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中國網絡文學年鑒(2021)
簡介
《中國網絡文學年鑒(2021)》將于近日由新華出版社出版,歐陽友權主編,是研究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情況的志書。全書內容包括:網絡文學年度綜述;文學網站;活躍作家;熱門作品;網絡文學閱讀;網絡文學產業;研討會議、社團活動與重要事件;網絡法規與版權管理;理論與批評;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2021年網絡文壇紀事等專題。
即日起,本書內容將在“網文界”公眾號中獨家定期連載發布。
第一章 2021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綜述
自1991年全球第一家中文電子期刊《華夏文摘》創刊算起,2021年的中國網絡文學正好走過30年。
這一年,國家文娛綜合治理“組合拳”出擊,引導網絡文學形成“政府-平臺-個人”聯動的多元治理格局。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網絡作家書寫偉大建黨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網絡文學彰顯主流化、精品化風范。網絡文學題材品類結構優化,其中現實題材創作紀錄基層工作點滴,展示全景式行業百態,引導網絡文學與時代“同頻共振”。網絡作家迭代加速,90后、95后作家成為創作主力軍,網絡科幻文、反套路、類型融合創作等,彰顯新生代作家的創作活力。IP開發市場回歸理性,著眼精品內容孵化。網絡文學研究熱點紛呈,歷史溯源與理論拓新加快網絡文學學科體系的成熟化。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學活動提升行業熱度,助力網絡作家成長與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建設。“AI翻譯+人工校審”網翻模式的普及應用使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轉型升級提速,推動“網文出海”實現從“內容出海”到“模式出海”再到“生態出海”的躍遷。
這一系列現象表明,網絡文學正以其日漸提高的文化影響力和國際傳播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和新時代文藝的潮流坐標。
第一部分 網絡文學年度總貌描述
文娛治理多舉措出臺
促進網文生態的凈化與優化
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語境下,技術、資本、文化多場域的跨界融合發展讓我國文藝的轉型升級面臨著新境遇與新問題。文娛治理是國家文藝治理體系的重要一環,它關涉文化潮流與思想引領、趣緣社群與產業運營、大眾心理與情感結構等層面。
2021年,中央多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意見指導》(8月2日)、《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8月27日)、《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9月2日)、《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的意見》(9月2日)、《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9月14日)、《關于進一步壓實網站平臺信息內容主體責任的意見》(9月15日)等文件。從這些政策的頒布與執行可以看出,政府對于文娛治理工作的多領域、跨部門的聯動力度遠高于以往的專項治理行動,說明當前我國文藝所面臨的新形勢已上升到國家綜合治理與主流價值觀塑形的高度。
網絡文學既是我國新時代文藝的基礎樣式,又是互聯網文化生態系統的核心圈層,發揮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文娛治理工作中的榜單管理、粉絲消費與粉絲互動、違法違規等內容板塊均涉及網絡文學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行問題。這迫使研究者和從業者不得不反思網絡文學如何在流量與質量中取得平衡、如何實現既叫好又叫座、如何達成“從高原到高峰”的轉型升級等問題,其背后的深層邏輯直擊當前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的靶向目標與解決路徑,具體來說包含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是理性審視數據、算法等新技術給網絡文學帶來的變革。當今世界正經歷新一輪科技浪潮,數字信息技術已全面滲透到網絡文學的生產域、傳播域、消費域與評價域,它在打造時代新景觀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感知系統。
