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聶茂:新世紀網絡小說的盛世敘事與中國氣派
    來源:《文學評論》 | 聶茂  2022年08月24日09:37

    21世紀網絡小說在多級力量的合力推動下,立足中國經驗,弘揚中國精神,走出一條極具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學發展之路。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累計創作2905.9萬部作品,創作隊伍超過2130萬人,市場規模達到268.1億元,同比增長24.5%;截至2020年12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4.6億人,占網民整體人數的46.5%。2021年上半年,僅閱文集團一家網絡文學閱讀平臺累計作品總數已超1450萬部,新增字數超180億。這些天文級龐大的數字規模顯示出網絡文學業已成為當代中國文學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優秀文本日益成為廣大讀者十分喜愛的閱讀對象。當前,網絡文學創作群體開創盛世敘事,堅持守正創新,重構創作生態,逐漸丟棄“低俗”“沒營養”“不接地氣”“野蠻生長”的標簽,正朝著現實化、傳統化、經典化的康莊大道上揚鞭揮馬,昂揚奮進,充分見證了世界視野下網絡文學的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和中國氣派。

    強大的高智商專業化隊伍為網絡文學優質內容生產提供保障

    處于新的歷史時期的當下,文藝創作語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消費社會進一步滋長了資本的力量,當資本滲透文藝生產,文藝生產模式逐漸趨向工業化,必然會出現資本逐利下的娛樂化狂歡圖景。從大眾文化時代的收聽率、收視率再到融媒體時代的點擊率、播放量,這種“流量”式的標準已經成為衡量網絡文學作品價值的主要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藝要效益,但絕不能沾染銅臭氣、當市場的奴隸”,“文藝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為時代的號角”,“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這是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警示和鞭策。在中央高層文藝主管部門的價值引領和網絡文學精品化、經典化創作旨歸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創作平臺開始調整其對作品的評價體系,網絡文學作家也開始逐漸拋棄唯“流量”是從的偏狹的創作理念,“盛世敘事,守正創新”不僅成為網絡文學創作的行業共識,亦成為網絡文學作家創作主體的價值追求。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胡邦勝稱:“未來5到10年,將會是網絡文學轉型升級、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從作品質量到傳播手段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現在的網絡文學創作生態,少了些蛇鬼花妖,多了些現實寫照;少了些怪、奇、險、特,多了些人間煙火和人文情懷,網絡文學作家不再一味追“熱點”“爽點”“看點”,而是以一顆敬畏之心與赤誠之心面對作品和讀者;也不再一味追求“拐點”與“怪點”而去架空、解構、戲謔、惡搞歷史與現實,而是逐漸追求作品的美學純度、精神深度與思想高度。例如,齊佩甲的《超神機械師》雖是一部游戲異界小說,但在重生游戲、異能體系、幕后流的背后卻隱藏著深刻的現實邏輯,主人公韓蕭與三大宇宙文明的對話又何嘗不是作者對“何為存在”“存在為何”等人類存在元問題的終極追問?這樣的追問使得該作品從一般的重生游戲文變成了一部頗具歷史深度與現實指向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以“爽文”寫“情懷”。而一直將傳統文化作為創作深耕對象的尚啟元,他在長篇小說《芙蓉街》中寫魯菜,又在“蘇繡”的世界中展開對傳統文化的精神守望,創作了極具東方文化韻味與人文內涵的網絡文學作品《刺繡》。尚啟元的網絡文學作品承繼了精英文學的藝術品格,其文本沒有在“泛娛化”的語境中被“輕化”和“虛化”,而是流露出一種深沉且厚重的文化精神與史詩品格。

    不為資本所裹挾,不為“流量”所驅使,不因文學商業化而喪失對文學藝術性的要求,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優秀網絡文學作家的創作共識。阿菩在創作《十三行》時,為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呈現真實,阿菩到廣州的白鵝潭住了兩年,期間查閱了大量有關十三行的歷史資料,走訪了當地的每一處文物遺跡,收獲了大量的一手史實,最終寫出了厚實的佳作。君天在創作《西摩路密碼/刺白》這部以上海民國為故事背景的歷史小說時,摒棄了通過架空歷史來虛構故事的偽歷史主義的寫作方式,而是尊重歷史語境、尊重歷史人物原型,為此他惡補關于現代上海時期的歷史知識,為了保證小說中路名的真實性,他還特意請教相關專家。

