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畢業季,寒門勵志故事為何持續刷屏
近些年,你有沒有發現,每到畢業季,我們總能刷到一些勵志故事?近日,在蘇州城市學院2022屆學生畢業典禮上,劉倍貝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站上畢業典禮舞臺,而她出生不久就被診斷為腦癱,曾坐著輪椅上大學。前兩天,來自四川涼山的彝族小伙阿勒拉哈,跨過重重困難,從農村娃成為哈佛大學博士后的故事,以及同樣來自四川涼山的彝族小伙蘇正民,講述自己走出大山的經歷,都打動了無數人。
我們關注這些優秀畢業生,以及他們的勵志、拼搏故事,僅僅是關注她順利畢業了、他考上博士研究生了、他出國留學研究高科技了……這樣的結果嗎?只是他們苦難的人生起點和耀眼的人生成就的對比嗎?我們關注的,是他們在奮斗拼搏、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流露出的堅強意志和不屈精神,是他們身上的品質。勵志,依然是一種信仰。他們的基礎、條件、資源如此薄弱匱乏,尚且通過個人努力改變了命運,讓生命散發出光輝,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認真對待當下的生活、長遠的人生呢?我們努力學習,事關我們做一個怎樣的人、想過怎樣的人生。而考大學,絕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看看山頂的風景,乃至翻過大山,看看山外的世界。眼下,又一批站在人生門檻上的孩子,正面臨填報高考志愿。我們上大學是為了什么?希望他(她)身邊的親人師友,都認真思考和回答。
(原載于澎湃新聞網 作者:與歸 摘編: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