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家參加2022“中國一日·科技強國”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
7月18日至28日,由中國作協、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一日·科技強國”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正式舉行,多家中國作協團體會員單位組織作家深入科技創新前沿、科技攻關現場,圍繞“科創中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科學家精神”等主題內容進行采訪創作,用筆墨書寫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技戰線取得的巨大成就,謳歌杰出科技工作者崇高的精神風貌,激勵廣大作家創作出更多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人文性與科學性兼備的精品力作。
上海作協克服疫情影響,提前介入實地考察和線下采訪活動,組織作家三盅、王瑢分別赴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進行定點采訪活動。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是一家大型的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基地型研究所,是以基礎性研究為先導、以高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研究為主體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綜合性研究機構。
7月13日,三盅來到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嘉定園區,參觀了教育基地、主題展館,并先后走訪了四個大型實驗室,觀摩實驗操作過程,親身感受科學家們的日常點滴。三盅還采訪了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現任所長宋力昕。此后三盅由衷感嘆不虛此行,“材料科學是科技的基石,懂了硅所,才懂了科技先賢們的報國之心、當代科學家的使命與擔當,也才清晰看見強國之道以及中國科技的未來。身為作家,我感覺肩上的擔子很重,我有信心創作出一系列反映中國科技真實面貌的優秀作品。”
作家三盅在活動標識前留影
先進輻射探測晶體與器件課題組工程師宋曉健和李翔處于芯片材料的操作狀態
作家三盅(右)與上海硅酸研究所所長、材料科學家宋力昕(左)合影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是中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激光專業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已發展成為以探索現代光學重大基礎及應用基礎前沿研究、發展大型激光工程技術并開拓激光與光電子高技術應用為重點的綜合性研究所。
7月21日,王瑢實地走訪并參觀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功率激光物理聯合實驗室,與實驗室激光部副部長,聯合二支部書記姜有恩等科研人員進行交流,并隨光機所相關工作人員前往“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王瑢表示,“光機所的科學家在光與能量的領域頻出戰績,尤其在林尊琪院士的開拓與帶領下,使得中國激光聚變事業突飛猛進,方才有了今日不可撼動的世界主導地位,作為作家,要用文字書寫追光者的偉大,努力創作有關激光領域的優秀作品……”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突擊隊實驗室工作照
王瑢(中)與激光部副部長,聯合二支部書記姜有恩,及實驗室黨總支書記張國文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