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新時代”主題征文作品—— 徐必常:遇見樓納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十年,有繪不盡的壯麗畫卷,也有講不完的精彩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為充分展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共同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人民網與中國作家協會聯合舉辦“圓夢新時代”主題征文活動,面向社會各界征集作品,用文學形式講述新時代故事。目前,活動已收到大量投稿,自今日起,本網將陸續刊發其中的優秀作品。
1
2022年5月27日清晨的樓納村,在我看來如剛出浴的仙子,既干凈而又清新脫俗。
一派初夏萬物生長的景象。
昨夜下了一夜雨,天剛亮,天空就放晴了。放晴后的樓納村,把雨的一部分變成了朝露、由每一棵草木舉過頭頂,一部分水蓄在田里、每一塊田都水汪汪的、如無數只水汪汪的、憧憬美好未來的眼睛,余下的呼朋喚友、歡聲快語、唱著歌兒朝村子門前小溪奔、再奔江河而去。
田已經翻耕了四次,有機耕,也有牛耕。機耕地里,水汪洋一片,牛耕地里,水像及了鑲嵌在大地上五花八門的鏡子。陽光均勻撒在露珠上,隨著陽光照耀,露珠就在樓納天地間閃耀出無數星光;陽光撒在水汪汪的大田壩里,映照出山水間景致和村莊的喜悅。
樓納村是貴州省興義市義龍新區頂效鎮下轄村,整個村在群山環抱中。2014 年,被首批命名為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樓納是布依語,是“好大的田壩”的意思。不過這是2011年5月8日之前的含義了。2011年5月8日,是布依族同胞開秧節,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來到樓納村考察,說:“樓納村是我看到的第一個布依族村寨,村風很樸實,帶頭人也很踏實,發展得很好。希望村委班子再接再厲,更上層樓,把布依族的新農村建設得越來越好。”
從那一刻起,樓納村的“樓”字,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從此樓納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僅用十年,從國家級二類貧困村,一躍成為全國小康示范村。
往事不堪回首。千百年來,樓納村經濟收入以及生活來源,只有一個渠道——土地。千百年來,土地種植結構也單一,人們日子過得很清貧。
一眨眼樓納村就變了,在短短幾年時間里,變得不敢相信。
2
最先變的是通訊。移動、電信、聯通很快在村里建了基站。基站剛建成的時候,村民們打電話用嗓門吼,好讓遠在祖國各地親朋好友都聽見。后來發現不用吼也聽得很清楚,村民們打起電話來,就輕言細語,如拉家常。網絡也很快暢通了,不管是走到村上誰家,上網、看電視、全無盲區。
道路建設后來居上。村上的道路時兩條腿走路,一條腿走外聯,一條腿走內聯。外聯直接與頂效開發區相聯,內聯聯到每家每戶。內聯路叫串戶路,串戶路共計621條、總長達21公里,車輛可直接開到各家各戶家門口。
治安的改變可是一越千年。樓納村如今治安依靠高科技,村里主要道路節點、人流集中區,都裝有監控攝像頭,人們在村里的一言一行,都得接受高科技規范和紀錄。
之前,村上人喜歡喝酒,不管男女老少,都有酒量,還有人往死里喝。多年前我就認得的陳姓村民,他之前是村上出了名的“酒鬼”,他能把酒從早喝到晚,喝了酒見人就發酒瘋,好在是文瘋,只是嘴上念念,對人畜無害。而今早,我卻看到他和眾多村民一道,在廣場上打起了太極拳。
這就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從人群中穿過去,逗了他幾句。
我問老陳,今早干了幾兩?
老陳回我,兩都不兩。
兩都不兩是沒喝的意思。
我又問,不喝,酒蟲不撓腸子?
老陳卻不忙著回答,他先是擼起真絲衣服的衣袖。真絲有些滑,他把袖子擼起來,一放手,袖子就滑了下去。再擼,再放手,又再滑了下去。后來,他索性擼起不放了。他一邊擼起,一邊忙著向我秀肌肉,他拳頭一握,肱二頭肌就鼓了起來。
我借他之前的話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怎么就不喝了呢?
老陳說,哄鬼。
我說,好日子得有酒養著。
老陳說卻回我說,狗屁。
聽老陳這么回我,一起在廣場上打太極拳的人,都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我自知沒趣,就不再逗了。
過一陣子,老陳對我說,是酒都是苦的,哪有現在日子甜?
