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情緒:影響正確決策的變量》
    來源:中譯出版社 |   2022年09月09日17:47

    作者:[美] 列納德?蒙洛迪諾

    譯者:董敏/陳曉穎

    頁數:348頁

    開本:32開

    字數:200千

    定價:89元

    ISBN:978-7-5001-7077-8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出版發行:中譯出版社

    內容簡介:

    當你在職場中遭遇不公平對待時,你的選擇是退縮還是正面反擊?選擇本身無關對錯,只與情緒相關。你的選擇不僅取決于觸發事件本身,還取決于大腦權衡反應時要考慮的各種其他因素,比如:你最近的工作表現如何?老板今天的心情如何?你們的關系如何?

    我們每時每刻都要面對諸多選擇,做出決策,從重復性的小事到攸關生死的大事,這些決策的背后都脫離不了情緒的幕后操控。情緒是影響我們正確決策的變量,能使我們快速、有效地理解當前處境,調整大腦的思考模式,權衡各種行為的潛在成本和收益,做出最符合現實情境需求的決定。

    暢銷書作家列納德?蒙洛迪諾以自身經歷和現實生活中令人信服的案例,結合腦科學、情感神經科學的新近研究成果,帶領讀者踏上體驗各類情緒價值的旅程。從柏拉圖、達爾文形成的傳統情緒觀,再到今天的情感神經科學對情緒的新認知,情緒一直伴隨著人們成長,人們也在不斷加深對情緒力量的理解。書中詳述了核心情緒為何導致某些事情的必然發生,大腦中的動機與決心系統如何左右我們的行為,情緒感受為何存在個體差異,調查問卷怎么幫助我們制作專屬情緒畫像,如何通過具體可行的方法進行情緒管理,最終實現由屈從情緒到駕馭情緒的飛躍。

    人類的韌性源于精神的靈活性,而精神的靈活性源自復雜的情緒。

    作者簡介:

    列納德?蒙洛迪諾(Leonard Mlodinow),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科學作家。被史蒂芬?霍金譽為“會講故事”的科學作家,與霍金合著《時間簡史(普及版)》《大設計》兩部暢銷圖書。

    列納德?蒙洛迪諾是難得一見的通才,在多個行業取得過佳績。

    他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1981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先后在加州理工學院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主攻量子物理學。2005年回歸加州理工學院任教,與史蒂芬?霍金、理查德?費曼等科學家是同事。

    他曾是一名好萊塢知名編劇。1985年,放棄學術,追逐好萊塢夢想,作為《星際迷航:下一代》等熱門影視劇的編劇名噪一時。

    他曾是一名游戲制作人。1993年,進軍游戲界,成為電腦游戲制作人和設計者,與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羅賓?威廉姆斯和迪士尼公司合作制作的游戲獲得了數項大獎。

    他曾是一名出版人。1997年,擔任美國學者出版公司高管,并在此處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目前,他是一名全職作家,除了與霍金合著的兩本圖書外,代表作還有《歐幾里得之窗》《費曼的彩虹》《潛意識》《醉漢的腳步》《彈性》《思維簡史》等。與霍金合著的《大設計》名列《紐約時報》2010年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潛意識》榮獲2013年美國筆會/愛德華?威爾遜科學寫作獎;《醉漢的腳步》榮獲《紐約時報》2008年年度好書,并入圍英國皇家學會圖書獎。

    精彩試讀(序言二):

    現代人應該如何修身養性

    列納德 ?蒙洛迪諾(Leonard Mlodinow)是我喜歡的一位科學作家。他善于用兩三年的時間徹底調研一個領域的最新進展,寫成一本既通俗又前衛的書。這本新書說的是現在科學家對人類情緒的最新認識。理解這些認識最好的辦法,也許是跟古人做個對比。

