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
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勝利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作協十代會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殷切期望文藝工作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網絡文學界以實際行動慶祝黨的百年華誕,貫徹落實中國作協十代會精神,主動擔當作為,創作反映新時代、傳播正能量的優秀作品,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
2021年,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進程加快,現實題材創作進一步深化;網絡作家隊伍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凝聚力、向心力顯著增強;理論評論發揮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作用,評論生態更趨健康;行業轉型升級發展勢頭延續,IP改編更加多元;網絡文學國際傳播更受重視,網文出海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一、創作態勢總體向好
2021年,網絡文學創作數量質量穩步提升,涌現了一批優秀作品。其中,科幻題材、現實題材優秀作品占比提高,創新探索成為共識。全國45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全年新增作品250多萬部,存量作品超過3000萬部。
1.網絡作家胸懷“國之大者”,傳播正能量、反映新時代的主動性、積極性顯著增強。中國作協年初首次發布網絡文學重點選題指南,鼓勵引導網絡作家創作時代先鋒、強國夢、人民美好生活、科技創新與科幻、中華文化精神、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題的作品。扶持的34項選題中有20多部現實題材作品,有效發揮了導向作用。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實施了2021年“優秀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網絡文學出版工程”,引導網絡作家書寫當代中國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弘揚黨和人民奮斗形成的偉大精神,展現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作協和網站,也都通過重點作品扶持、征文等方式,引導網絡文學反映新時代。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作協舉辦了“百年百部”系列活動,廣大網絡作家踴躍參與主題創作;中宣部“光輝歷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網絡文藝作品展示”活動集中展示了一批優秀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痘鸱N》《風骨》《長樂里:盛世如我愿》等作品再現建黨百年歷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2.現實題材創作塑造時代新人形象,數量質量同步提高。現實題材創作積極反映讀者關切,改革開放、奮斗創業、科技創新、鄉村教育、生活婚戀等成為表現熱點。2021年全國主要文學網站新增現實題材作品27萬余部,同比增長27%,現實題材作品存量超過130萬部?!?0后”成為現實題材網文創作主力,占比近五成?!栋倌隃嫔HA興村》以一個村莊的百年變遷為線索,反映建黨百年以來的風雨歷程;《情暖三坊七巷》通過記錄三坊七巷的改造,探尋現代都市形態與古老文化的和諧共處;《北斗星辰》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發為主線,寫出了“北斗人”在大時代的大追求;《何日請長纓》展現國企改革領導者的擔當和作為;《三萬里河東入?!贰侗简v年代——向南向北》講述普通創業者艱辛打拼歷程,弘揚奮斗的青春最美麗題旨;《老戰士》《山人行》《守鶴人》塑造退伍老兵、鄉村教師、動物保護志愿者等平凡英雄的時代形象;《廊橋夢密碼》《嗨,古建修復師先生》《他以時間為名》弘揚傳統文化,表現現代工匠精神;《冰雪戀熊貓》《幸福在家理》將冬奧會與美食文化及鄉村振興融合,運用網絡語言展示新時代中國的獨特魅力,書寫出既符合主流價值觀設定,又頗為曲折生動的故事。
