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魯迅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聯辦研究生班征文選登: 學無止境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曾劍  2022年08月16日16:27

    編者按

    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曾于1988年至1991年期間聯合招收文學創作專業碩士研究生班,該班走出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以及在國內外擁有廣泛影響的余華、劉震云等一大批優秀作家,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繁榮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為賡續這一傳統,從2017年開始,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再次攜手合作,聯合舉辦文學創作研究生班,招收了很多在文學現場和當代文壇具有持續創作力和影響力的優秀學員。今年7月,魯迅文學院與北京師范大學簽署了第三期合作協議,深化加強聯辦研究生班的良好合作。為展現兩校聯辦研究生班的培養成果,擴大社會影響,吸引更多有志于在文學創作領域研習深造的青年人才知悉報考這一專業,魯迅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與中國作家網合作,聯合舉辦“ 我的研究生時代 ”文學征文活動,請往屆聯辦研究生班學員,以散文隨筆的形式,暢談在校期間的學習經歷和成長感悟,交流對寫作教育、文學教育的意見和看法。敬請關注。

     

    學無止境

    曾劍

    2017年底,在軍改大潮之下,我脫下軍裝,離開了沈陽軍區專業創作室。我從軍多年,最美好的青春,都是在軍營度過,我幾乎已經離不開部隊。我迷戀軍裝,熱戀軍營,聽到號音就興奮,但現在,這一切都離我遠去。我無所適從,每天醒來,面對的不是黎明,而是焦慮。我不知道怎么度過一個個漫長的白天和夜晚,我感到心在飄蕩,靈魂無處安放。當時是魯院和北師大安撫了我,我考上北京師范大學和魯迅文學院聯辦文學創作研究生班,2018年9月入學,時值秋天,透過樹梢金色葉片,能看到北京純藍的天空,心情愉悅。

    三年時光轉瞬即逝,我已研究生畢業,拿到文學碩士學位。回望來時的路,感慨頗多。

    筆試的頭天晚上,我坐在駛向北京的火車上,對即將到來的考試信心不足,別的好說,英語沒底,越想越焦慮。我決定下了火車就折返而回,這時候,接到邱華棟院長(時為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的電話,他說:“曾劍,明天考試,你別忘了。”我說我怕考不上,打算打道回府。“都這個時候了,考一下試一試,應該沒問題,我相信你。”邱院長說。我的心慢慢平靜。那是一輛夜行慢車,車輪碾壓鐵軌的咔嚓聲,變得動聽起來,像一首先催人奮進的樂曲。第二天,我坦然走進考場,沉著應戰。

    然后是面試,與筆試時間相隔數月。然后是漫長的等待。收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我望著窗臺上綻放的君子蘭,我知道,踏入魯院和北師大的夢已成現實。我知道,在文學這條路上,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我的長篇小說《向陽生長》完稿后,應出版社要求,需要找一個人寫序,我想到邱院長,但我不敢打電話、發信息,最后還是硬著頭皮聯系了。他猶豫著,說太忙,但他最后還是答應了我,我知道,他是看我是研究生班學生這層關系。序言題為《一棵向陽生長的樹》,他寫我這個人,也評價我的文字,對我新書的宣傳推波助瀾。

    邱院長才思敏捷。他在課堂給我們講小說的結構,像萬花筒似的,一下講出二十多種,從古到今,由中到外,他博覽群書,且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他讀書多,創作成果豐碩,著作等身,文壇有目共睹。

    成為張清華老師的弟子,我深感榮幸。他“創作詩學”中“當代文學研究十種方法概述”的課題,將我帶入一個陌生而新鮮的文學領地。他的“敘事詩學和美學研究”課程,影響我隨后的創作。張老師的課專業、理性,有一堂課,他把《三言二拍》里的《蔣興哥重拾珍珠衫》與遲子建的《一壇豬油》比較研究,提出小說故事的騰挪跌宕與情節的合理應用,對我的小說創作極具指導意義。

    在讀期間,我利用假期,回故鄉紅安采風,想寫一篇與扶貧有關的小說。我獲得了一些素材,卻找不到切入點,不知怎么結構,我眼見的鄉村現實生活,在我腦子里折磨著我。趕回北師大,聽張老師的課,那天下午,他講“才子佳人式”的小說敘事。這堂課啟發了我,我就想,把我獲得的素材,結構成一個特殊語境下“才子佳人式”的故事,我給這篇小說設計一個開放式結尾。小說完成,果然不同于其他作家筆下的扶貧故事,它直面現實,不回避現實。小說很快發表于一直高度關注現實生活的《當代》雜志,隨即被《作品與爭鳴》轉載,引起幾位評論家的關注。

