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廣州文藝》2022年第7期|房偉:寒武紀來信(節選)
    來源:?《廣州文藝》2022年第7期 | 房偉  2022年09月01日08:56

    人的記憶是什么?

    吳泰州在筆記本電腦上快速打下這行字。天慢慢沉下去,辦公室靜著,只有遠處傳來低沉的鋼琴聲,斷斷續續。旁邊是音樂學院的琴房。吳泰州習慣在辦公室讀書寫論文。上完課,他癱在辦公室;沒課時,他也喜歡“長”在這里。只有枯燥的上下課鈴聲,沉默得如同墳墓的氛圍,才適合他的性子。最多再有杯熱茶,零星琴聲,就足夠了。

    他不愛應酬,平時熱衷查找史料,讀讀舊書。坐在落滿灰塵的資料堆里,他仿佛是高高在上的上帝。研究生期間,他研究幾個民國二流作家,讀博士時繼續深入,先做年譜、資料長編,然后是評傳和傳記,再圍繞史料向外拓展。一路打下來,不知不覺,十幾年過去了,他娶妻生子,從青蔥少年變成謝頂大叔,也從“青椒”榮升教授。這些東西是學問嗎?他拿不準,學生們不喜歡,出了小圈子,也沒人關心他的“學問”,但靠著這些玩意兒,他在上海的高校立足,在徐匯買了房,也買了車,稱得上“小中產”了。

    深秋,天氣潮冷,吳泰州走下辦公樓。城里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可都是些朦朦朧朧虛影,好似深海水母,忽快忽慢,從玻璃窗殺進樓內,撞到臉上,化成無數扭動變幻的色彩。吳泰州望下去,水母散逃,散作漫天微亮的星。出了學校鐵門,一座高樓,連著另一棟大廈,連著那些昏黃路燈,黛黑街巷,藍色窗簾的酒店,都背過身朝向他。恍惚間,似這人間種種,都已拋棄他,就如那些“倏地”劃著弧線,倒伏在路邊的落葉。

    他最近狀態很差,失眠,頭疼,還有胸悶,神情總是恍惚。

    手機鈴聲響了,有微信,是鄧辰的,說是明天要上課,無暇取走東西,打發個學生來拿。

    吳泰州捏了捏手機,想了想,回復了兩個字:“好的。”

    鄧辰是吳泰州帶的博士。為培養他,吳泰州用了大量心血。此人說不上有才華,但一則是江西老鄉,二則看起來老實能干,對師長恭敬。誰料到,現在的青年,多是功利之徒。鄧辰為了留校,搭上陳院長的路子,讀了他的師資博士后,就和吳泰州劃清界限。有次學科搞活動,吳泰州讓鄧辰幫忙,他冷冷地說,自己很忙,沒時間干雜事。他又補充說,我現在是陳院長的學生,不能和您來往太多。吳泰州氣得摔了電話,甚至病了一場。

    吳泰州不過是“酸儒”,在學校沒啥勢力,這也是情理之中。

    假扮的“老實人”,如同過期藥片,總能給人以“額外”的傷害。偽裝的質樸,比真實的狡詐奸猾,也許更令人齒冷。

    他給導師打電話訴苦。導師八十多歲,遠比他通達。導師笑著說,泰州,你還是沒活明白,別人的事,你管不來。人生在世,不過安己安人,不要說你一個大學老師,多少高官富豪,也不過身死名銷,踏踏實實做點兒事,也許多年后,還會有人記得你。