    強大的高智商專業隊伍保證了網絡文學優質而生機勃勃的內容生產,新世紀網絡文學創作開始依賴并立足于職業化、高互動、更具活力的內容生產場域。咪咕數字傳媒副總編李正表示,未來網絡文學有兩大趨勢:第一個是在5G技術的助推下,讀者閱讀方式會更加強調交互式和互動性;第二個是技術創新也會讓未來內容的創作方式發生變化,逐步朝著內容共創趨勢發展。隨著“本章說”“抄書評”等數字閱讀版“彈幕”的火爆,共享式閱讀不僅改變了網絡文學的存在與發生方式,而且推動著網絡文學創作步入作家與讀者的“共建”時代。雖然網絡文學書評區的讀者互動早已存在,但在粉絲經濟、IP改編以及“Z世代”讀者主導等多極力量驅動下,讀者互動又有了更新的發展形式與更大的呈現規模。2020年,閱文全平臺“本章說”評論總數量近億條,累計評論量超100萬條的網絡文學作品更是超過百部之多。讀者們在其中進行著打分、評論、埋梗、留白、催更、化用書評、分享生活、發表原創故事、轉載熱門段子等自發性的“社區性”行為,“社區文化”也成為當下網絡文學發展的新特點和新亮點。截至2021年6月30日,閱文在線平臺的“本章說”評論內容達到2.2億條,用戶配音內容達到110萬條,作家發布的音視頻“彩蛋章”數量達到4.3萬。根據2020年閱文“本章說”對用戶人均閱讀時長的提升統計,貢獻超32%,而對用戶付費率的提升,貢獻超10%。在作家與讀者共建時代下,網絡文學創作也迎來了高互動、更具活力的內容生產。以“Z世代”為主導的網絡文學用戶在網絡上有更強的表達欲、分享欲?!癦世代”用戶多為大學生及以上學歷,互動內容也多偏向“知識型”互動。例如,在《我們生活在南京》書評區,有無線電愛好者解釋專業名詞的釋義和用法;在《學霸的黑科技系統》評論區,則有書友詳細分析化學反應原理、討論難題。越來越多的“野生課代表”自發形成了“科普氛圍組”,進行在線整理知識點、答疑解惑。而“穩健”“思想迪化”“大興西北”“不當人子”等“網絡文學?!痹跁鄣幕觽鞑ブ幸渤蔀榫W絡文學反映文化趨勢和引領傳播潮流最顯性的內容表達。年輕的作者們也善于將這些“網絡文學?!睂崟r運用到創作中進行“圈粉”,通過這種方式,使“網絡文學梗”不止于從網絡文學內部生長,也在網絡文學的嫁接下實現“破圈”化發展。

    讀者與作者以及讀者之間的高互動,一方面建構了作者與讀者之間更為平等的關系,這種平等關系也映射到作家對于人物、故事架構以及更深層次的主題表達上;另一方面這種“高互動”在進一步激發作者創作欲的同時還促生了新一輪的文化生產力,即涌現出大量的衍生創作?!斑@些衍生創作,既是在原作架構下的延伸與填充,也成為以粉絲聚集效應為基礎的IP‘基建’,這不僅填補了網絡文學IP開發的‘真空期’,更為后續IP開發提供框架參考奠定基礎”。例如,《慶余年》在讀者的自我“應援”下涌現出了《慶余年之我是主角》《開局生在慶余年》等多部衍生之作;《詭秘之主》的大熱引發了萬名畫師為其創作了海量衍生畫作……這種“角色”功能不僅讓書粉以主體介入的姿態參與到作品的“再生產”之中,而且不斷拓寬的粉絲經濟也在無形之中為網絡文學IP加冕。當“Z世代”作家遇上“網生代”讀者,在同頻時代、同頻話語下更容易激發出具有“Z世代”圈層文化的表達方式,形成具有獨特文化標識的“能量場”與“話語場”。

    很長一段時間里,網絡文學一直被冠以“娛樂性”“無營養”“少煙火”“不接地氣”“野蠻生長”的標簽,但隨著網絡文學生態系統的優化調整,具有較強專業性的“職業文”開始崛起。第四屆全國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參賽者超過89%的作家是兼職寫作,他們的本職工作有的是大學老師、技術人員、科技從業者、尖端行業作者或冷門領域寫手等。閱文集團最新發布的《2021網絡文學作家畫像》顯示,網絡文學創作已覆蓋188個職業,創作者將各行各業的生存百態融進創作之中,“現實性”“真實性”“知識性”不斷加強,網絡文學在追求精品化、經典化的同時也在朝著專業化創作方向大步邁進。

    比如,創作出以國家重型裝備工業為題材的網文作品《大國重工》以及圍繞大工業生產展開敘事的網文作品《材料帝國》的作者齊橙是一名工業經濟專業的教授,當小說涉及冶金、電力、礦業以及各種化工材料等“硬核”專業知識時,齊橙都能夠信手拈來,寫得令人信服;講述人工智能與腦科學博弈的科幻小說《腦控》,作者郭羽、溢青恰是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聚焦中國科技企業、中國通訊行業發展與崛起的職業題材網文作品《與沙共舞》,其作者令狐與無忌是華為公司的工程師;醫療題材網文《當醫生開了外掛》《手術直播間》的作者手握寸關尺與真熊初墨,他們的本職工作就是醫生;講述跨國并購故事的《舌尖上的華爾茲》,作者尼莫小魚有著15年跨國企業的工作經驗。這些“職業文”既有“硬核”的專業知識,又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和溫情的人文關懷,他們的作品由此有了理性之真、人性之光與藝術之美的文本向度。這些網絡作家的職業身份彌補了傳統紙媒作家深入生活的種種局限,不僅為網絡文學注入“科學美”“情感美”“生活美”,拓展了網絡文學的生存空間,而且進一步助推網絡文學創作的轉型與升級,提高網絡文學的境界與品位。

