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自然寫作營暨自然文學論壇在金蓮川草原舉辦
7月28日,在馬頭琴和長調的悠揚旋律中,內蒙古文學雜志社第四期自然寫作營暨自然文學論壇在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金蓮川草原上舉行。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線上致辭,著名詩人、作家徐剛,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孟繁華,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葛水平,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荊歌,《文學報》總編輯陸梅,作家出版社編審、評論家興安,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額尓敦哈達,內蒙古社科院文學所原所長、評論家包斯欽,《北京青年報》記者李喆以及來自內蒙古各地的作家和詩人60余人參加了活動。
本次論壇主題為“自然寫作:人與自然的重新對話”,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徐剛、孟繁華、葛水平、荊歌、興安、包斯欽、額爾敦哈達、李喆分別作主旨發言,我區作家、詩人海勒根那、劉惠春、謝春卉、阿爾斯楞、李文俊、劉霄根據自己的創作實踐,談了對自然和生態文學的理解與感悟。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在線上致辭,他對本次活動的舉辦表示祝賀。他說:“ 自然寫作,是有關我們與萬物玄妙聯系的哲學,是有關心靈與生靈無限親近的詩學。將‘自然’自然地交融于‘我思’,把‘自然’自然地生長于‘我在’——人與自然的重新對話,就在于呈現自然的本然,并使一度自大或自貶的人設,正心定位。自然不是供我們放逐和迷失的,只要寫作,就免不了‘人’的干預,關鍵是找到‘人化的自然’與‘自然化的人’之間的恰當分寸,從而給生命以力,賦文學以能,和有緣的萬象共生價值。”
《文學報》總編輯陸梅也在線上表達了對自然寫作營暨自然文學論壇的支持。她說,“我們應該重新確立我們與時代和大地上所有生命的關系,重新面對我們書寫自然的傳統,敞開思想和行動的空間,期待更多的生命表達和理論梳理。”
《草原》第四期自然寫作營暨自然文學論壇由內蒙古文學雜志社與正藍旗文聯聯合舉辦。開營儀式由內蒙古文學雜志社社長、《草原》雜志主編賈翠霞主持。她說,自然寫作營是2021年《草原》雜志聯合張煒、阿來、葉梅等18位國內作家、評論家發起“自然寫作”之后,組織創辦的一個戶外文學體驗活動,旨在激勵作家進行自然文學和生態文學的創作,用情用力講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自然寫作營也是作家走出書齋、親近自然、書寫自然的一種新的生活和寫作方式。錫林郭勒盟金蓮川草原既有千百年來人類歷史文化的遺跡,也有原始的亙古不變的天堂草原,同時這里也是各民族融合,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匯之地。希望作家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思考和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寫出更多更有價值的自然和生態文學作品。
正藍旗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哈斯致歡迎辭,他對前來參加本次自然寫作營的作家們表示熱烈歡迎,他說,正藍旗位于內蒙古中部,錫林郭勒草原東南邊緣,有著獨特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希望作家們常來正藍旗采風,期待作家們能夠創作出體現正藍旗人文地貌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優秀文學作品。
本次活動是繼庫布其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烏蘭哈達火山自然寫作營之后的第四站,自然寫作營作為一種新的生活和寫作方式,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和區內作家、評論家的積極響應和支持。今后,內蒙古文學雜志社還將繼續組織作家投身于廣袤的內蒙古大地,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神奇與嚴酷,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以文學的良知,遵循自然倫理,創作出具有審美意義和精神價值的自然和生態文學作品,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期間,內蒙古文學雜志社舉行了內蒙古文學驛站授牌儀式。內蒙古文學雜志社社長賈翠霞、副社長格巴特爾向正藍旗文聯、草原藝術公社授牌,并向草原藝術公社社長李國華頒發了驛站長聘書。這是內蒙古文學雜志社為緊密聯系基層、計劃在全區范圍內設立100個文學驛站項目中的第二站。這個計劃得到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莫言的有力支持,他親筆為“內蒙古文學驛站”牌匾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