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人類語言與社會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 菅志翔 馬戎  2022年05月30日09:38
    關鍵詞:語言學

    作為人類群體生活、文化與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語言是人類知識創造、思想情感和信息交流的主要表現形式與工具性載體。語言的產生和詞匯的復雜化、書寫文字的發展都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產物。今天人們的生活、工作與思想創造都由各種文字記述下來,影像和音樂也以相應的符號得以傳播。概而言之,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語言文字的發展密切相關,今天的人們已無法設想如何生活在一個沒有語言文字的世界。

    在族群或民族的自我說明中,很多都把語言作為與群體同生共死的本質特征,造成語言穩定、獨立的印象。但是在當代社會科學知識中,族群分化和聚合是人類社會組織演化的一個面向,分分合合是長時段觀察中看到的常態,民族是現代社會條件下政治建構的結果,而語言和記錄語言的文字始終與社會一起變化,因此需要在社會的發展演變中認識語言的性質。在人類社會,各群體使用的語言文字反映的是本群體在科技生產力方面的發展水準、社會組織的復雜程度、抽象思維的演繹層級以及各類知識體系的積累。

    從社會運行與發展視角來看,語言從自身性質和功能而言具有傳統文化載體與族際交流工具的雙重功能。其一,各群體在歷史過程中創造發展出獨特的語言文字,記載著本群體的歷史及所有領域的知識與文化積累,是群體傳統文化的符號和載體,作為文化象征寄托著全體成員對本族歷史文化的深厚感情和群體聚合力。其二,語言可被視為純粹是群內、群際信息交流的工具,其文化符號的象征意義被淡化,人們選擇學習或舍棄哪種語言,只是實踐應用中的理性選擇,追求的是通過該語言工具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完全不含感情色彩。

    把人們劃分為不同族群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就是語言。在多族群國家內部,族群相互競爭的場域之一就是語言的使用,通常會表現為各自語言使用人群規模的增減。語言使用模式及變遷都可以作為衡量族群關系現狀及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之一。與此同時,語言互動情況也反映出族群互動在文化層面的基本發展態勢。不同語言之間在詞匯與表達方式等方面彼此借鑒與吸收情況,反映的是族群間交流與融合的程度。因此,語言使用和相互學習的程度成為族群研究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有人提出“語言共同體”概念并賦予其特定的政治意涵,即把“共同語言”作為“民族識別”的主要標準。語言與民族構建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因此,在多族群國家的族群關系研究中,語言使用及其演變始終是一個核心研究主題。在多族群國家內部的族際互動過程中,語言始終是牽涉族群身份和族際互動的敏感議題,時常成為群體間文化博弈乃至政治博弈的焦點。現實社會中的語言使用(詞匯借用、多語混用等)是多種多樣并不斷變化的,“語言共同體”概念的絕對化通常帶有政治運作的意涵。在族際交往交融的社會大潮中,學者們通常關注的是現實社會中語言使用行為的各種變化及其社會意義,把語言視為族際學習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不是群體區隔的固定邊界。

    現代語言的基本發展態勢與民族融合、混合過程和經濟集中與政治集中的過程同步,在這一進程中產生“統一的民族語言”。這一過程也可被視為與“民族國家”建構進程同步的語言政治化與標準化。

    出于行政管理、司法運行、經貿活動、文化教育和社會建設的客觀需要,那些擁有龐大人口規模、多族群結構政治實體的中央政府必然努力推行一種可供大多數國民使用、適合接受現代知識體系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努力使講各族母語或地區性方言的全體國民通過系統的學校教育掌握“國家通用語”。這符合全國整體性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將為全國性的政治經濟整合與社會發展提供文化基礎。

    “隨著民族—國家的到來,國家成了一個行政和領土有序化的統一體,這在以前還未曾出現過。這個統一體不可能純粹是行政性的,因為它所包含的協調活動預設了文化同質性的因素……共享通用的語言和通用的象征歷史性是達致‘觀念共同體’的最徹底的方法。”文化認同是政治認同的基礎,一個現代民族國家建立之后,追求某種程度上的“文化同質”必然會成為鞏固政治統一的重要步驟。