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其中文學網民4.61億。[1]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各大文學網站與App運營商基本選擇以計算主義作為產業運行的底層邏輯。這種技術理性建立在對人的感性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之上,并試圖建構新的價值鏈、傳播鏈、反饋鏈。在網絡文學的技術變局下,讓我們逐漸意識到,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算法技術是網絡文學產業升級轉型的時代要求。它不僅在節約產業成本與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發揮著“硬核驅動”效用,促進了新業態、新運營模式的產生,為網絡文學的粗放式經營提供了變革力量,而且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網絡文學的類型題材、情感結構與敘事語法,打破了傳統文學創作的秩序與法則。
從文娛治理工作的內容看,政府為網絡文學如何避免陷入技術霸權與數據洪流指明了航向。這既需網絡文學的從業者、研究者、管理者甄別和警惕數據造假、流量泡沫、算法濫用、勞動異化等問題,也需要文學網民自覺調試網絡文學數據推送帶來的“孤島效應”“信息繭房”等閱讀困境。譬如,在內容源頭治理方面,文學網站以建立“屏蔽詞庫”與AI審核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凈網”效率,但“脖子以下內容不能描寫”的條款與敏感詞雷區也成為了備受網絡作家與讀者詬病的話題。網絡文學如何因地制宜地運用數據與算法等新技術手段提高效率,而不遮蔽和損傷文學藝術應有的品質與意蘊,是當前網文界亟需解決的問題。
作為我國新時代網絡文藝的“先鋒隊”,網絡文學要積極擁抱數字文明,讓技術的“雙刃劍”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凈化與優化網絡文學生態的效能,同時讓經營導向實現從“流量至上”到“內容為王”的躍遷。
二是促進網絡文學更科學、全面、客觀地錨定坐標,建構一套適宜自身良性發展的評價體系。本年度文娛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強化榜單產品管理與粉絲消費管理。實際上,文學網站的榜單、流量爭鋒背后涉及網絡作家等級評定與作品評價問題。自國家文娛綜合治理工作開展以后,網文業界以流量和收入論“英雄”的現象明顯得到改觀,文學網站對作品創作題材的引導功能加強。
一方面,從作家等級評定來說,以閱文系網站為例,網絡作家的等級體系主要分為五星作家和品牌作家兩類,均以作家積分為等級晉升的標準,作家報酬、作家福利、讀者互動均是獲得積分的來源。其中,作者獲獎、推優以及加入省級作協、中國作協可獲贈積分,而作者停更60天、抄襲、虛假更新、拼湊字數、數據作弊、盜號洗錢、違約、違反職業道德等則會扣除積分。以讀者月票為主的互動積分板塊還設置了500積分的封頂值。這一系列規則的出臺貼合網絡文學的創作實踐,有助于引導網絡作家提高創作質量,能夠有效控制粉絲過度消費和打榜的現象。
另一方面,從作品評價方式來看,文學網站在類型題材方面制定了分級與優化方案。比如,在文娛綜合治理政策出臺后,晉江文學城新實行的作品分級制是根據女性向網文的現實境遇從閱讀規則上進行的有益探索。晉江的經營者抓住了讀者年齡與題材取向的關聯,針對作品的類型、標簽與特點為不同年齡層讀者設置了不一樣的內容推送體系。這不僅為未成年人營造了健康的閱讀環境,讓閱讀圈層與讀者群落的建構更為精細化、成熟化,而且能夠幫助作者明晰創作定位與類型邊界。還有一些網站也嘗試從作品積分方面來優化題材結構。例如,為了拓寬網站的題材領域,以玄幻為主打特色的創世中文網制定了部分題材積分加權規則。凡作品題材為歷史、軍事、靈異、科幻、體育、職場、奇幻的作品將享受120%的積分換算。[2]這一做法避免了同類題材創作內卷化的現象,既給讀者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品類,也有利于文學網站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從更深一層來考察,網絡文學的榜單管理與粉絲管理實際上暗含主流審美、資本逐利、讀者心理需求三者的權力關系。
在文娛產業化“造星賽道”中,網絡文學的商業資本與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粉絲文化之間需形成良性互動,可以有效警惕泛娛樂化帶來主體社會責任卸落的危機,實現主流認可、資本認可、讀者認可。
三是提高網文創作者、經營者、管理者的社會責任擔當,構筑網絡文學的精神高地。國家文娛治理的目標針對的是當前文藝生態與主流價值觀建構的問題,需要有一系列措施加強行業管理、壓實平臺責任、規范內容生態。
本年度,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統籌安排的“掃黃打非·新風2021”行動將“護苗”“凈網”“秋風”等專項治理行動疊加,與此同時國家版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還聯合開展了“劍網2021”專項行動,這一套治理“組合拳”有力打擊了網絡文學的違法違規活動。在前幾年“凈網”“劍網”工作成效的積累上,網絡文學出現價值導向問題、內容低俗的現象已得到較大改善。
