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件珍貴文物展示“古羅馬文明”
鄧偉攝
被譽為意大利“國寶”文物之一的雕塑“休息中的拳擊手”派出百分百還原的復制品參展;一塊寫著奧斯克語銘文的石碑上,記錄著龐貝古城街道與城距情況;描繪了建城儀典的浮雕,還原了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人的耕作場景……作為國家博物館建館110周年館慶系列活動,以及中國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的重頭項目,“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日前在國博開幕。
來自意大利全國26家國家級博物館的308套共503件珍貴文物,系統反映了意大利半島實現政治和文化統一的歷史進程,展現了意大利文化淵源的豐富多彩。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展品此前從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過,有些甚至從未離開過所屬博物館。一部分見證了羅馬歷史轉折的貨幣也是意方為中國觀眾特別準備的“禮物”,希望通過它們多維度體現貨幣生產、發展、流通等因素對文化發展的深刻影響。
展廳里,一件件文物“意”味濃郁。中方策展人潘晴說,展覽選題宏大,敘述了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1世紀意大利半島的羅馬化進程;不僅展現了意大利起源的文化多樣性,也彰顯了奧古斯都統一意大利半島后國泰民安、文化繁榮發展的盛況。
展覽包括1個序言部分和10個主題單元。
前4個主題單元從社會、語言和宗教的多元視角展現羅馬統一前意大利文化的“馬賽克現象”:精美豐富的隨葬品,反映了不同族群、階層、性別的墓葬習俗,也可以一窺貴族的生活情境;不同銘文的石碑,讓后人得以了解意大利文在向拉丁語系同化過程中的原始特征;眾天神及英雄人物的雕像,在對比中呈現不同信仰的差別和特性。
后6個主題單元按照時間線展現了古羅馬共和國擴張期間的故事,還原了當時意大利各地的生活方式、民間習俗和社會現實。
每件展品都值得仔細觀賞。第一件展品是“祭拜瑪爾斯、維納斯和森林之神西爾瓦諾斯的圣壇”,四面雕刻著精美的圖樣。站定細看,上面講述了羅馬的起源——母狼哺育雙胞胎的神話故事。潘晴繞著四周,講解細節:“戰神瑪爾斯、美神維納斯,旁邊的是奧斯提亞牧羊人的守護神,這些畫面表達了羅馬民族具有神祇血脈的主題。”
勝利女神像的翅膀在展廳結尾處亮相。這是神像的右翼,表現出休憩的姿態。一層層的羽毛是匠人用小刻刀精雕細琢而成。經過專家鑒定,從雕塑的真實性和工藝水平看,它創作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左右。
此次展覽持續到10月9日,觀眾實名預約單獨購票后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