    就這樣算啦?吳泰州心有不甘。

    虧你還研究史料,導師說,當年我被批斗,被學生按在小便池痛毆,還折了胳膊,又能怎樣?還不是在這種人手下當老師,隱忍幾十年?和這類人浪費情感和精力,不值得。

    鄧辰跟著吳泰州學習多年,吳的教授辦公室,也與他合用,鄧放了很多資料與雜物。如今,他要徹底與吳泰州分清界限,東西自然不能再放在那里。

    想到這里,吳泰州又來了氣,要將鄧辰的東西連夜清出去。他氣咻咻地回去,埋頭收拾辦公室,掃出一大堆雜物。一個大信封引起了他的注意。里面還套著一個老式牛皮紙大信封,上面用娟秀的毛筆字寫著“愛琳小札”。有很多信紙,有些是民國末期生產的豎排紅線工業酸紙,更多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劣質草邊紙,紙張品質差,又黃又脆。他的心陡然跳得緊,顫抖地撫摸那些紙,小心翼翼地辨認字跡。這是民國時期上海某二流作家和一位女性的通信。不知為何,信被收集在一起,又落入鄧辰手里。想來是他在方浜路藏寶樓文物市場淘到的,有了這些東西,可以寫不少C刊級論文,也可以搞到些項目。

    吳泰州心中狂喜。深夜的辦公室,靜得可怕,刺眼的燈光傾瀉,仿佛某種舞臺追光。他精神抖擻,又有些慌亂,心思電轉,鄧辰想必花了不少工夫,怎么如此粗心大意放在辦公室?他大概過于自信,覺得吳泰州老實書毒頭,迂腐君子,不可能做出啥不好的事情來。

    他敲著牛皮信封,好似敲打一塊脆弱的糖稀,又似是太上老君的包袱,里面裹著什么靈丹妙藥,或者說,還有一顆汩汩跳動的鮮活心臟。

    他找出幾封信,讀了起來:

    張某平先生:

    聽說你到了白風嶺,忍不住給你寫了這封信。殊為冒昧。我是你的忠實讀者。二十多年前,讀過你的《梅嶺之春》《苔莉》,喜歡那些凄美的愛情故事。滄海桑田,世事難料,當年翩翩才子,居然流落至此,令人唏噓。我不太了解先生過往的歷史,零星聽過一點。我只是家庭婦人,從未在外工作,社會上的事不太懂得,但先生如此下場,總覺不忍,唯愿你身體康健,渡過此難,早日擺脫牢獄之災。上海炎熱,不知皖南那邊如何?時已入夏,汗暑無常,萬請珍重。

    夏安

    您的讀者愛琳

    己亥年夏某日

    答復的信比較長,字跡潦草,也更有意思了。

    愛琳同志:

    惠書敬悉,欣慰無量。請不要叫我先生。現在是新中國了。我也不配別人叫我同志。就喊我張聲吧,這是化名,有時也用作筆名。前幾年,我用它在報紙上發東西,聊以糊口。名字只是代號,它提醒我,我曾是作家。我在一個補習學校代課,癡心妄想,去東北的大學教書。我被人民揪了出來。我之所以有今天下場,完全罪有應得,不必為我惋惜。

    世界天翻地覆,看起來堅固的東西,也煙消云散了。這是一個偉大時代,人民當家做主,新人新事層出不窮,舊的都破碎了,消失了,也該包括我這樣的舊人。這不值得可惜。可惜的是,我年近花甲,罪惡累累,無法在純潔社會改造自己,只能亦步亦趨,努力學習跟上。我的那些不堪舊作,還有讀者念起,無論如何不能不說是奇跡。作為作家,肉身的毀滅也許能忍耐,但只要作品有人讀,便是永生。就此而言,有你這樣的讀者,我是幸運的。

    我來此兩周了。我去年被判二十年徒刑,押到安徽合肥改造,后來又回到上海監獄。從上海到此,要先乘船到湖州。住一夜,從湖州坐汽車到廣德,在那里停一夜。第三天,我們來到喇叭口,坐上農場汽車,天黑才到達目的地。我們路過一條長長溝壑,據說叫岳飛溝,是岳武穆抗金的地方。汽車行駛過溝邊,熱風吹過,發出“嗚嗚”聲響,好似數百年前死去的古代士卒,在孤獨哭泣。四下只有荒野,長滿白色茅草。監獄孤零零地建在荒野,好似大海的孤島。人生無非是無數希望與失望的旅程,等待我們的終點,殊途同歸。由此看來,所謂苦和樂,也不過是一個過程,可以坦然接受。