隨著近年來娛樂產業、明星經濟的勃興,網絡文學產業在面對飯圈文化、偶像養成中擾亂文藝健康生態的風氣之時,能自覺予以警惕和抵制。尤其是作為耽改劇內容源頭的網絡耽美小說已從“圈地自萌”的青年亞文化演變為規模化的粉絲文化集群,產生了較大的粉絲經濟效益,在這一過程中,積極避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畸形審美、道德滑坡等問題。盜版、洗稿、融梗侵權等灰色地帶一直是困擾網絡作家和企業的癥結所在,許多網站建立了巡查員制度、讀者舉報制度,并重新調整發布了新的寫作規范。網絡作家要崇德尚藝,避免低俗噱頭與素材引流現象。
網絡文學行業自覺提高政治站位與價值引領,做到行業責任、平臺責任、作家責任三位一體,為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文學生態創造條件。
獻禮建黨百年
主流化、精品化勘定網絡文學走向
中國共產黨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中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聯合各省作協及國內重點網絡文學網站舉辦了網絡文學“百年百部”創作工程、重點網站“建黨百年”主題作品聯展、“紅旗頌—獻禮建黨百年·百家網站·百部精品”系列活動,從398部網絡作品報送選題中立項100部作品建立網絡文學創作工程作品庫,深化網絡文學主題創作培育工作,從30余家重點文學網站征集到564部建黨主題的優秀網絡小說,遴選出100部網絡文學精品力作,對近年來涌現的優秀網文作品進行了集束式的回顧與展示。11月8日至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國作協及各省市作協積極組織網絡作家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提出網絡作家群體要樹立“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創作目標,踐行黨的初心與使命,在文學創作中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的功能導向,以主流化、精品化勘定網絡文學走向。網絡作家們獻禮建黨百年,書寫黨和國家在各個歷史時期中所經歷的重大事件與發展成就,謳歌人民、禮贊英雄,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與新時代文藝建設的鮮活力量。從“建黨百年”各類活動的申報立項與推優作品的綜合情況來看,網絡文學主要呈現兩大鮮明的創作指向:
一是以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建黨精神為網絡文學塑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3]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抗戰精神到“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再到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在不懈奮斗中形成了百年精神譜系。網絡作家在偉大建黨精神感召下,書寫革命抗戰、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等不同歷史階段的英雄形象與先進人物,淬煉網絡文學之魂。《沉默之覺醒》《遍地狼煙》《烽煙盡處》《無縫地帶》《太行血》《血火流觴》《后手》《百年家書》《沖吧,丹娘!》等作品書寫民主革命、抗日戰爭與愛國題材,塑造了傳奇軍人、游擊隊員、諜報工作者等一大批中國優秀共產黨員形象,在歷史的激蕩風云中謳歌民族英雄與傲骨軍魂,在挖掘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彰顯紅色精神方面具有典范意義。《大江東去》《浩蕩》《大國重工》《大國制造》《春雷1979》《復興之路》等作品聚焦國營經濟、集體經濟與個體經濟改革、特區發展、工業制造崛起、鄉村經濟振興、國企改制等話題,在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的宏偉藍圖下展現了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成就。《共和國醫者》《共待花開時》《雪盡春來》《被困的春天》《最美逆行者》等作品以抗擊新冠肺炎為主題,書寫了醫學專家、醫護人員、政府救援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民間志愿者等群體大愛無私、全民戰疫的精神。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與中國百年歷史、社會、經濟、文化、生活變遷具有緊密關聯。
網絡文學不僅將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斗爭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犧牲奉獻精神、艱苦創業精神、改革創新精神、抗疫精神等凝聚成精神根脈,以生動鮮活的故事應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與必然性,同時也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新時代文藝樹立價值航標,給億萬讀者以直抵人心的力量與鼓舞。
