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十年文藝理論與批評的“時代之變”
    來源:文藝報 | 卓今  2022年09月02日08:28
    關鍵詞:文藝理論

    新時代文學迄今為止已近十年,新時代文學的內容和形式,在精準地反映該時期的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真實、立體、全面地構建中國形象的同時,還通過歷史回顧、現實關懷和未來構想,建構既屬于中國本土也具有世界影響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一、文藝理論與批評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的“時代之變”

    新時代的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正在向構建新的話語體系、審美范疇,向新的文明高度目標邁進。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理論和批評的自我革新。在動態中把握世界,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的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有關文藝工作的講話中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方向和任務,強調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新時代文藝理論家、批評家調整心態,從理論到實踐,向外拓寬視野,向內審視自我,實現自我革新,取得可喜的成績,在思想文化建設上更加自信。文藝理論與批評是文學藝術發展的理論基石,這十年的中國文藝理論的建構,在思想資源上跳出了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西方文論熱,學者更加批判性地對待西方資源,重新整理和闡釋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把握豐富的理論資源的基礎上,緊貼文藝現實,從社會生活和文藝實踐中總結提煉術語和概念,并建立中國理論話語體系。科學發展帶來了文藝生產和傳播方式的改變,文學藝術的價值和意義也被重新定義。理論家和批評家結合文藝現實,對文藝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對文藝作品的思想藝術價值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廣大文藝家“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兵”,十年來中國文藝理論和批評在面臨新任務、新問題、新挑戰時進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成績,在歷史觀和時代觀方面,又拓展了新視界。

    一是修煉內功,注重知識積累和理論能力的提升。理論家、批評家深刻意識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掌握馬克思主義文論精髓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黨領導文藝戰線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馬克思主義文論注重歷史的動態發展過程,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立身之本。理論家和批評家從實踐中高度提煉出新理論,再將新理論返還到實踐中指導文藝創作。理論家和批評家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文論只有扎根文藝現實、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成為有力量的、活的理論。這個程序一旦被簡化,就成了脫離實際的理論或者僵死的理論,就不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文論。與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以及新世紀頭十年相比,理論家和批評家在新時代更熱心為民請命,在服務人民、扎根文藝現實的同時,能夠熟練地識別各種錯誤思想,有效避免極端情緒化和非理性。

    二是深入文藝現場、細讀文本。由于學術體制和學科屬性的原因,學者們往往守在書齋、象牙塔,一輩子做形而上的理論和經典研究,很少有機會介入中國正在發生和發展的文藝復雜現實。學院派理論家和批評家意識到理論與實踐嚴重脫鉤的問題,他們放下身段,深入文藝現場,深入了解文藝生產和傳播過程。中國文論有知人論世的傳統,文藝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經歷本身是一本大書,是鮮活的研究對象或“活文本”。精神科學不同于自然科學,也不同于工業產品之處,在于精神科學的創作主體可以被看作作品的一部分。作者的意圖在文本中的呈現只是部分呈現,另一部分需要通過深入“閱讀”和了解創作主體,才可能獲得作品的完整闡釋。盡管世界上沒有哪位接受者能全部理解文本的全部意義,但創作主體與其作品在精神氣息上是一體的。文藝批評也從過去熱衷于宏大概念向文本細讀轉化,尊重文本原意與作者意圖,倡導“接地氣”的理論和批評。

    三是打開比較視野,吸收其他文明優長。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在文藝批評中就是一種比較視野,即理性地與其他文明進行比較,發現其他文化的長處和自身的不足,優化自身的理論批評方法,避免陷入極端民族主義,避免故步自封、不加辨別地排斥其他文化。民族主義作為增進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財富的一種愿望,常常是被肯定的。但在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條件下,過度的民族主義容易使人變得內心封閉、自卑和盲目自大,從而陷入民族仇恨、與世界為敵的負面情緒中。新時代文藝理論與批評通過與其他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在創新方面持開放的姿態,積極接納和擁抱新技術(如腦機接口、元宇宙等),構建新的審美維度,在新式生活方面積極進取,避免被動地看,滿足于做井底之蛙,適當地跳出自己的專業性和局限性。

    四是自我認知的調整。在如何把握新的文藝形式和內涵,如何闡釋、概括和總結新時代文藝方面,新時代的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正在向構建新的話語體系、審美范疇,向新的文明高度目標邁進。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理論和批評的自我革新。社會發展了,從事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的工作者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也相應成長,努力拓寬視野,更新方法,調整目標。在動態中把握世界,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的特點。文藝理論家和批評家的自我認知調整既有來自實踐的經驗,也來自經典理論文本。這就要求加強對理論文本的辨識力和判斷力,避免陷入教條主義。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對西方文論的學習和引進,造成不加辨別地照搬西方理論,用西方教條“強制闡釋”中國文藝實踐,結果是理論與現實脫節,從而無法把握新發生的文藝現象和社會問題。新時代理論家、批評家及時進行了反思修正,避免陷入教條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二、十年來理論創新的“時代之變”

