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新變:借幻想映射現實,從現實汲取養料
影視改編往往會讓人對網絡文學產生“套路化”的刻板印象。事實上,作為一種獨立存在的文藝樣式,今天的網絡文學不僅已成通俗閱讀與寫作的代名詞,而且在不停的變動中體現出參與主體的代際更迭及不同時代青年的精神面貌,也顯示著大眾審美趣味形成過程中不同階層群體的權重與角逐。
《大王饒命》《虧成首富從游戲開始》等在大數據基礎上聚合快感標簽,《天才基本法》《我能看見狀態欄》等以幻想無縫銜接現實主題,《死在火星上》《JavaScript百煉成仙》則打破小說與學術參考的邊界……今天的網絡文學不再囿于狹小的夢幻王國,而是以對生活的敏銳感受和對現實的藝術化變形為特色,借幻想映射現實,從現實汲取養料,在二者的互動中不斷醞釀有跨界破圈潛力的新文學主題。
模式新變:散點要素與聚合寫作
大數據的捕捉與分析,提煉出階段性社會議題的關鍵詞,它們轉化為要素進入網文,決定了作品即時反饋社會現象的面貌。因此,以大數據為支撐的網文多是現實題材。而其中與社會現象同步,聚合熱點、萌點、笑點的歡脫文、段子文成為熱門。
歡脫文即聚合金句、梗和熱門段子的網絡創作類型,它們對潮流極其敏感,雖然總體脈絡簡單,但語言精彩、細節充分,以穩定的結構、集中的笑點、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和出其不意的情節取勝。比起玄幻文潛心修煉一朝逆襲的強悍主角,歡脫文推崇從容樂天的小人物。這些角色的成就并非來自咬牙吃苦,而是仰仗反常理的規則。如《大王饒命》里的呂樹容易得罪人,但其法力卻由別人的怒氣滋長;《虧成首富從游戲開始》中一心撒錢的主角投資越失敗就會越富有;故事里對反派的教訓也多是即時打臉出丑,而非仙俠玄幻那樣決斷殺伐。
歡脫文對大量爽點的聚集,源于對網民興趣的統計、總結和化約。這種新的、笑點多而整體松散的網文模式適合新人上手;其對碎片式閱讀快感的強化,也與新增低齡網絡讀寫群體的相對短暫的注意力分配相匹配。考察其作者群可以發現,歡脫文多出自90后的網文新人,當他們開始參與網絡寫作時,恰逢大數據技術應用拓展,在90后作者“會說話的肘子”“言歸正傳”,95后作者“枯玄”等人作品中,歡脫文輕松諧謔、反邏輯和二次元的風格已經十分明顯。
從行業格局來看,網絡技術分析不僅引導年輕作者聚合數據要素創作,也對讀者進行定制化投遞與聯想式推薦,由此引發網絡文學整體面貌的變化。盡管當前網絡小說優質資源、主流類型和成熟作者已被幾個大網站壟斷并日趨固化,但行業格局依然存在變數。2020年以來興起的免費閱讀以點擊和流量替代付費訂閱,表明不斷涌入的新人以基于代際的興趣點和對熱點要素的敏感把握,已獲得新資本支持,成為其突破原有市場格局的同盟。免費網文站點熱門的贅婿、打臉和多寶文等,不再強調整體邏輯的完整和語句的原創,而更加適合在粗疏概略的故事線下開發段子的聚合式寫作模式。
題材新變:以幻想手法折射現實生活
現實題材的異軍突起,是當下網絡文學創作予人的突出印象。一方面,如今的網絡文學融合并延伸著人們的現實生活和交往娛樂,另一方面,網文行業持續擴張、核心部位的競爭以及成名作者地位的穩固,導致新作者不得不避開以往最強的玄幻修仙,轉而拓展現實題材等網文中相對較弱的寫作領域。
年輕作者擁有更開闊的媒介視野、整體提升的教育背景以及更敏感的情緒感受力,但生活閱歷相對略欠缺。這些優劣勢折射到現實題材的網絡文學寫作中,造就浪漫精神與現實細節相結合的特色。他們筆下的現實不同于傳統的深沉厚重,而是洋溢著樂觀的正能量。如《苗家少女脫貧記》《畢業后我回家養豬了》《再少年》等,均以詼諧幽默的網絡語言描摹生活,以昂揚向上的心態面對困難,顯示出時代賦予年輕人的自信和勇氣。