    我撰寫論文期間,張老師多次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從標題到章節,從主體到細部,并在精神上給予了鼓勵。

    研究生班實行雙導師制,有學術導師和文學創作導師,雙向選擇。我選的是蘇童老師,當他反過來選擇了我時,我內心激動。他是大家,少年成名。可以說,我是讀著他的《妻妾成群》《紅粉》等作品走上創作道路的。在讀期間,我曾把我四萬字的中篇小說發給他,請他指點。他很快回復,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并給予鼓勵。我的長篇小說《向陽生長》出版前夕,很想找蘇童老師寫幾句推薦語,又不敢打擾他,硬著頭皮給他發了微信,他當時沒有回復我,我以為他拒絕了。一天之后,蘇童老師給我發來如下文字:“曾劍的這部小說寫得耐心、扎實、陽剛,其中人物描寫尤其生動。這個家族史故事,恰當地挺進了歷史的礦井,探尋了祖先們的人生與靈魂,從而有了讓故事蓬勃生長的肌理,也有了文本彈性。相信曾劍是在作這樣一種努力:將家族史的冊頁裝訂到民族史里。——蘇童”蘇童老師的推薦語,寫得客觀、樸素,在我的新書宣傳活動中,被多家媒體轉載,提升了我這本書的影響力。《向陽生長》是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獲第二屆方志敏文學獎小說獎。

    我不寫詩,西川、歐陽江河老師的詩歌美學課,拓展了我的思維,啟示我們在創作中,要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周凡老師講哲學,講康德、讓我學會焦慮之時,停下來,在寂靜的夜晚仰望星空。黃開發、趙勇老師在學術上的獨特見解,在論文開題報告上提的寶貴意見,對我們畢業論文的順利完成,起到重要作用。

    我喜歡廢名的文字,但他的作品,我常常讀不懂,張檸老師對廢名的解讀,給我打開了一扇窗。他講廢名怎樣用冷峻的語調,呈現《火神廟的和尚》的故事。他也講西方文學,講列夫?托爾斯泰等,講好小說的開頭和結尾。我記憶深刻。他關于廢名《火神廟的和尚》的剖析,過去這么長時間,我仍記憶猶新。

    我喜歡讀書,卻往往不得要領,事倍功半。張莉老師在“原典閱讀與研究”課上,強調“好作家首先是個好讀者”,她領著我們走進魯迅、蕭紅、沈從文、孫犁、汪曾祺、鐵凝、莫言、蘇童等八位現當代作家的文字世界,繼而進入他們的內心。她強調,一部作品的產生,離不開其時代背景和作家當時的生活現狀。而這些,我以前是忽略的,一本書拿來就讀,滿足于一知半解。可以說,是張莉老師教會了我怎樣有效閱讀,成為一個“好讀者”。

    張莉老師一直關注女性寫作,研究中國作家筆下的女性。我的長篇小說《向陽生長》前幾稿,女性筆墨很少,我的初衷是寫一家弟兄六個,加上父親,加上養父,八個男人的故事,張莉老師的系列課程,啟示我,女性在文學作品里,其實是不可或缺的,寫好女性,并非易事,哪怕是配角。我就在《向陽生長》里,加了一定女性的故事,并用細節去鋪陳,使得我《向陽生長》更加完整,更具張力。

    我們研究生,很早就準備畢業論文。我的論文題為《論<檀香刑>的戲劇筆法》,因為我喜歡莫言老師的作品。早在2001年初,我慕名去拜訪他,他送我他的作品《紅高粱》,并贈言:“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贈書君,酬爾平生志!”讓我非常感動,也倍受鼓舞。在讀期間,我多次到京師學堂四樓文學院研究生自習專區看書,我覺得那里有個強大的文學氣場。我偶爾會見到莫言老師,兩次請他簽書,有一次簽了作家出版社他的全套小說集。他是魯院與北師大研究生班最早那屆研究生,是一面旗幟。

    在北師大,余華、蘇童、阿來、賈平凹、葉兆言、李敬澤、徐則臣、周曉楓等老師的授課或講座,更新了我的創作理念。

    我們除了在北師大上課,在魯院也有很多專業性和針對性很強的課程。印象深刻的課很多,比如聽李建軍老師講《靜靜的頓河》,施戰軍主編講《約翰.克利斯朵夫》,講長篇小說里的抒情;胡平老師的年度小說綜述。孟繁華老師在課上,批評很多當下作品無情無義,告誡我們要警惕,作品要有情感,而這些,正是我小說所缺少的。