    由于新時代文藝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人的生命樣貌呈現出新樣態和新氣象,文藝現實從過去單一樣式變為多元立體復雜樣式。文藝理論家和批評家整合不斷變化的文藝現實,調整視界,創新理論,并對未來文藝發展給予預見性判斷和建設性的構想。

    新時代文藝理論家和批評家認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和肩負的歷史使命。批判性吸收其他文明優長,拆掉西方文論腳手架,構建中國學派、中國理論。由于新時代文藝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人的生命樣貌呈現出新樣態和新氣象,文藝現實從過去單一樣式變為多元立體復雜樣式。文藝樣式既有可感觸的實物現實、無觸摸感的網絡虛擬現實,還有全息影像的擬真化現實。文藝表現形式和內容極大地擴充,文藝生產、傳播都交織在上述各種現實之中,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如何看待多維度現實,進而做出合理的評價?文藝理論家和批評家整合不斷變化的文藝現實,調整視界,創新理論,并對未來文藝發展給予預見性判斷和建設性的構想。

    一是新時代文藝理論的反思與創新。面臨新時代產生諸多文藝新形勢,學界意識到西方理論無法有效地解決中國自身問題,形成了反思與創新的風潮。(1)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后理論”時代,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空間理論、馬克思文論后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工藝美學、馬克思主義生產工藝學批判理論等新提法。(2)面臨新的理論挑戰時及時做出反應,出現“強制闡釋論”“公共闡釋論”等重大理論突破和標志性概念,提出當代文學理論話語應該建構出符合文學實踐的新理論系統。(3)根據文藝發展新形勢,構建圖像敘事和闡釋理論,將圖像藝術作為研究對象,文藝理論出現“圖像轉向”的趨勢,極大地拓展了文學的敘事空間和闡釋空間。(4)媒介技術催生了多媒介傳播互動新形態,相關“硬件”也被納入文學理論和批評的討論范圍,出現“媒介存在論”研究,還對“微時代”的批評與審美進行了反思。(5)對現象學與美學基本問題進行反思,美學研究更加細化和具體化,如對環境美學、身體美學展開探索。(6)提出并反思了“新文科”概念,認為新文科的核心是現代性的反思,是對傳統的“人”的觀念和人文主義的挑戰。

    二是新時代文藝批評的反思與重建。人的審美呈現多層次、多維度狀態,邊遠落后地區還處在以農耕文明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情境,生產力發展緩慢,生活、娛樂、商品交換的方式單一,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以及發達地區生產力發展較快,工業化、信息化程度較高,其生活和生產方式基本與世界發達地區相當,人的觀念超前。社會基本狀況多元復雜,反映在文藝作品就有千姿百態的形式和內容,所發生的每一種文明形態放在世界上都是可供參照的樣本。單一的批評模式無法滿足復雜的文藝現實。新時代的文藝理論家和批評家對此變化有足夠的認識,在文藝批評領域,對曾經出現的錯位予以批評,及時調和城市的、精英的、古典的想象與已經高度工業化、信息化社會和鄉村審美之間的矛盾,以及城市人口對都市消費主義生活的迷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遠景的張力與矛盾等,批評家在通過批評實踐進行大眾美學提升。

    新時代文藝批評多元批評話語,還反映在文本細讀與反文本中心主義同時存在,文本研究與副文本研究交互進行,西方生態批評的借鑒與中國山水詩文傳統的生態文學的融合發展。在文化批評方面還包括以性別平等為前提的女性主義批評,以文化差異化為研究對象的文學地理學,以神話傳統為基礎的文學人類學等。隨著新媒介與文學的關系日益緊密,文學批評深入探討空間與媒介、人工智能與文學、微時代文藝、圖像與文學、網絡文學批評等前沿性問題。在本土經驗與世界性問題上,批評家認為文學“地方性”可以從書寫對象延伸到地方性書寫經驗,并嘗試建立由地方延伸出去,進而通達世界的理論構想,以此作為講述中國故事、與世界溝通對話的有效途徑。

    三是新時代文化譜系和學術體系化的構建。學術史、文獻綜述、資料整理的興起等歷史性研究在近十年來成為重要研究方向。文藝理論批評者在精準把握反映在文藝作品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動態和精神動態的同時,表現出世界視野、心懷天下的自我定位。在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的同時,提煉和萃取中華文明的精華部分,使其知識形態化和理論體系化,以東方大國的氣度將世界文明體系推到更高層次的文明,引領人類走向更高級的文明。新時代文化建設本身面臨多層次的復雜局面,世界范圍內的農耕文明在廣大鄉村仍然占主導地位,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譜系仍然可成為參照系。同時中國城鎮的工業文明、信息化和智能化也已走在世界前列,系統地總結和思考前現代、現代與后現代相互交錯的、多層級的文明,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文明進行比較,對歷史的反思與借鑒,對前人智慧和思想資源的繼承是學術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術史、文獻綜述、資料整理廣泛而深刻的開展標志著學術成熟期的到來。近十年來國家重大課題招標項目集中體現了這一研究盛況。