    怎樣成為一個做事有辦法,生活有意思的人?過去中國那些士大夫都提倡“向內求”,講究修身養性的功夫;而現代精英人物則傾向于“向外找”,尋求知識、資源和解決方案。

    一個翰林學士面臨重大決策拿不定主意、或者剛剛經歷了一場大風波,他很可能會找個沒人的地方長時間地靜坐,思前想后,自己跟自己較勁。不但有事兒的時候要想,沒事兒時也要想,正所謂“吾日三省吾身”。像曾國藩更是給自己規定了功課,每天都要“枯坐”半個時辰。而現在一個公司高管是肯定坐不住的。他有事兒會向同行打探消息、找專家咨詢、召開會議、搜集所有相關信息、尋求親友幫忙;沒事兒也要看看材料聊聊天, 時不時還要在社交網絡發條動態。如果有人什么都不干就在那里坐著發呆,你可能會擔心他是不是遭受了什么創傷。

    我們容易理解現代人的邏輯。決策也好評估也好,本來都是信息的輸入和輸出。你得有新信息進來, 做一番計算—這一步通常花不了多少時間 —才能有新的結論。每個人都是社會信息流中的一個節點,我們尋求信息還唯恐來不及,哪能主動斷網,閉門造車呢?

    這當然跟我們尋求信息方便有關系,畢竟曾國藩可沒有智能手機。事實上現代人已經幾乎無法純粹“自己跟自己”相處了,隨時隨地都在跟外界交換信息,連坐車走路喝咖啡都得戴上耳機聽個什么節目。另一方面,我們又把古人倡導的靜坐和自省當作是道德行為。我為啥總要反省我自己?遇事總找自己的錯處,這算是對別人、對社會盡義務嗎?做好人會不會削弱我的競爭力呢?為啥非得做出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我內心可還是個少年啊!

    我要說的是,古代大人物的那些做法,不但沒有過時,而且仍然很高級。

    我也不打算提倡靜坐,但古人的自省,并不是一種道德行為,而是一種認知行為。他們是在考察自己內心信息。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柏拉圖說:“學習就是回憶”;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慧能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陸九淵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理”……都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個極為豐富的內心世界,值得好好開發。

    ……

    蒙洛迪諾這本書則是隨著講解各種情緒,介紹了幾個有科學驗證的, 能掌控這些情緒的方法。其中像認知重新評估、冥想、同情、身體影響情緒、表達、斯多葛哲學這樣的方法,學術界已經有相當過硬的研究,值得大力推廣。這些是科學的修身養性法。

    這里我想借用修仙小說的套路,把科學觀點下修身養性的功夫分為五個層級。你看看身邊的人都在第幾層。

    第一層是“無明”。這是最貼近一般哺乳動物的一層。這一層的人對自身情緒沒有任何認知,遇事總“上頭”,來情緒了不管不顧啥都干。

    無明可以是善意的,有一腔熱血,甚至這個人還精通某項專業技能,但是情緒限制了他們的發展。他們總是被情緒綁架而不自知,是情緒的奴隸。他們不在乎自己的情緒給別人帶來什么麻煩,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為情緒是個問題。

    無明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反射反應,也就是遇到相應的刺激立即就反應, 如同打開開關。蒙洛迪諾描寫一位女士,只要是她在專注工作的時候她丈夫走進她辦公室,她馬上就發火。過程中沒有任何思考和停頓,就好像預裝了程序一樣一點就炸,這就是反射。從納粹集中營幸存的心理學家維克多 ? 弗蘭克(Viktor Frankl)對此肯定有話可說,他有一個著名的告誡就是“在刺激和回應之間,我們還有選擇如何回應的自由與能力” — 但是無明者沒有那個自由和能力。

    正是因為世界上有太多這樣的人,才讓過去很多智者相信情緒本質上就是不好的。

    第二層是“無助”。無助者“上頭”的時候知道自己正在被情緒困擾,甚至知道自己可能有長期的情緒問題,但是他們沒辦法。如果因為自己情緒沖動而做錯了什么事,他們會非常后悔和自責。他們希望有更好的情緒,而且可能會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但是常常不成功。

    很多人不能理解無助者,說你為什么不振作一點兒?為什么不多往好處想?我數一二三你馬上支棱起來!其實哪有那么容易。你要知道大腦是一臺硬件,情緒出問題往往是硬件層面的損傷。可能這個人從小在不幸的環境中長大,可能他剛剛經歷了強烈的驚嚇和創傷,可能他的基因就有問題。你不能要求一個長期焦慮的人馬上變樂觀,正如你不能要求一個殘疾人去打拳擊。人說只有好人才會得抑郁癥……這個印象其實是說無助的層次高于無明。