3.科幻題材創作持續升溫。科幻題材作品風格出新,“Z世代”成為網絡文學科幻題材創作和閱讀的主力,一批知名網絡作家投入科幻題材寫作中,影響不斷擴大。2021年全國主要網絡文學網站新增科幻題材作品近22萬部,同比增長23%,科幻作品存量超過110萬部。網絡文學科幻題材在數量提升的同時,作品更加“硬核”,質量也有大幅提高。《群星為誰閃耀》描寫腦機互聯背景下不同國族和文明在太空探索中由歧視對立走向相互扶持、共生共榮的故事;《我們生活在南京》以無線電為媒介,巧妙地將現代和未來同地交疊,獲第32屆銀河獎最佳網絡科幻小說獎;《夜的命名術》構建平行時空展現人類不屈的奮斗精神,科技感、想象力十足;《第九特區》在人類家園重建背景下,展開一段熱血傳奇;《從紅月開始》關懷人類終極命運,構建了一個充滿懸疑色彩的奇妙世界;《我的治愈系游戲》《鎮妖博物館》等作品以單元劇形式呈現懸疑故事,結構緊湊、懸念迭出。
4.幻想和歷史類作品努力彰顯中國精神、中國氣派。歷史題材作品向縱深拓展。2021年全國主要網絡文學網站新增歷史題材作品22萬余部,同比增長11%,歷史題材作品存量超過230萬部?!短焓チ睢敷w現正確唯物史觀,追求思想性、藝術性、網絡性的統一;《山海經·三山神傳》挖掘《山海經》文化內涵;《紹宋》努力書寫北宋末年歷史可能;《登堂入室》將中華瓷器知識融入作品,推廣優秀瓷文化;《澹春山》《我花開后百花殺》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寓教于文,著力傳統言情的“硬核書寫”;《萬族之劫》具有熱血愛國情懷,寫立志奔赴前線的主人公努力奮斗,終成長為具有家國天下情懷的人才;《歸一》以穿越手法講述底層小人物以自己的才智和拼搏終成一番事業的故事。
5.類型融合、類型創新進一步拓展。玄幻仙俠等將多種題材元素穿插融合,風格更趨多元多變?!洞蠓畲蚋恕贰洞笾芟衫簟穼⑻桨冈厝谌胄孟蓚b題材;《長夜余火》用游記結構構筑了一個昏暗荒誕,卻又不失希望的劫后世界。女頻網文風格轉變,視野外擴,與男頻敘事結構趨近?!兜臻L女她又美又颯》講述年輕女將軍的成長歷程;《辭天驕》將家國天下的恩怨情仇凸顯得淋漓盡致;《表小姐》《墨?!返葘⒀郧榕c職場商戰元素相融合,拓展作品深度;《再少年》講述單身姑娘穿越成為75歲老嫗,融穿越和都市類型于一體,風趣詼諧。反套路、日常生活書寫、“穩健流”及快節奏、大腦洞為特點的“飛盧風”網文崛起,注重交互式體驗,更加重視人物心理活動的呈現。《我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不科學御獸》《這個明星很想退休》《我不可能是劍神》《栩栩若生》《撿漏》等由傳統逆天改命的宏大場面,逐漸向腦洞清奇的反套路文、溫馨幽默的輕松日常文等不斷延伸,題材和風格日趨多元化。
6.精品力作依然相對偏少,整體質量有待提高。網絡文學精品力作相對較少,尤其缺少現象級佳作,整體創作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2021年,過分注重市場收益、流量至上的傾向雖然一定程度受到遏制,但同質化、模式化仍然嚴重,“三俗”現象仍時有發生,不良亞文化、畸形審美等錯誤傾向時有浮現,“戰神文”“豪婿文”“多寶文”等存在大量荒腔走板的內容。
二、網絡作家隊伍和組織建設穩步推進
2021年,網絡作家隊伍進一步壯大,全國網絡文學組織建設漸成體系,思想價值引領進一步加強,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大,網絡作家隊伍向心力、凝聚力顯著增強。
1.網絡作家隊伍迭代發展勢頭良好。全國45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新增注冊作者150多萬人,新增簽約作者13萬人,新增網絡文學作者大多為“Z世代”。全國省級網絡作協會員平均年齡35歲左右,年輕作家成為網絡文學創作中堅。網絡文學創作迎來“95后”時代,“一書成名”的作家占比近33%。頭部作家中,大學以上學歷超75%,理工科占比超60%?!?0后”作家會說話的肘子融入科幻元素的新作《夜的命名術》均訂破10萬,打破最快10萬均訂紀錄,并成為第一位擁有兩本10萬均訂作品的網絡作家;老鷹吃小雞、言歸正傳等年輕作者的作品都擁有大量讀者。
2.網絡作家組織化建設水平和服務引導能力進一步提升。中國作協統籌網絡作家隊伍和組織建設工作,在武漢召開全國網絡文學工作會議,交流網絡文學管理引導經驗,探索新的機制、辦法。網絡文學組織建設受到廣泛重視,江西、安徽、云南、貴州等地成立網絡作協,全國省級網絡作協已有20家,各級網絡文學組織近200個,浙江、江蘇、廣東、湖南等省紛紛成立市級網絡作協,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各級作協網絡作家會員比例不斷提高。2021年中國作協吸收58人入會,共有近400人成為中國作協會員。十次作代會有16位網絡作家當選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與上一屆相比人數增加一倍。全國各地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網絡作家的服務引導。浙江等地網絡文學引導工程繼續深入;湖南、上海、海南等地進行網絡文學專業職稱評審;上海作協開辦網文講壇;河北成立網絡文學與產業融合發展聯盟等。
