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故事是一個宏大的命題,從大時代的敘事到小人物的悲歡,都是中國故事的組成部分。從展現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以及新時代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到平凡人物努力拼搏想要改變命運的人生軌跡,都是網絡文學應該關注的焦點。
網絡作家是一群充滿了活力、激情與創造力的群體,他們熱愛生活、醉心于創作,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持久的熱情編織了許多的中國故事,不管是玄幻、仙俠、科幻、現實,還是其他類型,源源不斷流淌的故事都是對祖國的熱愛、對未來的期待以及對生活的向往。
但要認清現實的是,網絡作家筆下的中國故事,情節夠精彩、場面夠熱血、熱愛夠強烈,卻往往失之于簡單與平面化。很少深入生活對社會了解不深的網絡作家,筆下的人物要么堅韌、隱忍,要么冷酷、無情,要么熱血、果斷,總之,很多都流于扁平化與臉譜化,缺少足夠的人文關懷與人性深度,因此,他們筆下的中國故事通常只會展現大河奔騰中的一段支流或是幾朵浪花,很難呈現全景式的波瀾壯闊。
當今我們面臨的兩個大局,一個是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網絡文學發展到今天,正恰逢兩個大局的盛世。如何以網絡文學深刻而深入地表達當代的中國故事,以現實題材書寫全景式的中國故事的宏大,是已經步入了成熟期的網絡作家必須面臨也必須解決的機遇與挑戰。
最先要解決的就是深入生活的問題。
生活是一切創作的源泉,是所有故事大廈的根基。不真正的深入生活,只宅在家里,對生活的認知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對世界形勢的判斷只是基于小說邏輯,會形成信息繭房,從而對提升創作的高度帶來負面影響。
生活邏輯的復雜性遠超于小說,真實世界不是作家筆下的世界,人物命運可以任由作家來擺布。以小說的認知來判斷世界的運行,以想象來代替對生活的切身感受,創作之路會越走越窄,會深陷在自己的認知缺陷以及格局天花板中,從而無法突破自己現在的創作風格,并形成瓶頸,甚至會導致江郎才盡。
我們總認為網絡作家之所以贏得了市場,是踏對了時代的步伐。而傳統作家市場縮小是沒能跟上時代。但據我觀察,近年來,傳統作家在深入生活方面,比網絡作家走得更深更遠也更踏實。
其次,要沉下心來,放慢速度,練習感知,提升思想的高度與銳度。
網絡作家的更新就如一場馬拉松,時刻在奔跑的姿態,不敢有一刻的停息,害怕過了一夜就被世界遺忘。隨時在路上的感覺確實會帶來逼迫感、使命感,但同時,也會讓思想無法探知更遼遠的領域,無法達到縱深感和層次感。
網絡文學盡管發跡于商業網站,本身具有商品屬性,但基于文學的高度來說,也應該同時具備文學作品應有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靜水流深,只有靜下來緩下來,放慢了腳步舒緩了思想,才能讓想象的翅膀飛得更遠,也能讓思想性和文學性的觸角真正觸及到中國故事的靈魂。網絡文學已經形成了一片沃土,完全具備可以生長出來大家的土壤與氣候,完全可以造就高原上的高峰。所欠缺的,只是一群真正熱愛生活深入生活并且在生活之中提升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先行者。
最后,網絡文學想要講好中國故事,必須樹立起主流意識和承擔歷史使命的責任感。
很多網絡作家認為網絡文學還沒有進入主流,因此,只管自己賺錢就行,不必承擔起傳承的意義和歷史使命。其實在我看來,所謂主流與非主流是偽命題。市場在哪里,人民的需求在哪里,哪里就是主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在網絡文學贏得了人民的喜愛的一刻起,就已經是主流文學藝術了。
既是主流文學藝術,又占據了龐大的市場,起到了引領和傳承作用,網絡作家就更應該自覺地樹立起對人民、對國家、對時代的使命感,提高認知和站位,以更高的格局和更長遠的眼界為寫好中國故事而俯身彎腰,以謙恭的心態和時不我待的使命感,成為中國故事壯美畫卷中的一個閃亮的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