    第三層是“積極”。這一層的人能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遇到事情會主動“想開點”,比如失戀了找人喝一杯、傾訴一番。他們擁有樂觀陽光的形象,充滿正能量。如果還有性格外向的加分項,那就不管是活潑少女、社會大哥還是居委會大媽,都魅力無窮。

    但是他們沒有經歷過大事。正如秦舞陽在街頭好勇斗狠,到了秦王面前就抖如篩糠,積極者的正能量是個精神鴉片。他們調節情緒的小技巧,比如轉移注意力、想象美好的場景、設定容易完成的短目標自我鼓勵,在真正的考驗面前不值一提。他們一旦擔當重任就會發現自己的幼稚。

    如果你認為炒股是個很好玩的事兒,你一定沒調動過大錢。

    第四層是“敏銳”。辦大事不是膽大就行。膽大的人也許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遲鈍(有個說法好像叫“鈍感力”)的人也許能做到“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可是要做到“卒然臨之而不驚, 無故加之而不怒”就不容易了。如果你的每個決定都左右重大利益變化,甚至他人的生死,如果你隨時面對不公平的指責和無端的贊賞,如果各種信息流像潮水和利箭一樣沖擊著你的情緒,你怎么才能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這就是為什么做大事的人必須修身養性。現代科學認識跟古人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認識到那些情緒并不是壞事。情緒是大腦做復雜計算的工具。如果你對某個數據感到害怕,你需要好好體會那個害怕感,那是大腦在提醒你考慮這個因素。你要做的不是屏蔽情緒,而是統領這些情緒。一個股票交易員剛剛損失了幾百萬,而他必須立即恢復正常狀態迎接下一場交易,那么他平時就必須練習使用像重新評估、斯多葛哲學這樣的調節情緒的高級方法。調節情緒的前提是識別情緒,而科學家對此有很多話可說,你需要學習關于情緒的知識。

    高手會把自身當作一個系統,隨時監測一絲一毫的情緒變化,動態調整到最佳的狀態。

    第五層是“大師”。大師不但能應對情緒,更能調動甚至制造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他們不但知道每個情緒會如何起作用,而且知道這些 情 緒為什么會產生。他們甚至會設計一些場景和行為,去批量影響別人的情緒,乃至于行為。

    當我們感到暖和的時候,我們更愿意做出穩妥的選擇,當我們感到寒冷的時候,會傾向于賭一把。低血糖可能會增加人的攻擊性,而難聞的氣味容易調動敵意。如果你想讓一群人樂意為集體奉獻,最好的辦法不是給他們上道德課,而是用壯麗的景色之類的東西讓他們產生敬畏的情緒……而所有這一切的背后還有個最高級的認知,那就是制造情緒不是工程學而是藝術,因為情緒是人腦主觀構建出來的東西。

    但真正的大師不會用這些知識擺弄人, 相反, 他會對人充滿同情。蒙洛迪諾在書中講了個典故說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在虐待一只狗,你不僅應該可憐那只狗,還應該可憐那個人。是什么樣的不幸經歷,把這個人變成如此模樣的?、

    薩波斯基也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們一家在路上開車跟別人發生了沖突, 對方非常無禮。 薩波斯基的妻子對那人的懲罰是走下車,送給他一個棒棒糖。她說:“這種行為你都能出來, 你肯定需要這個! ”那顯然是一個從小缺愛的人。這就是同情之理解。那些被自己的情緒綁架的人不是壞人,而是弱者,他們需要成長。而我們需要知識。

    這些關于情緒的新知,有的跟古人觀點暗合,更多的則是古人不知道的。我們擁有曾國藩只能羨慕的優越條件。

    我敢說王陽明要是能看到這本書,肯定會腦洞大開,甚至為之動情。

    萬維鋼

    科學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課》專欄作者

    2022 年 7 月

    91精品国产免费|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国产精品十八禁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 久久精品7亚洲午夜a|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re这里只有精品最新地址| 久久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久久精品|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