    類型小說呈現“破圈化”趨勢,拓寬網絡文學發展之路

    因“時”而變,隨“勢”而新,這是偉大時代賦予我國網絡文學創作新的歷史使命,網絡文學唯有守正創新才能在風起云涌的時代大潮中實現文學突圍。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突破類型小說的套路敘事,打通各種題材之間的敘事壁壘,在不同題材或領域之間不斷“破圈”,創新敘事策略,開創盛世敘事,使網絡文學類型小說呈現鮮明的“破圈化”趨勢,大大拓寬了網絡文學的發展之路。

    當快餐文化與“文化拼盤”式的審美趣味滲透至網絡文學創作時,網文敘事也不可避免地發生某種程度的嬗變。很多網絡文學作品在原有類型的基礎上進行不同題材、不同敘事元素的交叉互融,使得在一部作品中可以管窺到多重敘事元素,網絡文學創作由此呈現出“泛類型化”的敘事特色。例如,血紅的仙俠文在西方玄幻、東方仙俠元素的基礎上加入了現代都市元素,于2004年創作的《升龍道》開現代都市仙俠類型之先河;在網絡文學玄幻創作處處充斥著西方魔幻元素的時代,2005年蕭潛的《飄邈之旅》另開東風,開辟了東方仙俠一大類別;2012年南朝陳開山之作《穿入聊齋》的大獲成功就得益于其在敘事上的創新,作品不僅穿魂回聊齋,而且各種敘事手法與敘事風格混穿,作者在保留《聊齋志異》原有情節的基礎上融入了網絡文學的“升級”敘事,并以儒家思想為內核架構“升級”體系,整體風格帶有港片《倩女幽魂》的影子,這種創新敘事也一度引發不少作者跟風效仿,顯示了創新的榜樣效應;2018年,愛潛水的烏賊在創作《詭秘之主》時,將類SCP元素、西方虛幻元素、第一次工業革命風、蒸汽朋克風以及克蘇魯風等多重藝術元素進行混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藝術“化學反應”,賦予了該部小說險象環生、處處“詭秘”的藝術魅力。

    最近幾年,網絡文學創作的“破圈化”趨勢愈發明顯。柳下揮于2019年創作的《獵贗》創新性地將鑒寶修復、懸疑破案和愛情三大題材融合在一起,故事“爽點”與內容“爆點”兼顧,連載一個月后就收獲了百萬推薦票,并榮獲第四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的優勝獎;以軍旅題材見長的網絡作家叢林狼,其一系列軍事小說《最強兵王》《戰神之王》等在敘事上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他創造性地將網絡玄幻小說中的“打怪升級”游戲敘事轉化為現實題材中關于英雄成長的“戰力敘事”,把這種升級敘事轉化為故事的懸念效應,以此增強線性閱讀的粘性效應;2019年,貓膩的《大道朝天》打破了傳統的網絡修真小說的敘事模式,創新性地將東方修真與未來科幻結合在一起,開網絡修真小說敘事之新風;同年,神話封神題材出圈輕喜劇小說《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其作者言歸正傳所著則采用了融合玩法,既有“穿越+凡人修仙”劇情線,又有“洪荒+茍”的反套路,既有大量二次元梗所帶來的動漫式輕喜劇風格,又有洪荒流網絡小說全新的敘事策略與體系設定;2020年,賣報小郎君的《大奉打更人》在傳統男頻敘事的基礎上,借以多元素融合的形式開辟出了一條反傳統的敘事新路徑;會說話的肘子于2021年創作的科幻網文《夜的命名術》,在科幻外衣下包裹著賽博朋克、穿越、冒險等多重元素,將少年感、賽博風與硬科幻集于一身。與此同時,幻想類網絡文學也不囿于傳統的“打怪升級”的敘事模式,而是開啟了在第二幻想空間內探索現實邏輯的創作轉向,在仙俠幻想中書寫現實主義人文情懷。2021年,天蠶土豆的《萬相之王》在依托東方世界的故事之上又加入了更為年輕化的幻想風格,開創了區別于純東方玄幻之全新的“幻想風”?,F如今,網絡文學在沿襲“打怪升級”“菜雞逆襲”等傳統敘事模式之外,創作者們還將“次元系”“動漫風”“游戲粉”等網絡熱門元素進行有機融合,為網絡文學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強大活力。