    這里天是古銅色的,地也是銅色,鹽堿度超標。經常下雨,地面變成一坨坨膿包式爛泥,踩在上面發出“撲哧”聲響。我們吃的是紅糙米,住的是茅草屋子。警衛、管教和我們一起受苦。他們忠于職守,嚴格管理我們這些社會殘渣敗類,還經常教育我們,幫助我們思想上進步。和我一起來的,還有很多上海無業游民與流氓地痞。他們也都苦不堪言,有些年紀小的,晚上還在牢房里偷偷哭泣。

    我的心臟不好,又有高血壓,背痛得厲害,咳嗽不停,晨起時特別乏力,走上一段路氣喘吁吁。我必將埋骨于此,只不過,不能預測最后的日子何時到來。

    張聲敬上

    書于白風嶺

    1959年8月8日

    鄧辰找學生拿走了東西,沒有問牛皮紙袋的事兒。吳泰州有些忐忑不安。過了幾日,鄧辰那邊還沒動靜。吳泰州又納悶。鄧辰不問,吳泰州的心里反而沒底了,或者是說,這里面有什么陰謀?吳泰州還沒幼稚到以為,鄧辰良心發現,主動給他送研究資料。

    如此一想,吳泰州更要細細審查資料了,幾十年前的舊人和舊事,一點點地展露在他的面前。他研究著,品評著,慢慢被資料吸引住了。這里面有很多吸引人的故事,這也是史料給他帶來的樂趣吧。

    張聲先生:

    我去過你在真如的“望歲小農居”。如今那里已有一家公家單位入駐。白色的小樓,遠看還雅致,走近了看,骯臟破敗。二樓是辦公室,一樓的院子,住了好幾戶人家。院子草地上掛著孩子的尿布和女人的粗布內褲,空氣里是污濁的氣息。我在此駐足良久,想象著你在這里讀書寫作的場景。你是那么優雅自如。

    我想向你請教,有關“愛情”的話題。我曉得這不合時宜,您也是不合時宜的人,就讓我們這兩個不合時宜的人,談些不合時宜的話題吧。周圍的人都在努力生產,超英趕美,建設偉大國家,我這樣閑人般的主婦,還在耽擱于夢幻般的情感。

    第一次看你的小說,是十六歲那年。我讀到痛哭失聲,為書中女人們的命運。我的先生,原本在外國人的銀行工作,如今成了一家國營商場售貨員。他感到落差很大,每天都要喝酒,對我不理不睬。我恨他不爭氣,也無可奈何。理發店的阿四是個機靈可愛的青年,他常來安慰我。人溫柔,又有些錢,時常帶我白相,我們慢慢在一起了。阿四有老婆,我也有丈夫,我感到痛苦,甚至想和阿四離開這個壓抑的世界,但我沒有這樣的勇氣。我還有一對不到十歲的兒女。他們是無罪的,我也愛他們。人的命運最終是孤寂的。我的哀愁、我的寂寞隨著時間一刻一刻加深。我每天只感到一種空虛。我的身心時刻飄搖無定。

    我是個壞女人了。我感到恐懼。先生,我該怎么辦?

    苦惱的愛琳

    己亥年秋某日

    愛琳出軌的情節,吸引了吳泰州。想到民國這位專寫三角戀的張作家,愛琳的問詢,也是情理之中。根據他掌握的史料,張某平此人不僅是聲名狼藉的“戀愛專家”,也牽扯到眾人諱莫如深的政治事件,和第三黨、興亞建國會、黃會等組織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如果這些資料是真的,絕對是在研究界引爆了一顆炸彈。可這些陳年舊事,又有誰真正關心?不過是他們這些搞史料的自娛自樂罷了。

    愛琳同志:

