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非遺為媒 文化潤疆 ——“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走筆
    來源:光明日報 | 李慧 王藝釗 尚杰  2022年08月12日08:52

    湖南女書習俗傳承人現場創作。本報記者 王藝釗攝/光明圖片

    日前,2022年“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新疆美術館落幕,4.4萬余人次觀眾來到現場,參觀對口援疆19省市、新疆14個地州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39項獨具特色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體驗多彩非遺的魅力。

    新疆非遺資源種類多樣、內容豐富,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內涵,記錄了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歷史,印證了多元一體中華文化在新疆兼容并蓄、交相輝映的發展脈絡。本次非遺展,進一步加強了新疆與援疆省市的文化交流與交融,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讓文化瑰寶煥發璀璨光芒。

    架起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

    8月1日,一場匯聚全國多項刺繡技藝非遺傳承人的研討會——“對話非遺”在新疆昆侖賓館舉行。

    活動現場,蘇繡、潮繡、湘繡、夏布繡、維吾爾族刺繡、錫伯族刺繡、柯爾克孜族刺繡、蒙古族刺繡、塔吉克族刺繡、哈薩克族刺繡等繡品擺滿了展桌。紡織刺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輪流上臺介紹自己的繡品。

    “蘇繡技藝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致、針法活潑……”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盧福英介紹。

    湘繡傳承人蒲宇鳳說:“湘繡里有一句話是‘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來到新疆,我看到了各民族紡織刺繡的繡法和圖樣設計,受益良多。”

    交流,是了解不同非遺文化的重要渠道。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為非遺傳承人搭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67歲的楊兆群是剪紙(金壇刻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短短幾天,他已經和新疆幾位非遺傳承人成為好友。

    看到楊兆群走過來,維吾爾族刺繡哈密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卡德爾·熱合曼熱情地拿起自己的剪紙繡花樣向他介紹起來。

    卡德爾·熱合曼的剪紙作品充滿著生活氣息,摘哈密瓜、趕集、婚禮等場景都在他的作品中被呈現得栩栩如生。這些讓楊兆群嘖嘖稱奇。楊兆群已收藏了45000幅剪紙精品,這次又新增了包括卡德爾的作品《哈密瓜的故事》在內的14幅作品。

    吐魯番市非遺傳承人季玉蘭拿著一面特別的扇子向記者介紹,這面扇子左邊是她的剪紙作品,右邊是她請蒙文書法市級傳承人巴音達拉寫的蒙古文字“人民的非遺”。“我非常喜歡他的書法,感謝有非遺展這個平臺,讓我和各位傳承人得以面對面交流。”季玉蘭說。

    展覽期間,高亢雄渾的英雄史詩《瑪納斯》加入了鏗鏘有力的河洛大鼓,哈薩克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哈提瑪·艾乃都向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盧福英學習刺繡技藝,鄉土味濃厚的刀郎農民畫與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聯姻”……各省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以非遺為“媒”,切磋技藝,架起一座新疆與援疆19省市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

    跨界創新激發創作新火花

    此次展覽上,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的彭帥帶來了一件特殊的展品:一尊塔縣姑娘的泥塑。她身著塔吉克族傳統服飾,嘴唇微啟,面帶微笑,手邊還放著竹筐。

    “去年參展時,同事看到了一同來參展的一位塔縣姑娘,萌發靈感后以她為原型創作了泥塑。”彭帥說。他的同事當場就將未上漆的泥塑送給了塔縣姑娘,而在這次展覽現場,他為塔縣姑娘這尊塑像涂上五彩的顏色。

    在這場展覽上,非遺傳承人的藝術靈感每天都在進行碰撞,擦出新的火花。跨界、創新與“云端”,讓非遺文化在交融中發展。

    在河南展廳,一幅《新疆是個好地方》的剪紙作品吸引大批觀眾前來觀賞,這個作品融入葡萄、西瓜、歌舞等諸多新疆元素,別具特色。

    “6年前,我就在哈密和當地的傳承人相互交流,這幅作品就是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洛陽剪紙藝術研究會會長王飛說。

    在河北展區,一幅名為《清風紫玉醉樓蘭》的布糊畫作品吸引了記者關注。“去年非遺展上,我了解到桑皮紙這一制作技藝,它和河北的布糊畫技藝都是國家級非遺,我試著以桑皮紙為背景底襯,用布糊畫技藝制作了哈密瓜、葡萄和蟋蟀等作品,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該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郝香說。

    在此次展覽的多彩非遺板塊,景泰藍制作技藝、寶石嵌畫、蘇繡等各色展品和非遺體驗項目,讓參觀者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新疆十二木卡姆、太極拳、昆曲、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等非遺代表性項目輪番登臺,樂舞非遺板塊展現了中國非遺傳承、保護、發展的生動實踐;北京的景泰藍制作技藝、天津的工藝毛猴、廣東的潮州刺繡……在指尖非遺板塊,每天都有不同的項目供參觀者體驗。

    “我們將以此次非遺展為契機,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作,建立對口援疆19省市幫扶新疆非遺傳承發展工作機制,開通更多的渠道、搭建更多的平臺,全面推動非遺傳承人之間交流合作,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推動非遺不斷融入現代生活,走進各族群眾心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旅廳非遺處處長王潔說。

    對口幫扶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

    在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福建展廳,人們驚奇地發現,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及漆藝創新項目)參展人米那瓦爾·木臺力甫是個地地道道的新疆人。

    “我是麥蓋提縣的一位刀郎農民畫家,到福州學習漆畫后,實現了華麗轉身。”米那瓦爾自豪地說。

    從2016年開始,福建省藝術館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長項優勢為依托,面向全國組織開展了多期漆畫培訓實驗班。身為刀郎農民畫家的米那瓦爾先后兩次參加培訓,并把農民畫和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進行嫁接,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以及對口援疆省市把非遺幫扶作為文化潤疆的一項重要舉措,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新疆各地提升非遺整理、保護、傳承水平。

    文化和旅游部通過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中華文脈——新疆非遺保護記錄工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在新疆哈密設立全國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等形式,幫助新疆各地完成非遺項目的整理、保護、傳承人發掘。

    北京市圍繞桑皮紙制作技藝、和田手工編織地毯、和田藥茶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著力打造和田非遺旅游品牌“和田禮物”,激發了當地非遺傳承人和從業者創業的積極性。

    上海市自2018年起創辦5期非遺研培班,為上百名新疆的非遺傳承人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創新技藝。同時,上海還借助自身舉辦全國性或全球性的文旅展會的優勢,推廣新疆非遺產品,講好新疆非遺故事。

    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駐疏附縣工作隊自2018年5月起,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醒獅帶到昆侖山腳下,在疏附縣各中小學設置龍獅課堂,陸續組建起200支舞龍舞獅隊、培養200位專業龍獅教師。目前該縣已擁有多所龍獅文化特色學校,實現全縣所有鄉村中小學校龍獅教練員全覆蓋。

    “舉辦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是充分展示對口援疆成果、加大對口援疆力度的具體行動。”文化和旅游部有關負責人說,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要立足工作特點、用好豐富資源,提升對口援疆工作成效、綜合效益,更好潤疆興疆、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国产精品1区2区3区在线播放| 七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二页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re99|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精品国产av一二三四区|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久久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91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网站 |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色妞妞www精品视频|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