    “破圈化”發展在科幻題材的網絡文學創作上也十分明顯,這種類型小說無論是在數量增長還是質量提升上都表現不俗,其獲得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文體創新、敘事創新、話語創新上所做出的種種努力。科幻網絡文學在發展壯大的20多年過程中,作品題材、流派的更迭與創新從未停歇,越來越多的科幻網絡文學沖破原有文體的藩籬,采用復合題材創新文體,在賽博修仙、科幻種田、古武機甲等一系列傳統科幻母題中煥發新的生機,由此激發出一系列新的融合式的網絡書寫作品。中國科幻研究中心首批特聘專家姜振宇認為,相比于傳統科幻文,網絡科幻更加多元,充滿了完全不同的鮮明風格。例如,天瑞說符在創作《我們生活在南京》時,將故事設定在“南京”這座真實的城市,將真實現實與科幻虛擬相結合,同時又將傳統科幻嚴謹的故事系統設定與網絡小說的輕松“爽”感相融合;閱讀過程中既有代入感又有離間感,讓讀者在多重審美體驗交織中,感受到一種別樣新奇的快感。作為“95后”作者的天瑞說符,他還將“硬科幻”話語與“Z世代”的年輕化“網感”話語相結合來講述一場關于“時間”的科幻,讓讀者感慨故事敘事足夠“硬核”之余,又感受到傳統科幻小說所具有的細膩情感,這也使得《我們生活在南京》被稱為“完成硬核科幻成就唯美故事的‘新科幻’實驗”。如今的科幻網絡文學在對作品題材、文體、流派進行創新更迭的同時,也在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以及青年話語的融合中,形成了具有中國本土氣質、彰顯民族精神的科幻網絡文學話語體系,進一步開辟著科幻網絡文學本土化、民族化、年輕化、多元化的道路,并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以“中國科幻語言”書寫中國故事的創作訴求?!拔捏w創新和類型變革將會進一步激發網絡小說媒介實踐的技術潛能,進一步拓展文學世界建構與審美表意的內在維度。即使在經典敘事學理論規定的創作模式中,新媒體文化的思維模式也會推動網絡小說類型的體裁創新與形式變革”。網絡文學類型小說的這些“破圈化”的敘事創新,展現出網絡文學盛世敘事強大的生命力,不僅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文體版圖,也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新世紀網絡作家的主體精神與中國氣派。

    “網絡文學+微短劇”雙引擎,拓寬網絡文學IP生命線

    如何健康有效地延長、擴寬IP開發生態鏈,探索IP改編新模式,是挖掘、放大、拓展、延長網絡文學IP價值的難題所在。在融媒體語境下,每一種藝術形態不再是“一枝獨秀”,不同藝術形態在跨界融合的過程中實現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的互融互生。網絡文學與電影、電視、圖片、游戲、動漫等藝術形態的多向聯動,實現網絡文學元文本的創作接力與跨界重生。網絡文學盛世敘事的中國經驗是:采用IP分發改編,出版、影視、動漫多元開發聯動模式,打造“網絡文學+微短劇”精品,以雙引擎拓寬網絡文學IP生命線、放大優質IP價值,這些極具針對性和創新性的生產模式已經成為網絡文學發展新的價值引爆點。

    最近兩年,動漫改編逐漸成為網絡文學IP開發的重點領域,也是碩果頻出之地。2021年閱文集團主辦第五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啟動“獲獎作品IP拓展計劃”,以增強IP開發能力、完善IP產業鏈以及延長作品生命周期,借助動漫、影視等多元化傳播手段,實現對優秀現實題材IP進行全方位開發。此次征文,以西南聯大為創作背景的《剛毅堅卓的他們》成為首部漫改作品。2020年12月21日,騰訊動漫攜手閱文動漫聯合推出“300部網絡文學漫改計劃”,目前已有70部漫改作品上線。而閱文集團自身籌備的動畫項目已超過50部,《大奉打更人》《第一序列》《全球高武》等爆款IP都在項目計劃之內。此外,由《斗羅大陸》改編而來的年番動漫,自開播以來一直占據著“國漫”人氣第一的位置;《斗破蒼穹》改編的半年番動畫作品開播首日一度沖上多個榜單前列,在全網播放量已超過19億,成為我國“國漫”代表作之一;《完美世界》憑借精良化內容、精美化制作,取得了全網6.7億的播放佳績。“跨領域IP運營”現已成為網絡文學行業各大平臺共同發力的賽道,探索網絡文學IP以不同形式、不同載體向外拓圈的可能性與可實施性蔚然成風。“有聲閱讀、微短劇等新業態進入網絡文學改編視域。文學、影視、漫畫、音樂、游戲等不同渠道間的IP聯動更加頻繁,多方聯動、跨界開發為人矚目?!痹谖刺煳幕皶?、漫、影、視、游”多維聯動的創新模式引導下,網文原作IP得到全方位深度開發,天蠶土豆的所有作品都已實現實體書、有聲書、漫畫、動畫、游戲、影視等系列產品的出版發行。2021年,上海市科協與閱文集團聯合發起“科幻夢想起航計劃”,旨在從文學創作、知識科普、行業交流、文創設計、影視制作等多方面,通過科技科幻題材征文大賽、科技科幻主題IP培育及開發、衍生文創品牌及產品打造等加大對科幻網絡文學IP的開發與利用力度。網絡文學IP分發改編形式的多元化還體現在網絡文學與音頻平臺的聯合,推出有聲書借此擴充網絡文學平臺內容,實現網絡文學IP開發的補充與拓展。自2020年起,《慶余年》《詭秘之主》《最強棄少》《我有一座冒險屋》等網絡文學爆款文本相繼推出了各自的有聲書作品。

