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元宇宙和布達拉
    來源:文匯報 | 吉米平階  2022年09月01日08:09

    布達拉,指的是位于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布達拉宮。

    把元宇宙和布達拉宮并列提出來,靠譜嗎?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布達拉宮,在拉薩的紅山上已經矗立了三百多年,按照史料記載,布達拉宮的存在已經有1300多年,而元宇宙的產生,如果從小說《雪崩》提出元宇宙概念算起,也就30年,是一個完全的虛擬世界。

    現在,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元宇宙成為了繼互聯網之后最熱門的話題,這樣一種并列,像是蹭熱度。

    但是,讀者諸君,且聽我慢慢道來。

    1.

    夏日的清晨,當高原第一縷陽光剛剛照射到拉薩西北邊根培烏孜山頂的時候,布達拉宮的工作人員,已經陸續到達了自己的崗位。這個時候的拉薩,除了上學的學生和早起的環衛工人,大多數人或者剛剛起床準備早餐,或者還在睡夢中等待叫早的鬧鈴響起。

    按照我跟旦多啦(旦增多吉,旦多是他的簡稱,名字后面加個“啦”表示尊敬)的約定,我在早上八點來到布達拉宮正門。從這個角度仰視布達拉宮,它顯得更加巍峨,而在各自崗位上無聲忙碌著的布達拉宮人,也給這里增添了一種靜穆的氛圍。

    布宮人,是旦多啦在我跟他見面以后這么介紹的。我前面提到的工作時間,“是每個布宮人的時間表”,旦多啦這樣對我說。在旦多啦的帶領下,我的又一次布達拉宮之旅,就在這種略帶神圣的氣氛中開始了。

    這次旅行(采訪)的重點,是布達拉宮的數字化建設。

    建筑遺產是文化遺產的一種類型,是物質的、不可移動的文化遺產。建筑遺產的概念所涵蓋的內容不僅包括不可移動的建筑物本身,還包括建筑物所處的歷史地理環境,蘊含的歷史、考古、藝術、科學、社會價值。建筑遺產的保護絕不能始于保護而止于保護,只有把建筑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為文化遺產的教育、科研和展示作用,才能體現它更大的價值和意義。

    布達拉宮不單單是一座歷經千年的歷史古堡,也不僅僅是一座見證青藏高原歷史變遷的宮殿,更是一座文化寶庫,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應該成為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保護是基礎,傳承是目的。布達拉宮是中華民族建筑智慧的結晶,保護好布達拉宮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不僅是對先輩們智慧的尊重,更為研究藏式建筑深厚的文化內涵提供了物質基礎。

    旦多啦對我說:“我們每天都在布達拉宮下面工作,每個時間看它都不一樣,看也看不夠。”是啊,布達拉宮,既建筑得堅固耐用,又完美地展現了建筑結構、線條和色彩之美。

    有人說:神奇的布達拉是祥云化作的蓮花;也有人說:布達拉宮是凝固的音符、流動的畫卷;更有人頗為精煉地說:布達拉宮是世界建筑畫卷上的最美五線譜!無論人們用怎樣的辭藻贊美,在拉薩四季變幻的色彩下,布達拉宮始終透露出一種從容和深邃。

    這是物理世界的布達拉宮,在另一個層面,數字世界的布達拉宮,又應該是一個什么樣子?

    我們可以設想,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接上體外設備,就直接漫游在元宇宙的布達拉宮里,而不用像現在這樣為一張布達拉宮的參觀票絞盡腦汁。元宇宙的布達拉宮,不僅具備物理布達拉宮的全部元素,而且比物理布達拉宮更精彩,因為每一個進入數字布達拉宮的人,不僅可以無差別欣賞到布達拉宮宏偉建筑、珍奇文物、美妙壁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在數字的布達拉宮里進行深入獨特的創作,這些創作如果足夠高明,便會被數字布達拉宮吸納,成為數字布達拉宮的組成部分,你可以依此向未來的主管部門申請創作成果的電子標識(NFT),從而成為數字布達拉宮名副其實的建設者和部分擁有者。

    2.

    在拉薩這座日光城里,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布達拉宮,都雄踞在城市中央,它橫空出世,氣貫長空。這座高聳于紅山山頂的宏偉建筑,一千多年來,見證了拉薩河谷的風云變幻,見證了西藏邊疆地方的興衰成敗,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進程,同時,也見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我第一次到拉薩,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那時候飛拉薩的飛機時間都很早,到貢嘎機場也不過上午九點多,沿著曲曲彎彎的公路顛簸近兩個小時,在昏昏欲睡中,遠在數十里之外,在高原特有的清澈明凈的空氣中遠遠地看到一座醒目的建筑,在燦爛的陽光下,在巍巍紅山之巔,它依山凌空,金光四射,散發著震撼人心的美麗,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整個人都興奮起來,這就是布達拉宮帶給我初到拉薩的震撼!

