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當代人》2022年第6期|李霽:大山里的牧羊人
    來源:《當代人》2022年第6期 | 李霽  2022年06月17日08:21

    晨光中的最后一團云霧,在刺榆溝和團山子之間緩緩消散。

    翻滾起伏的山脊上,明長城依勢而來,為原本粗獷的北方注入了一種剛勁雄健的詩風。放眼,這片蓊郁松林環抱的山谷,已如它所經歷的歲月一樣幽深靜遠。

    天地渾然,萬籟俱寂。大山里的冬天在以最后的倔強宣誓著領地,而春天的律動早已透過寒冷的縫隙,化作無數條潛隱的河流,淌過枝條,淌過芽苞,甚至從腳下粒粒堅硬的石子間滲透出來,只待春信一聲號令積聚而起,沖破冬的桎梏,爆發一場嘹亮山谷的交響。

    走到黃窩,再攀上土坡,就來到羊倌王志國的老屋前。最先招呼我們的是兩條撒歡兒的狗,接著從我頭頂飛過幾只山雀,撲棱棱的聲響中也透著喜悅的情緒。此刻,王志國就像門口那棵扎根大地的核桃樹一樣穩穩地立在那兒。他個頭不算高,但壯實;才四十四歲,小麥色的臉上已布滿滄桑。

    黃窩,藏身于秦皇島市盧龍縣劉家營鄉東風村團山子腳下,隱匿于狹長的刺榆溝深處。

    王志國確實算得上是黃窩的一棵樹了。王家遷居黃窩的日子可追溯至上世紀,自打他太爺爺那輩兒就在此墾荒。二十多年前,王志國的父親承包了這片山林,種樹之余又在山下搞起了絨山羊養殖。

    2016年,臥病在床的父親把老屋的鑰匙交到他手上,王志國“子承父業”成為新一代羊倌,也成為這片大山里唯一的牧羊人。

    早春的陽光絲絲縷縷,乍暖還寒。一群絨山羊在圈前悠閑地散步,羊的脊背起伏,卷起的羊毛猶如朵朵浪花,小長臉和尖耳朵若隱若現。

    “這些羊只是一小部分,其余的都在山上呢,”王志國沖我一笑,說,“現在家里有一百多只絨山羊。早起撒出去,下午四五點鐘爬到山尖上喊兩嗓子,它們就自己溜達回來了。”

    王志國住在山外的東風村,騎摩托車到老屋需要二十分鐘的路程。每天早晨六點,他準時把羊從圈里放出來,看著它們身披朝霞一只挨著一只往南山而去,就轉過頭開始拾掇起羊圈來。

    關于放羊的話題便在羊圈邊拉開了。

    “打小我就放羊,”王志國對我說,“第一次放羊那會兒上小學四年級。趕上暑假,時間長,整整兩個月,山里的孩子每天除了上樹掏鳥,下河摸蝦,草地里逮螞蚱……就沒有別的事兒干。我喜歡羊,愛和小羊羔玩鬧,實在閑得慌,就主動擔起放羊的活兒。”

    “一大早兒,我就拎上木棍鞭子,腰里別上鐮刀,肩上背著水壺和干糧,趕著羊群往大山里走。”王志國的眼神不由地越過山巔,飄向遠方,像是追回到那段童真歲月。“剛翻上桃花嶺,就見到了日出,第一次,別提多興奮了……”

    王志國動情地回憶著,我的腦海里忽然閃出一幅圖畫:一個十二歲的少年,手持鞭子站在山尖上,一輪紅日才冒出山梁,朝霞瞬間紅遍了天際。少年靜默注目,總覺得有種雄渾的聲音在耳畔召喚,似乎離得很近,又無限曠遠,在山谷里回蕩。少年高高地揚起鞭子,對著羊群吆喝一聲趕向一面坡地。伴著清脆的鳥鳴,嗅著野花的清香,睡了一夜走了一路腹中早已空空如也的羊們,一頭扎進沾著清涼露珠的青草中大快朵頤……

    羊們專心吃草的時候,王志國就挑一塊大石頭坐上去看風景。盛夏的山中,靜是不靜的,螞蚱、蟈蟈、天牛蟲在草地上蹦來跳去,山麻雀、地里滾、黑寡婦在楸子樹上飛上飛下。有時羊們突然驚起幾只山雞,或者野兔嗖地一下躥到遠處,在視野中消失。

    正午天兒太熱,羊們找個陰涼的地方趴下,王志國也躺在樹下迷迷糊糊地睡。醒了,羊們已經跳過坡梁,換了個地方吃草,一直吃到天色暗沉。那時他年紀小,想法兒也單純,可心里就覺得放羊的日子,挺快樂的。

