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東北”在兒童文學版圖上書寫新時代華章
“文學的東北”創作論壇是東北文學發展聯盟品牌活動之一。東北文學發展聯盟由吉林省作協、遼寧省作協、內蒙古作協組成,其成立旨在進一步推動東北文學資源共享與融合發展,為中國的文學版圖貢獻東北力量。2022年由吉林省作協輪值,組織開展相關文學活動。
近日,由吉林省作協主辦的“文學的東北”首屆創作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吉林長春舉行。論壇以“謝華良兒童文學系列作品”為主題,邀請孟繁華、何向陽、朱自強、汪政、李舫、陸梅、李東華、鮑爾吉·原野、艾平、格日勒其木格·黑鶴、侯穎、岳雯、馬小淘等專家學者,圍繞“謝華良兒童文學系列作品的創作特色”與“東北兒童文學的現狀與可能”兩個議題展開研討。吉林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麗參會并致辭。會議由吉林省作協創作研究院院長、《作家》雜志主編宗仁發主持。
以《陳土豆的紅燈籠》為代表的謝華良兒童文學系列作品,以細膩、幽默、簡潔的語言傳遞了溫暖、善良的美好品質與積極向上的生活精神,塑造了一系列陽光、勇敢、自信、堅強的少年形象,書寫了他們如何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和逆境,展現了富有煙火氣的鮮活東北生活圖景。在“東北文藝復興”持續升溫的文化潮流中,將東北作為思考兒童文學整體性的重要參照,認真總結以謝華良為代表的東北兒童文學創作,對推動當代中國兒童文學的總體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東北在祖國版圖上極具特點,這里獨特的文化質地,恰是文學“在地”生長的豐厚沃土。白山黑水的獨特地緣風貌、多元文化交融的歷史積淀以及野性粗放的文化性格,共同形塑著東北兒童文學的美學氣質和文學品位。新中國成立后,嚴文井、浦漫汀、蔣錫金等作家、評論家深耕東北兒童文學創作、積極開展理論評論工作、組織相關文化活動,為當代東北兒童文學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時期以來,東北逐漸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重鎮之一,東北兒童文學作家始終走在中國兒童文學的第一方陣,并呈現出越來越強勁蓬勃的創作態勢。當代東北兒童文學的創作發展枝蔓繁盛,在小說、詩歌、散文、童話、幼兒文學等體裁上都有成果頗豐的代表性作家,形成了一股新老相攜、筆耕不輟的有生力量,包括吳夢起、郭大森、胡昭、肖顯志、王左泓、胡冬林、常新港、鮑爾吉·原野、薛衛民、孫慧芬、陳玉彬、謝華良、劉虎、薛濤、格日勒其木格·黑鶴、王立春、常笑予、劉天伊等。
東北兒童文學有著獨特的美學風貌。在創作方法上,東北兒童文學作家注重幻想性與現實性、先鋒性與傳統性、藝術性與可讀性的統一,擅長捕捉和刻畫時代發展中少年兒童的成長心理與精神世界的細微變化;在寫作風格上,東北兒童文學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既有平原、森林、深山、風雪等獨特的生態景觀,又有黑土滋養的傳統鄉村風情,也有工業化推進下的新東北風貌,充盈著豪放、蒼涼的藝術氣質與獨特的詩性。更重要的是,作家們并不回避近年間社會轉型中東北地區所面臨的問題與矛盾,在厚重粗放之余也有詩意輕盈的一面,尤其注重在生活的苦難與波瀾中凸顯“真善美”的人文情懷與溫暖力量。
“每一個作家的謀生立命之本,就是深扎腳下與血脈相通的土地,從而獲得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艾平認為,東北兒童文學的地域特色突出表現在作家塑造了許多具有東北氣質的人物形象,他們骨子里透露出東北沃土孕育出來的豪邁、堅強、耿直和厚道。這些富有個性的人物故事和豐富情感,與北方土地的博大、凜冽與遼闊不可剝離。
“語言是兒童文學的入場券,好的兒童文學就是說小孩兒愿意聽的話。”鮑爾吉·原野談到,東北人崇尚幽默,也喜愛言談舉止幽默的人,東北方言就具有鮮明的幽默氣質。尼采、叔本華、周作人、馬克·吐溫等作家都對幽默下過定義,概言之即言淺意深,東北兒童文學作家正善于將幽默的語言放置在作品中,簡潔明快而意味深長,天然親近兒童的閱讀偏好。
“北方的土地和鄉村的孩子為東北兒童文學作品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黑鶴表示,東北作家身上有謙和溫厚的北方氣質,就像九月黃昏的田野。他們書寫鄉村,關注弱勢群體,是為世界帶來希冀的點燈人。“當暮色低沉在北方的大地上,紅色的燈籠緩緩升起,那溫暖的紅色其實就是孩子的希望。”
“東北兒童文學作家始終保持著追求難度寫作的藝術初心,他們的文體意識很強,會把一些看似處于兩極、相互沖突的意識元素,非常完美地統一起來。”李東華認為,東北兒童文學作家一直保持思考,嘗試打通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山野與都市,黑鶴《馴鹿六季》、薛濤《樺皮船》、劉東《世界上沒有空房子》等作品,都體現出作家們對于自然與兒童成長之間關系的探索、對于時代脈動的敏銳把握以及對于少年心理的細膩刻畫。
未來,東北兒童文學將在現有良好態勢的基礎上,繼續注重創作隊伍的培養與集結,繼續關注當下社會生活中少年兒童的內心世界,在扎根鄉土、融合生態、面向未來等方向不斷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