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
幾個月前讀到《金珠瑪米小扎西》,被這部書寫當代中國戍邊軍人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的作品打動,深感這是一部禮贊英雄、致敬英雄,深具時代意義、現實意義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
《金珠瑪米小扎西》講述的是藏族男孩小扎西在哨所一群可敬的金珠瑪米(當地百姓對人民子弟兵的親切稱謂)的影響下,經過軍營的洗禮與磨礪,也成長為光榮的金珠瑪米的故事。作品對于各民族青少年了解西藏故事、西藏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作品書寫了藏地軍民魚水情深。我本人幾次過去西藏,感嘆于藏區人民與解放軍之間的深厚情感,以及過上好生活的藏區人民,發自肺腑地對國家、對黨的那種真摯的熱愛。
作品剛開始,就展現出解放軍對人民百姓深切的關愛。比如,發現小扎西被埋在雪層和冰塊之中時,戰士們生怕動作太猛傷到孩子,又生怕速度太慢誤了施救。在刨開積雪時,林海平用力過猛,石頭戳掉了他左手食指的指甲。被救后,小扎西說道:“我不知道阿媽生我的日子,昨天你們救我的日子就是我的重生日。我把這一天定為我的生日,行嗎?”“我當然是中國人啦,中國西藏人!”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解放軍的感激和對祖國的熱愛。
小扎西從小就喜歡唱經典歌曲《金珠瑪米亞古都》,如今金珠瑪米成為他的救命恩人,他感恩這群特殊的人,渴望成為其中的一員;在山體滑坡時,小扎西救了哨所兩名士兵,立了大功,他不要感謝,不要獎勵,唯一的愿望就是當金珠瑪米。通過戍邊官兵的使命擔當和小扎西的成長,小讀者能夠從中汲取堅強勇敢的精神和動力,培養堅毅頑強、勇于擔當的氣質。
作品真正扎根生活,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如同托爾斯泰所說:“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以少數民族生活為背景,又與軍旅生活有關的《金珠瑪米小扎西》,作品如此堅實,得益于曾有情十余年的軍旅經歷,對西藏生活環境的熟稔,為創作積累了豐富的創作源泉與厚重素材,作品才顯示出生活細部的逼真精細,并奏響一曲雪域軍魂的英雄頌歌。
同時,作品開展國防教育,厚植家國情懷。作品剛開始時這樣寫道:“因為有許許多多像林海平他們一樣的邊防軍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守維護,界碑猶如一枚枚永不生繡的鉚釘,牢牢地釘在中國的國境線上,中國的版圖才安寧永固。”班長劉大強犧牲時,讀來令人蕩起回腸。在人生的最后時刻,劉大強高抬右臂,伸直手掌,向祖國、向人民、向戰友、向親人行了最后一個莊嚴的軍禮。戰友們執行任務后,見證了劉大強最后的尊嚴:他的表情端莊安詳,而且他的嘴角微微上翹,露出最動人最寶貴的微笑。他告別四年兵齡,告別二十二歲人生,告別他無比眷戀的世界和軍營的輝煌儀式,是一個軍禮。結尾處,成為班長的小扎西面向界碑,帶領戰士領誓:“我們每個兵都是一個界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我們捍衛每一寸領土的完整,我們維護每一個日夜的安寧!”軍人不朽的誓言,久久回蕩在天地之間,也回蕩在讀者心間。
國防教育是國之大事。對青少年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強化國家意識、國防意識和國土意識尤為重要。曾有情的《金珠瑪米小扎西》,為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讀完此書,“捍衛每一寸領土完整”的堅定信念,一定會植根于孩子心中。
故事形象生動有趣,貼近現代兒童。雖然時間背景為1982年——遙遠的40年前,但是以小扎西、趙照為代表的形象,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既有軍人的勇敢堅毅,也有青少年的童真童趣。童真童趣的描寫,非常貼近現代青少年的性情、心理,為這部書寫英雄、歌頌英雄的作品,增添了一抹溫暖。
這部作品出版半年來,受到很多小讀者的喜愛,藏文版也將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希望出版社聯合出版,相信一定會受到西藏小朋友的喜愛。因為《金珠瑪米小扎西》非常強的故事性,也期待作品能夠改編成影視劇。把文學和影視的力量融匯在一起,開拓和延伸文學的價值。
(《金珠瑪米小扎西》曾有情/著,希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