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圖書館長風館在蘇州河畔開館,滬上少兒又添閱讀新空間
7月19日,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長風館)正式開放。在蘇州河畔的長風濱河綠地內,一拱“虹橋”將為孩子們架起通往知識殿堂的路。
長風館選址普陀區光復西路大渡河路口,占地6381.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942.7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儲備文獻總量近53萬冊,這也讓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南西館+長風館)成為國內體量最大的省級少兒圖書館,同時也是全國收集少兒出版物語種最多的省級少兒圖書館。
隱身于南京西路上的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是幾代人成長的閱讀記憶,但市中心區域“寸土寸金”,囿于2630平方米空間,服務人群有限。為了服務更廣大的全市少年兒童群體,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長風館)應運而生,定位為4-16歲少年兒童的信息資源中心、知識體驗中心、閱讀推廣中心、文化傳承與交流中心、發展研究指導中心,并將與轉向特色館藏、弱勢群體服務和0-3歲早期閱讀啟蒙的南京西路老館形成功能錯位與補充。“項目伊始,我們對基地周邊做了分析,發覺長風館的建設勢必會將南北綠脈截斷,不能很好地形成連續的生態界面?!遍L風館項目主創設計師,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三院院長助理及總師助理嚴賚赟透露了長風館靈感的來源。
建筑面朝人工湖,北面與長風公園相望,東南面為蘇州河綠地圍繞。長風館整體建筑造型采用了透明的拱形結構體,在營造出宜人閱讀空間的同時,貫通南北兩個公園的景觀,巧妙融合文化建筑與公園綠地兩大元素。
“橋拱的概念由此而生,既能實現長風館的功能,又能延續南北的景觀通廊。”此外,以“橋”為建筑造型,體現情景交融的城市文化關懷,意在為人類的童年與成熟未來之間架起知識的橋梁。步入長風館室內,開放式的內部動線呈現有趣而復合化的閱讀空間。館內分布著大小不同、高低起伏的圓形書架,結合入口的“智慧樹”門廳、通高中庭與螺旋樓梯,形成了閱讀的“森林”。根據不同年齡段的需求,各層公共空間設置有各類階梯式閱讀交流空間,在屋頂則打造了充滿童趣的兒童樂園。沿著階梯拾級而上,整個過程猶如從大地走向天空一般,朝著知識的殿堂步步邁進。
一層為“悅知廣場”。通過開放式穹頂將一層分為東、西兩部分,步入東側大廳,“智慧之樹”高聳其間,整齊排列的書籍向上延伸入穹頂,展現枝繁葉茂的閱讀生命力。一層還設有無障礙閱覽室。本著關愛、服務全體少年兒童的責任與義務,長風館配備了盲文圖書、有聲互動類圖書及閱讀輔助設備,滿足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對于知識的渴求。
二層“求知搖籃”服務于幼兒及家長,提供幼兒圖書借閱、親子閱讀及專業的閱讀輔導。各類符合幼兒特性的閱讀設施以及多功能的親子閱讀空間,引導幼兒親近圖書館,從小培養閱讀習慣。其特色的童年檔案館,以“樹洞”為概念,收集少年兒童的童年心聲,通過專業的迷你演播廳,為親子家庭建立聲音檔案,實現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共建共享。
兒童益智館是二層又一處亮點,專為0至6歲的低齡兒童開設。基于兒童視角,融匯了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原理、工程技術、觸摸感官等多領域知識,使低齡兒童“樂享”沉浸式探索的過程。
三層“創知空間”服務于兒童及家長。除兒童借閱區外,館內還提供國際童書館、典藏館、樂享天地、名家書屋等多元文化交流空間。國際童書館“童游世界”展區重點展出“國際大獎獲獎童書”,全景式打造一個放飛思維、洞察世界的小天地。少兒讀者可沿著展覽動線,沉浸式地感受童書百年以來開啟童蒙、凝系民族魂脈的特點和傳統,促進兒童與書籍的情感聯系與閱讀習慣養成。典藏館“童年書房”展區,展示和收藏了少兒館80余年的童書??臻g獨具海派特色,展現“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上海城市精神。展區展品以最具典藏意義的叢書、兒童期刊為主,側重于海派發展脈絡中的首創,以“啟蒙”為核心要點。書桌背后的小窗,如時光窗口,分為民國、新中國、當代三個階段,在此瞥見百年童書伴隨兒童成長的印跡。
在典藏館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少兒館的“鎮館之寶”——全套《小朋友》。同時在科普展區,小讀者們可以通過雜志、虛擬翻書,了解我國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的綜合性科普期刊《科學畫報》。
四層還設有機器人實驗室,意在滿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在少兒館內構建“體驗”“探索”“活動”的多元智慧空間,實現“進入即學習”“學習即探索”。在這里,小讀者可以通過預約進入機器人實驗室,了解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體驗基礎編程、機器人操控等人工智能培訓課程。
少兒館長風館的開放,滿足了全市少年兒童對于知識的向往、對于世界的好奇、對于生活的探求。在未來的日子里,這里將為全市少年兒童的閱讀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