    “未來網絡文學IP改編不再局限于影視、動漫可視化衍生,而是一種沉浸體驗,而新的沉浸體驗不僅僅在線下實體,還會回到網絡當中,通過虛擬現實方式給人們呈現交互的幻想世界?!边涔緮得浇浝砝钴娫诘谖鍖弥袊熬W絡文學+”大會上如是說。隨著5G、AR、VR、MR等互動技術的日臻成熟,網絡文學IP改編也將步上“沉浸+”的互動文娛發展之路。網絡文學IP的分發改編除了線上的可視化呈現外,也逐漸延伸至線下產業的衍生開發,逐漸朝著線上線下雙線聯動、全產業式的IP改編方向發展。像《圣誕的魔法城》不僅被改編為動畫、影視作品,還被開發為線下同名的主題公園,實現了線上視聽享受與線下實景空間的雙重沉浸式體驗。

    在網絡文學IP改編模式上,投資小、風險低、節奏快、周期短的短劇成為網絡文學IP改編的發力點。2020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將網絡微短劇納入重點網絡影視劇備案后臺,廣大用戶對微短劇行業的認識度和影響力得到快速提升。相較于2019年,2020年的微短劇數量增長超130%;2020年12月,騰訊微視與閱文集團等平臺進行IP合作,出資10億資金扶持“微劇”業務的發展,及時推出了主打1—3分鐘豎屏連續微劇品牌“火星小劇”;2021年7月,閱文集團與西安一家短視頻制作公司合作,成立西安閱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IP合作形式推出數百部微短劇拍攝計劃;中文在線也與快手短劇在IP授權供給上達成合作,推動網絡文學IP微短劇改編規?;?、持續性有序發展。2021年1月發布的《2020抖音娛樂白皮書》中顯示,劇情類內容已然成為抖音站內強勢消費垂直類文化產品,貢獻近13%的大盤消費時長。截至2021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8.88億,較2020年12月增長1440萬,占網民整體的87.8%。網絡文學與短視頻的跨界融合,可使網絡文學借助短視頻平臺強大的用戶粘性和忠誠度,進一步擴大小說的受眾覆蓋面與影響力。

    在“互聯網+”和“內容為王”的文化產業語境下,網絡文學改編微短劇承繼的生產路徑依舊是“網絡文學連載+IP輕衍生同步開發”的內容制作模式,通過短、優、快的內容與受眾建立起多維立體的有效連接,這樣的網絡文學改編新業態也取得不俗的市場佳績。例如,《今夜星辰似你》上線36小時后便登頂優酷短劇熱度榜,成為2021年第一季度的一大爆款;在第二季度表現較為搶眼的則是《戀愛之前愛上你》,該劇在7月11日上線后的12小時便榮登熱榜第一;2021年3月,由《快穿:病嬌男主他又吃醋了》改編而來的微短劇《這個男主有點冷》,在快手短視頻平臺上線一個月后端內播放量就超過了6.5億,成為這一年爆款黑馬爽劇;根據《婚劫南安》改編的微短劇《分手之后愛上你》于2021年12月24日于快手高調上線,很快獲得高評分、高流量和高點擊的市場回報。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平臺開啟了IP微短劇孵化模式,開辟網絡文學IP衍生的新熱點、新風口。IP分發改編,打造“網絡文學+微短劇”內容開發新模式,不僅是對于網絡文學IP生態系統的有益擴容,更是一種立足于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經驗、走“中國特色”網絡文學發展道路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

    守正創新:堅守文化內核,彰顯中國氣派

    2021年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中顯示,新冠疫情期間,網絡文學創作內容逆勢增長,現實題材占比不斷上升,創作規模持續擴大,巨大的創作體量彰顯出網絡文學盛世敘事蓬勃向上的整體風貌。2022年4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表明:新世紀網絡文學已經成為反映當下社會的一面鏡子,過去五年現實題材復合增長率達34%。網絡文學的海內外影響力持續攀升,成為講述中國故事、建構和傳播中國形象的重要載體。網絡文學正在從初始無序的文學網絡化朝向文學規范化、文學規?;?、文學精品化與文學經典化邁進的同時,也日益成為描摹現實畫卷、書寫偉大時代、彰顯中國氣派的強大新生力量。

