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俄譯全套《聊齋志異》第一冊出版發布會在圣彼得堡舉行
首套俄譯《聊齋志異》第一冊封面
2022年5月21日,值此第17屆圣彼得堡國際書展期間,俄譯全套《聊齋志異》(7冊,12卷)第一冊出版發布會成功舉行,其余六冊將陸續上市 。
全套7冊12卷俄譯《聊齋志異》是首次在俄羅斯翻譯出版的全套《聊齋志異》俄譯本,由阿列克謝耶夫(В. М. Алексеев)院士和索嘉威(А. Г. Сторожук)教授根據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聊齋故事版本《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和張友鶴所發現的新故事翻譯完成,以彩色和黑白兩個版本出版,設計上略有不同,配有大量內容詳實的注釋和插圖,圖文并茂,妙趣橫生。圣彼得堡大學副教授馬亞茨基(Дмитрий Маяцкий)擔任責任編輯,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出版社出版。
自1883年瓦西里耶夫院士將幾篇《聊齋》小說收入其編選的《中文讀本》中,《聊齋志異》至今已經成為在俄羅斯最受歡迎、銷量最大的中國小說。“毫不夸大地說俄國讀者對中國古典散文遺產的通曉始于蒲松齡的作品。”(索嘉威語)1988 年,莫斯科真理報出版社重版蒲松齡的《異人故事》(包括有阿列克謝耶夫院士翻譯的 101 篇聊齋故事),發行數就達 30萬冊。
索嘉威
漢學家、圣彼得堡大學中文教研室主任索嘉威教授多年來致力于《聊齋志異》的翻譯和研究,發布會上,他首先介紹了蒲松齡坎坷傳奇的一生,聊齋故事的創作、流傳……他談到經典的清刻本《聊齋志異圖詠》(1886),由當時重金聘請的繪畫名手根據故事場景、情節精心繪制了插圖繡像,嚴整工細,此次俄譯本所配插圖便是據此而來。
索嘉威回顧了《聊齋》的俄譯歷程,指出:“《聊齋》最初的俄譯并不成功,19世紀末翻譯的聊齋故事雖然發表在擁有眾多讀者的《新聞報》上,卻沒有引起任何反響。原因很簡單,就在于譯者沒有找到自己的譯法(翻譯風格)。蒲松齡的筆法、聊齋的筆法荒誕怪異。他筆下是中國人喜歡的,中國古代文人喜歡的:大量的名言警句、典故、隱秘的與其它作品的互文關聯。文體復雜,譬如,開始時的散文體,然后可能變成詩律文,然后是詩體,然后又變回詩律文。對中國人來說,好得就像進了天堂,對于譯者卻正相反,翻譯實在是太難了。最后是蘇聯東方學奠基人之一的阿列克謝耶夫找到了轉譯聊齋的特殊的譯法。阿列克謝耶夫的第一部《聊齋》譯文集1922年面世,距今正好100年,所以可以說我們在慶祝阿列克謝耶夫的百年傳統……阿列克謝耶夫此后又翻譯出版了三部聊齋故事集,這大概用了他20年的時間。阿列克謝耶夫大約總計翻譯了全套聊齋故事的三分之一。”
全套《聊齋志異》的翻譯是項巨大的工作。第一冊的翻譯幾乎花費了索嘉威三年時間,發布會上,索嘉威介紹了自己決心完成阿列克謝耶夫未譯的三分之二聊齋故事的俄譯,全套本《聊齋志異》的俄譯情況。他說:“其中阿列克謝耶夫的譯文會再次呈現,您(阿列克謝耶夫)未譯的那三分之二的內容將由在下(索嘉威)完成。我會最大限度地接近阿氏譯法,最大限度地傳達聊齋特殊的風格(筆法)……聊齋另一有趣的特點是混雜著大量的文言文,我們也會嘗試譯出,效果如何,就要由您們來評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