3.培訓體系和重點聯系作家機制更趨完善,網絡作家的向心力、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中國作協組織網絡作家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七一”重要講話、在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及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通過自主辦班、聯合培訓、指導教學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培訓活動,全年線上線下培訓網絡作家和網絡文學從業人員3480人次,其中線上培訓3122人次,線下培訓358人次。各地作協、網絡作協、網站也開辦了不同形式的培訓班,覆蓋了更多網絡作家。七貓開啟“作家上海行”活動,與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院聯合成立教育實踐基地;番茄小說推出“星海計劃”,扶持原創作家;閱文集團首個網絡文學創作基地在蘇州高新區掛牌,起點創作學堂創辦“網文作家卓越班”;中文在線網絡文學大學截至年末已累積培育8萬名學員等。為充分發揮知名網絡作家的“頭雁”作用,中國作協建立了重點網絡作家聯絡服務機制,加強對重點網絡作家的團結引領,推薦優秀網絡作家參加社會活動,加強線上互動、線下溝通,引導廣大網絡作家成為網絡文明的實踐者、參與者和建設者。
4.網絡作家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不斷提高。網絡作家積極參加建黨百年主題活動,赴上海、嘉興、井岡山、延安、重慶等地,祭拜英烈、緬懷英雄,采訪先輩事跡,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提高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胸懷“國之大者”,積極反映新時代。網絡作家還積極參加各類公益活動。重慶網絡作協開展“精準扶貧、文化扶貧”線上線下同心圓愛心公益活動,江蘇開展“作家進校園書香伴成長”公益活動,閱文集團、縱橫文學、中文在線等發起并開展“益起夜讀”“99公益日愛心行動”“助夢未來·益起奔跑”“聲聲不息”等公益項目。
三、理論評論積極發揮導向作用
2021年,中宣部等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網絡文學界認真貫徹落實,發揮評論的導向作用,及時把握文學思潮、掌握文學動態、介入文學現場,針對“三俗”、歷史虛無主義、不良亞文化及畸形審美作品等展開有理有據批評,引導正確審美,推介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水平作品,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1.網絡文學理論評論及時總結網絡文學發展現狀,研判網絡文學發展趨勢,有力推動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經典化。中國作協5月在重慶成功召開2021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分析網絡文學形勢,研究網絡文學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網絡文學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開好局、起好步?!段乃噲蟆贰熬W絡文藝”??瑢π聲r代的網絡文藝作品、現象進行及時解讀和深入分析。《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中國網絡文學年鑒》《中國網絡文學評論年選》等,對網絡文學發展狀況進行全面梳理總結。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舉辦“經典化與影視化:網絡文學的3.0時代主題論壇”“沖擊與分化:網絡文藝的新問題和新面向主題論壇”,開辦“網絡文學評論”專欄。上海作協《網文新觀察》關注國內網文動態,出版電子雜志。