    毋庸置疑,我國網絡文學蓬勃發展和盛世敘事的成功關鍵,就在于“守正創新”這四個字。網絡文學的“守正”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用現實題材把握時代脈搏。2021年第五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于10月9日盛大召開,其大會主題“網頌百年文譜新篇”一語道破了網絡文學的時代意義與歷史責任。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程武在大會上談到“守正創新,志存高遠,這是網絡文學‘發時代先聲’的底氣和生氣”。他認為,立足下一個百年新篇,網絡文學應以更寬廣的胸懷、更高遠的志向,為歷史留聲。對于第五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閱文集團總編輯楊晨評價道:“獲獎作品既有反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觀敘事,也有面向鮮活個體的人文關懷;既有扎根本土的基層奉獻故事,也不乏心懷天下的國際視野”。網絡文學作家將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凝結在一個個的鮮活故事之中,以群體畫像的形式描繪偉大時代“了不起的普通人”。比如,《女機長》以國外火山噴發、引發我國撤僑作為故事背景,反映中國民航的飛速發展和祖國的繁榮與強大;《大國戰隼》通過謳歌航空兵的堅忍與艱辛,展現了獨屬于中國的大國風范;《指間生長》將筆觸對準我國即時通訊近25年的發展史,以顧蠻生奮斗的一生來致敬每一位為中國通訊行業奉獻一生的奮斗者;《馬蘭贊歌》以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成立為背景,講述以鄧稼先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勇于挑戰、不怕犧牲的一生,深刻詮釋“大國崛起、中國制造”的重大主題……網絡作家不再是“虛無”的想象者與“孤獨”的創作者,每位現實題材的網絡文學作家都自地覺將個人“小我”與國家、民族“大我”結合起來,對我國網絡文學從整體上進行文化賦能,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奇觀與時代象征的文化符簇。

    其次,用地方“指紋”與社會同頻。歷經20余年的快速發展,網絡文學的“守正”不僅是對時代脈搏深情觸摸的守正,更是對整個社會、地方文化和區域特色的守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網絡作家將各自家鄉作為自己文學想象的“精神原鄉”,立足轉型社會的宏大背景,以地域文化為靈感之源,以地方特色為文學“指紋”,以各自獨特的地方精神與人文歷史,實現個人成長與偉大時代和整個社會同頻共振。例如,“大灣區杯(深圳)”網絡文學大賽自2018年已成功舉辦了三屆,旨在鼓勵創作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背景,講述新時代下的大灣區故事,構建多元共生共榮的大灣區文學版圖。其中,榮獲第三屆大賽金獎的《破浪時代》就是講述小人物郝仁在深圳大都市辛苦打拼的辛酸苦辣,以沉浮暗涌的職場商戰展現了打工人永不言敗、自強不息的精神;阿菩的《十三行》系列小說以廣州作為歷史背景,通過對十三行及主人公家族史發展的敘寫,生動描繪出一幅關于清代中國對外貿易以及商業發展的壯麗歷史畫卷。2020年12月3日,陜西省扶貧辦與陜西省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網絡作家“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網絡作家前往脫貧攻堅現場,切身感受全省脫貧巨變,紛紛表示要為家鄉這一歷史時刻留下五彩斑斕的一筆。以蔣勝男、善水、那那等為代表的溫州作家群,通過挖掘甌越文化資源來表現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努力拓寬溫州文學地理空間,成就了別具一格的網絡文學的溫州現象。2021年,四位網絡作家君天、夢風、閑聽落花以及北路溜溜,他們以網絡文學類型小說接力的方式聯合創作了講述上海老街區百年滄桑的《轉角看見陜西北路》。君天與北路溜溜同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作家,他們將自己所有關于上海的歷史記憶全部激活,用文字記錄上海這座老城的日新月異,極具上海風格與海派韻味。而山東網絡作家肥胖的可樂,創作了《膠東往事》,透過鄉村女教師云秀的無私堅守一生,折射出膠東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重大變革與新時代的山鄉巨變;江蘇網絡作家姞文,創作的十三部小說無一例外都是關于江蘇山川風俗的,其新作《范知州》更被譽為“一幅千年前的蘇州古城工筆畫”;以魚人二代、耳根、瀟湘冬兒、小刀鋒利為代表的東北網絡作家群,用獨有的東北形式向大眾輸出腳下的這塊“黑土地”文化,創造了中國網絡文學特有的“牡丹江”現象。此外,扎根湖南紅色精神的網絡文學湘軍,以及俯身蜀中大地記錄滄桑巨變的四川網絡文學作家等,都在至情、至性地書寫著色彩斑斕的地方文學圖譜,從整體上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維度與面向。