    “羊比人更愛家,更親近。天天和羊待在一起,我能認出每一只羊,羊們也認識我。”王志國不緊不慢的聲音里,透出一種真摯的情感和莫名的溫暖。

    圈里有只剛出生十多天的小羊羔,是他一手接生的。小羊羔性子特別溫順,每天就喜歡跟在他身后。可到了下午四點多鐘,小羊羔不玩不鬧了,跳上土坡就開始“咩咩咩”地叫。它知道母羊很快就要隨羊群下山了。天越晚,小羊羔叫得越急切。

    羊群快到家時,母羊會從隊伍中躥出來,幾乎同時,小羊羔也向母羊奔去。“小羊羔每次吃奶都是跪著的,我就很感動。”王志國最懂羊的情深,仿佛他和羊才是這世間心有靈犀的朋友。

    羊的一生都在尋找干凈的青草,俗話說:“放牛不用忙,放羊跑斷腸。”放羊看似簡單自在,實則是個苦活累活。

    黃窩只有王志國一戶人家,院外就是羊的天然牧場。可這里山高林密面積大,撒出去的羊群如同廣袤原野中的沙粒,在外溜達一天,總有淘氣亂跑的羊“落單”走丟,清點數目經常會少個一兩只,王志國和他父親都沒少為找羊勞心費神。

    “你到南坡它奔北坡,你到山頂它跑山下,腿都快被遛斷了。”有時,懷孕的母羊在山上生產,生完索性帶著羊羔就地安營扎寨,不找到就不回家。王志國經常半夜摸黑上山去“大海撈針”,費盡周折。春秋時節還容易搜巡,夏天樹高草盛,冬日冰天雪地,一找就得大半天,經常尋到后半夜。

    困則思變,變則通達。2021年春天,愛琢磨事兒的王志國從網上購置了幾個“項圈”,佩戴在羊的脖子上。從此,他再也不為找羊而憂心煩惱,甚至可以坐在家里就能悠閑地放羊。

    一個看似普普通通的項圈,卻內藏乾坤、大顯神通。秘密就是項圈里裝有高精度定位芯片,可以實時追蹤羊群位置和活動軌跡。王志國打開手機APP,指著屏幕上閃爍的光斑告訴我,這些“小白點”就是羊群所在的位置。“不光能定位,還可以在系統中設置電子坐標,圈出它們的活動范圍,一旦越界,會發出提示音警報。”

    我接過手機看著屏幕出神:在深深淺淺的綠色地形圖中,羊們如同飄浮在草原上的云朵,過一會兒看,云朵又換了地方。當太陽移向西邊,散開的云朵開始連成綢帶,一端貪戀著青草的肥美,一端眷戀著簡陋得只有柵欄和一地羊糞的家園,在漫天云霞的映襯之下,羊們低著頭一只跟著一只往山下走。

    村里的老輩人沒見過像王志國這樣放羊的,都覺得稀奇,夸他連放羊都能玩出新花樣。

    王志國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沒定位時,羊群吃了別人地里的莊稼,還得賠錢。現在給頭羊和愛亂跑的羊都戴上項圈了,群羊跟著頭羊走,再沒出過亂子。懷孕的母羊頭生前也戴上項圈,有了定位,連羊帶羊羔很容易就找到了。”

    今年年初,嘗到科技甜頭的王志國又添置了一件“放牧神器”,花費兩千元買了一臺小型無人機,打算用來空中巡視、驅趕羊群。“現在操作無人機還不太熟練,等熟練后放羊就更省心省力了。”看著他燦爛的笑容,我不禁對這位性格內向還有點發蔫兒的羊倌心生敬意。

    當問到是什么機緣想到用手機放羊時,王志國揶揄道:“懶唄!這天天上山喊羊,下溝找羊的,回回累得一身汗。現在身體還行,等老了爬不動山,羊都放不成了。再說,我好玩,愛釣魚,以前總騰不出空兒,這回能邊釣魚邊放羊了,啥也不耽誤,這就叫智能放牧。”

    據了解,智能放牧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無線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通過在動物身上佩戴衛星導航項圈,由傳感器把牧群位置實時傳送到手機客戶端,牧民打開專屬APP即可監控牧群動態,真正實現了“掌上放牧”。

    王志國介紹,如今這種放牧方式在中國一些大牧區特別流行。他也是看到新聞報道后才動了心思,沒成想效果立竿見影。之后他又給羊圈安上了監控,有啥風吹草動的,在家里一目了然。“以前母羊產羔時,一整夜跑去看三四趟,有時還得守在圈里,現在用手機就能掌握羊的情況。”

    聊起這些,他的眼睛瞇成一條縫,“專家說,從羊的天性上來看它就適合散養,不只能省下不少飼料錢,還可以減少得病的風險!而且,把羊趕上山可以鍛煉羊的腿力,這樣的羊能長肥、出絨多。”

    王志國口中的專家,其實就是他的智能手機。如今,科技創新催生數字賦能農牧業發展,為新時代羊倌們架起了一座生態、綠色、致富的金橋。

    談到未來,王志國不假思索地表示要放一輩子羊。“初中剛畢業我就去打工了,燒過磚,上過船,下過井,當過焊工,年輕嘛,就想走出大山去外面看看,可兜轉了一大圈才明白,還是守著家過日子踏實。”