我再三打量老陳,眼下的日子著實比他之前的滋潤了許多。
3
現在樓納村主要產業是觀光農業。眼下正是枇杷成熟時節,枇杷金光燦燦遍布全村。這些枇杷可不愁銷路,一到周末,城里的大人小孩奔著枇杷而來,既能嘗鮮又能親手采摘。嘗鮮是不要錢的,采摘下來按斤兩計價。來人都高興得不亦樂乎,而村民大都可以坐地搬?、坐收漁利。
枇杷只是樓納村觀光農業的一部分,光水果品種,還有桃子,李子,橘子,梨,板栗。
樓納村最大的變化緣于農業產業經營模式的改變,隨著經營模式的改變,一眨眼就蛻變成了“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幸福的歡笑,如同綻放的鮮花,四季常開”的全國小康示范村。
樓納村的農業產業結構改變走的是集約化經營的路子,村里各家各戶的土地,統一流轉到農業公司。土地流轉到公司后,村民們搖身一變,變成了農業產業工人。
也有村民另辟溪徑,有人走南闖北去務工,有人經起了商。經商也有在村上經的。在村上經營的,多半辦起了農家樂、客棧。在樓納村,農家樂、客棧都起到了規模效應。最多的時候,全村有客棧8家,農家樂16家。客棧是田園客棧,就連廚房門上的對聯,都富有田園趣味:
時令菜蔬巧制搭配蔥姜蒜
四時佳肴烹飪家禽雞鴨鵝
不說別的,光憑這對聯,游人哪能不被吊起胃口?
除了水果還有瓜果,除了瓜果還有花卉,除了花卉還有農作物,所有這些都順應農時,農時一來,屬于樓納村一個時節的收獲,就牽引著觀光客人們的腳步。
4
我在村子里轉了一圈,又碰上一個熟人,熟人姓羅,他采得一背籮桑葉,手里還提著一小籃子桑椹。我看了他小籃子里的桑椹,歪瓜裂棗似的。我這一看,怪讓老羅不好意思。他似乎既想把籃子送過來,讓我嘗嘗桑椹,又有點不好意思。
最終老羅還是把桑椹送了過來的。他說,嘗嘗,雖然有些過,但蠻甜的。我從中取出幾顆,往嘴里一送,一股子甜味就順著喉嚨進到了肚子里去。
這下老羅把不好意思一掃而光,轉而有些責怪我,不早來,都過串了。
我回他,沒過串,這不是吃上了嗎?
我問他,家里養了多少蠶?
他回我,十張。
我說,十張可是不少了,夠你忙活的。
他回我兩個字:樂意。
我想,換成誰誰不樂意呢?日子這么有奔頭。
我對老羅說,能不能到你家去看看?
老羅一邊喘氣,一邊回我:走唄。
桑樹和蠶全身都是寶,桑葉、桑椹、桑皮、桑根、蠶絲……都是上好的寶貝,養蠶進錢很快,四十天就進錢。
進得老羅家,他并不急于安排我坐,而是第一時間去伺候蠶寶寶。桑葉都吃光了,只剩下吃不動的葉架子,蠶床上盡是蠶寶寶拉的屎。老羅一邊清理葉架子,一邊細心清理蠶屎。我以為老羅會把蠶屎順手一揚,可卻不,他非常細心地把它收集起來,裝在一個袋子里。
我問老羅,你這是把蠶屎當寶貝?
老羅一邊忙著裝蠶屎,一邊回我,就是寶貝。
我就問他,怎么個寶貝法?
老羅說,這蠶屎大名叫蠶砂、夜明砂,是上好的中藥。
這讓我有些不好意思,一個老農民都懂的,我卻一點不懂,我想發問,又不好意思。
老羅并不在乎我好不好意思,他沒有回頭,只顧把關于蠶屎的話題往下談。
老羅說,下午就有人上門來收,收去做治失眠的蠶砂枕,專賣給城里人。
我回老羅,城里人傻啊,屎臭屎臭的。
老羅回我,抓把聞聞。
我勉強地抓了幾粒,象征性地往鼻孔邊一放,一股清香就強鉆進了鼻息。我又試著多抓了幾粒往鼻孔邊一放,人就突然覺得腦子清爽了幾多。
5
我又轉身去看了一眼廣場,打太極拳的人不見了蹤影,田壩里忙碌的人三三兩兩,鳥兒們不時在林間歡叫,也有來來往往的車輛,在串戶路上穿梭。
是誰帶頭往水田里扔東西,這一扔,一壩的鏡子就蕩了起來。我順著蕩開來的鏡面找回去,是剛才還在廣場上打太極拳的老陳們,他們在田埂上往田里扔秧耙子。不一會兒,人們就跳到田里去,先是站成一排,再是彎下腰,集體往后退著。再不一會兒,大田壩里就長出一片片稀梳的新綠,陽光既照在插秧人背上,又照在水田里,更是照在新綠上,新綠起先并沒有打起精神,接著就打起了精神,成為了大田壩里最新的景觀。
突然我就明白了,這哪是樓納村最新的景觀喲,分明是耕耘著的最富希望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