2.網絡文學理論評論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不斷加強。中國作協加大網絡文學理論評論扶持力度,2021年網絡文學理論評論扶持計劃資助項目既有對網絡文學發展狀況的全面梳理總結,也有構建網絡文學評論體系的專題研究。7月,中國作協在京舉辦“網絡文學評論高研班”,加強網絡文學青年理論評論骨干培養。網絡文學評論團隊建設成就斐然。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5月成立,協調各方力量加強網絡文學評論。北京大學、中南大學、山東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高校紛紛組建網絡文學研究團隊,一批富有銳氣的年輕學者加入這一行列,網絡文學理論批評形成了作協、高校、科研機構等立體聯運格局。
3.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和批判標準建設進一步推進,研究更加深入。網絡文學理論評論界高度重視建立科學、具體、可操作的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安徽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6月專門召開“中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學術研討會。對網絡文學起源的論爭是2021年的熱門話題。中南大學等專門舉辦“中國網絡文學三十年”國際高峰論壇。歐陽友權、邵燕君、馬季、吉云飛、許苗苗等紛紛撰文,提出了1991年為起點的“網生起源說”、1996年為起點的“論壇起源說”、1998年為起點的“現象起源說”及“多起源說”等觀點。網絡文學受到傳統文學研究者的關注,羅崗在《“當代文學”的“極限”與“邊界”》中提出,網絡文學已使當代文學的“框架”力不從心;吳俊認為網絡文學標志著世紀之交新的文學范式形成,文學史全面進入了網絡新媒體語境;陳曉明認為網絡文學的興盛預示著文學將進入另一個時代;黎揚全、單小曦等網絡文學研究者則提出從數字人文和網文算法等角度介入網絡文學研究。更多研究評論者進行了作家作品的深入分析等。
4.推介表彰優秀網絡文學作家作品,發揮示范導向作用。中國作家協會發布2020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在原網絡小說榜、IP改編榜、海外影響力榜的基礎上,增設新人新作榜,落實文娛領域綜合治理要求,抵制唯流量論等錯誤傾向,加大向現實題材傾斜力度,注重表彰青年作家,示范導向作用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學基金會的“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獎”有10人獲獎,10人獲提名獎;中國小說學會推出了年度網絡文學榜單;遼寧首設網絡文學“金桅桿”獎,9名網絡作家獲獎。各網絡文學網站規范作品推介程序,正確處理商業利益和文藝價值、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反對唯數據論,抵制畸形審美,提高推介的公正性。
四、行業繼續轉型發展
2021年,網絡文學管理引導力度顯著加大,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全面開展,資本整合步伐加快,新老業態互相滲透,行業發展多元化特征愈發明顯。
1.引導力度加大,行業逐步規范。中國作協舉辦“百年百部”系列活動,組織重點網絡文學網站發布《提升網絡文學編審質量倡議書》,強化行業自律、提升編審水平、尊重作家權益、推動網絡文學的精品化。9月召開全國網絡文學重點網站聯席會議暨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座談會,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張宏森出席,針對“三俗”、歷史虛無主義、不良亞文化滲透、畸形審美等問題,及防止流量至上、偷稅漏稅等亂象向上游滲透提出了明確要求,出臺了文學界進行綜合治理的具體舉措。全國主要網絡文學平臺就加強內容審核、強化編審管理、規范作品推介、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建立自查自糾常態化工作機制等五個方面制定了具體措施。
2.網絡文學行業繼續轉型發展。網絡文學網站主要運營模式穩中有變,穩中求進,付費與免費模式雙線并行,線上營收趨緩,下游產業營收比重擴大。全國45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全年營收超200億元。付費閱讀為網絡文學發展所提供的動能越來越小,新進入的企業把重點放在爭取盜版用戶、不愿付費用戶上,大力發展免費閱讀模式,通過流量換取廣告收益。2021年主要文學網站新增1787億多字,主要增長來自免費閱讀。主打免費閱讀的七貓、米讀、點眾、番茄等是整個網絡文學市場增長較快的板塊。受線上營收下行沖擊,各大網站紛紛向下游產業尋求突破,加大頭部優質IP的精品化開發投入,探索中腰部IP與微短劇等新業態的攜手可能,加大轉型升級力度。
