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獨家 | 每一分一秒追更,是我在讀的青春
【視點】5月27日,由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山東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安徽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南京師范大學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和南京出版集團《青春》雜志社,共同主辦的“網絡文學青春榜”2021年度榜單發布暨2022年度五大高校網絡文學研究機構聯合主辦“青春榜”啟動儀式,在線上線下聯動舉辦。共有12部作品入選年度榜單(見文末)。
“假設你生活在二十年后,我要給你送東西,今天晚上把時間膠囊埋在樓下,我在埋之前就用電臺通知你去挖,你能挖到嗎?”
這是一部關于“時間”的科幻,故事發生的坐標是南京市秦淮區苜蓿園大街66號,梅花山莊中沁苑。當世界末日來臨,正常通信手段全部失效,無線電臺成為人類最后的救命稻草,它粗糙、脆弱、嘈雜不清,但永不失效……
2021年6月,當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執行副主任李瑋讀到天瑞說符寫的這部《我們生活在南京》時,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小說講述了一個生活在2019年南京市的高三男生,通過無線電臺偶然聯系上了一個生活在2040年同一地理位置的女生,二人共同面對末日天災的求生故事。“當時看到十萬字,就覺得非常驚艷,但是追文的過程并不順利……”
更新初期,小說數據不太好,編輯也猶豫過要不要換一個題目。可是,李瑋和一起閱讀的學生,堅定地認為這部作品有著自己獨特的世界設定和深度思考。為了讓作者不要棄文,他們還砸了一個“盟主”(起點中文網讀者打賞支持作者的一種方式)。
2021年11月,《我們生活在南京》被選進當月的“網絡文學青春榜”,并同步刊發于《青春》雜志。當月,第32屆中國科幻銀河獎公布獲獎名單,《我們生活在南京》獲得“最佳網絡科幻小說獎”。
深入現場
“快速崛起的網絡文學量大如山卻體猶未健,‘有高原缺高峰’現象十分突出,亟需文學批評家入場,補齊批評標準這塊‘短板’,以加強文學批評,運用一定的標準去解讀、評價、引導和規范,助推網絡文學從‘長個子’走向“強筋骨’……”中南大學教授歐陽友權曾在《網絡文學亟待建立自己的評價體系和標準》一文中指出,網絡文學批評標準離不開“文學”品格,也不可脫離“網絡”特點,應基于網絡語境的思想性、藝術性、產業性、網生性和影響力等維度,架構起由核心層、中間層、外圍層組成的動態評價體系和批評標準。
一批網絡文學研究者曾率先敏銳地觀察到了活躍的網絡文學寫作生態,接納新事物,跨越代際,“破圈”走進網絡文學現場。隨著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研究者建立網絡文學評論評價體系的自覺性越來越高,但體系的建成依然任重道遠,符合網絡文學傳播和受眾特點的評論方式依然是難點。
2021年5月,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成立
2021年5月,全國首家網絡文學評論中心“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在江蘇落地,旨在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打造專業的中國網絡文學評論與研究平臺。當時,南京出版集團找到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接洽合作。《青春》雜志總編輯李檣提出,作為擁有全球最大閱讀群體的網絡文學,代表著中國想象力的新動能,做一個網絡文學的專欄、設立榜單很有必要。雙方一拍即合,創刊40余年的《青春》成為國內首家以專欄形式關注網絡文學的純文學期刊,推出“網絡文學青春榜”,每月刊發評論、訪談文章和榜單。
榜單的名稱有了,推選標準和選文模式怎么定呢?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副主任何平常常會想,如果哪一天做網絡文學的研討不再是每次只有十幾個人,網絡文學研究和評論的力量也就壯大了。“網絡文學是要年輕人來做的事業。”青年是網絡文化和網絡文學生產、傳播、接受中最為活躍的群體。揚子江網文評論中心要做的事是提供一個平臺,讓一批新生代的網文研究學者帶著新的研究視野和知識結構出場,發出來自學院的青春聲音。
榜單把推選主體定位在了大學生和研究生,由高校老師帶領學生閱讀網絡小說,對正在連載的作品進行評判,通過做訪談更深入地了解網絡作家,用獨立的眼光遴選出最具代表性的網絡文學新作,讓新時代大學生“理性青春”的智慧和熱情引領網絡文學的閱讀風尚。最先啟動的是南京師范大學,初建了30-40人左右的網絡文學核心小組。小組成員都是喜歡網文的同學,有較好的閱讀基礎和超強閱讀速度,同時還有自己的各類網文討論圈。組內推文模式是核心小組成員建群分組,分工各個平臺,或各自感興趣的類型,掃各個榜單,掃上架、封推、熱評作品,發現當月連載或完本的佳作后推到群里,由大家一起閱讀討論。