    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世界屋脊”,這樣一座輝煌的宮殿,和諧而統一地與雪域高原的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徹底征服了我這個初到西藏的藏族人。此后,我安身在布達拉宮后面的拉薩中學任教,每天都能看見它巨大的身影在日起月落間不斷變幻出種種迷人的色彩。在布達拉宮下面的日日夜夜,有時候禁不住感慨,是什么樣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幾百年前的高原人在陡峭的紅山之巔建設了這座高原城堡?就像現在的一個程序員開始用編程構建自己的想象世界,那時候最強大的大腦落地成為了這座恢弘的建筑——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想象力變現的發展史。

    布達拉宮的知名度,在世界的各類建筑中,應該位列前茅吧。毋庸置疑,每一個到過拉薩的人,相機里手機里,布達拉宮的圖片一定占很大比例。布達拉宮,在世人的心目中,圣潔而崇高,代表著某種精神的高度,設想某一天,自己能夠成為搭建這座精神高塔的成員,這樣的情形,想想也足以感動自己。

    3.

    布達拉宮,全球最大的宮堡建筑群之一,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宮殿,被譽為世界十大土木石杰出建筑。它的建筑風格,在外部保持和發揚了宅邸與碉堡相結合的藏族建筑傳統,在內部裝飾上則大量采用了雕花梁柱、斗拱、藻井、金頂等內地建筑工藝,同時還吸收了印度、尼泊爾等周邊國家的建筑藝術精華。雨果說過:人類沒有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藝術寫在石頭上。可以說,雄偉的布達拉宮不僅是聞名世界的藝術杰作,也是我國建筑史上民族團結合作、中外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我的重訪之旅從紅山南麓山腳下的雪城開始。

    “雪”,在藏語里是下方的意思,專指山上城堡下方的村鎮。雪城是布達拉宮山下所有建筑的總稱,過去主要包括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公用房及其附屬建筑,比如布達拉宮印經院、造幣廠、糧店、倉庫、監獄、馬廄等所在和個別僧俗貴族、官員的宅院以及一些低等職員、工匠、農奴的住所,因沒有規劃,房屋的建造基本是無序的,漸漸變得擁擠混亂。

    現在的雪城,是經過了多次整治后于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的。除了承擔“新舊西藏對比”“雪監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展覽任務外,文物古跡修復、古籍文獻保護研究、巨幅唐卡貯藏、旅游、票務等等,雪城承擔了布達拉宮保護管理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其中,對布達拉宮建筑的日常維修和保護占有很大的比重。

    布達拉宮整體建筑為土木石結構,由多層的矩形平面毗連而成,層次錯落,彎彎曲曲,組合十分復雜,自17世紀重建以來的幾百年間未曾做過大型的修繕。由于長時期受風雨侵蝕、蟲蛀鼠咬、煙熏火烤及地震損害,布達拉宮殘破情況十分嚴重,墻體開裂,柱子歪斜。近十幾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拉薩雨季時間變長,雨水量增多,加上游客大量增加,布達拉宮石砌地壟墻體和建筑墻體普遍存在開裂甚至局部坍塌現象,木構件位移、斷裂,造成部分建筑整體變形嚴重,引起樓面屋面下沉開裂,木材蟲蛀腐朽現象相當普遍,阿嘎土屋面也殘損,開裂滲水。

    布達拉宮重病纏身,危機四伏,小修小補無濟于事。1988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大規模維修布達拉宮方案,從1989年10月開始,歷時五載,不管是從工程規模、技術難度還是經費數量來說,布達拉宮一期維修,都算得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屈一指的古建筑維修工程。此后,2002年6月,布達拉宮的第二次全面維修正式開始,歷時七年之久,舉世矚目,成績顯著,是1949年以來,我國維修難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成績最顯著的一次大規模古建筑維修。

    現在的布達拉宮,已除去沉疴,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天下賓客,在西藏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進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4.