    四是網絡文學研究的體系完善。網絡文學研究嘗試建立系統性、整體性的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網絡文學評價體系是由思想性、藝術性、產業性、網生性和影響力等因素構成的一個綜合指標,同傳統文學作品一樣,重點強調作品的思想性,作家的立場、歷史觀和價值導向。在此基礎上強調藝術創新、傳播模式、粉絲經濟、IP分發、改編(二次創作)等,催生多媒體如游戲、動漫、影視等藝術形態,并通過粉絲互動,實現產業增值,充分體現新時代文藝生產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經過磨煉、調整,網絡文學的精品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網絡文學理論與批評正在探索和定義人工智能、程序寫作等問題。

    三、新時代文藝理論與批評的職責與使命之變

    新時代文藝理論與批評需要進行系統性反思和批評,并對該時期的文藝創作和文藝批評的歷史經驗和未來發展進行長時段觀察和評估,通過學科交叉性的理論構建,創造新時代文藝理論與批評的新范式,理論家與批評家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反思,明確當前和今后的問題和價值指向,正視新時代文化發展中的真問題。

    十年來中國文藝理論家和批評家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指導地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文化、文藝和社科的系列重要講話為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從事文藝理論研究工作的學者,在研究和探討文藝理論的重大問題和發展方向、提出標識性概念、開辟學術新領域等方面,取得不少突破性成績,同時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一是方法路徑的創新性的提升。隨著時代發展,某些脫離文藝現實的文藝教條依然被文藝批評界奉為圭臬。審美現代性批判并未完結,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正在重塑社會道德倫理結構。新時代文藝理論與批評有責任通過對文藝作品的闡釋和評價來激發審美主體擁有飽滿、健康的人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正在向更高文明發展之路邁進,在這個過程中,文藝往往是最先促其萌芽和發展的動力之一。準確地研究和判斷文藝發展問題,對于新時代精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藝創作與批評涉及大量的社會發展問題、精神領域的動蕩和變遷,還涉及人類文明認知變化、觀念的更替,是一部人類發展的精神現象史,新時代文藝理論與批評應該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重要的思想庫,把握變局,不斷創新,為未來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思路和決策參考。

    二是創作主體的觀念的提升。文藝理論某些領域有越來越封閉的傾向,理論遠離時代發展和社會現實,無法回應當下重大的現實問題,無法為時代提供有用的思想。在學術體制與論文范式的規范下,許多學者在遵循規范時疏于表達自己的創新觀點。文藝理論與批評存在固化傾向,尤其是文藝批評,批評家丟失了將本能、直覺和最新鮮的感受力,單純強調理性與邏輯,一味照搬自然科學的論文范式,缺乏人文科學的情感和溫度。理論的封閉還造成故步自封、坐井觀天的視野局限,沒有能力把握世界大勢和前沿問題。

    三是文藝理論家批評家創新動力的提升。中國文藝理論與批評如何更好地把握本土經驗與世界性的問題?在文獻整理和歷史研究方面盡管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不斷強化中外各種優秀理論思想的整理與研究,以及跳出對歷史的反思與再闡釋的循環研究,但如何持續地激發當代文學理論的創新與生命力,依然是文藝理論家和批評家面臨的重大任務和使命。古代文論的當代轉化,在當下文學現場仍然停留在引用和點綴的層面,古代文論概念存在著無法有效地解釋當下的文藝現實的問題。如何從古代文論思想中長出現代性概念,是理論家和批評家需要解決的問題。無論西方文論還是古代文論,強行嫁接都不是真正有效轉化。

    此外,還存在著理論家批評家對自身要求不高,對學界不良風氣的批評不夠徹底的問題。新時代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更需要學者有問題意識、敢講真話,共同建設良好學風和學術環境。推動文藝理論“走出去”處于探索階段,存在著處理現實性與學理性、前沿性與基礎性的關系方面不夠理想的問題。新時代文藝理論與批評吸收了前30年的歷史經驗,全面地認識到了文藝與政治的深刻內涵和辯證關系,拆除了中國文藝理論界依附于西方理論的腳手架,建構中國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不斷開拓出中國文學研究的新形式新方法。中國文藝理論這十年更加確立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信心和方向,同時以大歷史觀和世界視野,對世界范圍的文藝現象和文藝現實表示熱切的關注。

    新時代文藝理論與批評需要進行系統性反思和批評,并對該時期的文藝創作和文藝批評的歷史經驗和未來發展進行長時段觀察和評估,通過學科交叉性的理論構建,創造新時代文藝理論與批評的新范式,理論家與批評家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反思,明確當前和今后的問題和價值指向,正視新時代文化發展中的真問題。避免抽象地、無目的地研究和理論空轉,力圖真正解決中國文藝重大發展問題和正在發生的具體問題。

    (作者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资源一区二区|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成人小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91综合精品网站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合集|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久久的精品99精品66| 国产精品第12页|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国产精品特级露脸AV毛片|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www| 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乳精品爆 |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 99精品视频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