同時,“不唯粉絲,不唯流量”的選文標準也正式確立。網絡文學沖出了所有定義和枷鎖,愈加凸顯且不可忽視的核心價值是層出不窮的腦洞,超越前人經驗的設定,和精妙絕倫的創意。產生諸多爆款IP,衍生到影視、動漫、游戲等各個領域,網絡文學為世界、為中國提供了新的時空想象。盡管流量和資本推動了網絡文學的誕生和發展,但若成為單一標準,必然會限制網絡文學發展的天地。在海量網文中遴選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表現新世代和新經驗的作品,是“網絡文學青春榜”的目標。
五校強強聯合
定下標準和模式后,揚子江網絡文學中心從2021年6月開始選文,2021年8月《青春》刊發第一期網絡文學專欄,之后每月一期,每期推出5-8部作品,并在揚子江網絡文學中心的微信公眾號同步推送。至今為止,綜合創意、主題、故事,人氣及IP五個維度,月榜已經為讀者推薦了科幻類、都市類、現言類、玄幻類等各類型作品共58部。
在此過程中,揚子江網絡文學中心以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山東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安徽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為顧問團隊,參考采納建議。這幾家網絡文學研究中心(基地)是全國最具權威性的網絡文學研究機構,他們的參與有利于保證推選作品的含金量和價值導向,未來也有可能輻射帶動到全國各高校。
2022年5月,五校正式聯合,推出“網文青春榜” 2021年度榜單,并將共同主辦接下來的榜單遴選活動,每個高校輪流負責一期,每期推選6-10部作品。
“吸引更多年輕的大學生、研究生來從事網絡文學的創作、閱讀、評論,將打通代際壁壘,讓整個網絡文學事業充滿青春朝氣。”歐陽友權認為這次聯合在組織形式上是一次創舉和突破,將成為中國網絡文學批評的號角,推動網絡文學批評迭代新征程。
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邵燕君一直倡導,網絡文學研究者需要具有入場的粉絲心態和學院的遴選目光。流行文化是由粉絲經濟支撐的,網絡文學的讀者首先是用戶、消費者。高校師生有學術的背景、訓練和眼光,一面要用專業性選擇經典化趨勢的作品,一面也要與其他粉絲一樣在場,和他們有共同的理解,這樣才能接地氣。商業榜單(點擊率、月票榜等)在生態系統運轉良好的時候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但涌入大量新的網文讀者、粉絲高票打賞等,都有可能引起生態系統的變化,所以也需要考慮“口碑”,去參考一些推文大號、資深愛好者的推薦。北京大學“媒后臺”小組在挑選作品進行掃文的時候,都會考慮進這些因素。
此外,山東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黃發有,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副主任禹建湘,安徽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雄也將帶領學生,共同參與到“網文青春榜”的活動中來。“五校聯合輪流主持的形式非常好,大家輪流來做,任務量不大,也可以相互學習,促進交流。”
高校學生推薦網絡文學青春榜作品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許苗苗作為網絡文學的觀察者和研究者,非常清楚“榜單評選”這四個字背后的繁瑣。“你必須跟蹤動態,瀏覽新作,發掘價值,賦予意義。需要有巨大的熱情,敏銳的觀察力,對網絡文學發展脈絡的熟悉,以及扎實的理論功底,更需要建立一套獨特的評價標準。”如今的大學在校生恰與網絡文學同齡,網絡文學和大學生一樣,都正處在昂揚向上的生命階段,既有新鮮的感受,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成績。她也期待,在未來,更多的高校能夠共同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一起在網絡文學強大的想象力和變動性中,在大學生特有的激情、活力和求知欲推動下走向成熟。
滄海不遺珠
2022年4月1日,在《我們生活在南京》后記中,天瑞說符寫道:“今年三月底,也就是本作完結前夕,筆者受南京師范大學邀請赴寧參加活動,在活動間隙最后約見了一次趙博文。”
當南京師范大學的網文閱讀小組看到自己被作者寫進作品里,網文和現實有了聯結,做的事情得到了回應和肯定,那一瞬間,“網文青春榜”帶來的幸福和喜悅難以言喻。天瑞說符在入選年榜的感言中說道,《我們生活在南京》代表著他對科幻故事的理解和探索。“這部作品得到肯定,更讓我堅定地認為科幻網文中還可以有更吸引人、更多元的發展空間。”他期待“網文青春榜”可以為各個類型的、更具有探索意義的作品發聲。
她與燈在入選榜單后發的微博