3.IP改編熱度不減,新業態異軍突起。影視劇改編精品化趨勢進一步凸顯。2021年,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劇目超過100部,在總播映指數前十的劇目中,網絡文學IP占到六成,主要集中在愛情、古裝題材。電影《古董局中局》、電視劇《贅婿》《司藤》等反響較好,《雪中悍刀行》播放量破60億,凸顯精品化制作成效。家庭與現實題材熱度陡增,《喬家的兒女》《小敏家》《理想之城》等關注女性、職場與家庭等社會問題的改編劇目廣受好評。網絡文學改編動漫成為國漫主力,2021年改編30多部,占全年新上線動漫的50%左右。分季播映方式成為國漫傳統,《星辰變》《仙王的日常生活》等紛紛推出續作。2D動畫數量見漲,制作水平提高,《大王饒命》等作品備受好評。游戲改編高度精品化,全年有三款精品改編新游上線。影視劇與短視頻融合,催生了“微短劇”,也推動了中腰部網絡文學IP的開發。微短劇中網絡文學IP改編作品占比逐年提高,2021年新增授權300余個,同比增長77%,改編劇數量占比由去年的8.4%提升至30.8%,同比擴大226%。劇本殺進入年輕人娛樂潮流選擇的前五名,選擇用戶占比達36%。網絡文學與劇本殺合作加強,“IP本”數量持續增長,《步步驚心》《瑯琊榜》《慶余年》《成化十四年》《鬼吹燈》《壞小孩》《元龍》等經典IP改編成劇本殺,反響較好。部分網絡作家轉型投入劇本殺創作,懸疑題材也因劇本殺的流行而熱度不減。有聲改編規模急速增長,截至2021年,主要網絡文學網站IP有聲授權近8萬個,占IP授權總數的93.13%,其中2021年新增4萬余個,同比增長128%,成為目前網絡文學存量與增速最大的IP類別。
4.網絡文學網站間合作加強,資本整合加快。網絡文學市場仍然高度集中。線上付費閱讀市場中,閱文集團在男頻市場、晉江文學城在女頻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其余新增主要集中在免費閱讀市場和分銷渠道。受短視頻等沖擊,網絡文學行業資本整合加速,以抵御收入整體下行的危機。中文在線與閱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七貓完成對縱橫文學的并購;字節跳動進軍付費閱讀市場,網絡文學幾大主要企業由之前的“分而治之”發展到“強強聯手”,傳統的騰訊系、百度系與后起之秀的掌閱系、字節系實現共創共享共贏的戰略目標初步確立。豆瓣、知乎、今日頭條等網站涉足網絡文學領域,知乎、百度等以問答形式呈現的故事性文字,改變了小說的基本表現形式,使網絡文學的業態發生很大變化。元宇宙概念在網絡文學領域受到重視,不少網站紛紛開始探索網絡文學與元宇宙攜手發展的可能性。
5.行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以免費閱讀為主的平臺內容同質化嚴重,“戰神文”“豪婿文”“多寶文”“霸總文”成風,其中部分作品宣揚了不健康的價值觀;部分作品存在洗稿、融梗、跟風寫作等現象,呈現出一定的庸俗創作傾向;部分作品標題、廣告較為低俗,有礙網絡文學聲譽。部分平臺壟斷版權、簽訂霸王合同、廣告分成模式中數據不透明,中腰部作者話語權不足。行業管理缺乏統籌、簡單粗放。新媒體、自媒體發文監管不夠,責任主體不明,轉換平臺容易,出現許多低俗以及嚴重違背生活、科學常識、邏輯的荒腔走板內容。這些作品通過抖音、快手、頭條、百度等平臺大量投放廣告,嚴重影響普通讀者的閱讀選擇。網絡文學盜版已經形成龐大產業鏈,從網站設計運營、內容導入,到廣告利益獲取、搜索引擎的流量分發,盜版市場形成產業化和規?;畡?。2021年網絡文學因盜版直接損失收益在60億元以上。
五、海外傳播加速布局
2021年,網絡文學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加速布局海外市場,著力提高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影響力,“網文出海”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2021年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突破30億元,海外用戶1.45億人。
1.“網文出?!毙纬晒沧R。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中國作協、浙江省政府成功舉辦2021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研討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路徑,發布“網絡文學國際推廣片”和《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發展報告》,進一步聚焦網絡文學國際傳播,研討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路徑,推動網絡文學成為世界級文化現象。
