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柳湖》創作談:塑造具有浪漫情懷的洞庭湖漁民形象
創作一部反映中國淡水漁業百年變遷的史詩小說,是我幾十年來追求的目標。越是對其深入研究,越發覺得,中國淡水漁業的生存發展之路,與中國農業的生存發展之路既同又不同,漁民與農民既似又不似。農民始終居于主導地位,漁民則處于從屬、依附的地位,甚至被忽略、被遺忘。而從對社會發展、對歷史進步、對人類生活所作的貢獻而言,漁民的地位又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經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很快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康莊大道;而漁民則一直處于一家人、一條船,水上漂流、四海為家,岸上無居所、生產無田地、子弟無學上、醫療無保障、血吸蟲病危害一代又一代的落后狀態。
為了從根本上扭轉這種現狀,1966年2月,黨中央和毛主席發出改造連家漁船,實行陸上定居的偉大號召,深得廣大淡水漁民的響應。位于西洞庭湖畔的春柳湖漁村,早在中央文件下達之前,就已經在新任黨支部書記黃春江的帶領下,開始了探索和試驗,而且數次向省市縣三級黨委直至黨中央寫信反映漁民的迫切要求。黨中央的決策完全順民心、得民意。春柳湖漁民抓住這一機遇,開發利用湖中的鯉魚灘,重獲新生,建起了社會主義新漁村。過去,“有女莫放漁民家”,如今,“有女爭放漁民家”。春柳湖漁村成為了全國樣板漁村。240萬字的長篇小說《春柳湖》(全四部),全景式地反映了這一特定生活。
我出生在西洞庭湖畔的一戶亦漁亦農家庭,工作后又在全國樣板漁村蹲點十年,親歷親見了漁民改造連家漁船、實現陸上定居、過上幸福生活的巨變過程,深切感受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漁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建設新漁村。
為了表現好這一嚴肅題材,我和楊一萌、陳雙娥作了艱苦而又大膽的探索。首先抓住漁民的特點,進行重點突破。我們發現漁民身上最顯著的特質是心懷寬廣、浪漫大氣,他們之所以浪漫,根本在于他們從不把天災人禍、貧窮落后放在眼里。春柳湖的漁民,尤其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12個孤兒,盡管背負寡婦村、絕代堤的陰影,但依然樂觀頑強地與命運抗爭,力圖改變現實。新中國的成立,讓他們翻身做了主人,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孤兒出身的黨支部書記黃春江決心改變漁民千百年來四海漂泊、居無定所的現狀,憑雙手改變荒灘廢水,建設美好幸福家園。
《春柳湖》的創作,前后跨越50年,支撐我們堅持到底的,是出于對漁民的真愛。如果說一部作品就是一條大江,那江里滾滾奔騰的,就是作者的情感,或者說,是作者的情感催生了江里的波濤。愛是情感的基礎。沒有愛,情從何來?愛得越真摯,情感越濃烈;愛得越深沉,情感越長久。來一場天長地久的愛,這是寫作長篇小說的基礎。讓情感在字里行間流淌,這是作者寫作長篇小說必須具備的真功。唯有登峰造極的愛,方稱之為浪漫。
浪漫孵化理想,浪漫催生目標,浪漫凝聚情感和力量。不具有浪漫情懷的人,干不成大事,成就不了偉業。想想那些開天辟地的巨人,他們在建黨之初什么都沒有,一窮二白,就連開會的場地都要租借。但他們最不缺的就是浪漫情懷。他們心中已經裝有了中華民族百年發展的宏偉藍圖。黃春江引領建設的雖然只是洞庭湖西隅的一個小小漁村,但所顯示出的英雄氣概和浪漫情懷,與那些巨人是完全一致的。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浪漫是知識分子的專利。大字不識的漁佬兒,豈知浪漫為何物?事實恰恰相反,他們天作蓋、地作被、五湖闖蕩、四海為家的生存方式,正好養育了他們的浪漫情懷。