像天瑞說符這樣被“網文青春榜”看到的作者還有很多。年榜作品《觀鶴筆記》的作者她與燈之前從未關注過網絡文學研究界的聲音,她也沒想到評論界能夠透過《觀鶴筆記》愛情的外衣,看到她試圖融入其中的學人精神和歷史思考。“在故事的框架和設定之外,他們抓取到了我想要呈現的那種古今相通的‘文心’,這讓我非常感動。《觀鶴筆記》能夠登上年榜,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它在我的寫作歷程中本身也是一部很有階段性意義的作品。” 她與燈感受到了評論界的專業性和前沿性,她期待“網文青春榜”能夠帶給更多作者被發現和深度解讀的機會,傳遞這一代作者的想象力與青春經驗。
資深的網文作者同樣可以被選入榜單。年榜作品《穩住別浪》的作者跳舞從事網文寫作行業已經18年了,他經常會聽到批評網文“套路化”、“同質化”的聲音。“這可能是對網文的一個固有偏見,其實網文是一直在求新求變,因為它的讀者反饋是相當迅速的,競爭也很激烈。只有好故事才能有持續吸引力。” “網文青春榜”對優質作品的挖掘,將更多地展示出網絡文學的“新”與“變”。
年榜作品《女商》的作者南方赤火坦言,自己這本小說的題材比較冷門,網絡連載時的數據也不是非常出色,所以被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發現并推上年榜,她很意外。如今,《女商》的影視版權已經售出,定位為“大女主傳奇劇”,已經進入立案籌備階段。“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創作的一種肯定,也讓我看到了網文評論界獨有的眼光。”
滄海若有一顆遺珠,都令人嘆惜。“網絡文學青春榜”或將以其獨有的、日益完善的標準,締造一種新的青春風向。正如李瑋所說:“感謝蕪雜而蓬勃的網絡文學給予我們信心和動力。有這樣一片生動的、成長著的、有著無限可能的天地,才能成就我們今天這個溫暖的共同體,以這樣一種務實而開放的形式,參與并見證這一終將被記錄在網絡文學發展史上的重要時刻。”
附:“網絡文學青春榜”2021年度榜單及推薦語
1. 南方赤火《女商》(晉江文學城)
兼顧腦洞之輕盈與歷史細節之豐盈,置身于風雨飄搖的近代史中,《女商》繪制了顯微鏡與史書共在的“晚清”,以深厚的積淀、流麗的筆鋒寫就了新世代文學的篇章。
2. 天瑞說符《我們生活在南京》(起點中文網)
專業的科幻設定、科幻作品稀缺的唯美風格、精彩的故事和細膩的人間溫情讓這部科幻新作驚艷2021。
3. 沉筱之《青云臺》(晉江文學城)
《青云臺》在2021年度古代言情頻道出現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貢獻一部兼具權謀色彩與武俠風格的出色作品,而是提升了古代言情思想格局與群像敘事的高度,昭示女頻“言情+”時代的到來。
4. 跳舞《穩住別浪》(起點中文網)
《穩住別浪》雖是一本都市異能文,但其煙火氣濃郁的寫法卻讓它在這個類別中顯得不同凡俗。藏龍臥虎的金陵城中,地下世界的實力此起彼伏,曾經的梟雄身邊再次聚攏能人異士,情節跌宕,架構恢宏,但仍以詼諧生動的敘述語言營造著歡脫而不乏溫情的生活氣氛。
5. 祈禱君《開更》(晉江文學城)
《開更》以罕見的網絡文學題材為起筆之處,探討極富時代感的社會話題,以一線串珠的精巧結構、極具鏡頭感的場景敘事、不斷變換的敘事技巧,多重現實意蘊的疊合表明了其具有先鋒氣質的寫作追求與沉著冷靜的文本駕馭能力。
6. 她與燈《觀鶴筆記》(晉江文學城)
《觀鶴筆記》記錄了一場跨越600年光陰的“近距離觀察”,被揉皺的歷史紙張,展開了它錯綜復雜的紋理,也填充了其中的情感褶皺,呈現了古今相通的“文心”。
7. 云住《霓裳夜奔》(豆瓣閱讀)
《霓裳夜奔》以擬人生物體霓裳的記憶與視角介入地球的文明更迭期,“人類跨紀元目標”的浩瀚憧憬與“末世”自我放逐之情懷如籠罩于海蘭港之上的青灰色云層。
8. 黑山老鬼《從紅月開始》(起點中文網)
《從紅月開始》獨樹一幟的“心理科幻”類網絡文學作品讓我們看到新世代的文學創作者如何以高度原創的設定、具有現實深度的主題意蘊在網絡文學發展歷程中建造一座有關“想象力”的豐碑。
9. 偽戒《第九特區》(17K小說網)
亂世之下的傳奇、敵我交鋒的生動敘事、小人物成長與奮斗的熱血感調動了讀者的情緒。在文明的面貌更迭之中,有關食物與環境、正義與邪惡、和平與爭斗、人性與家國的話題也架構“第九特區”的世界。
10. 趙熙之《小鎮做題家》(微信公眾號)
《小鎮做題家》以夢幻飄忽的筆觸勾勒了一副新世代青年的微妙寫真,以意識流的手法展現了長于繁華年代的青年在面對父輩期待、“標簽化”和“被動社交”時的苦澀心緒,被裹挾著卻又無能為力的心理現實。
11. 會說話的肘子《夜的命名術》(起點中文網)
《夜的命名術》既是奇幻的“群穿文”,又是科幻的“賽博朋克”,在類型交錯的完美塑造之中展示著網絡文學創作者的才華橫溢之處。故事的設定蘊含多維命題,“表象”與“本質”、“能指”與“所指”,“莊周夢蝶”般的世界徐徐展開。
12. 高級魚《逃脫記錄》(微信公眾號)
《逃脫記錄》是一部打破網絡文學作品慣常書寫方式的聊天體懸疑小說。15個看似無關實則蛛絲暗連的故事架構起整個“逃脫記錄”系列的龐大世界觀以及長達數年的歷史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