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2022年第4期|周潔茹:小對話:運與虛,放下
周潔茹,江蘇常州人。著有長篇小說《小妖的網》《中國娃娃》,小說集《小故事》《美麗閣》等。曾任《香港文學》總編輯。現居洛杉磯。
小對話:運與虛,放下
□ 周潔茹
運
跟一個朋友講,我覺得我有點不走運。她說,你老了以后就走運了。
我說,七老八十再走運還有什么用。
她說,知道齊白石不?齊白石就是長期不走運,老了,走運了。
我說,我也不要跟齊白石比,我就跟坐在我前排的作家比,為什么都比我走運?
她說什么都好比,比作品,比實力,就是運比不了,運你就只能自己跟自己比。
我就去看中醫了。我說,中醫說我手腕一條線已經走到手心,身弱。
不會吧。她說,我覺得你挺壯的。
上氣不接下氣地扛著吧,我說。
只要能寫就好。她說,但你職場怎么樣?肯定不怎么行。太驕傲,職場大忌,你必須比誰都謙虛才走得通。裝也得裝。
我不裝,我說。
好吧,她說。
我只要把事做好了,飛著做也行。我說,職場經理只管身在,深蹲,一人一坑,不許動,魂在不在的無所謂。大家對規矩的認知不同。
所以中醫講你弱。她說,那就別上班了,只寫作。
跟家庭還有健康比起來,職場什么都不是,又說。
我有一個體會。我說,運要好了,身體也好了,寫作也好,就算你出個門吧,天也不下雨而且你一打就能打到個車。
有的人一輩子就沒走過運好不好。她說,運這個東西,我的體會是,就是個心情,心情好了,運就好。
運要好了,心情才好。我說,這得反過來說。
那你不寫作的那十五年心情好不好?
心情還可以,運確實一般。我說,要有點桃花運也好啊。
會有的會有的。她說,你到了六十七十,肯定有桃花運。
虛
吃了藥,仍然在凌晨三點醒來。
拿藥的時候醫生還問,上次的藥怎樣?我說好像能睡多一點了。
那就好。他說,這也是講緣分的。
也可能是心理暗示,我自己暗示自己這個藥是有用的,我說。
他埋頭在電腦上打字。打完了說,那你這個心理暗示還挺強大的。
我說其實我不怎么看中醫,不像這里的人,每天看,就是個日常生活。
他一笑,繼續打字。
想起來第一次看這個醫生,雖然他全副武裝,還戴了個面罩,仍然一眼看到二十多歲。就直接說了,現在的中醫倒越來越年輕了。
他也直接說了,現在也不是老中醫的時代了。
然后搭脈。我感覺到他暗暗加了點力。
換手,醫生說。
我換了個手。
他又加了點力。
找不到嗎?
是要用點力,他誠實地說。
別人都這樣?
別人不用這樣。他說,就你。
二十歲那年,突然腰痛,痛到坐不住椅子,總要從椅子上面滑下去,脖子也撐不住頭了,如果不把下巴擱在桌上,頭絕對會掉下來,那種感覺。
捱到下午,去醫院,與掛號處一通糾纏,掛了傷科。傷科兩位醫生,一老一少,排老醫生的隊直到走廊盡頭,我看年輕醫生,不用排隊,那位年輕人欣喜的臉,也記到了現在,還有那次腰痛。人可以遺忘掉很多痛苦,牙痛,生產痛,失戀痛,只在痛的時候才痛,痛過了就不痛了,忘了。可是腰與脖子同時發生的痛苦,漫長又深刻,實在很難忘記。
你一定會腰椎間盤突出,很快,也許就在五年之內,年輕人說。他就是這么說的,如果你不改變你自己。
跨過二十五歲的那一刻,突然又想到了他。我的腰椎間盤沒有突出,我也沒有改變我自己。
一個朋友昏倒,送去急診室,查來查去查不出來問題。朋友出了急診室,叫我陪她去看中醫。一間藥店的樓上,特別隱秘的入口。一扇舊門,很白,也很破,但很隔音,聽不大清楚里面在講什么。我的朋友出來很快,手里一張藥方,寫滿了字。
血虛脾虛什么的。我的朋友說,好多虛。
那我也看一看?