    所謂“愛”不過是一個時間的巨大謊言。戀愛是游戲,是剎那間的情感,熱的東西有冷息的一天,新的東西也有變舊的時候,冷息了的戀愛要向他方面要求熱,舊了的戀愛再向他方面尋新,一起一落都有必然的循環運命。因為有這種循環和必然,戀愛始終在不安中震動,永無靜息的震動。

    可是,變化了的“愛”,有時更是一種傷害。我愛我的妻,可我又認識了敏君,我不能自拔,只能把她娶回望歲小農居,安排住進“瓶齋”。那棟小洋房,花光了我所有積蓄,也是我在亂世茍延殘喘的“伊甸園”。我想享受齊人之福。我自恃稿費可以養活一家老小。可我的東西越來越受到冷遇。《明珠與黑炭》被國民黨查禁。左翼作家說我惡俗不堪,沈從文和蘇雪林把我歸于品位低的通俗作家之列,通俗作家又認為我和政治關系太近。只有李長之為我說好話,稱我為“自然主義小說家”。我曾組織文藝漫談會,但沒有攻擊魯迅。雖然他寫很多文章罵我,說我是“開書店、造洋房”的文豪。抨擊黎烈文的確如此,他腰斬我的小說,讓我的聲譽一落千丈,連用真名教書,也沒了辦法。我被青年學生趕下了講臺。總是自己太過軟弱動搖,事前太相信人,事后又抱有幻想。真是糊涂可笑。

    自己做的“因”,就有自己的“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后,我日漸艱難,時常失業在家,只能用筆名給小報寫稿子糊口,以至搬離望歲小農居,在江蘇路石庫門買了舊房。就是這舊房,也差點兒被國民黨接收大員奪了去。家庭也變得冷酷。兩個妻子和幾個孩子,時常爭吵,我勸解無果,也被卷進去。報紙記者以“三角作家的家庭互毆”這樣的題目,博得大眾眼球。我的妻和女兒,時常打罵我,甚至連家里的東西,也不讓我使用。我只能在外面和別的女人胡混。新中國成立了,我被判了刑,受到了應有懲罰,我的妻兒也終于和我這個墮落作家、無恥文人劃清界限。我曾為這個家做的一切,也都成了笑話。

    一個早春上午,我被公安從家中帶走。公安宣布了拘押令,大家都如釋重負。我簡單收拾了一下,踉蹌地走出家門,我貪婪地回頭,聞著早飯時留下的燒賣香氣,再看一眼熟悉的屋,那些熟悉的人。屋瓦泛著綠星,藏著一窩小燕,也好奇地擠著腦袋,嘰嘰喳喳地看著我。濃郁如酒的陽光梳洗著我。我眩暈,四周一切似乎燃燒著,白發如火在頭頂飄揚。家人們看我的眼神,全是冰冷寒光,視我為仇寇。敏君甚至不愿多看我一眼。她鄙夷的神態,令我震撼。那不僅僅是傷心,而是感受到人間冷漠。

    小說是騙人的。愛情想必也如此。我不過騙著別人,時間久了,自己也當了真。哪有什么“情”和“愛”?如果有,也最終會被時代打敗。我們這些舊時代的人,看到太多光怪陸離、不清不楚的東西,如今一個單純明朗的時代來臨了。時代讓我們非黑即白,可我只想站在巨浪之外的灘涂,求一點最后的安穩。誰料想,巨浪之后,還有更大的浪來臨,進而席卷灘涂,我不過粉身碎骨罷了。

    我勸你忍耐。新社會不承認通奸。你是從未出去工作過的婦人,又有何謀生能力?更何況,在全國上下建設國家的火熱形勢下,出去工作,就要有組織管理,你又能走到哪里?還是忍著吧,或許事情會有轉機。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孤身而來這世上,遲早也要孤身而去,人生很漫長,也很短暫,忍一忍,痛苦總會過去的。