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網絡文學立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提出:“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4]近年來,網絡作家重視文藝創作與人民的緊密關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許多網文作品的創作定位已逐漸從草根文學、大眾文學向人民文學轉型。《朝陽警事》《寫給鼴鼠先生的情書》《你好消防員》《心照日月》《公訴先鋒》《人民利益》《天下網安:縛蒼龍》《防線》《特別的歸鄉者》《村支部來了個小姐姐》等小說塑造了基層民警、緝毒警察、消防員、法官、檢察官、律師、工會干部、網絡安全技術員、安巡員、村干部等保衛人民生命安全與利益、帶領人民脫貧致富的奉獻者形象。《大國航空》《中國鐵路人》《鐵骨錚錚》《網絡英雄傳II:引力場》《大山里的青春》《明月度關山》等作品講述了空軍試飛員、鐵路工人、高鐵工程師、大學生創業者、鄉村教師等積極投身于航空戰機研發、電氣化鐵路基建、西部大開發高鐵工程、網絡電商經濟、鄉村教育事業的建設者形象。《傳國工匠》《印染年華》《刺猬小姐向前沖》《酒匠》《錦繡魚圖》《一脈承腔》《俗藝大師》《昨夜海棠依舊》等作品刻畫了致力于傳承甌匠技藝、印染技術、刺繡工藝、釀酒工藝、魚皮畫、華陰老腔、東北二人轉、戲劇戲曲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手工匠人與演藝者形象。此外,還有《冠軍之光》《2.24米的天際》《全職高手》《第二次初婚》《美食供應商》等聚焦足球運動員、女排運動員、電競選手、講述廚師、試睡師等職業的小說都從不同側面書寫了有血有肉的奮斗者形象。
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網絡作家的創作思想已經實現了“要我寫”到“我要寫”轉變,在自覺“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創作實踐中樹立了許多具有典型意義的人民形象,在價值引領、國家建設、文化傳承中傳遞人民力量與中國精神,以凝聚人民情感、塑造民族心靈的方式踐行社會主義文藝的人民性品格。
現實題材創作成效顯著
引導網絡文學與時代“同頻共振”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古今中外,文藝無不遵循這樣一條規律: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5]現實題材作品是最能直擊當下、反映社會發展現狀的創作樣態,同時是當前網絡文學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
2021年度,網絡現實題材作品與傳統現實題材作品的邊界在消融和模糊,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承擔書寫重大時代命題的歷史使命,建黨百年、抗擊疫情、圓夢航天,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都在網絡現實題材作品中得以精彩呈現,“穿越”“重生”“系統”等金手指的運用逐步減少,日常向、主體性和小清新的作品較為火熱,基層寫實題材與行業文成為網絡現實題材的創作主流。《山海情》《故巷暖陽》《不負韶光》《洋港社區》《玉堂留故》《膠東往事》《扎西德勒》《我的草原星光璀璨》《最后的一師一校》《八千里路》等大批小說聚焦基層工作,反映了脫貧攻堅、舊城改造、社區治理、居民養老、鄉村教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過程中的現實問題,體現出基層工作者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致富北緯23度半》《年輕的魅力》《南海一家人》《大茶商》《奔騰年代——向南向北》《白手當家》《火車浜7號——瘋狂處女座》《房不勝防那些年》等作品通過人物的奮斗經歷與成長故事,展現了在新經濟環境與技術變革下堅果種植業、支付行業、刀具行業、制茶業、演藝業、服裝業、房地產等行業的轉型升級之路。這些青年奮斗者在擇業、再就業與創業的過程中經歷著工作、學習、情感中的焦慮和迷茫,懷揣著熱忱與理想書寫自己的人生,許多細節具有生活痛感,讀來真切感人。
近年來,網絡作家投入現實題材創作的人數上升,作品數量驟增,許多作品呈現出鮮明的時代風貌。據統計,在網絡文學2020年新增簽約的200萬作品中,現實題材作品數量超過60%。[6]以業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閱文集團現實題材征文大賽為例,此活動連讀5年已征集作品60000余部。其中,2021年第五屆現實題材征文大賽參賽作者與作品均為歷屆之最,參賽作者達19256人,同比增長40.6%,征集作品21075部,同比增長42.4%。[7]
為何網絡現實題材創作能在短時間內實現飛躍式攀升?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主流意識形態、政府機構、網文平臺多方合力助推網絡現實題材的復興。從少君的《奮斗與平等》、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等作品的風格可以看出,紀錄生活、反映現實是網絡文學早期的創作傳統。在中國作協中國網絡小說年度排行榜、年度重點作品扶持名單以及國家廣電總局的年度推優作品中,現實題材作品上榜比率較高。同時,各大網絡平臺也加大了現實題材創作的支持力度,有關現實題材的創作活動越來越多。