    再次,用民族底色守文明精義。“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在創作中積極主動向優秀傳統文化靠攏,用具有民族底色的網絡文學作品守護中華文明精義。在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國作家協會推選的25部2019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中,中華傳統文化取材的作品共6部。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網絡文學出版工程”入選的9部作品中,就有從全民抗疫、民族抗日、基層工作、援非維和等不角度、不同側面全方位展現了中華文明精義中的家國天下情懷。2021年中國作協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選題征集中,更是單設了“中國文化精神主題”這一選題?!熬W絡文學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打上了中華文化的印記?!本W絡文學作品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異常豐富,儒釋道哲學思想、俠義文化、武術精神、神話傳說、古典詩詞、非遺文化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與民族符號都在網絡文學創作中煥發了新的生機?!稇賽郯?,修燈師》透過典雅\精致的中國民間傳統宮燈工藝,展現獨具東方神韻的審美風范;其姊妹篇《約會吧,藏扇家》又將目光對準中國獨特的扇文化,以中國之“扇”寫中華之“善”與文化之“魂”?!懂嫶汗狻吠高^幾代瓷器匠人的命途多舛的一生來講述歷史風云變幻下的匠心傳承、民族大義;《刺猬小姐向前沖》以現代之眼觀照傳統文化,展現中華秀麗典雅的傳統刺繡文化;《予你良辰美景》帶領讀者走進昆曲這一“百戲之祖”的盛世元音,同時還將“一帶一路”元素與對昆曲未來發展的思考融匯其中,既接歷史蛩音,又見時代之光;臥牛真人的作品《地球人實在太兇猛了》展開對“文明沖突”“人類進化”等重大命題的思考,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精義與中華民族的精神守望。臥牛真人直言:“疫情讓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卻也看到了中國人的精神的堅韌,真正感受到了我們這個文明的偉大之處。很希望能在自己的作品里,再現這樣的偉大精神?!边@些網絡文學以其內在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堅守民族人文底色與傳統文化精義,跳出一己之喜樂描述人類共同之悲歡,以熱情洋溢的筆觸來書寫強國征程、民族之志與最美家鄉。

    網絡文學只有激活歷史傳統、賡續中華美學,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與文化符號矩陣,才能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范且為世界讀者所認知的優秀作品,“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021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研究報告》顯示,海外讀者大多關注中國傳統特色文化,其中有43.2%的讀者對中國功夫最感興趣,有40.5%和38%的讀者對中國飲食文化、中醫感興趣,還有20%至25%的讀者關注中國傳統文學和書法。新世紀網絡文學如何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性改編與創造性轉化以接續中華千年的不絕文脈與文化自信,不僅關系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還關系到國家文化形象和大國風范的重構問題。目前不少海外網絡文學讀者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國仙俠小說,紛紛前往WuxiaWorld設立的“中國道文化板塊”,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甚至有不少的外國讀者在論壇中放棄了buddy或man(兄弟)的西式稱呼,而是互稱“道友”。這表明“中國性”的網絡文學正呈現出它的“世界性”特征,顯示出新世紀網絡文學的出海經驗:通過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文化表達和文化符號的形式,實現網絡文學內質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將“海外圈粉力”轉化成中國文化形象的“構建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藝創作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創新”。新世紀網絡文學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以古人之規矩開網絡文學之生面,以新的語言、新的思想、新的境界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學審美風范。網絡作家在古今結合之中,在傳統與現代、在歷史與網絡的碰撞與融合之間,創新文學傳統,創造具有中國精神、中國風骨、中國氣質的網絡文學。像《贅婿》這部作品,敘事風格就是對于中國古典小說的繼承,有讀者評價《贅婿》,前兩部是“紅樓風”,第三、四部是“水滸風”,第五、六、七部是“三國風”,第八部以后借鑒的是“革命史詩小說”寫法?!顿樞觥凡⒎侵皇菍τ谥袊诺湫≌f的簡單模仿,而是在繼承中又基于網絡小說特質進行了“融梗”創作,使得整部小說既有網文的“爽”感,又有古典小說的意蘊,還有先鋒小說的哲思。有學者評價此小說是“打通網絡小說與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以來的現代小說之分野,堪稱歷史類網文的集大成”。網絡小說的這些形式創新帶有很強的傳統審美風范,蘊含豐富的中國現代審美經驗。

    其次,重新發掘和利用中國優秀文化,實現中國經驗的自信表達。網絡作家對中國文化的再符碼化,以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新審視中國文化價值體系,以此實現中國文化符號與網絡文學的融合生長。網絡文學在對故事原型、文化母題的重塑過程中與當下的大眾心理、集體無意識互鑒融合。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是緣起于《山海經》這本上古奇書,一些故事細節就是對上古神話的再激活與再挖掘,一些極具古風的語句實為對中國古典詩詞文化的化用與改編。例如“三月春盛,煙煙霞霞,灼灼桃花雖有十里,但一朵放在心上,足矣?!边@樣的句式,極似《詩經·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再如《木蘭無長兄》在對花木蘭故事的現代重述中,又進行了一番對于女性歷史主體性的現代性思考,通過挖掘、思考與重構,激活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資源,并在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增強文化自信。

