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阿菩:從史學研究踏入網文寫作
    來源:文藝報 | 張富麗  2022年06月27日08:46

    阿菩,本名林俊敏。1981年生,廣東揭陽人,文藝學博士。現為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2005年開始創作發表作品,獨立創作并結集出版文學專著17本。代表作品有《山海經密碼》《山海經·候人兮猗》《十三行》等。

    由“80后”網絡文學作家阿菩創作的《山海經密碼》系列,再現了上古時代的地理及人文風俗。從串聯起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始祖人物的《山海經·候人兮猗》,到表現清朝時期世界商戰的小說《十三行》,熱衷歷史題材網絡小說創作的阿菩已從事網絡文學寫作17年,出版著作17本。身兼網絡作家和文學批評家雙重身份,阿菩對歷史題材網絡文學的創作有什么樣的心得?面對洶涌而來的“Z世代”網絡文學創作者,他對整個網文行業又有何期許?日前,筆者與阿菩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以史為本、合理想象是我的創作原則”

    張富麗:《山海經》是一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書,從先秦至今,人們對它的演繹從未停歇,您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要以《山海經》為題材進行文學創作的?

    阿 菩:我第一次深入接觸《山海經》是在大學本科讀書期間。我的老師劉曉春是中國民俗學大師鐘敬文先生的弟子,當年教授我們民間文學和民俗學,其中一堂課講到了《山海經》,我印象極為深刻。老師的啟發猶如向我敞開了一扇未知的但充滿無限想象的大門,于是在課后我自己搜羅了許多有關《山海經》的書籍和論文,知道了《山海經》在近代學術中有非常特殊的存在意義,傅斯年、顧頡剛、魯迅等都投入了相當多的研究精力。大學四年,我收集了市面上關于《山海經》的各種版本,注釋本、插圖本、白話本、全譯彩圖本等,但這些版本要么太深奧、要么太枯燥。怎樣才能讓更多人讀懂《山海經》?我想用好看的小說的形式把這些故事重寫一遍。后來,我開始進行關于《山海經》的網絡小說創作時,就不自覺地將這方面的知識和感悟運用了進去,沒想到將學術積累和文學創作以及網絡傳播相結合,竟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富麗:最初,您是怎么進入網絡文學創作的?

    阿 菩:我創作《山海經密碼》是在本科畢業之后。那時我是一名商業周刊的記者,工作一年后想重返校園繼續讀書。一次偶然機會,學校一名教授提醒我:網絡文學很熱門,可以看看能否作為學術研究的一個方向。之后我找了不少網絡文學作品來讀,覺得很有趣,為了更好地做學術,就決定“偽裝”成一個作者打進網絡文學的圈子。于是,我邊工作邊寫作,每天晚上下班后寫作兩個小時,然后趕在零點之前,在網站上進行更新。我的第一部作品《桐宮之囚》也就是后來的暢銷書《山海經密碼》就這樣完成了。2006年夏秋,我收到了暨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還拿到了商業網站第一個簽約合同,這兩個契機讓我更堅定了網絡文學的創作道路。

    張富麗:在小說《十三行》中,您把目光拉回到了曾經輝煌的廣州十三行,這說明您的興趣點開始更聚焦于發生在身邊的歷史嗎?

    阿 菩:近年來,在對史書的接觸中我開始更關注身邊的歷史,對近代史的興趣漸濃。我一直覺得廣州的十三行極具魅力,是一座亟待開掘的文學富礦。特殊的歷史因素讓它的重要程度不亞于晉商、徽商,但卻缺少類似“喬家大院”以及“紅頂商人胡雪巖”這樣影響廣泛的文學作品。我原籍潮汕,如今在廣州定居,創作《十三行》的初衷很樸實,就是想用文字去還原和重塑廣州十三行最具矛盾沖突的歷史故事,把這顆“文化遺珠”打磨發亮,讓更多人通過小說認識廣州,認識嶺南的歷史傳奇魅力。

    對我來說,神話和歷史這兩個領域其實是同一個東西,都是歷史。我所寫的神話基本不涉及中古與近古神話,主要是上古神話。上古神話的講述者認為自己寫的就是事實。神話是一個民族蒙昧時期的歷史記錄,只是因為認知水平問題,部落巫師們只能以他們的認知能力來傳頌事件。所以我寫神話會盡可能地回歸到神話研究本身,從《史記》《天問》以及顧頡剛、傅斯年以來對上古歷史的研究總結,以及近十年來隨著新出土文物所帶來的對上古歷史的新解讀,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將研究所得小說化,而不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運用這些神話元素,可以說是一種盡量的“述而不作”,按照歷史去闡述,用研究心得展開想象。從這個角度而言,寫《山海經》和寫《十三行》就是一以貫之了,只是寫作表現的年代不同,所以展現了不同的風貌。

    張富麗:從本科、碩士到博士,似乎您的每一段求學經歷都會成為您下一部作品的積淀?