二是網絡作家的兼職寫作身份及創作訴求引發網絡現實題材作品的整體性崛起。大多數網絡作家處于兼職寫作狀態,這使他們更易獲取生活素材、把握行業動態。據閱文集團統計數據顯示,網絡作家創作的人物職業超過188種。[8]網絡作家的職業身份五花八門,有醫生、警察、退伍軍人、扶貧干部、法醫、律師、會計、工程師、設計師、技術員、銷售員、大學教師、學生等,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創作中,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職業角色,也拓寬了現實題材的書寫范疇。
三是現實題材在影視改編上產生的影響力提高了網絡作家的創作熱情。近年來大量網絡現實題材IP影視劇。在中國電影家協會發布的《2019-2020年度網絡文學IP影視劇潛力值評估報告》中上榜的網絡現實題材作品超過3/1,改編潛力值高。[9]現實題材創作不僅可以增加作品的轉化率,拓寬作品的傳播渠道和受眾范圍,而且還能提高作品的人氣與影響力。因此,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選擇從事現實題材創作。
網絡作家迭代加速
新生代彰顯行業活力
近年來,網絡作家數量龐大且呈不斷增長趨勢,創作代際覆蓋各年齡層,頭部作家的升級迭代速度加快。
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統計,近5年來網絡文學的作者規模分別為1324萬、1400萬、1755萬、1936萬人、2130萬人。[10]閱文集團旗下作者目前超940萬人,作家代際跨度大,年齡最大的網絡作家竺興富已78歲,而最年輕的大神作家末煙是00后作家。從頭部作家的發展情況來看,作家的晉升與成長速度快,學歷結構不斷優化,由“白金”“大神”“天王”級作家構成的頭部作家矩陣為網絡文學輸送了源源不斷的精品力作。“白金作家”和“大神作家”是起點中文網分別于2006年、2009年推出的作家品牌,被譽為網絡文學界的“封神榜”。目前“白金”“大神”作家共有444人,75%的作家學歷在本科以上。本年度新晉“白金”“大神”24人。其中,老鷹吃小雞、陳詞懶調、飛天魚、錦凰、云芨、顧南西升級為“白金”作家。柳岸花又明、天瑞說符、賣報小郎君、牧童聽竹等18人成為“大神”作家。“十二天王”是閱文集團繼“白金”“大神”之后于2016年開辦的作家評選活動,前五屆入選的新銳作家有60%都已升級為大神,被業內人士稱為大神作家的“預備役”。輕泉流響、百分之七、幼兒園一把手、朕有話要說、閻ZK、裴不了等12位作者摘得本年度“天王”稱號。這說明,網絡作家的“大神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早在“十二天王”評選中已嶄露頭角。網絡作家意識到了深耕精品力作的重要性,靠開新書打數量戰取勝的策略已不再適用,有3/1的作家以精耕一部作品而“封神”。
新生代作家崛起成為創作主力軍,中腰部作家迅速擴容。據閱文集團2021年數據顯示,90后作家總體占比超過60%,在新晉“白金”“大神”中占比超過54%,在新書銷售前100名單中占比57%,在網絡文學作家指數榜排名前5的作家中90后作家占3席。95后作家基數龐大、來勢迅猛,目前閱文集團95后作家超338萬人,在新增作家中占比80%,在2021“十二天王”中95后作家人數近半。[11]此外,閱文集團著力培養中腰部作家,通過升級作家福利政策、創辦閱文起點創作學堂、推出青年作家扶持計劃、金牌編輯工作室等舉措打造“作家生態2.0”,中腰部作家規模擴大30%以上。[12]
會說話的肘子、老鷹吃小雞、瘋丟子、言歸正傳、我會修空調、七月新番、齊佩甲、云中殿、檸檬羽嫣、懿小茹、耳東兔子、海膽王、梨花顏、浮屠妖等一批90后、95后網絡作家以獨有的創新意識開拓了科幻、玄幻、現實、懸疑、青春等創作門類,反套路、類型融合成為新生代網絡作家創作的新范式。在反套路創作設定中,新生代作家致力于通過反轉和反差來增強小說爽感。去年,言歸正傳因《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一書爆紅,成為了“穩健流”創作的開拓者。本年度,會說話的肘子《夜的命名術》中的慶塵、老鷹吃小雞《星門》中的李皓、黑夜彌天《平平無奇大師兄》的陸長生、滄海成塵《諸天茍仙》的洛風、神秘的大西瓜《峽谷之巔》的陳穩等小說的主角均以行事謹慎周密的穩健做派贏得廣大讀者的追捧。“穩健流”小說的出現說明,網絡作家意識到了爽感體驗中的層級化心理圖式,主角“李茍圣”們“低調內斂”的行事風格以中庸文化為指導邏輯,看似是對“龍傲天”式主角設定的反撥,實際上是糅合“扮豬吃虎文”“打臉文”“凡人流”“廢柴流”基礎上主角塑造方式的又一次進階。與“求仙”“成圣”慣常升級路線相比,“穩健流”主角“謀定而后動”的求穩心態和實力反轉打破了“一爽到底”的套路設定,為男頻玄幻文贏得了更大的張力。在類型融合創作中,賣報小郎君的《大奉打更人》將仙俠小說與探案題材結合,穿越架空、懸疑解密、修煉升級為小說帶來了三重爽感。云中殿的《我真的不是氣運之子》將穿越、修仙、“團寵”“迪化流”等元素融合,其獨創的氣運體系與近年來網絡流行的“錦鯉”文化契合,滿足了讀者的心理訴求。顧南西的《他從地獄來》將“掉馬文”與“甜寵文”相結合,男女主角分別患有共情障礙與多重人格,他們從普通村民到隱藏大佬的人設反轉以及相互救贖之路為小說贏得了張力。我會修空調的《我的治愈系游戲》將游戲文與懸疑探案、娛樂演藝元素融合,以溫馨治愈功效彰顯時代正能量。閻ZK的《鎮妖博物館》融合都市、懸疑、歷史等多種元素,并且將神話傳說、志怪傳奇中的古典敘事傳統進行創造性轉化,創作風格奇譎瑰麗。輕泉流響的《不科學御獸》將以往玄幻小說的練功升級套路轉換為“御獸”升級體系,融合召喚流、二次元小說設定,構思頗具創意。一戰功成的《我不可能是劍神》將劍道修仙與“沙雕文”結合,以“輕喜劇”形式創新了仙俠小說品類。