凡浪漫的,也是痛苦的,當然最終都是光明的、美好的、幸福的。黃春江帶頭進行連家漁船社會主義改造,讓漁民上岸定居,歷經磨難、峰回路轉,最終建成了美麗新漁村,特別是建成了現代化漁業集團。一開始,對于黃春江繪制的社會主義新漁村建設規劃圖,根本沒人相信,覺得是天方夜譚,是他的一廂情愿。想象是美好的、浪漫的,但是不可能實現,甚至被持舊觀念、舊思想的人諷刺是白日做夢。他勇敢地反駁:當年一群年輕人創建共產黨,為的是奪取天下、改變天下,不也被人嘲諷為白日做夢嗎?可結果如何?當藍圖變為現實時,持舊觀念、舊思想的人仍然不肯認輸,還想走回頭路。黃春江對他們的態度是挽救、教育、給出路。這越發體現了他寬以待人的浪漫情懷。
黃春江的愛情,也帶有濃郁的浪漫色彩。一個窮得渾身上下只剩腰里一根草繩的孤兒,竟然與美貌如荷花的“漁霸”漁主的外甥女相戀,與此同時,又被人見人愛的梅秋華所愛。三人之間的愛情曲折而神奇,深深烙上時代和社會的印痕。一場愛情馬拉松,歷經大半個世紀,兩個女人對他的愛從未因陰晴雨雪而改變。他深陷其中,而能以大局為重。這種三人之間的戀情,最終結局出人意料,充滿詩意與浪漫。
黃春江身上的浪漫情懷,體現在各個方面。他親手策劃導演了匡世宏和朱秋萍的婚姻,浪漫中包含苦澀,甚至險些付出生命的代價。黃春江有著與時俱進的反思精神,既與自己的內心、又與外部傳統的舊思想、舊觀念抗爭,最終獲得思想的解放,使本來荒誕的婚姻,變成了幸福的大結局。
黃春江的浪漫無處不在。他的雞公斗架只能贏不能輸,贏了獎勵豬油蛋炒飯,輸了吊在樹上一頓抽打。他送漁民遠征東洞庭湖時說的一段話,又可品出另一番滋味。他并不是只要成績而不顧其他,而是始終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他抓工作總是做一、看二、想三。從他對一只甲魚做出的大文章,就足以看出他的超前思維和眼光。他能夠把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水產專家劉筠請進春柳湖漁村,又能夠把劉筠的得意門生留在漁村安家落戶,春柳湖因此迎來了跨越式的大發展。
小說開篇營造了強烈的懸疑氛圍。一個看似偶然而又必然的原因下,年過半百的“我”被委派到西洞庭湖畔的龍壽縣出任副縣長兼縣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上任伊始,就遇上了一起蹊蹺的人命案。全國淡水漁業戰線改造連家漁船、實現陸上定居的樣板春柳湖漁村黨總支書記黃春江,亦是“我”的忘年交,去縣公安局看望新上任的公安局局長,在返回漁村、經過兩水一堤時溺水身亡。是意外?是謀害?公安局局長挑選“裁縫神探”“柔情神探”“洞庭蛟龍”組成專案班子,深入春柳湖漁村展開偵查。調看監控錄像發現,黃春江被一長發披肩白衣女子用兩輪摩托車載離縣城,經過兩水一堤時,人車均墜入春柳湖。幾番打撈,既不見人,也不見車。這顯然是一起蓄意謀害案。為了追查真正的兇手,公安局局長對春柳湖漁民釆取了傳統的排除法。調查走訪,詢問交鋒,推理分析,整個偵探過程,全景式地回放了黃春江堅持連家漁船改造、實現陸上定居,矢志不渝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傳奇人生之旅。
表現手法與內容的統一至關重要。《春柳湖》融懸疑、推理、描摹、抒情、辨析等多種藝術元素于一體,熔中國傳統小說特質與歐美小說技法為一爐,既有細膩入微的心理刻畫,又有濃墨重彩的場景描寫,既符合浪漫主義,又不失現實主義,熱烈講述中國淡水漁民的故事,傾情塑造中國淡水漁民的形象,大力弘揚中國淡水漁民的精神,精心傳承中國淡水漁民的情結,真實、深刻、好看、耐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