    最后,創新IP化內容生產策略,找到講好中國故事國際跨文化傳播的新路徑,構建中國大國形象。IP化是全球化和融媒體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國家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必由之路。新世紀網絡小說的盛世敘事實現了創作理念的新突破,即網絡文學創作已從自由創作的“故事驅動”階段走向多元共生的“IP驅動”新階段。這種創作驅動模式上的轉變具體到創作上就是從以語言修辭、思想內涵、人物性格、敘事風格為核心的故事創作轉變為以敘事模式、形象模式、成長模式等為核心的“故事型”創作,具有很強的IP衍生價值?!肮适滦汀睂懽鞑皇翘茁穼懽?,而是有意識地將故事內容體系化,通過這種智力創作來增加故事的創意價值,為故事IP價值賦能,讓中國網絡文學IP朝向“莊園化”方向發展。例如,唐家三少曾提出“元宇宙”式創作,試圖把所有的作品全放在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中,他以《斗羅大陸》作為其他作品的“元宇宙”,創作出了“斗羅大陸系列”。天蠶土豆在《斗破蒼穹》的基礎上建立了他的“斗氣”元宇宙。會說話的肘子的創作也是如此,他從第一部作品《大王饒命》到爆款《第一序列》再到新作《夜的命名術》,每一部作品都有意識地打造屬于其自己風格的“IP莊園”。

    “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和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文化感召下,中國網絡文學整體上呈現一種‘盛世氣象’——昂揚勃發的生命力和樂觀主義的精神格調”。網絡文學書寫盛世氣象,其中的“象”多側重于社會面貌之民風、中國文化之內核、中國精神之世象。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全年新增簽約作品約200萬部,現實題材作品占60%以上。其中,抗疫、醫療、脫貧等迎合主流價值觀的時代話題成為熱門主題。2021年,在網絡文學現實題材作品關鍵詞Top10榜單中,改革開放、中年逆襲、打工、婚姻、教育、育兒等民生字眼關鍵詞位列其中,成千上萬的創作者們“把藝術創造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斗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書寫了“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多元化地展現了中國當代文學瑰麗多姿的文學圖景。而網絡文學的“氣”則側重于中國人民之精神風貌,是一種“精神氣”,注重文學作品之風骨和中國智慧的展現,其優秀作品在從“通俗”向“通雅”進階過程中,注重洞察平凡人的喜怒哀樂,努力寫出民之所樂、民之所憂、民之所向、民之所往,這樣的“氣”,正是洶涌澎湃的偉大時代中國魅力和中國氣派的文化鏡像之所在。

    總之,我國網絡文學發展已從“野蠻生長”走向昂揚奮發、向上向善、發展有序的康莊大道。在政府主管部門、網站平臺、讀者選擇、社會吁求等多方力量的引導和規制下,網絡文學從“小我”進入“大我”、從邊緣進入中心、從民間進入主流,業已成為反映時代、服務社會、重塑大國形象的重要窗口。

    網絡文學龐大的生態系統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使其在堅持文化自信、塑造中國形象、助推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進程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有關網絡文學發展的重大活動、媒體報道、官方宣傳、學術研究、理論批評等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網絡文學作家進入中國作家協會全委員名單由上屆的7人上升至本屆的16人,充分顯示了中國政府對網絡文學作家的高度重視。這種正面向的主流文化立場,在合力塑造了網絡文學新面貌、新形態的同時,還可起到對網絡文學創作主體進行自我規訓、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不僅如此,政策扶持、評獎機制、平臺整頓、行業規范、職稱評定、讀者選擇等多級力量的疊加,也幫助網絡文學在盛世敘事中重構創作生態,助推迭代升級。

    誠然,網絡文學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耽改”整頓所暴露出的反主流化審美傾向;網絡文學題材類型創作分布不均,部分題材內容空洞、創作乏力;藝術虛假和“假、大、空、玄、怪”等頑癥仍然存在,一些現實題材呈現出“偽現實主義”“偽國風”“假歷史”等創作病態。因此,一切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的網絡文學創作者應始終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堅持“守正創新”的人民立場,在追求德藝雙馨中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學作品,鑄就新世紀網絡文學盛世敘事的時代經典。唯其如此,網絡文學創作者才不辜負偉大時代的精神賦能;也唯其如此,網絡文學創作者才對得起廣大人民的殷切期望。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国产一区| 大伊香蕉精品视频在线导航|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产精品卡2卡三卡乱码网址| 国产夫妇精品自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态图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免费精品人在线二线三线区别|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模特私拍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导航 | 三上悠亚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日韩精品无码永久免费网站 |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