網文活動提升行業熱度
多方助力作家成長與理論建設
相較往年,網絡文學創作活動的投入力度加大,表現形式更為多樣化。作家作品推優評獎、征文大賽舉辦、官方及行業創作管理平臺成立、網絡文學專業職稱評選等不僅有益激活了網絡作家的創作活力,而且促進網絡文學創作向全方位、全渠道、多品類發展。
中國作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共有17位網絡作家入選,這一方面體現了國家對網絡作家創作的關注力度,另一方面也說明一批網絡作家的創作成果獲得了主流文壇認可。本年度,網絡文學的推優評獎成果較多。蝴蝶藍、會說話的肘子、紫金陳、耳根、蔡駿等10位作家摘得第四屆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獎桂冠。在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2020年)、閱文2021年度原創IP榜單、中國小說學會2021年度好小說獎·網絡小說Top10、“馬欄山杯·網絡文學排行榜”、揚子江網絡文學·青春榜等作品榜單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網絡文學作品。網絡文學征文活動的專業化、地域化特色越來越鮮明。閱文集團主辦的第五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首屆“火星杯”故事創作大賽、番茄小說第一屆網絡文學大賽、七貓中文網第一屆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大賽等業界主辦的征文活動多姿多彩。除了業內平臺舉辦的創作大賽,2021揚子江網絡文學作品大賽、第三屆大灣區杯(深圳)網絡文學大賽、第七屆滇云網絡文學大賽、第三屆兩岸青年網絡文學大賽、第七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遼寧網絡文學“金桅桿”獎等地方性征文評選活動也遍地開花。
綜合榜單作品與獲獎作品來看,今年的網絡文學創作評選加大了作品的價值導向、作家的社會責任擔當以及國際影響力的關注力度,作品主要呈現三大特點:一是現實題材小說已成為創作主流,二是傳統文化元素滲入到各門類創作中的比例提高,三是作品的純文學品相與類型創新度提升。這說明近年來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精品化工程已產生明顯成效。
在網絡文學行業盛會中,第五屆“網絡文學+”大會聚集了100余家網絡文學業界單位,征集到183部作品和286部具有網絡文學IP改編價值的作品參展。“2021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活動所發布的“網絡文學國際推廣片”和《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報告》對近年來的“網文出海”創作成果進行了集中性展示。[13]
在創作管理平臺建設方面,閱文集團在蘇州創辦了首個網絡文學創作基地。云南省作家協會網絡作家分會、江西省網絡作家協會、貴州省網絡作家協會等相繼成立,至此全國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了網絡作家協會,成立的各級網絡文學組織達140余家。[14]
湖南首次設立了網絡文學專業職稱評選通道,50人獲評文學創作職稱。網絡作家職稱專場評選是網絡作家通過創作實力獲得專業認可與社會認同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網絡作家的創作活力,而且能引導網絡作家提高社會責任,促進作家成長體系建設走向更成熟的發展方向。
在中央宣傳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指導下,社會各界加大了對網絡文學評論的重視力度,著力推進網絡文學理論評價體系建設,創辦多樣化的網絡文學評論陣地,打造一支高質量的評論人才隊伍。
從研討會的舉辦情況來看,“中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學術研討會、“中國網絡文學30年”國際高峰論壇等學術會議就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建構、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歷史及理論建構、世界網絡文學視野中的中國網絡文學、人工智能與網絡文學的未來、網絡作家作品研究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這既是對過去網絡文學發展30年的一次回顧與總結,又是在新時代背景下針對網絡文學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進行的理論建構與實踐。