    聽徐則臣主編的課,有一種咖啡加糖的感覺:看看人家,那么年輕,比我年少,人家在講臺上,講起西方文學,滔滔不絕。

    魯院,什么樣的名人都能請到。在魯院,不只聽文學課,陳丹青的繪畫、戴錦華的電影、歐建平的舞評、黑白的攝影、歐陽自遠的月球知識……

    研究生班的教學,是教,也是“熏”,是滲透,是影響,是浸潤。很厲害的作家,比如魯敏,突然就成了同學。成為同學,就可以在一起談論文學。飯后在魯院東南角的小公園散步,是我們研究生班一道移動的風景,我們談論文學的時候談論自己新讀的書,我們把新讀過的書講給同學聽,把正在創作的作品構想說出來,有時也訴說寫不下去的苦悶,往往這個時候,同學們的幾句話,就能像一道閃電,將靈感點燃。

    我們就是魯院和北師大播下的一粒粒種子,在合適的溫度、陽光、雨露下,等待萌發。當然,這個等待過程對有的人來說,可能很短暫,但對于我,是漫長的,或許是一生。我有足夠的耐心。我一直在文學這條路上緩慢前行。

    聽文學創作課是快樂的,寫論文是痛苦的,像攀登珠穆朗瑪峰,其間我幾度“缺氧”,幾乎要放棄,但我堅持下來了。堅持不一定就是勝利,但也至少能讓自己不至于跌入深谷。

    讀書期間,我在《人民文學》《當代》發表中短篇小說,有小說被轉載,進入年選,獲獎。在《中國作家》和十月文藝出版社發表、出版長篇小說。我想,這些收獲對于很多作家,并不算什么,但它足夠安慰我自己。我同時收獲了自信,這是一個作家往前走的必備條件。從這個研究生班開始,我感覺自己走向一個更廣闊的空間,這應該算得上我的一個轉型。轉型是要付出代價的,就像一個運動員,他習慣了那種打法,讓他改變是很痛苦的事,但這是他必須要闖過的關口,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否則他只會原地踏步。現在,我的小說少了溫暖、清新,更多地關注人性之疼,人生之痛。我覺得這樣的作品,更接近文學本質,和生活本身。

    在研究生班,會有一些讓人難忘的細節。比如同余華老師照相,然后離開,翻開手機,發現我沒照好,急忙踅回去再照,他笑著,扔掉正在抽的煙,很認真地與我合影。

    在研究生班,你可以見到以前只能在電視上再能見到的人物,抓住機會與他交談幾句,比如康震老師。

    一個插曲記憶深刻:北師大校運動會,我入選文學院代表隊,參加4X100接力,并被推舉跑第一棒。我決定搶跑,壓住槍聲。我在中學和軍營時,曾這么干過。我想試一試,即便不成,還有一次機會。沒想到那次沒得逞,我沖出去了,但我聽到了兩聲槍響,我們被招回。我沒能再次站在起跑線上,被直接罰下場。我沒想到這么嚴格,按國際比賽規則。我們四人中,有一個小伙子,是上屆短跑亞軍,要不是我投機取巧,或許還有機會。即便拿不到名次,也應該完成比賽。我特別慚愧。這也算是讀研究生的一個教訓吧,它告誡我,人要腳踏實地,沒有捷徑,沒有僥幸,文學創作也是一樣的。討巧要付出代價。

    2019年秋,濟南出版社策劃“文學新勢力”叢書,首選十二人,作者從我們前兩屆研究生班學生里選,我的小說集《玉龍湖》有幸入圍,鐵凝主席和莫言老師擔任叢書顧問。魯院與北師大專門舉辦了首發式,地點在北師大,莫言老師和鐵凝主席親自參加。會后,鐵凝主席與我握手,說:“曾劍,再次祝賀!”

    鐵凝主席和莫言老師對我們研究生班的關注,讓我感到,魯院值得,北師大值得。

    我們在魯迅文學院與北京師范大學的美好時光一去不返,她再次出現,必定只能在我們的夢里,在我們的記憶中。回首,那段美好,永志不忘。魯院和北師大是我文學旅程的驛戰,我將在這里整理行裝,再出發。

    研究生畢業前夕,我想同莫言老師告別,我想請他給我寫幾個字。他不是每天都上辦公室,得碰,那天我運氣好,一去就見到了他。我說出我的請求,他答應了。他給我寫了四個字:學無止境。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福利视频第一|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杨幂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国产三上悠亚在线观看|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免费看国产精品麻豆|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99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片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18禁|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黄大色黄美女精品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尹人香蕉| 国产看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馆精品推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