    謹祝秋安。

    張聲敬上

    1959年9月10日

    吳泰州很是感慨。當年張某平也是叱咤全國的著名作家,誰料到卻落得如此下場,不能用真名,只能化名為“張聲”,在勞改農場了卻殘生。張某平也在吳泰州的研究范疇,但不是專門研究。他是海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性愛小說熱鬧了一陣,張某平這個寫情愛的老祖宗,又被人從墳中挖出來,很多出版社出了他的選集,市面也有幾本傳記。他和研究此人的顏教授聊過張某平的史料問題,很多問題也是含含糊糊的。

    吳泰州腦袋昏沉沉,也沒有想出結果。學院開會,他見到鄧辰還是趾高氣揚的樣子。他真想在鄧辰那張臉上打上一拳。奇怪的是,鄧辰還是沒提資料,只是意味深長地看著他。那是一種半是蔑視半是憐憫的笑意。吳泰州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清高的人,不屑流俗,可事情到了身邊,才發現,自己的氣量實在不怎么樣,和導師一比,差得很遠。

    吳泰州的頭疼更厲害了。晚上失眠,吃安眠藥也不管用,只能去醫院查查。拍了一通片子,花了不少錢,最后醫生說沒啥毛病,就是精神焦慮,只給開了卡立普多、谷維素等藥片,就打發他回家。吳泰州性子冷,遇事也不和家里商量,妻子和兒子都不曉得他出了什么問題,只覺得他最近神經兮兮的,討厭得很。

    深夜時分,吳泰州睜大雙眼。窗簾半拉著,樓下昏黃的路燈,將光線從縫隙中軟軟地溜進來,讓他稍微有點兒安慰。臥室的一切,都因為這點光明,在黑暗中飄浮著虛虛的輪廓,好似海浪里的礁石。吳泰州悲哀地想著,他之所以如此傷心,還是他將故紙堆看得太重,由這些故紙堆出來的所謂的“學問”,他說不甚重視,但心里實在以此為傲——除了這些東西,他還有什么?他的人生枯寂而失敗。他只是下意識地在鄧辰身上寄托希望,希望他能成為第二個自己。相比而言,張某平是幸福的,即使他困苦不堪,最終死于牢獄,可他的名字已存在于歷史,他的作品,至今有人閱讀。

    湖色窗簾上,有一只小小的蟲,趴伏在那里,一動不動,仿佛定格在了時間之中。

    張聲先生:

    秋已深,您過得還好嗎?我已下決心,不再和阿四來往,盡管生活枯燥無味,我還是喜歡文學。我也想寫點東西,但總不知如何提筆。

    我父母家在石庫門,我中學畢業于上海圣瑪利亞女中。讀書時我就喜歡小說。我不同意您說的小說騙人的話。我相信文學的力量,文學在我的眼中是神圣的,它寄托著真善美。我喜歡古典文藝,也喜歡讀您和郁達夫、無名氏的小說。我不甘心這樣死,我還想活,也不想無聊地活著。除了養育孩子,我總要做點事,這樣活著才有趣,開心。

    我不想寫政治口號,也不熟悉工農生活。寫作對我而言,是一件隱秘的快樂的事。我只想為自己寫,讓那些喜歡我的人,讀著這些文字感動。我能寫點什么呢?我該如何選材,下筆,真心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導。我能喊您一聲“老師”嗎?

    學生愛琳

    己亥年秋某日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吳泰州的心情逐漸好了。資料也丟在一邊,好似也沒那么重要了。鄧辰不來要,他也不會拿來用。只不過,閑暇,他挑出些讀讀,就當是讀“小說”了。這些年,他整天鉆在故紙堆里,和世界也越來越隔閡,好似太過平靜的杯中清水,出一點兒事兒,就如巨浪翻滾,波濤蕩漾。