我也想知道我哪里虛,我對朋友說。
一位老醫生,坐在一張很白也很破的桌子后面,白衣白鞋,頭發雪白。看我一眼,低頭寫起藥方來。
我主動地說,上不來氣。
醫生一邊寫一邊說,早上還是晚上?
有時候早上有時候晚上。
夜里睡得著嗎?
睡得著嗎?我反問。
算睡得著吧,馬上回答自己。
夜里醒幾次?
一次還是兩次?我反問。我想的是如果睡得著怎么還會醒?還醒幾次?
三次四次吧,答。
他頭也沒抬,說,搭脈。
把手放上那個很舊的布墊,馬上就感受到好多別人的手腕的溫度,似乎那些溫度仍然存在,不自覺地,懸了點空。
嚴重嗎?問了一句。也不知道為什么要說這句。
他繼續寫,一張紙快寫滿,又在最底補了幾個字。
我又主動地問,我哪里虛?
他笑了一笑,繼續寫,像是要寫到永遠。
拿著藥方走出來都不知道到底哪里虛。那張藥方后來不見了。
十五年以后。
仍然上不來氣,更加上不來氣。先看全科醫生,醫生正懷著孕,肚子已經很大。
抑郁。她肯定地說,這是抑郁,你要吃藥。
裝藥的膠袋上寫著松弛,當然是扔掉。
又看了一位女中醫。
你的負擔太重了,身體跟不上,她說。她就是這么說的。
什么跟不上?
她笑笑。
身體的負擔太重了,我跟不上?
她又笑笑,又一紙密密麻麻。
看過一個小說,一個女的偏頭痛,去看針灸醫生,你來我往,兩個人在一起了。
發給一個正自學醫術的朋友看。他看了,問,怎么就在一起了?過渡都沒有的?
只好復述了小說中的一句,“和你在一起,我覺得快樂。”
他表示不置可否。
按照小說中的設定,幾十年到處看都看不好的偏頭痛,遇上一位神醫,幾針,好了,這不是妙手回春,這是聊齋志異。
突然小腿前側抽筋,每兩分鐘抽一次,網上許多解釋,位置都在后側。小腿前側的抽筋,沒有解釋。
看全科醫生,也許要照X光或者MRI,我這么想,先排除掉小中風。至少十個人排在前面,門外等了一陣,去了隔壁的中醫診所。
中醫全副武裝,還戴了個面罩,仍然一眼看到二十歲。就直接說了,現在的中醫倒越來越年輕了。他也直接說了,現在也不是老中醫的時代了。
搭脈的時候感覺到他暗暗加了點力,可是小腿突然就不抽筋了。想起那位偏頭痛神醫,聊齋志異。又想起那位自學醫術的朋友,說過我心事郁結。我說那么哪里會虛?
朋友笑笑,說,以后要多笑。
我的一個朋友叫我多揉心口。我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說,郁結就會散掉。
他抬起頭,挺認真地看著我。
可是我揉著揉著就會覺得心更痛。我說,就不揉了。
他站了起來。我看著他。
做擴胸運動一樣的,他說。
然后他開始做擴胸運動,我看著他做了至少二十下。
那么跳廣場舞也一樣的?我說。
廣場舞很好。他說,如果你能跳,跳一跳也是很好的。
離開診所的時候藥方上寫著虛勞,至于到底哪里虛,所有的人都沒有說。
放下
事業高點就是一個成功的公眾形象、社會形象?
“如果你每天都活在一種不安全的不安全感之中,這就是一種角色扮演。不安全感讓你更加絕望地抓牢自己的地位,你在所有的地方都看到對手、謀害者。你自己也感覺到,如果退出,馬上就有一百個人出現填補這個空白。這是一個事實。因為這個角色并不是你創造,你只是被安排來扮演它。”
這一段話是斯蒂芬說的,在這之前,我用了四年六個月,也許不止,通過了這一個階段。也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放下。
我只是終于明白:沒有任何一個別人能夠扮演“作家周潔茹”這個角色,除了我自己,這個身份對我來說絕對安全,沒有一個人能夠從我這里偷走它,它就是我的,當我死的時候,它也跟隨我一起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