以幻想彌補社會經驗和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不足,是網絡現實題材常見的技巧。如長洱小說《天才基本法》主角林朝夕的興趣和追求都在學習奧數方面,幫她改變命運的也并非魔法金手指,而是切實的做題和參賽。作為“學霸文”代表,這部作品預言了以往乏人問津的小眾題材的勃興。以學霸文為代表的作品類型,將以往升級文中武力碾壓的爽感轉化為智力比拼,把青少年最熟悉的校園環境和做題考試設置成主角的基本任務。與之類似的《學霸的黑科技系統》《我只想當一個安靜的學霸》等,關注點更加專業,甚至號稱“不是學霸不敢點開”“物理系碩士都追得自慚形穢”……不過,愈是如此,其難度和挑戰性愈發激起公眾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
利用網絡收集行業信息,將幻想設定與真實細節糅合,有助于提升現實題材網絡小說的說服力。醫療文《大醫凌然》的主線是達成“世界上最偉大醫生”目標,主角一路攻克疑難雜癥點亮科技樹無疑充滿浪漫精神;但對各類縫合法、修補術、接血管、切肝臟之類巨細靡遺的描述說明又使之帶上“硬核科普”色彩。其他醫療文如《我能看見狀態欄》《當醫生開了外掛》同樣如此,將濟世救人的遠大理想融入自我實現的人生目標,超越了普通網文追求爽感的格局。此外還有體育題材《短跑之王:從高中開始的奧運冠軍》,讓因傷錯失奧運冠軍的主角重回校園起步;鑒寶題材《我為國家修文物》開啟時光之眼,閱讀國寶背后的故事等,均不出意外地運用幻想與現實結合的技法,連現實題材代表作《大國重工》的主角也帶著穿越視角親歷國家重工業行業的發展。
類型新變:形態模糊、難以辨認的文體
不斷升級的網絡文學謀求與傳播力相匹配的影響力,在消遣娛樂之外積極向重大題材、時代主潮靠攏,特別是一些基于真人真事的現實題材寫作,口述實錄的語體、追求寫實的風格以及檔案材料入文的做法,難免打破小說虛構敘事節奏的整體性,使之成為難以辨認的文體。
網絡作者對寫作樣式的有意突破以及文體意識的淡薄,使得網絡文學中出現一些形態模糊的新類型。比如《鐵路繁星》主要展示當代鐵路人風貌,主故事結束后以專題形式帶出閱讀前輩遺物檔案的支線,更換視角追溯“隴海罷工”“京漢鐵路大罷工”的歷史。小說整體結構散亂,但每個專題各有中心。考慮到內容涵蓋幅度以及網絡讀者差異化需求,這種枝蔓式的專題寫作在50萬字以下的網絡“短篇”中又十分實用。
借行業數據和檔案資料增加真實性,導致部分作品介于小說和報告文學之間;另一些則向學術化、文獻化靠攏,將小說、科普、論文雜糅鏈接成一套輔助閱讀系統。科幻小說《死在火星上》文前“洋洋灑灑羅列了近萬字的參考文獻”,囊括當時國內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以及四頁各類參考書。小說中夾帶的大量論文注釋可以看成互聯網超鏈接的體現,但也暴露出作者難以將知識與情節彌合,不得已借鏈接補充的弱項。
對“為什么要列那么多文獻”的疑問,作者天瑞說符解釋“主要目的就是防杠”,這也說明社交化網絡導致作者始終與閱讀群體平行,需要時時防備來自文本外部的質疑。網絡作者可以借助文獻將故事蔓延到不熟悉的專業領域,但日趨嚴密的學科劃分以及網絡聚光燈效應,也容易使公眾目光聚焦在某個錯漏上并將之無限夸大。尤其是“科幻”題材,科學的前綴要求幻想基于技術邏輯,文本特別容易被指出“硬傷”。因此,以密密麻麻的參考書背書,借注釋說明規避爭議,是網絡寫作在開放語境中的自我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