    阿 菩:是的,比如我本科時期研究民俗學,從本科畢業到碩士階段,我創作發表了90萬字的長篇歷史神話小說《桐宮之囚》(《山海經密碼》)。它以《史記》中關于夏末商初的歷史記載為基礎,以屈原《天問》中關于上古巫術與神話的描寫為人物原型,重現了那段時期的政治斗爭、軍事斗爭與神話傳說。而寫《十三行》的史料積累則來源于碩士階段,我碩士研究的是明清史中的中西文化交流史。2015年,我回到暨南大學攻讀文藝學博士。盡管學業壓力很大,但回到校園之后我的狀態卻格外好。因為我在之前研讀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文獻時,在十三行的史料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商業數字,而這些看起來枯燥無味的數字會給人以無限想象。我會設想這些數字之間、票據之間,曾經發生過什么樣的故事。通過再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我接觸了很多關于粵商、閩商、十三行的史料,并積累了很多素材。在讀博期間,我結合史實進行想象,以曾經作為中國商業及金融帝國半壁江山的廣州十三行為藍本,將那段歷史中驚心動魄的商海沉浮以及清代國家的歷史面貌進行還原,創作了《大清首富》(又名《十三行》)。后來我寫的歷史小說基本集中在沿海,集中在中西文化交流領域,因為這剛好就是我上學期間所接觸的史料領域。

    張富麗:2005年您創作《山海經密碼》的時候,西方奇幻文學作品當時在社會上影響很大,您為何要選擇以中國神話作為小說內容帶領讀者重返東方傳說?

    阿 菩:的確,當時奇幻小說成為了想象類網絡文學的主流。我一方面對此有所汲取,另一方面也對本土作品中過多的“西式想象”感到一絲焦慮,擔心它們可能影響青少年讀者的文化審美。其實不僅有我創作的《山海經密碼》,還有之前蕭鼎創作的《誅仙》等,這些取材于東方神話、奇幻仙俠流派的作品,在網絡文學界播下了一顆顆種子,打破了西方魔幻對中國奇幻市場的壟斷,更將東方的玄幻題材推向了海外。到現在,東方文化色彩和風格已成為同類網絡文學中的主流取向。

    “以創作促研究將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

    張富麗:和其他網絡作家相比,您的創作有哪些不同之處,優勢在哪里?

    阿 菩:大部分網絡作者基本屬于天賦寫作,在江湖歷練中形成自己的風格與能力,我則在進行網絡小說寫作之前,已經接受了體系完整的文學理論教育,因此對于寫作中的人物塑造、情節構建、環境鋪排全都是有理論指導的。“學院派”寫作的好處是架構清晰、節奏明確、能發能收、不易崩盤,熟悉前人已經擁有的各種成熟的寫作技巧,但壞處也在這里:容易被固有的寫作技巧所桎梏。因此如何在套路與反套路、匠氣與靈氣之間取得平衡,是我這些年面臨的最大問題。

    張富麗:目前,“Z世代”的網絡作家已經占據了網絡文學作家的半壁江山。中國作協舉辦的網絡文學排行榜里就專門設置了“新人新作榜”,您怎么看待它的設置?

    阿 菩:中國網絡文學已經發展了20年,部分強有力的老作者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粉絲群與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設立新人榜有利于新作者冒頭,也能防止榜單被“老面孔”長期壟斷。

    現在網絡文學已經產生了明顯的分野,有一批網絡作者不再過度依靠現在的訂閱和流量,而轉身從別的領域獲取回報,而新人們卻很難一下子進入這個領域,他們大多數還是要沖榜、拼流量,所以大家競爭的領域不在一個舞臺上。而那個“更大的舞臺”就是中國的文化文學市場,這個市場不是好書太多而是太少,整個市場對好書還是處于饑渴狀態。我密切關注著同行作品,真心希望有實力的新人越多越好。同時我也在關注著網絡文學本身的發展。如果說,網絡文學作家是三到五年為一個代際的話,我們已經翻了三五代人了。新的代際有新的類型、作者和讀者,而我們有我們的優勢與人生積淀,這些東西現在可以拿來釀酒了。我們可以寫一些現實主義的東西,寫一些有可能進入文學史視野的東西。

    張富麗:您如何看待網絡文學跟傳統文學的關系?中國作協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強調,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趨勢更加清晰,您對此如何理解?

    阿 菩:網絡文學是文學介質電子化、傳播網絡化的一個必然的發展階段,它是傳統文學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所有文學形式在未來的歸處。在這個趨勢下,網絡文學必將突破現有的以長篇連載小說為主體的局限,而成為包羅萬象的載體。同時,因為創作方式和閱讀體驗的改變,網絡文學的審美、形式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網絡小說的經典化遠未成為一個事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為重要的任務就在于維護網絡小說創新所必需的多元化的產業氛圍。事實上,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經典的形成一直伴隨著漫長歷史過程當中不斷的生產、接受、閱讀、修改、誤讀、批評等階段,也因此,我們對網絡小說經典化的形成既要保持一種當下性的視野,同時又要具有一種歷史眼光,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網絡小說批評才能夠真正發揮其應有的話語效應。

    張富麗:近年來出現了網絡文學現實題材的創作熱潮,您認為這對網絡文學的發展有哪些積極意義?

    阿 菩:網絡文學誕生20年來,一直是偏想象性的,現實類題材的作品因為各種原因比較缺乏,所以的確應該加大現實題材創作力度,適度調整網文的類型、結構,實現浪漫題材與現實題材并重。

    近期我有兩個題材在做準備,一個是有關新時代的創業故事,以大灣區創業者群像作為書寫對象,展望“一帶一路”的外拓,寫作一個都市商業文學。另一個是近現代關系密切的“僑批”題材,講近代以來福建、廣東人闖南洋的故事。未來我希望自己能更深入地書寫嶺南地域文化、大灣區歷史文化,融入潮汕精神,用自己的鍵盤回饋鄉土,由鄉土而中國,由中國而世界,從更小的切口展開更大的寫作夢想。

    91精品视频网站|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电影久久久久电影网|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96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不卡免费| 国产精品1024香蕉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全部|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日韩福利视频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xxx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 99热这里有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国产成品精品午夜视频| 羞羞色院91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九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