航拍照片4500多張,為國家確定這一帶領海線提供了準確依據,受到上級表彰。他還領導全大隊積極努力,保證了25年飛行安全,榮立集體二等功。頓星云司令員贊譽他說:“你這個過去的地上猛虎,現在又成了海空雄鷹。”2015年,他在90歲高齡時出版了回憶錄《歲月征程》(黃河出版社),書中詳細介紹了他戰斗的一生。
描寫“海空雄鷹團”的書籍,我主要看了4本:《海空雄鷹》(黃河文藝出版社,徐鎖榮、陸其明著)、《鏖戰海空》(海軍出版社,于保鵬等著)、《峰云浪跡》(解放軍出版社,楊漢黃著)、《回望烽煙》(武漢出版社,丁興著)。這些書給我最突出的印象是:這的確是一支英雄部隊,他們在抗美援朝戰場和國土防空中取得了優異的戰績。“聞鼙鼓而思良將。”在國土防空的關鍵時刻,毛澤東主席曾三次點將,雄鷹團得令出征,每次都勝利而歸,涌現出了優秀指揮員王昆、戰斗英雄舒積成,以及王鴻喜、高翔等威震敵膽的英模人物。
如今,海航的紅色基因得以賡續,這些前輩們的后代也拿起筆來,記錄當年守衛海空的父輩們。我讀到了航四師后代們寫的《機場的孩子們》(青島出版社,張魯青著)、航六師后代們寫的《海鷹》,還看到了海軍老航校后代們寫出的部分稿件。他們從另一個視角為讀者帶來了營區的煙火味兒、飛行員家庭鮮為人知的故事。一位飛行員妻子寫道:“美麗光環的背后更多的是蘊含著艱辛與不易。當每一次戰鷹飛上藍天的時候,我的心和戰鷹一起飛翔,心和丈夫一起飛翔,時間常常在默默祈禱與等待中一分一秒過去,等待著他的如期而歸……”
1961年的一個秋夜,舒積成的妻子周世秀在得知丈夫的一位戰友在執行任務中犧牲后徹夜難眠,她秉燭命筆,給遠在渤海灣訓練的丈夫寫了一封信:“為了長空的安寧,為了白云的純潔,他們將一腔碧血灑在九天。夜空中那一顆顆晶瑩光潔的星,不就是他們的在天之靈嗎?這些有名的、無名的星星閃爍,夜空方顯得如此輝煌。每當我站在堅實的大地上,遙望燦爛的星空,我的心總有一種不可言狀的激動感。”
世上最遼闊的是大海,最高遠的是天空;大海最美麗的是浪花,天空最燦爛的是星辰。我覺得,我從書中讀到的這些海航人,就是大海的浪花,就是天空的星辰!有感于此,我揮筆寫下了本文的標題——眺望昨夜的海空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