2.中國網絡文學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截至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0000余部。其中,實體書授權超4000部,上線翻譯作品3000余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1億多,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晉江文學城是對外授權出版實體書最多的平臺,輸出近3000部作品。實體書授權出版之外,網絡文學IP改編出海影響持續走高。晉江文學城2021海外版權輸出簽約數量超500部。中文在線出海作者數接近2000名,輸出語種包括英文、越南文、韓文、泰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和法文等多種?!堕L干里》英文版在加拿大出版,《混沌劍神》上線日本Piccoma平臺,《穿越女遇到重生男》在韓國naver series平臺大火,同期沖到韓國動漫榜單的第二位。電視劇《司藤》獲泰國播出平臺冠軍,MyDramaList評分達8.8,在俄羅斯、葡萄牙、西班牙等地廣受稱贊。電視劇《你是我的城池營壘》入選上海市“中華文化走出去”專項扶持資金項目,發行至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電影《少年的你》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
3.海外讀者構成多元,學歷層次較高,女性居多。海外男頻以幻想類小說為主,女頻以言情小說為主,恐怖懸疑和科幻題材受歡迎程度也比較高。海外讀者對中國功夫最感興趣,占比達43.2%,其次,對中國料理、中醫的關注度分別為40.5%和38%,約20~25%的讀者還關注中國傳統文學和書法。從讀者來源國籍和地區看,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國讀者占81%。女性讀者占67.8%,本科學歷及以上達58.7%,超42%的讀者有穩定工作,學生22%,家庭主婦9.5%。從閱讀途徑看,53.6%的讀者通過社交網絡接觸中文翻譯的網絡文學,86.3%的海外讀者通過手機APP閱讀中文翻譯網文。
4.海外本土化傳播體系初步建立。國內網絡文學網站紛紛搭建海外平臺,打造海外付費閱讀體系,建立付費訂閱、打賞、月票等機制,翻譯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吸引本土作者進行創作,建立本土化運營生態。起點國際翻譯作品近2000部;掌閱國際版iReader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縱橫海外平臺TapRead注冊用戶達100萬。起點國際目前有11.5萬海外作者,上線作品20萬部,用戶7300萬名。多家網絡文學平臺通過投資海外網站、文化傳媒公司、出版社等方式,與外方形成戰略合作關系,擴大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國際競爭進一步加劇,韓國Kakao Entertainment通過美國子公司Radish Media,以3750萬美元價格收購Wuxiaworld,擴充內容業務。
5.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建立起系統化的國際傳播機制。從網文創作、篩選翻譯、海外推廣到落地分發的網絡文學國際傳播鏈條存在環節缺失。內容生產滯后,以言情、幻想等類型為主,反映新時代中國的現實題材作品相對較少。各平臺的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存在各自為戰的現象,統籌規劃協調做得不夠。行業國際生態欠佳。從自身來講,用戶細分和地區區分不夠,人工翻譯成本過高,機器翻譯質量不高。從國際環境上講,海外維權相對困難,在線支付渠道不健全,網民在線支付意愿還在培育期,推廣渠道被Google和Facebook等壟斷等。
網絡文學轉型升級發展的勢頭將進一步延續,網絡作家和網絡文學工作者在新時代新征程,將進一步增強歷史主動,成為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的生力軍,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