    2021年5月,王志國父親去世后,母親也搬到村里,空置下來的老屋成為他獨守的“根”。

    走進老屋,室內擺放十分凌亂,養殖的器具和動物免疫藥品隨處可見。“一個人靠著山放著羊過日子挺孤單的。趕上羊生產或有病了,還得住上一兩晚,今年春節就是我一人在山上過的。羊跟人一樣,也拉肚子感冒啥的,也得吃藥打針伺候。”這些年,家里的羊生產生病,都是王志國自己接生和醫治。

    “老屋得有人氣兒才不容易塌,我是在這兒出生的,住著也習慣,還是有感情。”祖輩留下的基業夯在大山里,王志國也不愿意離開,“上山見到羊,心里就覺著舒服,喘氣都得勁兒,我和羊都知道自己的命。”

    王志國有一兒一女,兒子19歲,在唐山讀大專;女兒9歲讀三年級,學習成績不錯。我打趣他:“這群羊早晚得交給你兒子繼承啊。”“還沒想那么長遠,兒子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不強求,再說養羊也要看緣分的。”王志國一臉輕松而又毫不掩飾地說:“現在羊價還行,一只羊賣1000多塊錢,平均下來一年能掙個十萬八萬的,家里過日子夠用。”

    王志國透露自己朋友不多,偶爾會有同學上山找他喝酒,他好多年沒和別人說這么多話了。他回到家對妻子也只是笑一笑,也不打算多說什么。王志國的沉默像極了羊的性格。我握過他的手,他的手粗壯有力,那是一雙真正農民的手,他用這雙手在山上放羊,也用這雙手撫慰著簡淡素樸的生活。

    下午四點多,羊群從山里歸來,它們像孩童一樣,渴了,進家先找水喝。我看著羊們低頭飲水,淡紅的嘴唇在清水里輕輕攪動,頓時心生憐意。這個季節缺青,羊群在外面吃不飽,王志國還要在食槽里備下精飼料投喂。

    吃草料時,有只羊抬起頭沖著我“咩咩咩”地輕喚了幾聲,像是在炫耀,也像是在訴說。我聽不懂,王志國微笑著,他應該能聽懂。

    《易經·序卦傳》云:物畜然后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祖先的高妙智慧將養畜與養心融為一體。“羊”與“陽”同音,漢劉熙《釋名·釋姿容》解釋望羊中說:“羊,陽也。言陽氣在上,舉頭高,似若望之然也。”古人在羊身上寄托了不少美好的意蘊,蘇武牧羊、五羊銜谷、羚羊掛角、羊續懸魚等典故,至今為人歌詠,值得我們重溫。

    在古詩詞中,詠嘆牧羊的眾多,卻一概是悲愴的曲風。“牧羊忌太早,太早羊輒傷。一羊病尚可,舉群無全羊。日高露曦原草緣,羊散如云滿川谷。小童但豈必習詩知考牧。”(《牧羊歌》南宋·陸游);“亂石荒原外,煙深影共鄰。入山非背世,為物亦依人。一嘯微陽下,數莖白發新。長年披五羖,不是牧羊貧。”(《牧羊》明·梁以壯);“羔羊不受秣,呦呦索晨牧。稚子懼出門,動與虎狼觸。垂鞭不敢前,常向風雨哭。”(《牧羊》唐·王翰)……可謂俯拾皆是。

    曾經苦難的“牧羊曲”已載入史書、封塵記憶。如今牧羊的寓意和象征,正在鄉村振興之風的勁吹下,奏響一支創業致富的時代贊歌,這也仿佛是人與羊相濡以沫的一種補充,一種傳承,一種延伸。

    河南放羊詩人李松山的詩寫得真好:

    我把羊群趕上岡坡 / 陽光在麥苗上驅趕露珠 / 我用不標準的口號 / 教它們分辨雜草和莊稼 / 像你在黑板上寫下的善良與丑陋 / 從這一點上我們達成共識 / 下雨了,你說玻璃是倒掛的溪流 / 詩歌是玻璃本身 / 你擦拭著玻璃上的塵埃 / 而我正把羊群和夕陽趕下山坡

    下午五點,結束采訪,諸多感受豐富紛紜,但好像都不如這首詩更能概括:我把羊群趕上岡坡,把詩歌留給生活。

    此刻,在夕陽余暉彌漫的沉靜中,風從山野間吹拂,身旁幾株高大的松樹發出急促的窸窣之響,而春天里萬物競相生長的氣息,也一下子變得濃郁鮮活起來。

    大山是羊群的家。

    羊群是牧羊人的家。

    牧羊人把一生全托付在羊身上了。

    李霽,秦皇島市文學創作院院長,秦皇島市作家協會主席,河北省作家協會理事。二級作家。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奔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久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1024视频|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2022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99这里有精品10|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国产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国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高清免费网站|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