    雪城一個安靜的四合院里,有藏香藏紙的作坊和古籍修復室,據說師傅來自拉薩郊區的尼木縣,那里的“尼木三絕”——藏香、藏紙制作和木刻傳統源遠流長。在二樓的一間屋子里,醒目地掛著“防蟲辦”的牌子。為防蟲專門成立一個辦公室,真是稀有。

    布達拉宮的建筑材料,石頭和木材最多,木材以藏青楊、柳樹、松木等為主,這些木材極易蟲蛀。針對蟲蛀木構件問題,布達拉宮聯合高校進行專題研究,及時對建筑進行體檢,小病及時治療,預防了許多大險情,為布達拉宮木構件維護保養提供了科學依據。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十六字方針,是布達拉宮的日常管理原則,而“先救命、后治病”,則是修繕要堅持的方針。不斷摸索既修舊如舊,又與時俱進的方法,是布達拉宮管理保護的重點任務。

    了解西藏文化的人無不對西藏建筑里的“打阿嘎”贊嘆有加。“打阿嘎”,是西藏獨特的勞動景觀,在屋面和墻面的防水加固工序上,藏族的建筑工人們手持夯土工具,男女搭配,載歌載舞,在歡快的勞動和歌舞中完成工作。傳統阿嘎土,在高原強烈紫外線照射和西藏降雨量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很容易開裂,建筑經常發生漏雨滲水的情況。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維修人員對西藏不同地方的阿嘎土進行檢測分析,經過幾年反復試驗,研制出新的配方,大家在欣賞藏族工匠流暢瀟灑的“打阿嘎”作業時,不會知道使用的材料已經有了全新內涵。

    布達拉宮建于山體之上,復雜的結構體系和空間組織,呈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筑神韻。也正因為如此,若想用傳統測量方法,對整個布達拉宮建筑進行精確測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近幾年,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布達拉宮已經完成了對建筑進行三維立體掃描、獲取三維信息,為布達拉宮整體的監測和文物保護研究、開發利用、建模等方面提供了準確的數字信息,特別是為布達拉宮建筑保護領域提供了準確可靠、高效的數字依據。

    由于季節性因素,西藏冬季和夏季游客數量不平衡,對建筑物造成結構性影響,尤其是旅游旺季游客數量激增,加上布達拉宮內部旅游線路部分地方通行空間狹窄,造成局部游客聚集,加重了建筑物結構的受力不均,對建筑物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從2007年開始,布達拉宮開展了“布達拉宮參觀客流控制值”和“布達拉宮重點部位結構監測方案設計”項目,用400多根探測棒傳感器監測木結構、柱子、大梁等數據,采集到了很多影響布達拉宮建筑安全的信息,布達拉宮的人流設定就是根據監測數據確定出來的。第二期“墻體監測”已進展到方案落實階段。這兩個項目的結合,對布達拉宮建筑的保護作用重要性不可估量,在建筑安全預警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一技術的應用在全國文物保護行業內首屈一指,而這些數據本身也成為了布達拉宮建筑遺產的有機組成部分。

    5.

    在雪城西邊、紅山腳下,有一處古色古香的藏式小樓,拾階而上,是“布達拉宮古籍文獻(貝葉經)保護研究中心”。

    三百多年來,布達拉宮匯集了眾多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被譽為“藏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寶庫”,保存著漢、藏、滿、蒙古、梵文等文種的六萬多部古籍文獻,這些文獻典籍的材質為貝葉、樺樹皮、藍靛紙、藏白紙和優質內地紙張,用金、銀、珊瑚、珍珠、松石、朱砂等碾磨成顏料書寫,包含有歷史、宗教、文化、醫學、歷算、哲學、書信集、戲劇等幾十種文類,是研究我國和南亞宗教、歷史、科學文化的重要史料。這里要“敲重點”的是其中的世界奇珍貝葉經。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如果擁有一頁貝葉經就足以傲世,而在布達拉宮,竟保存著完整的六百多部(函)貝葉經,近三萬頁。

    布達拉宮館藏貝葉經是西藏乃至整個喜馬拉雅地區梵文貝葉經的代表,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和文物價值,內容涉及南亞次大陸的古老文明,對研究這個領域的歷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下研究布達拉宮館藏貝葉經,對于建設“一帶一路”、“南亞大通道”、“高原絲綢之路”的新時代文化交流之路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布達拉宮館藏貝葉經和其他典籍,作為“一帶一路”的親歷者、見證者,又是“高原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載體,傳承著中華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國西藏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間源遠流長互聯互通的文化故事。

    布達拉宮不同年代的壁畫,遍布布達拉宮內各個主要殿堂、回廊、門廳,總面積超過2500平方米。除紅宮法王洞里存有少量唐代壁畫外,大多數是17世紀以來的作品。從2012年11月開始,到2015年6月,布達拉宮完成了整體壁畫的數字采集和拍攝,拍攝面積達到2745平方米,這是布達拉宮歷史上首次對宮內壁畫進行系統的、完整的數據采集。那些過去被建筑結構遮擋的、從未進入大眾視線的藝術精品,得以重見天日,數字采集和拍攝采用1∶1比例的高精度還原技術,使壁畫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得以完整保留。