    世界上現在大約有2000多個族群和5000多種語言,分屬于234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這些國家人均GDP水平的分布,最低的布隆迪是240美元,最高的盧森堡是109602美元,中國是10582美元。從簡單的數字對比可以看出,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懸殊。現代科技和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與各國、各族民眾的文化傳統包括使用的語言密切相關。

    世界上人類發明的每一種文字都有各自的特點。漢語是歷史悠久的語言文字,自商代甲骨文開始,無論是發音、字形等都經歷了多次演變。所以,雖然中國人沒有用漢字發展出現代科技與工業文明,但是漢字確實具有豐富的應用性功能。甲午戰敗后,中國人把“救亡圖存”的希望寄托于學習日本的維新經驗,通過日文出版物系統地吸收了西方工業文明的知識體系。正是日本的翻譯成果幫助中國完成了知識體系的轉換并直接推動了中國的“白話文運動”和語言革新。“隨著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大,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社會可以逃脫這種情況——起初是被迫接受技術革新、經濟革命和文化變革,最后就不得不接受語言革新。”

    在社會經濟發展大潮中,如果一個群體語言的工具性在吸收現代科技和學術詞匯方面呈現明顯弱勢,但這個群體堅持只使用本族語言而不是積極學習已在競爭中呈明顯優勢的另一種語言,這種保守心態甚至可能成為這個群體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在現代化和國際競爭的態勢下,有些民族曾一度被動挨打,居于劣勢,如果它們能夠及時認清形勢,放下架子,在語言文化和知識體系方面克服狹隘保守的民族主義情感,轉而以謙遜開放的態度積極學習其他發展較快民族的語言文字,以此為工具努力吸收其他民族的思想財富和科技成果,積極改造就業結構并投入國際經濟貿易的大市場,那么在語言和思想方面持開放態度的這些民族將會迅速發展。一旦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鞏固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域完整,發展壯大了經濟實力,回過頭來更有條件保護與弘揚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在這一點上,鴉片戰爭后的清朝和日本,在對待西方文化的態度和最后的發展效果上,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有些少數群體在對外交往中感覺到自己傳統的語言體系因在實際應用中受到削弱,轉而主張“保護母語”。一個封閉和排外的群體,必然在競爭過程中處于劣勢并逐步沒落。所以,在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中,語言的雙重性中有兩方面的權重在發生變化。對于語言的感情層面的考量有下降的趨勢,而對語言的功利方面的考量則顯著上升。對于任何一個民族或族群,學習掌握先進科技和引領經濟發展群體的語言已經成為無可替代的自身發展的必要條件。選擇使用哪種語言學習,這是群體的權利,所以南非種族主義政權限制黑人使用英語學習的權利時,曾經遭到黑人的反抗。同時,這也是個體的權利,甚至本族群的精英們也沒有權利干預本族青少年在語言學習方面的個人選擇。

    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會不會最終危及少數族群母語的生存?這是每個關心本族語言和文化傳統的人十分關心的。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當政者的語言觀和相關政策。在一個統一的多族群國家,始終存在著一個維護政治統一的“一體”與保護少數群體文化傳統的“多元”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如何在二者之間的平衡上拿捏好分寸,兼顧共同性和差異性,這是對執政者政治智慧的考驗。

    各個族群的語言都是在其特有的傳統文化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與本族的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血肉關聯,因此也是表述和理解相關族群文化傳統及歷史社會形態的最佳工具。就這個意義而言,少數族群語言文字具有特殊和不可替代的信息載體功能和文化價值。考古學、文化人類學、歷史學、語言學等非常重視少數族群語言和文獻的研究,將其視為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足跡和文化基因庫。因此,各國政府必須切實保護少數族群語言文字和相關歷史文獻,維護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共同的歷史責任。我們需要一個五彩繽紛而不是單一色調的世界。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卡片|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五月尺|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囯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 热99re久久国超精品首页| 99久久精品国内|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野战|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国产精品婷婷午夜在线观看| 精品400部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丁香六月婷婷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