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蓓佳兒童文學創作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一個多月前,黃蓓佳的新作《叫一聲老師》由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作品勾勒基層教師燃燈傳薪的奪目風采,追懷流逝的崢嶸歲月。今年也是作家自1972年發表處女作以來從事創作的第50個年頭。50年間,她筆耕不輟,在業界和讀者中產生了深遠影響力。
5月27日,由江蘇省作協和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黃蓓佳兒童文學創作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汪興國,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徐海等出席會議。高洪波、蘇童、曹文軒、葉兆言、周梅森、儲福金、汪政、王彬彬、劉瓊、徐德霞、徐妍、李利芳、張王飛、黃小初、吳俊、何平、談鳳霞、姚蘇平等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與會研討。研討會由江蘇省作協書記處書記賈夢瑋主持。
邱華棟說,黃蓓佳的創作將藝術審美、家國情懷、革命精神、人物命運巧妙融合,為兒童文學讀者奉獻了了解歷史、敬畏生命、崇尚英雄的文學范本,講述了溫暖深情、催人奮進的中國故事。兒童文學作家只有俯下身子貼近兒童,真正了解少年兒童的閱讀需求、情感需求、知識需求,才能創作出真正為讀者喜愛的精品佳作。黃蓓佳50年的創作生涯,體現了一位作家真摯可感的童心、誠心和匠心,值得所有寫作者學習。
高洪波認為,兒童文學是生就的,而不是造就的,黃蓓佳恰好就有這種“生就”的氣質,作品里充滿了“純美的追求、純真的心態、純善的理想”。
50年間,形形色色的童年隨著黃蓓佳的閱歷和思考,在她筆下不斷變化、“奔跑”。何平將黃蓓佳的整個創作歸為三個系列:一類是以《童眸》《叫一聲老師》為代表的個人記憶系列,一類是以《野蜂飛舞》《太平洋大西洋》為代表的民族記憶系列,一類是《奔跑的岱二牛》這樣關注當下現實的創作。“可以延伸思考的是,兒童文學能不能承擔、處理、回應深刻復雜的文學命題?”
盡管研討會以黃蓓佳的兒童文學作為研討主題,但與會者多談到,討論黃蓓佳的兒童文學書寫離不開她的成人文學作品。她以人生經驗支撐文學宮殿,將想象力建立在個人經驗之上,把人性的幽暗寫得很深很透,其中蘊涵著對歷史、現實的記憶和反思。
在回顧自己的創作經歷時黃蓓佳坦言,這么多年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尊重寫作。生命有限,文學和文字無限,想想還能繼續寫下去,心里就充滿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