    此外,布達拉宮為庫房內的瓷器、玉器、唐卡等一萬多件珍貴文物配置無酸紙囊匣,唐卡庫、銀器庫配置恒溫恒濕柜子。對珍寶館壁柜進行示范性的照明改造,實現了對珍寶館展廳、展柜的文物保存環境的全面實時監控。根據西藏氣候環境的特點,安排專人對珍寶館微環境進行管理,上傳采集數據,為西藏的文物保護和展陳提供數據支撐。

    唐卡、古籍、貝葉經、瓷玉器、錦緞、服裝、佛像等等,每一件都承載著歷史,每一件都彌足珍貴,“首先要做好預防性保護,采集好數據,十一萬多件文物做好第二代身份證,然后在保護中培養文物保護與研究專家。文物研究從保護開始,相信在這里會產生西藏一流的文物保護專家。”布達拉宮文物保護科的邊巴科長如是說。

    6.

    金秋十月,有一個西藏傳統的“降神節”,在這之前,布達拉宮要完成每年例行的外墻粉刷——在拉薩民間有一個傳說,這一天神仙會降臨人間,誰家的墻面刷得干凈就會留在誰家。

    拉薩夏季雨量豐沛,到了秋天,經過一年雨水沖刷的布達拉宮墻面疏松,木質材料容易蛀蟲、腐爛,整個墻面也因為雨水的沖刷顯得斑駁不堪,這個時候對布達拉宮進行粉刷,其實質是為了保護布達拉宮高大的城墻。粉刷材料除了優質的石灰,還要添加一些牛奶、白糖、蜂蜜、藏紅花,據說是為了讓涂料更具黏性,不易脫落,而且可以去除異味。

    到了布達拉宮粉刷時節,會有許多拉薩市民自發前來幫忙,粉刷現場忙碌而有序,男人攪拌漿水、刷墻,女人背運,懸吊在空中粉刷外墻的“蜘蛛人”,是這場活動的核心,只見他們在空中揮灑自如,很吸引眼球。近年來,布達拉宮的粉刷工作在延續傳統的潑灑方法的同時,也用上了電動噴灑機。

    現在,布達拉宮的墻面粉刷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吸引游客參與的活動,對布達拉宮這座宏偉的建筑而言,這又是一種非物質形式的活態呈現。

    物質的布達拉宮,因為建筑和館藏文物的價值,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然而,布達拉宮建筑物的承載能力和安全問題,最終會限制游客接待,是時候選擇另一條路徑了。

    元宇宙的布達拉宮,是不是一個選擇呢?

    從17世紀重建起到今天,布達拉宮走過了370多個年頭。從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初衷,到重建時內地工匠的加盟;從建筑風格的兼容并蓄,到館藏文物的交相輝映;從建筑物整體的搶救保護,到文物古籍的整理發掘,布達拉宮既是古老的文化呈現,又是最新的精神培育,它的內涵精彩紛呈、博大精深,它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范。現在,布宮人已經通過數字化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讓科技走進文物的保護傳承和展覽中,讓想參觀布達拉宮的人,無須親臨布達拉宮,便可感受它的文化魅力,使布達拉宮成為移動的博物館,使布達拉宮不再遙遠。

    小說《雪崩》的最重要貢獻,是它創造了元宇宙(Metaverse)這一概念。元宇宙并不是互聯網,而是和社會高度聯系的三維數字空間,與現實世界平行,在現實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絕的人們可以通過各自的“化身”,來社交、創作、娛樂、交易和虛擬生活。

    元宇宙的演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數字孿生、數字原生、虛實共生。數字孿生,又叫鏡像世界,這個階段主要是現實世界、物理世界的數字映射,原子物質轉化為數字信息。在這一方面,布達拉宮已經做了許多工作。第二階段是數字原生,原生態的數字信息將在這個階段獲得大發展,這個階段運行的個體將具有天生的數字基因,這些新個體將與物理世界不再有任何關系。未來的元宇宙布宮,將不再是物理世界布宮的簡單數字化,而是一個有新的內容并且不斷更新,為全人類所共同打造、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在第三個階段里,數字的布宮將反過來影響現實世界,以數字布宮的形態出現在現實世界的情況將比比皆是。在當下的現實世界中,用數字再造一個布達拉宮,而且這個數字布宮將在現實世界里以多樣的形態呈現,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對元宇宙而言,這卻是可以望見的真實。

    最古老的建筑、最豐富的館藏與最先進的科技理念結合,打造一個元宇宙布達拉宮,一個云上布達拉宮。這個云端上的布達拉,一定是最高原、最精粹的呈現,一定是建筑的布達拉宮和精神的布達拉宮的完美結合,一定是中華文化最誘人的部分,也一定最值得我們期待。

    老司机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国产A∨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91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婷婷久青青原|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2021精品国产品免费观看 | 久久久免费的精品|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自线拍|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 91精品免费国产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日本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 国产伦精品一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