    他逐漸深入那些資料中去。他了解到張某平很多不為人知的生活細節。他喜歡的茶葉,他愛吃的菜,他做過的很多糗事。他除了給愛琳寫信,也給家人寫信,給上級機關寫申訴信,可惜都石沉大海。張某平最后的時光,是在艱苦的勞動和不斷寫信中度過的。信里他說的也是含含糊糊,特別是對他不利的人和事兒。信件是窺視人的心理的重要途徑。內外交困,窮途潦倒的張某平,有個女粉絲崇拜,自然可以搞點兒曖昧,順便抒發心情。這也是人生末路最后的安慰。捫心自問,倘若是他處于那樣的境地,也不可能做得更好。這樣想來,吳泰州又感恩社會,給了他一個穩定的,有面子的大學教職,能讓他鉆進舊紙堆,逍遙地過日子。如此說來,和鄧辰那點兒小矛盾,就不算啥了。

    文人都是麻煩。吳泰州自認是學者,不是文人。他搞不來創作,盡管年輕那會兒,寫過古體詩,也早忘得一干二凈。在吳泰州看來,作家文人是世界上無聊的人,無聊到以風花雪月自娛自樂。但是,他們這些“研究”作家文人的學者,不是更無聊嗎?這個問題,吳泰州倒沒向深處想過。他看到愛琳向張聲請教寫作,也感到好笑。一個出軌的家庭主婦,一個落魄的作家,創作在他們那里,就是些小資情調,外加點“膩膩歪歪”的東西。張某平的回信倒有些自知之明,但也是“酸”得要命,太無聊啦。

    愛琳同志:

    文學是充滿誘惑的工作,也是最危險的職業之一。它讓你寢食難安,讓你魂牽夢繞,也讓你難以自拔,甚至獻出生命和熱情。我勸你慎重。

    人的命運是奇特的。我出生在廣東梅縣一個破落的大家族。早年艱苦求學,所求者無非光宗耀祖,豐衣足食。我本胸無大志,偏偏又不安現狀。從日本回來,我在廣東蕉嶺鉛礦當技師,在武昌師范大學當地質學教授,又在商務印書館當地質學編輯。如果安心做個研究地質的學者,或礦場工程師,也許文壇會少個作家,但想來我可以安然度過此生。文藝成就了我,也給了我噩夢般的宿命。它給了我榮譽和財富,也把我推向了萬劫不復之境地。我是多么痛恨這只繆斯吻過的手!

    人上了年紀,時常做夢,總能看到很久之前發生的人和事。我最近勞動量大,吃得卻少,管教員的哨聲尖厲,晚上頭疼欲裂,沒什么對癥的藥,只能忍痛給你寫信,轉移一下注意力。我夢到第一次去廣州,乘船的經歷。我還夢到父親哄我睡覺,給我講《三國演義》,整晚給我搖蒲扇。他是全天下最疼愛孩子的父親,我也想當個慈父,可我過于放縱自己,甚至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沖擊期化石》是我早期作品,也記錄了我在日本最初的文學沖動。我幼年喪母,家境窘迫,全靠著父親當教師掙幾個錢,養活父子倆人。我當時發誓,要賺夠錢,讓父親享清福。可子欲養而親不待,日本留學期間,父親走了,只留下我孤零零地活在這世界上。

    收到你信的那天,我夢到父親的墳墓。我因為愛著父親,才走上了文學道路,如今我快去和父親在天堂會合了。我與朋友合辦過創造社,他們有的死了,有的走散,有的高升當了大官。我是個落后分子,思想墮落,弄不來革命文學,家國情懷也表現得不好。我也很難寫好愛情,只能瞎編“三角故事”騙騙稿費。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更大的時代轟轟烈烈而來,如同奔馳的火車,早已不容我輩再多說多寫。