在網絡文學評論陣地建設方面,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在南京創辦,全國首家網絡文學文科實驗室落戶浙江傳媒學院,《網絡文學研究》《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等學術輯刊相繼成為網絡文學評論發表的新陣地。在網絡文學評論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中國作協舉辦的網絡文學評論高研班、第二屆白馬湖全國網絡文學評論大賽、“錢潮杯”第二屆青年創意家·網絡文藝評論獎等成為培養網絡文學評論人才、挖掘網絡文學評論新人的重要平臺。
注釋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8次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t20210915_71543.htm,2021年9月15日。
[2]閱文集團:作家專區,https://write.qq.com/portal/help,2021年12月1日查詢。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46278,2021年7月1日。
[4]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308213,2021年12月14日。
[5]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15769,2016年11月30日。
[6]吳燕霞:《<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發布 現實題材作品占比過半》,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pro/20210624/C96C370356F0000118CB18EEEB601446/c.html,2021年5月21日。
[7]虞婧:《第五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落幕,“95后”作家獲特等獎》,http://www.donkey-robot.com/n1/2021/0527/c404023-32114837.html,2021年05月27日。
[8] 閱文集團:《閱文發布<網絡文學作家畫像>:90后作家最關注現實題材》,http://www.donkey-robot.com/n1/2021/1122/c404023-32288683.html,2021年11月22日。
[9]孟中:《2019-2020年度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潛力評估報告》,http://unn.people.com.cn/gb/n1/2021/0129/c420625-32016929.html,2021年1月29日。
[10]數據來源:根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近5年發布《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綜合整理而來,文獻詳見張暢:《去年全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近250億元 網文作者超2130萬人》,《新京報》,2021年10月9日;路艷霞:《國內網絡文學作者數量近2000萬》,《北京日報》,2020年9月5日;張毅君:《2017年網絡文學發展報告》,《出版人》2018年第10期。
[11]數據來源:本數據由閱文集團發布的2021年中期財報、《網絡文學作家畫像》、“十二天王”名單、作家指數榜綜合整理而來,文獻詳見閱文集團:《閱文發布<網絡文學作家畫像>:90后作家最關注現實題材》,http://www.donkey-robot.com/n1/2021/1122/c404023-32288683.html,2021年11月22日;閱文集團:《閱文集團公布2021中期業績》,https://ir-1253177085.cos.ap-hongkong.myqcloud.com/investment/20210816/611a32977dce9.pdf,2021年8月16日;荀超:《2021網絡文學“十二天王”榜單出爐 看95后網文作家如何發出時代強音》,http://www.donkey-robot.com/n1/2022/0107/c404023-32326049.html,2022年1月7日。閱文集團:網絡文學作家指數,https://write.qq.com/portal/toprank,2021年12月25日。
[12]閱文集團:《閱文發布<網絡文學作家畫像>:90后作家最關注現實題材》,http://www.donkey-robot.com/n1/2021/1122/c404023-32288683.html,2021年11月22日。
[13]張恩杰:《截至2020年 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輸出作品1萬余部》,《北京青年報》,2021年10月18日。
[14]鄭海鷗:《弘揚正能量 作品有流量》,《人民日報》,202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