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期刊《少兒國學》十年精華結集《身邊的國學》
今年1月,教育部印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做了統(tǒng)籌設計。五千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青少年該如何走進這個盛大的殿堂,領會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把握傳統(tǒng)文化的脈絡,以一個中國人的視角講述中華文化的大千世界呢?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即將出版的《身邊的國學》系列叢書,會為他們打開不一樣的國學大門。
《身邊的國學》系列叢書為國學學習提供了全新的打開方式,將以往的“以典籍為本”轉為“以主體為本”,從與青少年自身息息相關的生命、生活出發(fā),通過豐富趣味的故事和精致傳神的畫面,展示無處不在的傳統(tǒng)文化之魅力。
《身邊的國學》系列叢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兒國學》期刊十年內(nèi)容的精華結集?!渡賰簢鴮W》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旗下全國唯一一份面向少年兒童的傳統(tǒng)文化期刊,由葉嘉瑩、樓宇烈、王殿卿、彭林、謝嘉幸、傅佩榮、王中江、韓星、于建福、徐梓、朱良志、李山、梁濤等國學名家指導,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等一流名校作者撰稿,秉承人教社教材編寫標準,結合語文、歷史、思想品德、音樂、美術、體育等多學科課程,幫助少年兒童認識中華核心思想,繼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中華人文精神。
我們司空見慣的每一件事物,近到眼耳鼻舌身,遠到天地山河海,小到柴米醬醋鹽,大到日月風雨雪,都蘊含著豐厚的國學知識和歷史文化傳統(tǒng)?!渡磉叺膰鴮W》分為《天》《地》《人》《身》《事》《物》六冊,共四十五個專題,三百多篇文章,每一個專題都有相關領域名家撰寫的導讀文章,為讀者提綱挈領講述這個領域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發(fā)展脈絡,讓讀者盡快掌握相關傳統(tǒng)文化知識。如地質學家劉興詩講“日”,中國科技大學教授石云里講“星”,北京師范大學古典文學教授李山講“風”,中國人民大學美學教授余開亮講“雨”,中山大學中文教授張海鷗講“雪”,南開大學文學教授張靜講“花”,北京動物園科普館館長肖方講“鳥”,北京師范大學人類學教授蕭放講“魚”,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郭齊家講“教育”,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熊曉正講“體育”,等等。
“在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里,宇宙是一個氣化運行、生生不息的系統(tǒng)。我們的祖先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于是,萬物不再只是萬物,而是人的萬物;人也不再只是人,而是萬物的人。萬物都有生命、有情感甚至有德性。知、情、意相融一體。”《身邊的國學》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科學、語文、歷史等多個學科,分別從物—象—神層級遞進進入每一個主題,從一個事物的自然物、情感物、品格物逐層提升,為讀者呈現(xiàn)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