    如果你想寫點東西,就寫寫大自然吧。花開花謝,云卷云舒,螞蟻在樹下忙碌,蜜蜂在枝頭工作,這都是好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巖石,活過了億萬年,身體里存儲了太多秘密和故事。你撿起一塊長江石,能聽到江水沖刷的聲音,魚兒接吻的低語,甚至能聽到血與火的廝殺聲。你找到一塊戈壁石,能聽到嚴酷的風聲,感受到它在寒冷中的戰栗。那不過是短短幾千年前的事,你把心貼著石頭,閉上眼,還能看到巖層形成之初的情形。鴻蒙太初,陸地很少,滾燙熔巖瘋狂流淌,慢慢匯入海洋,那里有千奇百怪的生物,紫色的天空,巨大的電漿流噴射成壯麗彩虹,映襯著遠古的月亮,好似一塊乳黃的化石……

    由此想來,恥辱失敗的人生,不過是短暫瞬間,沒什么值得悲傷。人類短暫的歷史,也不過是自以為是的執念。如果說,文字有什么好的,那就是讓你記錄歷史的痕跡。光榮的痕跡,恥辱的痕跡,或曖昧庸俗的痕跡。它讓你有機會被后人知道,你存在過。如此罷了。

    但愿你寫出喜歡的文字,如非得已,不要拿出來發表,徒增煩惱。

    祝筆健順利!

    張聲敬上

    1959年10月6日

    地質工作在吳泰州看來是好的,有個地質學者說過,占領山河,何如推敲山河。和大自然做伴,探索科學的奧秘。如果張某平一輩子安心做學者,會不會也活成他這個樣子?這就是造化弄人吧。話又說回來了,張某平的一生,又是波瀾起伏的一生。他活得精彩,就是那苦,也是造物者嚴厲的懲罰,可不像自己,生活乏味平淡……

    吳泰州看了這些資料,突然生出念頭,想痛痛快快地活,不要窩窩囊囊,像張某平這般,想罵人又怕得罪人,到后來只是被利用和拋棄,在小說里罵幾句,又有何用?他不是小說家,他要行動起來,如果他再見到鄧辰,要當著全體老師的面,怒斥他的忘恩負義,哪怕得罪陳院長也在所不惜。他也明白和陳院長的矛盾所在。去年評選省級優秀拔尖人才,吳泰州被抽到當評委,可他沒有給院長爭取這項榮譽,反而將稱號給了學院的徐教授。徐教授學問很好,樸實木訥,不善于走動關系。吳泰州當時也不知為何,意氣用事,做出了這樣的舉動。回來后,被老婆罵得狗血淋頭。陳院長好長時間不搭理他。他和這位徐教授也不熟悉,幫助他擁有榮譽,他沒有任何表示,連頓飯也沒請吳泰州吃。吳泰州感覺懊悔又失落。他想扮演一個公正清明的包拯,可惜被救的百姓“根本不拿包子當正經糧食”,滿腔的愛無從給予。

    這次事件之后,陳院長給他小鞋穿,先是逮住他給學生監考遲到,在學院微信群里怒斥了一頓,又來個“釜底抽薪”,挖走自己的學生“反水”。吳泰州和陳院長吵鬧過幾次,雙方不分勝負。但陳院長畢竟是院長,總有無窮手段對付吳泰州,吳泰州只能忍著。吳泰州想著自己慷慨激昂的場景。鄧辰肯定是被他怒斥得灰溜溜的,陳院長嚴肅的臉上也閃著無可奈何的寒光。這才是快意人生吧。

    吳泰州想著,丟掉資料,扶著眼鏡笑起來,笑聲在走廊里回蕩。

    ……

    (節選自《廣州文藝》2022年第7期)

    房偉,中國作協會員,在《收獲》《當代》《十月》《花城》等發表長中短篇小說數十篇,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等刊轉載,著有長篇小說《英雄時代》《血色莫扎特》《石頭城》,中短篇小說集《獵舌師》,曾獲茅盾文學新人獎,百花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等,曾入選收獲文學排行榜,中國小說排行榜等,現執教于蘇州大學文學院。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久99频这里只精品23热视频|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任我爽橹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国产精品内射婷婷一级二| 校园春色国产精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第13页|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2020| 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内射婷婷一级二|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看|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一区国产传媒国产精品|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电影|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拍真实国产伦偷精品|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